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旧时燕--一座城市的传奇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程章灿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龙盘虎踞,千年王者气象;白鹭青天,一座诗意城市。本书收录了描写南京历史上人、事、物的二十几篇散文。作者通过南京历史上的人和事,反映出作为六朝古都的南京,在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辉煌,同时也反映出南京所具有的深厚文化底蕴与城市魅力。

内容推荐

如果将一座城市比作一个人,南京应该说是一位鹤发童颜而精神矍铄的老人。曾经的繁华烟景、血雨腥风,凡夫俗子的聚散离合,英雄豪杰的事业勋名,所有这一切,在他眼里,无非掠眼而过的烟云。他曲折的身世中,随便抽出一段,都有动人的故事,都呈现与众不同的个性……本书是描写南京历史上人、事、物的一本图文书。

目录

一、旧时燕

二、金陵王气

三、虎踞龙盘

四、青骨成神

五、旧时王谢

六、六代乌衣

七、贵妃之死

八、霜深高殿

九、岩壑栖霞

十、有女莫愁

十一、奠愁“变脸”

十二、烟雨楼台

十三、骑鹤扬州

十四、高阁临江

十五、百斛金陵

十六、细数落花

十七、叶落半山

十八、爱住金陵

十九、名士风流

二十、有“足”自随

二十一、痴人说梦

二十二、俗眼看“花”

二十三、美酒生涯

二十四、沆瀣风流

插图目录及说明

后记

试读章节

实质上,“龙蟠虎踞”就是金陵王气说的异变,也可以说是它的形象化、具体化。六朝人对此很信服,史传中也津津乐道这一类祥瑞。《南齐书·祥瑞志》记载,萧齐祖上的旧茔在常州武进彭山。据说那里山陵岗阜相连,绵延数百里,山上常有五色云气,有龙出现。宋明帝很是忌讳,派相墓工高灵文专程前去占视。没想到高灵文与萧道成早有深交,考察回来,就蒙骗宋明帝,说那地方没有什么了不起,顶多出个方伯;背后却偷偷把“贵不可言”的结论泄露给萧道成。宋明帝心里还放不下,干脆派人在墓附近校猎,又用长五六尺的大铁钉钉墓地的四周,镇压可能的王气。与宋明帝的心虚不同,定都建业的孙吴听到“龙蟠虎踞”,应该是很乐意的,说不定也飘飘然而壮志凌云了。

不过,即使诸葛亮、刘备确曾到过秣陵,似乎也犯不上用“龙蟠虎踞”之类的话来恭维东吴。当时,三国鼎足之势虽然还没有确立,但以曹操、孙权、刘备为首的三大势力。都有志逐鹿中原统一天下,一番智慧和实力的较量正等着他们。未知鹿死谁手。曹丕称帝后,孙权称藩,受吴王之封,表面上装做心悦诚服,内心里只是把这当作缓冲的战略,以退求进。况且,这个吴王有自己的正朔纪元,有自己的百官公卿,在自己的疆土内发号施令,决非等闲藩王可比。在强劲的对手面前,说什么“龙蟠虎踞”,只能长他人的志气,灭自己的威风。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双方都很需要社会凝聚力,需要号令一方的政治旗帜,此时吹捧对方有“龙蟠虎踞”的形胜,无异于倒持太阿而授人以柄,何苦来哉?再说,孙权未迁治秣陵之前,只有金陵邑,还没有所谓石头城,“石城虎踞”一句,不是落空了吗?

诸葛亮没有实地考察过秣陵的地形,不会说这句话;刘备有可能到过秣陵踏勘地形,即使劝孙权迁治秣陵,原话也不会是这样。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东吴自说自话,是又一次巧妙的政治宣传攻势。打着诸葛亮的旗号,当能最有广告效应;即使打起刘备的旗号,也显得比较客观公正,事半功倍。这段话的始作俑者,可能是吴地土族。孙吴建国初期,百端待举,都邑迁徙未定,这段话的出笼,至少有利于朝野上下坚定建都秣陵的信心。

P24-25

后记

如果将一座城市比作一个人,南京应该说是一位鹤发童颜而精神矍铄的老人。曾经的繁华烟景、血雨腥风,凡夫俗子的聚散离合,英雄豪杰的事业勋名,所有这一切,在他眼里,无非掠眼而过的烟云。他曲折的身世中,随便抽出一段,都有动人的故事,都呈现与众不同的个性。骚人墨客,名流佳士,面对这座沧桑之城,面对这个千年老人,都情不自禁地诉说着自己的想象和感觉,历干百年,直到二十世纪,犹不绝如缕。吸引他们的,大概就是这座城市的性情吧。

这些人的诉说,久而久之,也就变成为城市的诉说。从古代,到今天,有许多人与南京缘悭一面,可是,每当他们提起这座城市,心中就油然而生一种文学的情怀,平添一阵古典而浪漫的激动。诱发他们的。大概就是这座城市的性情吧。

我曾表示过,如果要评选最古雅、最有文学性情的城市,我愿意投南京一票。若干年前,我甚至“心痒难忍”,在南京大学讲了一学期的“文学南京”课程,后来,又在讲稿的基础上,整理成一组文章,题为《城市传奇》,在《古典文学知识》上发表。现在想来,在后面驱动我这样做的,大概也是这座城市的性情吧。

