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文章例话/周振甫著作别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作者 周振甫
出版社 江苏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广泛地从古今人谈论或评点文章的著作中选取了精辟独到、具有代表性的例话,其中既包括先贤的《文心雕龙》、《朱子语类》等经典,也包括近世、今人的名著如章学诚《文史通义》、包世臣《艺舟双楫》、林纾《舂觉斋论文》、钱钟书《管锥编》等,仅直接引用的就有五十余种。大体按照阅读、写作、修辞、风格四个部分归类编排。周先生结台原文,对这些评论详加解释,并且引申开来,分析比较各家得失,探幽入微,指导和启发读者开阔眼界、破除拘执,体味文章下笔、剪裁的精妙以及昕蕴涵的真情和思想。

内容推荐

《周振甫著作别集》系列汇集了周先生的《诗词例话》、《文章例话》、《小说例话》、《文学风格例话》、《中国修辞学史》、《中国文章学史》、《陶渊明和他的诗赋》七种专著,其中《陶渊明和他的诗赋》写作时间较早,写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国性的陶渊明大讨论期间。该书对陶渊明的评价很高:“渊明高洁的人格,真挚的感情,开拓了诗的境界,揭开了自然的秘密,这些通过他朴素的语言和多样的风格表现出来,具有极高的成就。正如萧统说的,他的诗具有深刻的教育作用。从他在创作上的成就看,他确实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伟大作家之一,为同时代成就最高的文学家。”

目录

开头的话

阅读编

仔细理会

评得失

征史

比较

回环解释

求用意

分别看

找问题

找渊源

去成见

分因革

辨流别

求出入

设身处地

因声求气

写作编

文德

立意

论识见

一意求

画龙点睛

解蔽

本色

体物

炉冶与造像

写生

从活处看

圆转

登临四望

开合

擒纵

宾主变化

顺逆

一线贯串

从一到多

即小见大

激射

以退求进

摹仿与脱胎

记言与代言

驳辩

辩证

抑遏蔽掩

假设

设疑

借讽

破体

开拓

暗中呼应

用笔

抬高跌重

虚实

引事设喻

事中见意

立志生情

断处皆续

细节

开头

承转

转换

脉络

结尾

叙事

说述和比拟

小说笔法

模山范水

修辞编

比喻

听声类形

引用

对语

奇偶

排比

互文与侧重

丫叉法

顿挫

设彩

阶进

层叠

复综

垫高拽满

集散

称谓不一

质语

删节

映衬

点染

比较

错综

讽喻

笔具四面

风格编

刚健

柔婉

平正

奇特

峻峭

超逸

明决

明润

新俊

新奇

绮丽

繁丰

细密

疏淡

疏密

繁简

简劲

雅正与奇变

诙谐

试读章节

韩愈写了《毛颖传》,用拟人化手法,把毛颖(毛笔)比做人。当时用兔毛做笔,所以从兔写起。毛笔是用来写字的,所以称为“中书君”。“后因进见,上将有任使,拂拭之。因免冠谢。上见其发秃,又所摹画不能称上意,上嘻笑日:‘中书君老而秃,不任吾用。吾尝谓君中书,君今不中书耶?’……因不复召。”“秦之灭诸侯,颖与有功。赏不酬劳,以老见疏,秦真少恩哉!”《旧唐书·韩愈传》说:“又为《毛颖传》,讥戏不近人情,此文章之甚纰缪者。”柳宗元《读韩愈所著(毛颖传>后题》认为:“以发其郁积,而学者得以励,其有益于世欤!”这里见出对同一篇文章有两种相反的看法:一种认为很荒谬,一种认为“有益于世”。前一种把它看作一般的传记文章,是替毛笔作传,所以说它很荒谬。后一种认为它有寄托,是对有功被弃的感叹,所以有作用。那么前者的批评,即把有寄托的文章看作一般传记,显然是不正确的。

再是把一般议论看作有所寄托,如柳宗元的《伊尹五就桀赞》。汤是仁君,桀是暴君,那么伊尹为什么五次到桀那里去呢?柳宗元说:“彼伊尹,圣人也,圣人出于天下,不夏商其心,心乎生民而已。日:‘孰能由吾言?由吾言者为尧舜,而吾生人(民)尧舜人(民)矣。’退而思日:‘汤诚仁,其功迟;桀诚不仁,朝吾从(听我)而暮及于天下可也。’于是就桀。桀果不可得,返而从汤。既而又思日:‘尚可十一(十分之一的希望)乎?使斯人(民)早被其泽也。’又从就桀。桀不可,而又从汤。”柳宗元认为伊尹是位圣人,心里只有百姓的利益,他五次到桀那里去,因为桀是天子,只要桀肯听他的话,立刻可以对天下百姓有好处,收效快些。如果投靠汤,汤只是一个诸侯,要取得天下后才能使天下人受益,功效缓慢。柳宗元的这篇文章,是为了说明伊尹五次就桀的原因。

苏轼对柳宗元的《伊尹五就桀赞》另有理解,他在《书柳子厚论伊尹》中说:“汤之当王也久矣,伊尹何疑焉?桀能改过而免于讨,可庶几(希望)也。能用伊尹而得志于天下,虽至愚知其不然。

P28

序言

周振甫先生1916年六岁入私塾,开始识字,1917年入初小读书,当时初小是四年,1922年毕业。其间有一位在报馆工作的唐剑花先生,下午无事,就给周先生讲《西游记》、《古文观止》,还把教别人唐诗的讲稿给周先生看。当孩童在嬉游玩耍、大人已经熟睡时,周先生则躲在堆放杂物的阁楼里,偷看《三国演义》、《水浒传》之类的小说和其他的古文读本。周先生从小成为一个书痴,大概是受了唐先生的影响。

