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作者是著名英国自然学家珍·古道尔,内容描述了作者如何对动物王国产生了兴趣,并通过考察黑猩猩的生活,就动物行为进行了研究。当作者珍·古道尔还是小姑娘的时候,就梦想着终生与动物相伴。26岁时,她来到非洲森林,开始在野外观察黑猩猩。在她的探险生涯中,曾多次在与豹子和狮子的相遇中逃生。她逐渐了解了一个非常精彩的黑猩猩群,它们聪明的动物。
这是一部非凡的非洲旅行记,介绍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猩猩故事及知识,新奇、惊险、刺激、过瘾,使你足不出户却又身临其境地进行一次非洲探险。珍·古道尔和黑猩猩的经历,以及她在黑猩猩方面的重大发现为她赢得了全世界范围内的承认和尊敬。现在,让她自己来给我们讲好的精彩故事。
当珍·古道尔还是个小姑娘的时候,她就梦想着终生与动物相伴。最后,她终于如愿以偿。26岁的时候,她来到非洲的森林,开始在野外观察黑猩猩。在她的探险生涯里,她必须面对非洲森林里的重重危险,并多次在与豹子和狮子的相遇中逃生。她逐渐了解了一个非常了不起的黑猩猩群体,发现它们的生活、工作、游戏甚至家庭关系都与我们人类有着惊人的相似。
我蜷伏的地方特别闷热,草划得我的腿直痒痒。几乎没有一丝光亮,不过我能看见母鸡卧在离我不到五英尺远的草窝上,靠鸡窝里面一边。她一点儿都不知道我在旁边。哪怕稍微动一下也会前功尽弃,所以我和那母鸡一样,一动都不敢动。
忽然,她慢慢地从草窝上站起来,背朝着我,身子向前弯曲。我看见一个又白又圆的东西从她两腿间的羽毛里慢慢地露出来,越来越大。忽然,她扭动了一下,噗!一个东西落在草窝上,我清清楚楚地看见一个鸡蛋落到草窝上。
母鸡发出一阵响亮又欢快的叫声,一边摇晃着羽毛,一边用嘴移动鸡蛋,然后,大摇大摆地走出了鸡窝。
我从鸡窝里爬出来,全身僵硬,但特别兴奋,赶紧跑回家去。我妈妈急得都要去叫警察了。她已经找了我好几个小时了。她万万没想到,那么长的时间,我一直猫在鸡窝里。
这是我第一次对动物行为的认真观察,那时我五岁。有一个能理解我的母亲真是我的幸运,母亲不仅没有因为我使她虚惊一场而生气,而且还要我告诉她我所看到的精彩内容。
虽然我当时很小,但关于那次经历还能记得许多。我记得我一直纳闷儿,母鸡身上哪有一个可以让鸡蛋从里面钻出来的洞?我不知道我是不是问过别人,就是问了,也没人告诉过我,所以我才决定自己去找答案。记得当我看见一只母鸡走进鸡窝时,忽然想“啊,现在我要跟她进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还记得当我跟她挤进去时,她是怎么慌忙地冲出来,大声地惊叫。明摆着这么做不行。我必须先自己钻进去,等着母鸡进来下蛋。这也是为什么我在鸡窝里待了那么长时间的原因。要想研究动物就必须要有耐心。
我长大后成为一名生物学家,也就是研究动物行为的人。很多人在想到动物时,总是以为就是那些有毛发的动物,像狗呀、猫呀、兔子或老鼠、马或牛之类的动物。其实,“动物”这个词包括了除植物外的所有生物,像海蜇和昆虫、青蛙和蜥蜴、鱼和鸟都是动物。只不过猫、狗和马是一种特殊的动物:哺乳动物。我们人类也是哺乳动物。
这些你可能都已经知道。现在的孩子在这方面的知识比我小时候大人知道的都多。记得有一次,为了说服我的一个姨母鲸鱼是哺乳动物而不是鱼,我和她大吵了一顿。她就是不相信,最后我都哭了,真是灰心极了。
第一个生物学家是澳大利亚的康拉德·洛伦茨。他常被称作生物学之父。他热爱所有的动物,除了养了一只宠物狗外,在他维也纳附近的家里还住了各种各样的野生动物,他们都随自己的性子来去自由。
康拉德·洛伦茨因对灰雁的研究而闻名。他从1935年开始饲养和研究灰雁。现在,尽管已经80多岁了,他有时还会去观察他们。
康拉德·洛伦茨发现成年的雌雄灰雁彼此之间非常忠诚,他们从相爱、结婚到共同生活,直至其中的一只死去,活的那只也不会再婚。如果他们的母亲还活着,他们就会回到母亲身边去。
康拉德·洛伦茨还给很多鹅当过妈妈,他从孵蛋时起就开始抚养他们。成年后,这些鹅会随野生鹅一起飞走,但如果失去了伴侣,他们还会再回到他身边。
他发现刚孵出来的小鹅会跟随他发现的第一个移动的物体活动,通常这会是他们的妈妈。但当他养育他们时,他们把他当成妈妈紧跟着他。后来,他发现如果他孵的是野鸭的蛋,小鸭子们就拒绝跟着他,可如果让家鸭去孵野鸭的蛋,他们马上就跟着家鸭走。到底那家鸭做了什么而洛伦茨没有做呢?她会“嘎嘎”地叫!而且她的叫声酷似野鸭的叫声。“啊!”洛伦茨想,“原来是这么回事。”
