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庐隐散文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庐隐
出版社 西苑出版社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在中国白话文运动之初,庐隐是与冰心、石评梅齐名的文坛才女,在弥漫小资情调、盛行奢靡华丽文风之际,她已经远远超越了她所处的时代,创造出了独树一帜的文体。

庐隐有相当一部分作品是描写自己童年生活和成年后的感情生活的。最具代表性的,自然要推《云鸥情书集》。在这部书里,收集了她与李唯建于1928~1929年所写的68封书信,信写得很美,想象绮丽,感情细腻,文笔优美,既有他们真正做人的态度,又饱含真正的热情和丰富的想象。

庐隐为我们留下的作品,既是中国新文学的财富,又是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透境。茅盾评价说:“读庐隐的全部著作,就仿佛再呼吸着‘五四’时期的空气,我们看见一些‘追求人生意义’的热情的然而空想的青年们在书中苦闷地徘徊,我们又看见了一些负荷着几千年传统思想束缚的青年们在书中叫着‘自我发展’。”

内容推荐

在中国白话文运动之初,庐隐是与冰心、石评梅齐名的文坛才女,在弥漫小资情调、盛行奢靡华丽文风之际,她已经远远超越了她所处的时代,创造出了独树一帜的文体。

“五四”思潮对庐隐具有很大影响,成为了她成长的粮食和阳光。她痛恨封建礼教,向往光明自由,她的灵魂里浸透了叛逆精神。文学研究会主张“为人生的艺术”,提倡写实主义,探讨人生的意义;反对封建礼教,是他们颇为一致的内容。庐隐在她的创作生活中,也是一贯遵循这样的主张的。

庐隐有相当一部分作品是描写自己童年生活和成年后的感情生活的。最具代表性的,自然要推《云鸥情书集》。在这部书里,收集了她与李唯建于1928~1929年所写的68封书信,信写得很美,想象绮丽,感情细腻,文笔优美,既有他们真正做人的态度,又饱含真正的热情和丰富的想象。

庐隐的生命短暂而坎坷,她追求人生的意义,但看不到人生的前途,觉得人生“比做梦还要不可捉摸”。因而,她的大部分作品总是透露出悲苦哀怨的情绪。这与同时代冰心的作品大为不同:冰心通过对无限生动的大自然和母爱的讴歌,表现出她对自由、光明人生的追求的理想;而庐隐笔下的主人公大多却是看不到出路的,前途茫茫,一片黑暗,他们负荷冷酷、无情的现实,悲哀地走向人生的尽头。有人说,庐隐不承认社会里的任何人,她默默承受属于她自己的那一份孤独。而冰心则不然,她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于是,庐隐必然用悲哀的视线眺望人间,而冰心则用无限的热情来温暖人类。她们俩,“一个是对世界表现了完全的绝望,一个是感觉着被损害的伟大的爱可以如死灰之能复燃。”

庐隐为我们留下的作品,既是中国新文学的财富,又是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透境。茅盾评价说:“读庐隐的全部著作,就仿佛再呼吸着‘五四’时期的空气,我们看见一些‘追求人生意义’的热情的然而空想的青年们在书中苦闷地徘徊,我们又看见了一些负荷着几千年传统思想束缚的青年们在书中叫着‘自我发展’。”

目录

窗外的春光

我愿秋常驻人间

蓬莱风景线

西窗风雨

生命的光荣——叩苍从狱中寄来的信

几句实话

最后的命运

东京小品(节选)

扶桑印影

离开东京的前一天

东游得来的礼物(外一篇)

云鸥情书(节选)

