音乐与文学无论是在艺术创作、表演还是各种社会艺术活动中,一直有着很密切的联系,形成了艺术史上音乐与文学联姻乃至互补、共生的特点。本书主要反映了河南大学近年来文学、音乐学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的各种成果,其中既有多年的积累,也有新的探讨,成熟的与不够成熟的,都能看到。通过这种专业的拓展和努力,通过对“音乐文学”研究专业人才的培养,这样一个具有独特人文价值的专业或学科,在现有的基础上,是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建设和发展起来的。本书对其他院校也有参考价值。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宋元音乐文学研究 |
分类 | |
作者 | 修海林//孙克强//赵为民 |
出版社 | 河南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音乐与文学无论是在艺术创作、表演还是各种社会艺术活动中,一直有着很密切的联系,形成了艺术史上音乐与文学联姻乃至互补、共生的特点。本书主要反映了河南大学近年来文学、音乐学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的各种成果,其中既有多年的积累,也有新的探讨,成熟的与不够成熟的,都能看到。通过这种专业的拓展和努力,通过对“音乐文学”研究专业人才的培养,这样一个具有独特人文价值的专业或学科,在现有的基础上,是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建设和发展起来的。本书对其他院校也有参考价值。 目录 序 上编宋词音乐文学研究 宋代词乐的创作特点 略论柳词之俗 试论苏轼的词乐革新思想 白石词在词学史上的影响和意义 《草堂诗余》在词学批评史上的影响和意义 [菩萨蛮]调考证 宋代曲子兴衰思辨 姜白石歌曲十七首研究综述 中编 宋元戏曲、说唱音乐文学研究 元杂剧兴盛的思想文化背景 “一空依傍,自铸伟词” ——关汉卿杂剧的卓越艺术成就 《西厢记诸宫调》初探 笔胜造化 ——《西厢记》的结构特点和语言艺术 马致远神仙道化剧再认识 ——兼论元代神仙道化剧兴盛的原因 略谈元剧中的舞蹈 元剧宾白的作者和评价问题 曲谱新编略例 宋代杂剧南传形式的文物遗存 ——四川大足石窟“六师外道谤佛不孝”群像考 下编宋代音乐研究 试论蜀地音乐对宋初教坊乐之影响 宋代教坊乐队的沿革及其历史文化特征 宋词中反映的乐舞活动 从《梦溪笔谈》探北宋唱论 宋代杖鼓 宋代拍板 宋元典籍中的音乐学术成果述略 附:宋元音乐文学人物志略 序言 在中国艺术史上,音乐与文学无论是在艺术创作、表演还是各种社会艺术活动中,一直有着很密切的联系,形成了艺术史上音乐与文学联姻乃至互补、共生的特点。对这种互补、共生特点的认识,由于学科的分隔,在研究中被削弱了,特别是对其中词曲关系等规律性特征的把握,经常是不足的。其原因在于,由于分学科的研究倾向,导致将原来属于一个整体的艺术活动作分割性研究,使得对这类综合性艺术作品与相关人文活动的分析、认识和评价,因缺乏整体性的把握而互有隔阂。 “音乐文学”的研究对象,可以说包括了一切通过音乐与文学的结合而产生的各种艺术成果。在我国艺术史上,从古至今,就包括有诗、词、曲乐以及各种民歌、说唱等传统艺术体裁,也包括有艺术歌曲、流行歌曲、歌剧、音乐剧等近现代艺术体裁。从“音乐文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视角来说,对这些在文化生活中原本呈现为一一体化的艺术体裁以及艺术活动的研究,将不应再作领域的分隔,局限于对其研究对象划分为音乐的、或者文学的不同领域分别进行研究,而可以在以往分科研究的基础上,从综合的角度,对其作完整的研究。当然,综合的研究过去也并非没有,只是还没有在这个领域形成一种真正的专业或者学科意识。而在“音乐文学”综合研究的视野和努力中,其最终的研究成果,在认识上所得到的,至少不是“切割下的一半”,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种完整的把握。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由此得到的研究和认识成果,将是一个综合性专业或学科的产物。 