科学家们必须坚持做试验。所以,当又一批小鸭子孵出来时,洛伦茨就朝他们弯下腰,学着鸭子的声音“嘎嘎”地叫,然后慢慢地走开。结果他们紧跟着他!不过带着这群小鸭宝贝儿们散步可不是件轻松的事。只要他一站住,直起身子站起来或稍微停止“嘎嘎”地叫,那些小家伙们就停止跟随他还开始大声哭叫。
有一天,当洛伦茨正带着小鸭子们散步时,偶然一抬头,发现一些村民们正透过草场边的高墙好奇地看着他。他们奇怪地看着他们的教授先生正一边自己冲着自己“嘎嘎”叫,一边还奇怪地在地上爬着。小鸭子们还都躲在草丛里呢。毫无疑问,当地人开始以为教授疯了。P16-20
《和黑猩猩在一起》是一本小册子,但我却认为它是我最好的著作之一。它记述了我怎样一步步地赢得了一群黑猩猩的信任,并逐渐理解了它们复杂的社群行为。正是对它们的观察让我们明白:动物也是有个性、头脑和感情的;人类只是奇妙动物王国的一部分,而非一个与其他动物截然不同的物种。这使我们得以重新认识那些与人类共同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其他动物,重新理解为了后代子孙而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和养育着人类的环境的重要性,更帮助我们认清了人类在大自然中所处的位置。我非常高兴在中国有再版这本书的需求。
当今世界上有许多使我们不安的事情。对经济发展无止境的狂热追求造成了对环境的灾难性破坏;人类往往残酷虐待野生动物和饲养动物;当世界上以千万计的人在贫困线上挣扎时,还有很多人以不可持续的方式生活,对于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有着不切实际的贪婪需求。举个例子,我们对于化石燃料的肆意开采和使用产生了大量的温室气体,继而导致全球变暖,而对于石油这种有限资源的竞争又引发了战争。过量使用农药和工业化学药剂污染了大片土地、水和空气,使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人患上疾病。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通过《和黑猩猩在一起》这本书(还有其他我写的书,以及珍·古道尔研究会在中国和世界很多国家开展的各种项目活动),我希望每一个地方的人,尤其是青年人,更多地去思考关于人类和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问题,并认识到我们每个人在保护自然环境上所能发挥的作用。我相信,中国作为世界上幅员最辽阔、经济发展最迅速的一个国家,在引领世界探索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保护自然环境和资源等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领导者的角色。我在多次的中国之行里见到了很多在这方面杰出的极具奉献精神的人。而珍·古道尔研究会在中国开展的项目,尤其是根与芽环境教育项目,能够帮助这种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推广。
根与芽环境教育项目是面向全球青少年(从学龄前儿童到大学生)关于环境与人道主义教育的项目。该项目旨在让青少年更多地了解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并采取行动以尽力解决这些问题。每个根与芽小组的成员都参与设计并亲自动手来实施他们关心环境、关爱动物、关怀社区的活动。我们鼓励学生从观察和了解开始,认识当地的环境、动物和社区所面临的问题,并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组织和自我管理等能力。这些从实践活动中成长起来的青年领导者不仅能够在当地开展活动,还能将这样的活动扩展到更大的社区、全国乃至国际。
中国的第一个根与芽小组于1994年在北京成立。此后不久,我开始每年对北京和上海进行访问,看到中国学生设计并实施了各种各样有意义的环保活动。中国根与芽的员工已经培训了来自全国的500多名教师,并协助他们成立了300多个活跃的根与芽小组。这些小组在他们的社区向公众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现在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和可行的解决方案。根与芽小组不定期地举办交流和庆祝活动,我在访问中国的时候也参与到这些活动中,亲身体会到那是多么激动人心,启发思考。