春的警钟

美丽的姑娘

秋声

寄梅窠旧主人

灵海潮汐致梅姊

郭君梦良行、捩

丁玲之死

灾还不够

屈伸自如

监守自盗

吹牛的妙用

思想革新底原因

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

“女子成美会”希望于妇女

今后妇女的出路

妇女生活的改善

恋爱不是游戏

新村底理想与人生底价值

劳心者和劳力者

雪耻之正当途径

代三百万灾民请命

吊英雄

醉鬼

碧涛之滨

华严泷下

灵魂的伤痕

海边上的谈话

雷峰塔下——寄到碧落

夏的歌颂

勇人和女人

赠李唯建

花瓶时代

玫瑰的刺

月夜孤舟

醉后

寄燕北故人

祭献之辞

寄天涯一孤鸿

愁情一缕付征鸿

寄波微

秋光中的西湖

夜的奇迹

星夜

冠下的回忆

异国秋思

月色与诗人

试读章节

窗外的春光

几天不曾见太阳的影子,沉闷包围了她的心。今早从梦中醒来,睁开眼,一线耀眼的阳光已映射在她红色的壁上,连忙披衣起来,走到窗前,把洒着花影的素幔拉开。前几天种的素心兰,已经开几朵,淡绿色的瓣儿,衬了一颗朱红色的花心,风致真特别,即所谓“冰洁花丛艳小莲,红心一缕更嫣然”了。同时一股沁人心脾的幽香,喷鼻醒脑,平板的周遭,立刻涌起波动,春神的薄翼,似乎已扇动了全世界凝滞的灵魂。

说不出是喜悦,还是惆怅,但是一颗心灵涨得满满的——莫非是满园春色关不住——不,这连她自己都不能相信,然而仅仅是为了一些过去的眷恋,而使这颗心不能安定吧!本来人生如梦,在她过去的生活中,有多少梦影已经模糊了,就是从前曾使她惆怅过,甚至于流泪的那种情绪,现在也差不多消逝净尽,就是不曾消逝的而在她心头的意义上,也已经变了色调,那就是说从前以为严重了不得的事,现在看来,也许仅仅只是一些幼稚的可笑罢了!

兰花的清香,又是一阵浓厚的包袭过来,几只蜜蜂嗡嗡的在花旁兜着圈子,她深切的意识到,窗外已充满了春光;同时二十年前的一个梦影,从那深埋的心底复活了:

一个仅仅十零岁的孩子,为了脾气的古怪,不被家人们的了解,于是把她送到一所囚牢似的教会学校去寄宿。那学校的校长是美国人——一个五十岁的老处女,对于孩子们管得异常严厉,整月整年不许孩子走出那所建筑庄严的楼房外去;四围的环境又是异样的枯燥,院子是一片沙土地;在角落里时时可以发现被孩子们踏陷的深坑,坑里纵横着人体的骨骼,没有树也没有花,所以也永远听不见鸟儿的歌曲。

春风有时也许可怜孩子们的寂寞吧!在那洒过春雨的土地上,吹出一些青草来——有一种名叫“辣辣棍棍”的,那草根有些甜辣的味儿,孩子们常常伏在地上,寻找这种草根,放在口里细细的嚼咀;这可算是春给她们特别的恩惠了!

那个孤零的孩子,处在这种阴森冷漠的环境里,更是倔强,没有朋友,在她那小小的心灵中,虽然还不曾认识什么是世界;也不会给这个世界一个估价,不过她总觉得自己所处的这个世界,是有些乏味;她追求另一个世界。在一个春风吹得最起劲的时候,她的心也燃烧着更热烈的希冀,但是这所囚牢似的学校,那一对黑漆的大门仍然严严的关着,就连从门缝看看外面的世界,也只是一个梦想。‘于是在下课后,她独自跑到地窖里去,那是一个更森严可怕的地方,四围是石板作的墙,房顶也是冷冰冰的大石板,走进去便有一股冷气袭上来,可是在她的心里,总觉得比那死气沉沉的校舍,多少有些神秘性吧。最能引诱她的当然还是那几扇矮小的窗子,因为窗子外就是一座花园。这一天她忽然看见窗前一丛蝴蝶兰和金钟罩,已经盛开了,这算给了她一个大诱惑,自从发现了这窗外的春光后,这个孤零的孩子,在她生命上,也开了一朵光明的花,她每天像一只猫儿般,只要有工夫,便蜷伏在那地窖的窗子上,默然的幻想着窗外神秘的世界。