有性情,就有传奇的一生,这样的城市怎么不令人喜爱?虽然从根本上说,对于这座城市的历史,我不过是一个匆匆过客;对于这座城市的现在,我不过是个流寓多年的外乡人。

那么,南京的性情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前些时,曾经应邀为南京城市形象规划写过几句话,大致采用对偶形式,也许说出了我潜意识中的城市性情。有一条是:

悦目赏心的城市

千年莫愁的家园

不用说,这两句双关赏心亭和莫愁湖,我想突出城市的人居环境及文化氛围,这是一座宜居的城市。

还有一条是:

金陵埋藏古今财富

集庆汇聚南北吉祥

金陵之名通行千年,贯穿古今;元代南京称集庆府,元人北来,文化上融合南北。南京地处南北要冲,到今天也还可以说是交通枢纽。在全球经济化的时代,自不免凑个热闹,说几句财富、吉祥之类的应景话头。不过作为文化古城、江左名都,南京最值得珍惜、骄傲的还是它的文化资本。比如说:

钟山巍峨,紫气东来

石城雄峙。凤凰西飞

从地理形胜中突出祥瑞,从紫气当中突出王都的高贵身份。都说凤凰能够浴火新生,南京二干多年,起起落落,今天仍然有日新之德,就像凤凰。古典文脉和现代南京相结合,可以说:

三山二水,绵延千年文脉

江东河西,变换旧貌新颜

当然,如果只注意它的历史身份和地理环境,也可以说:

十朝都会繁华地

佳丽江南第一州

如果突显现代意识,突出这里有广阔天地,可以大展鸿图,再结合南京的地理位置,可以说:

大江东去,英雄乘风破浪

南天寥阔。事业鸿鹄高飞  或者说:

钟阜巍峨,高山仰止

江天寥阔,新燕远飞

钟阜的中山陵,当然让我们高山仰止,而亘古常新的燕子矶,令人有振翅欲飞的冲动。

南京向来有“山水城林”和“城市山林”的称号,我用鸢尾格嵌字法。写了两组文句。一组是:

一城名山

几湾绿水

千年古城

处处园林

另一组是:

千年名城

江南都市

几座名山

多少园林

也算是对这两个称号简单的“名词解释”,顺带突显了城市的历史传统和区域定位。

说到历史传统,还有:

龙蟠虎踞,千年王者气象

白鹭青天,一座诗意城市

上一句是要呈现南京的帝都气象,虽然有些陈旧,不过有足以矜夸的老资本也不是坏事。李白的诗句,人们耳熟能详,青天白鹭的意象唤起的是诗意的联想。这是一座诗意的城市。

单讲地理形胜的话,可以说:

江淮如带,山河壮丽

冈峦起伏,气象雄浑

或者说:

江河行地。扬子涌动雄毅之气

日月经天,钟山闪耀博爱之光

这么说,南京不仅有人文性情,还有雄健气魄呢。

城市不仅是一种地理的概念、空间的概念,更是一个文化的概念、时间的概念。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形象,自己的韵味。历史上真真假假的言说,都在重复和深化这些城市论述,谁管是虚是实。

历史本来是琐细的、复杂的、生动的,但通常的叙述一落言诠,则难免概括、抽象的描述,失掉原汁原味。我期望换一个角度,从文学的诉说中,从文化的图景里,看一看城市的形象。让城市来叙述文学和历史,代替那些常见的英雄主角;同时反过来,也让文学和日常生活故事来叙述一个城市,代替那些枯燥的数字统计。

历史,有多种多样的谈法。“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是太史公的谈法;“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这是诗人的谈法。“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是渔樵的谈法。还有……无论哪一种,我总觉得,谈论文学与历史,应该可以再多一点感性,多一点故事性、趣味性。每座城市都有许多典故,有很多传奇,有很多故事。这是城市文化精魂的凝缩,是城市的根。数典述祖,就是城市的文化寻根。

稍微有些历史的城市,都有自己的独特景观,标名为十景、二十景、二十四景,乃至四十八景、六十景,层层累加,越积越多,往往蔚然壮观。清代南京有“金陵四十八景”,每个景点后面都有传奇故事,洋溢着人文的温馨。我很喜欢这些名称。它们平仄谐调,用辞讲究,富有古典韵味。很可惜,今人新命名的景点不讲平仄,岂止略输文采,简直辜负先人的一片苦心!我更喜欢清人徐虎画的金陵四十八景图,所以为这本书配图的时候,全部采用。文不够,图来凑,我显然没有免俗。文字之书辅以图像,是期望悦目之外,更能赏心,刺激一下被这迟钝的文字麻木的神经。我不敢自诩图文并茂,却奢望有人理解配图之时的丝微用心。

伦敦有个餐馆,就餐前一律灭烛熄灯,据说是要让食客不受视觉的干扰,一心一意地品赏美味。读书毕竟不同于用餐,虽然书也常常被人比作精神食粮。读书首先是眼睛的活动,岂可视而不见?再说,视觉时代的洪流是不可阻挡的,渺小如我,自然不敢螳臂挡车,那就顺水推舟吧。

这二十几篇文章,只是原计划的一部分。因为喜欢金陵四十八景,所以东施效颦,篇名都用四字格,平平仄仄,调谐起来并不难。令我沮丧的是,忙活了几年,到今天完成的,却才有四十八景的一半。惭愧,惭愧。

程章灿

2005年8月26日

记于石头城对岸之龙江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1:4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