周先生1925年入平湖稚川初中,作文是全班第一,深受老师和校长的赞赏。毕业后曾到上海、平湖的营造厂、钱庄学业三年。1931年考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无锡国专是一所专门培养国学人才的学府,学校有不少名师,在近代的文化教育史上颇有影响。周先生跟随当时著名的国学家钱基博先生(即钱钟书先生的父亲),学习章学诚的《文史通义》。钱基博先生讲课的方法,不同于当时的一般老师。他是从《文史通义》中出题目,让、学生下课后自己去读书,按题目写笔记,培养学生认真读原著、独立思考的能力。讲课时,用的是一本《<文史通义>解题及其读法》的讲义,专讲他研究《文史通义》的心得体会,而且在课前就印发给学生研究。此事隔了半个多世纪,当时上课的情景,周先生还记得非常清楚,印象十分深刻。周先生跟随钱基博先生学习的时间,虽不到两年,但获益匪浅,为周先生日后潜心诗文、整理典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钱基博先生对周先生也很器重,认为他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

周先生晚年,发表了一篇重要的论文,《论史家部次条别之法》。这篇论文可以看做是周先生对无锡国专读书生活的回顾,也是补交给钱基博先生的一篇毕业论文。论文集中研究章学诚的“史家部次条别之法”的学说,将《文史通义》,包括《校雠通义》中的有关内容钩稽出来,作了一次系统的阐述,对我国古代学术研究中的优良传统,作了较为全面的总结,从中也可窥见周先生一生潜心诗文、整理典籍所遵循的正确道路。

1932年周先生因生计而辍学,考入上海开明书店校对《辞通》,从此开始了他一生的编辑生涯,直到1989年以80岁高龄退休。所以周先生一直认为自己是一名普通的编辑,从不以专家学者自居。

在上海开明书店期间,周先生利用业余时间,撰写了《班固》、《东汉党锢》、《严复思想述评》等专著,《中国学术思想演进史》等论文,以及为数不少的诗文鉴赏、散文随笔和古体诗词。

1951年,开明书店和青年出版社合并,在北京成立中国青年出版社,周先生入文学编辑室。从50年代到60年代初,周先生的主要论著包括:为臧克家先生的《毛主席诗词讲解》作注释,撰写《毛主席诗词浅释》、《鲁迅诗歌注》、《怎样阅读》、《习作评改》(与吕叔湘合著)、《通俗修辞讲话》等专著,并在报刊上陆续发表古典诗词的阅读和赏析的文章。

周先生在中国青年出版社文学编辑室负责编辑古典文学。当时,古典文学的书出得不多,工作时间没有编书任务时,周先生就想替出版社做点事。于是开始编撰《诗词例话》,到1961年,就把书写成了。在60年代,那时专谈艺术的书还很少,所以《诗词例话》一出,竟成为一本享誉海内外的畅销书,累计印数达七十多万册。周先生是个老实人,他认为这本书是在工作时间写成的,尽管印数惊人,他却未取稿酬。

《诗词例话》的成功,说明广大读者迫切需要这样的书。周先生也没有辜负读者的鼓励和期望,先后又写出《文章例话》、《小说例话》、《文学风格例话》。其中《文章例话》仅一次印刷就达20万册。“例话”系列是广大读者需要的产物,也是周先生几十年潜心诗文、长期积累、厚积薄发的产物。所以“例话”系列,不但深受读者的欢迎,也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研究周先生著作的季进先生说:“我以为,周先生之所以获得巨大的声誉,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以一百多万字的著作,构建了一个独具特色的中国古典诗文的评析系统。他以《诗词例话》、《文章例话》、《小说例话》、《文学风格例话》等‘例话’系列为核心,兼以理论专著的评析(《<文心雕龙>注释》、《钱钟书<谈艺录>读本》)、具体作家的评析(《李商隐选集》、《鲁迅诗歌注》)、专题史的评析(《中国文章学史》、《中国修辞学史》)。‘例话’系列既涵括了后者的某些内容,又以后者为基础;后者既是‘例话’系列的补充,又是‘例话’系列的深化。仔细考察一下周先生‘例话’以外的著作,就会发现它们与‘例话’系列有着精神上的高度一致。它们总是那么深入浅出,驾轻就熟,引领读者进入神奇的诗文世界。”“他的《诗词例话》、《文章例话》、《小说例话》、《文学风格例话》等系列著作,循循善诱,被推举为现代史上读诗论文方面最为理想的自学读本。”对周先生的“例话”系列,从理论上作了高度的概括和深入的阐述,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从校对做起——自学成才的国学编辑名家周振甫》)

《周振甫著作别集》系列汇集了周先生的《诗词例话》、《文章例话》、《小说例话》、《文学风格例话》、《中国修辞学史》、《中国文章学史》、《陶渊明和他的诗赋》七种专著,其中《陶渊明和他的诗赋》写作时间较早,写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国性的陶渊明大讨论期间。该书对陶渊明的评价很高:“渊明高洁的人格,真挚的感情,开拓了诗的境界,揭开了自然的秘密,这些通过他朴素的语言和多样的风格表现出来,具有极高的成就。正如萧统说的,他的诗具有深刻的教育作用。从他在创作上的成就看,他确实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伟大作家之一,为同时代成就最高的文学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出版社不愿意出版。这次编入别集,是首次出单行本。《中国文章学史》1994年出版后,周先生曾对书中的一些错字作了订正,但未再版,这次编入别集,用的就是周先生生前的修订本。《周振甫著作别集》选编仓促,有不妥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2:5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