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是一个孤独的艰苦历程,美国人与中国人交往不深,大部分知心朋友还是本国来的留学生。遇到经济困难时,大部分留学生唯一的出路是打苦功赚钱,留学是条体力辛苦的路。留学接触东西文化差异,要忍受文化的冲击,美国人、中国人有时不能适应。但差异接触多了,开始对人与物宽容,学会独立自主,靠自己解决问题。
这部纪实作品,涉及了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学习、生活、工作的所有重大问题,并以亲历者的经验,提出了切实的忠告。作者在美国高科技产业从业多年,对美国高科技企业的内幕有着深刻的了解对硅谷的生活做了生动的描述,是了解留学生活和美国信息企业的的第一手资料。
作者博览群书,广泛思考了中美两国在社会、文化、民族心理上的差异,对祖国的变化与发展投入了深切的关注。对留学生们置身中国文化的心灵之根与美国强大的物质文明之间所产生的犹豫、彷徨与挣扎,在这部描述异域他乡十几年奋斗历程的作品中,亦展露无遗。
我把护照办下来,拿了签证,登上赴美的民航飞机。飞机降落在旧金山国际机场,绷紧的心情慢慢落下。我走出飞机,拖着行李随着人流走,一切感到陌生。通过了签证检查,行李处取出大件行李,步出海关口踏人美国。这个进关过程以后我经历过许多次,每次都感到漫长乏力,没有到达最后目的地总有一种不确定性。作为一个读书人,学习成绩好,心理素质差,耐心与持久性欠缺。
旧金山国际机场非常宽大,在中国拥挤狭小的环境生活多年,我一下子不适应美国的空旷与人少。眺望机场窗外,见到车流不断在高架桥上穿梭,心情起伏,终于到达景仰已久的美国。我那年24岁,达到了一个人生目标。在中国读完小学、中学、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申请到美国S大学计算机专业博士生的助研奖学金,人生顺利,前程似锦。我希望早点到达S大学,见接我的人没出现在机场,便匆忙跳上一辆出租车直驱S大学。
出租车进人高速公路,40分钟后转人崎岖山道,树木茂盛,时见山崖,时见水库,风景优美。汽车在山道上40分钟后进S城。S大学在S城的一座山上,我望见一个高高尖塔,那是S城中的教堂。美国基督教盛行,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教会有国际学生处,各个大学有牧师吸收留学生信奉上帝。留学生在美国无亲无故,读书之外,教会便成留学生聚会之处。会议有一个牧师主持,念圣经讲人生谈工作,宛如中国大陆的政治学习。教会成为留学生交际、消磨时光、互通消息的中介。中国留学生出国前沐浴在革命阳光下,到美后不少接受洗礼成为基督徒,环境造就人。
美国宪法不承认基督教是国教,防止宗教的势力凌架于政府和法律之上,教会或牧师违法也吃官司。法律条文具体解释依赖于律师,美国律师地位高、收人丰,许多政客是律师出生,如克林顿总统和夫人希拉里参议员是耶鲁大学法律系同学。上美国名牌大学法律系前途无量,进能从政,退而开业赚钱。
出租车向前开一段,遇到一个“暂停”红色标志,旁边无其他车辆,司机也暂停几秒钟,我甚为纳闷,岂不是浪费时间。自己拿了驾驶证后,才晓得是美国的交通规则,暂停线必须停。暂停线不停警察抓住罚款100美元,汽车保险费要增加。和中国相比,美国人守法严得多,规矩得多,也礼貌得多。美国警察拦车时态度和蔼,公事公办,没有受贿的情形。
汽车陡然上山大约10分钟,右边一个巨大木牌写着s大学,我终于到达了我读博士的学校。诺大的校园分布在整座山上,据说是一个有钱家族捐献的。S大学校园像野生植物园一样杂草丛生,中间有一条汽车路,S城公共汽车穿过校园。大学没有围墙,但有岗楼,晚上进入校园,岗楼会检查证件。偶而见到有自行车行驶,美国学生用自行车,一者便宜,二者锻炼身体。骑自行车上山吃力,下山飞快,我骑过两次,学会汽车后便很少骑了。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