2001年我第一次在北京见到方明和。他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他勇敢地让他的同学和他们的家长认识到猎食野生动物的残酷和畜禽市场里动物处境的恶劣。后来他在浙江省温州市创立了“绿眼睛”根与芽小组。他们在社区里宣传环境保护,举办一年一度的“爱鸟周”活动。方明和也协助当地林业局工作人员追查偷猎者和非法野生动物贸易。这些工作得到了社会和公众的认同,在2001年他和这些年轻人被授予了福特汽车环保奖。“绿眼睛”根与芽小组一直坚持不懈,他们刚刚建立了流浪狗收容中心,也在温州市设立了一个办公室。
上海同济大学的“绿色之路”根与芽是另一个非常活跃的小组。2005年,他们与当地中小学一起组织开展宣传活动,普及湿地及生态保护,“还长江生命之网”的项目被世界自然基金会授予2005年度“湿地使者”称号。
北大附中的“喙”根与芽小组定期到由张吕萍女士创建的北京人与动物(环境教育)科普环保中心做志愿者。中心里收容了500多只流浪猫狗,其中一些因为残疾而被主人遗弃,另外一些则是获救于即将宰食它们的餐馆。小组的学生志愿者们在中心学到了应如何照顾动物,帮助它们祛除病痛,以及收集废弃砖瓦为动物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
上面所讲的这些只是具有献身精神和努力工作的中国的根与芽小组所设计并开展的众多项目活动中的一部分。我见到了很多学生、老师和资助者;我被他们所投入的精力和所承担的义务所激励,也常常和其他国家的小组分享他们所取得的成就。我还见到了很多堪为青年楷模的中国人。我的朋友梁从诫教授,他在环境保护成为时尚名词很久之前就在做这方面的工作;郭耕教授在麋鹿苑将爱护动物的理念带给了成千上万的学生;张吕萍女士开创的流浪猫狗收容中心,这样的人和事还有很多很多。这些年来我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情地参与到那些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和艰苦工作的项目中去。人们对动物的真实本性以及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所能扮演的重要角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对于任何一位读者,我想说的最重要的是:我们每人每天都能给世界带来变化。我们的生命是有意义的,在万物轮回中都是重要的。这是根与芽环境教育项目存在的基础。我感谢每一位帮助中国珍·古道尔研究会成长的人,并欢迎你们每一个人都参与到根与芽活动中来。我希望能鼓励更多的个人参与其中,帮助我们努力把所有生命和谐共存的世界建设得更加美好。
英国勋爵、珍·古道尔研究会创始人、联合国和平信使
珍·古道尔博士
www.janegoodall.org
www.rootsandshoots.org
珍·古道尔博士的全球性非盈利组织,珍·古道尔研究会(JGI),旨在鼓励人们发挥自己的力量,理解和保护我们的环境,尊重和同情所有的生命。
根与芽是珍·古道尔研究会国际性的教育和拓展项目。它促进学生和社区成员更加投入到环境保护、动物保护以及大众福利活动中来。从1991年,珍·古道尔博士与一群想做些有意义事情的坦桑尼亚学生创立根与芽以来,根与芽现在已经成长为一个相信每个人都能带来变化的全球项目。根与芽意识到动物、人类社区和环境的内在联系,因而鼓励每个小组开展能给这三个方面带来变化的项目活动。从开始至今,根与芽已经对很多青年人产生了影响,教育让他们意识到自身在世界上的作用,同时引起他们对保护环境和动物的兴趣。
中国有13亿人口,是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在资源需求与环境供给上的压力也是史无前例的,中国对全世界环境的影响也在不断增加。从1998年起古道尔博士每年对北京、上海等城市进行访问,将她的理念传播给广大公众。总部位于北京的JGI中国有三个办公室:北京、上海和成都根与芽环境教育项目办公室,通过环境教育培训、项目指导等方式帮助和支持广大青少年在全国各地建立了300多个活跃的根与芽小组,开展各种活动,为身边的环境、动物和社区带来积极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