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左手老子右手孔子--感悟中国式智慧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常桦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感悟,代表一个人的智慧高低和判断事物的能力,是一个人连贯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体现。智慧,是思考的力量,是驻在心底的正见,是不断产生感悟的能力。智慧造就了智者见微知著、把握全局、由此及彼的能力,从经验和事务中领悟大道理的能力。

本书探析传统文化中最精髓的部分,把老子与孔子历经两千年而依然充满生命力的智慧展示出来,供我们去感悟和品味,并从中找到我们民族辉煌发展的文化基因……

内容推荐

孔子的思想,涵盖天地,通亘古今,博大精深,历久弥新。让我们在孔子的大智慧中陶冶自己的身心,大则成就自己入世的事业,小则解决人生的各种问题和烦恼。2000年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聚会,其中有人说:“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左手老子右手孔子——感悟中国式智慧》是以老子和孔子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倡导的为人处世之道,通过成就大事的人物的故事,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如何以老子的深邃智慧和孔子的积极人世的人生态度,从容应对机遇与挑战,屈辱和幸福,从而走向成功!

目录

上篇 老子的智慧

第一章 道法自然:无为而无所不为

 因势利导,治大国若烹小鲜 /3

 顺应自然,无为而无所不为 /4

 去奢去泰,人生应顺其自然 /6

 弃智则智,取法于天地自然 /9

 仁慈崇俭,不敢为天下先 /10

 恬淡为上,不战而胜的智慧 /17

 顺其自然,以平和之心对待名利 /19

 不为而成,自然而然地取得成功 /22

 生死一体,欣然接受世间一切 /24

 坚守清静,回归生命的本性 /25

第二章 上善若水:德行是做人之本

 抱朴守拙,保持淡泊虚静的心境 /27

 不自矜伐,谦虚使人进步 /31

 上善若水,是故柔弱胜刚强 /33

 自我约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7

 淡泊明志,解除贪婪的枷锁 /39

 知人者智,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41

 多藏厚亡,贪欲是人生的祸源 /47

 海纳百川,做人方能成功 /52

 自知为上,不断丰富自我 /54

第三章 守柔日强:先改变自己后改变世界

 愚公移山,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57

 后发制人,转劣势为优势 /58

 骄兵必败,轻敌是失败之源 /63

 大辩不言,此时无声胜有声 /69

 刚柔并济,方能安居乐业 /71

 见小日明,守柔日强 /72

 韬光养晦,养精蓄锐 /75

 以屈求伸,以退为进/78

 欲取先予,没有钓不到的大鱼 /81

 柔弱退让,聪明和持久的象征 /82

第四章 以德报怨:得人心者得天下

 善待百姓,以圣人之心赢盛世 /85

 克制自我,君无为而民有为 /89

 以德报怨,创造和谐融洽的人生 /91

 防患未然,见微知著显风流 /95

 不争之争,才能享有崇高威望 /99

 礼贤下士,招揽天下英才 /103

 宜戒浮躁,做事千万不可轻率 /107

 信言不美,忠言逆耳利于行 /109

第五章 福祸相倚:不自大才能成其大

 功成身退,赢得潇洒人生 /113

 宠辱不惊,在逆境中奋起抗争 /115

 自是必败,自矜者必亡 /117

 知足常足,祸莫大于不知足 /119

 祸福相倚,悲欢人生变数多 /123

 慎终如始,人生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124

 富贵而骄,招致人生祸患 /129

 自知者明,了解别人和自己的不足 /133

下篇 孔子的智慧

第六章 仁者爱人:善借人力方能勃发

 里仁为美,孟母三迁择善邻 /137

 实践仁道,矢志不渝 /138

 忠信仁义,用人必须先识人 /140

 坚强勇敢,笑到最后的是强者 /143