就中国人传统的简约表述方式而言,乐学、文学以及与之相关的诗学、词学、曲学,都是以单字为其学名,成为国学的一部分。如“文(文章、文辞)”之学,在汉代已有“文学”之称,作为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而“乐”在近代称为“音乐”,其学科现称“音乐学”。如此,“音乐文学”这个习称,已经反映了两个学科名称的组合,应是一门经综合而又整合一体的、具有独特人文价值的专业或学科。这时,从名称上计较这是音乐学的、还是文学的分支学科,已经没有太多的意义。“音乐文学”之称,从专业或学科的角度看,其构成的特殊性在于,这既意味着两个研究领域的整合,也代表着原来音乐学与文学两个学科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实际上,许多学科的研究方法都是综合的。音乐学和文学下属各类子学科的研究方法,都会在其中得到运用。当然,“音乐文学”研究重点探讨的,如前所说,应是对原本呈现为一体化的艺术作品和相关人文活动中音乐与文学的互补、共生特点,特别是对构成这些特点的词曲关系等规律性特征的研究。 建立“音乐文学”这样一个专业或学科,其人才培养模式,应当是跨学科的。实际上,在音乐学或文学领域,这类跨学科人才、或者说具有综合学科素养的人才虽然不多,却并非没有,而且也是可以会聚成一支学术队伍的。从其后继人才的培养来说,在社会上各种音乐教育得到普及的情况下,现在文学领域的年轻学子中,从小学过音乐、具有一定音乐素养的人并不在少数;而在音乐领域-具有一定文学修养的人也是有一些的。这类具有跨学科素养的人才其实并不少见。因此,在此基础上建设这种跨学科的新型专业或学科,进行这方面人才的培养,是有其现实可行性的。 对这类综合性人才的培养,我以为,一方面可以在高等院校、特别是综合性大学中,在音乐学与文学的课程中,设置一些跨专业、跨学科的课程,并通过课程结构的改革,有目的地培养这类人才;另一方面,也是目前可行的方式,就是在研究生(例如硕士、博士)的培养中,先招收跨学科、跨专业的研究人才,培养他们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形成后继队伍,培养师资。我们期待着这种理想的实现。 作为一种现实的努力,在“音乐文学”这个很宽的领域,我们根据现有的研究力量和研究成果,在中国艺术发展的长河中,选择宋元音乐文学研究的角度,汇集一批科研成果,以期促进这个领域的研究。正如本书中的论文所展示的,其中既有从完全意义的“音乐文学”研究的角度,从词曲关系及其特殊规律的把握,对宋元词乐、曲乐进行整体的研究;也有分别从音乐学和文学的角度,对宋元的音乐与文学分别进行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都将成为今后“宋元音乐文学研究”的必要基础。所以,本书的编撰虽然从完全的“音乐文学”角度看,仍然有一些论文具有分科的性质,但是这些毕竟也同时构成了今后“音乐文学”研究的基础,甚至是其中需要整合进去的内容。这些内容,需要通过新的研究内容的拓展和研究方法的整合,才能具有更鲜明的专业或学科特色。所以,这些成果的汇集,也有展示“音乐文学”研究基础的意义。本书的真正意义,在于力图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确立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开辟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建设一个新的专业或学科。 本书主要反映了河南大学近年来文学、音乐学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的各种成果,其中既有多年的积累,也有新的探讨,成熟的与不够成熟的,都能看到。但是我们相信,通过这种专业的拓展和努力,通过对“音乐文学”研究专业人才的培养,这样一个具有独特人文价值的专业或学科,在现有的基础上,是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建设和发展起来的。是为书序。 河南大学特聘教授修海林 2002年2月23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