 忍字当头,小不忍则乱大谋 /146

 广开言路,其事可成 /149

 不患无位,是金子终会发光 /151

 无能之能,登堂入室的成功资本 /153

 礼待下属,成大业之根基 /155

 巧借外势,以强健自身 /159

第七章 修身正己:反省是一面镜子

 温故知新,注重从实践中总结经验 /161

 认识自己,人贵有自知之明 /162

 洁身自好,不降其志也不辱其身 /164

 自我拓展,勇于迎接挑战 /166

 用心择友,多个朋友多条路 /167

 敏言慎行,才美不可外露 /168

 求知好学,成就人生坦途 /17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73

 水满则溢,要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 /174

 居功自谦,人皆景仰之 /176

 追求完美,自我修炼 /178

 言出必行,人无信不立 /181

第八章 淡泊明志:人生不为名利所累

 学以致用,寻找永恒的快乐 /185

 桃李无心,我心有主 /186

 珍惜生命,学会喜欢自己 /187

 清心寡欲,不贪恋名利  /189

 君子喻义,见利忘义一败涂地 /191

 乐知好问,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 /193

 杀身成仁,大丈夫之所为 /196

 安贫乐道,不义之富贵如浮云 /198

第九章 中庸平和:以公平正直对待一切

 忠于自己,从逆境中看到希望 /201

 抽头退步,为自己留下余地 /203

 傲骨峥峥,匹夫立志,可参天地 /206

 用行舍藏,穷则独善其身 /207

 成己成人,方为仁之大道 /209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12

 求之有道,拿得起又能放得下 /214

 夹谷之谋,未雨绸缪显智勇 /215

 诚实守信,方能立足于世 /217

 中和之美,处世须务实贵和 /219

 为政以德,中庸之道的政治智慧 /221

 兼善天下,先自治以治人 /226

第十章 浩然之气: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舍生取义,给生命注入正义的理念 /229

 浩然正气,君子临大节而不可夺 /231

 尊老爱幼,“仁”从孝悌开始 /234

 保持真我,身心充溢浩然之气 /235

 迁怒与贰过,为人处世之大忌 /237

 真金烈火,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239

 成人之美,是为真君子 /241

 雪中送炭,君子周急不继富 /243

 敬事而信,民无信不立 /245

 反身而诚,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247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生死一体,欣然接受世间一切

生与死是人类永远猜不破的大谜。道家的创始人却把死和生翻来覆去地思考,他们对于这方面的看法既深刻又有趣。老子崇尚一种自然的人生态度,同样地也主张以一种自然的平常心来对待生死。他认为一个人应该不贪生不恶死。

孔子的学生子路有一次对孔子说:“老师,请问死是怎么一回事?”孔子对这个老是喜欢提古怪问题的弟子早就有些不耐烦,他把脸一沉,说:“生的道理我还没弄明白,怎么懂得什么是死呢?”把子路呛得一鼻子灰,把头一缩,再也不敢开口了。儒家把全部的心思都花在社会与人生上,他们对死亡谈不上什么高明的见解,可能也是事实,孔子自称不懂得死是怎么回事也许不是客气话。

试想一想,如果把船藏在山谷的深泽中,再踏实隐秘不过了,不是吗?然而大地是不断在运动的,有些山谷成了高山,有的高山又夷为平地,山谷如果有所变化,那么,船当然也就藏不住了。

高山和深谷都会有所变化,何况是有着肉体的人呢?有些人一发现自己的脸上有了皱纹,或者是头上有了几根白头发,就发愁不已,这就是不懂得自然的道理。对于生老病死要能听其自然,这样才能拥有一个潇洒自在的人生。每一个人都热爱自己的生命。热爱自己、珍惜生命并没有错。《伊索寓言》中有一个故事:有一个老人上山砍柴,把柴扛在肩上走了很远的路,他又累又渴,不得不把柴放在路边,好歇一会儿,此时他顺口说了一句:“唉!还不如死了的好。”死神听了这话,连忙跑来问他说:“你需不需要我的帮忙呀!”老人并没有要求死神把他带走,反而说:“请你把那捆柴放到我的肩上!”寓言中的这位老人心态上的变化,很有意思,也颇见人生的道理。

中国古代有许多人祈求长生反而弄得短命。不少皇帝为了长生不老而求仙供佛,结果不是送了自己的性命,就是害了别人的性命。古往今来求仙拜佛的人有千千万万,长生不死的却找不到一个。秦始皇曾派徐福带着数千的童男童女人海求仙,到神话中的仙山蓬莱去采不死药。徐福人海后并没有看到什么仙山,回来后骗秦始皇说:“海里有一条大鲸阻挠去蓬莱山的航道。”秦始皇亲自带人到海边射死了一条大鲸,但还是没有采到什么不死药,没过多少年,他就一命呜呼了。

人有出生的一天,就必定有死亡的一天,这就像有黑夜就必定有白昼一样,是自然的规律,是每一个人都逃避不掉的。所以,我们应该生的时候不欢天喜地,死的时候也不呼天抢地。无拘无束地来,无牵无挂地走,不忘记自己的来处,也不追求自己的归宿。事情来了就欣然接受,把死和生全扔在脑后,一切顺应自然的规律。

P24-25

序言

内用黄老外示儒术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虽历尽沧桑,却仍然薪火相传、连绵不绝。创建了辉煌的人类文明。中国传统思想以道家和儒家为代表,充满着无穷的智慧,道家和儒家思想对今天的人们,依然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内涵是内用黄老,外示儒术的儒用道体。特别是表现在中国的文化人无论在生活上、思想上,他们的潜意识中自然或不自然地接受并体现着这种思想。

正如南怀谨先生所说:细读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会发现一个秘密。每一个朝代,在其鼎盛的时候,在政事的治理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秘诀,简言之,就是“内用黄老,外示儒术”。它是中国古人的修心入世之道:对外是社会角色积极入世,承担社会责任;对内是自然角色,修身养性。

老子所倡导的自然无为、柔弱不争、崇俭节欲的思想,在中华民族史上一直闪烁着智慧之光,在当代同样具有时代价值。老子的人生智慧,将为人们构建完美的人生提供肥沃、厚实的精神土壤。老子以自己的智慧告诉我们,在滚滚红尘中怎样为人处世,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美好的人生,是具有启迪意义的。老子思想永远是中国智慧宝库中的一盏明灯!它的璀璨光芒将照耀千秋万代。

孔子的思想,涵盖天地,通亘古今,博大精深,历久弥新。让我们在孔子的大智慧中陶冶自己的身心,大则成就自己人世的事业,小则解决人生的各种问题和烦恼。2000年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聚会,其中有人说:“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感悟,代表一个人的智慧高低和判断事物的能力,是一个人连贯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体现。智慧,是思考的力量,是驻在心底的正见。是不断产生感悟的能力。智慧造就了智者见微知著、把握全局、由此及彼的能力,从经验和事务中获取领悟的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的成功理念和管理思想国内读者趋之若鹜。奉为经典,出现了人们热读卡耐基、拿破仑·希尔以及杰克·韦尔奇等人的著作,然而,对许多人而言成功似乎还是那么遥远。到今天,我们的读者开始慢慢进行理性地回归,对传统文化重新认识,并深刻地意识到。中国的问题,还需要中国式的解决方案。因此我们应该从传统的智慧中,重新找到提升我们民族发展的动力,从传统中挖掘精华!

《左手老子右手孔子——感悟中国式智慧》探析传统文化中最精髓的部分,把老子与孔子历经两千年而依然充满生命力的智慧展示给读者,让人们去欣赏、品味,并从中找到我们民族发展辉煌的文化基因,做一个聪慧和理心的现代人!

常桦

E—mail:changhual2@sina.com

2006年1月于北京

博雅堂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4:2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