她没有哲学家那种富有根据的想象,也没有科学家那种理智的头脑,她小小的心,只是被一种天所赋与的热情紧咬着。她觉得自己所坐着的这个地窖,就是所谓人间吧——一切都是冷硬淡漠,而那窗子外的世界却不一样了。那里一切都是美丽的,和谐的,自由的吧!她欣羡着那外面的神秘世界,于是那小小的灵魂,每每跟着春风,一同飞翔了。她觉得自己变成一只蝴蝶,在那盛开着美丽的花丛中翱翔着,有时她觉得自己是一只小鸟,直扑天空,伏在柔软的白云间甜睡着。她整日支着颐不动不响的尽量陶醉,直到夕阳逃到山背后,大地垂下黑幕时,她才怏怏的离开那灵魂的休憩地,回到陌生的校舍里去。  她每El每日照例的到地窖里来——一直过完了整个的春天。忽然她看见蝴蝶兰残了,金钟罩也倒了头,只剩下一丛深碧的叶子,苍茂的在薰风里撼动着,那时她竟莫明其妙的流下眼泪来。这孩子真古怪得可以,十零岁的孩子前途正远大着呢。这春老花残,绿肥红瘦,怎能惹起她那么深切的悲感呢?!但是孩子从小就是这样古怪,因此她被家人所摒弃,同时也被社会所摒弃。在她的童年里,便只能在梦境里寻求安慰和快乐,一直到她是否认现实世界的一切,她终成了一个疏狂孤介的人。在她三十年的岁月里,只有这些片段的梦境,维系着她的生命。

阳光渐渐的已移到那素心兰上,这目前的窗外春光,撩拨起她童年的眷恋,她深深的叹息了:“唉,多缺陷的现实的世界呵!在这春神努力的创造美丽的刹那间,你也想遮饰起你的丑恶吗?人类假使的连这些梦影般的安慰也没有,我真不知道人们怎能延续他们的生命哟!”

但愿这窗外的春光,永驻人间吧!她这样虔诚的默祝着,素心兰像是解意般的向她点着头。P1-4

序言

一位文体独特的女作家

庐隐(1899~1934),原名黄淑仪,又名黄英,笔名庐隐女士。福建闽侯人。自幼家居北平,1909年入慕贞书院小学部。1912年考入北平女子师范学校,1917年毕业后任教于北平公立女子中学、安徽安庆小学及河南女子师范学校。1919年考入北京高等女子师范国文系。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为会刊《小说月报》撰稿人,成为中国最早塑造系列女性形象的作家。1922年大学毕业后到安徽宣城中学任教,半年后回北平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国文。1926年在上海大夏大学任教。1927年任北京市立女子第一中学校长半年。几年间,母亲、丈夫、哥哥和挚友石评梅先后逝世,使她的作品浸透了悲哀情绪。1930年携女东渡,寓居于东京郊外。1931年任上海工部局女子中学国文教师。1934年5月13日,因分娩难产死于上海大华医院。

庐隐主要作品有:《海滨故人》(小说集,1925)、《曼丽》(小说集,1927)、《归雁》(小说,1930)、《象牙戒指》(小说,1930)、《灵海潮汐》(散文、小说集,1931)、《云鸥情书集》(书信集,与李唯建合著,1931)、《庐隐短篇小说选》(1932),《玫瑰的刺》(小说集,1933),《女人的心》(小说,1933)、《庐隐自传》(1934)、《东京小品》(散文、小说集,1936)、《火焰》(小说,1936),《庐隐选集》(1936)。

庐隐脸色颇黄,额角高突,脸型微凹,相貌说不上美,但双眸炯炯有神,腰背挺直,浑身充满蓬勃向上的精神。她的性情豪爽磊落,说干就干,从不拖泥带水。

在中国白话文运动之初,庐隐是与冰心、石评梅齐名的文坛才女,在弥漫小资情调、盛行奢靡华丽文风之际,她已经远远超越了她所处的时代,创造出了独树一帜的文体。

“五四”思潮对庐隐具有很大影响,成为了她成长的粮食和阳光。她痛恨封建礼教,向往光明自由,她的灵魂里浸透了叛逆精神。文学研究会主张“为人生的艺术”,提倡写实主义,探讨人生的意义;反对封建礼教,是他们颇为一致的内容。庐隐在她的创作生活中,也是一贯遵循这样的主张的。

庐隐有相当一部分作品是描写自己童年生活和成年后的感情生活的。最具代表性的,自然要推《云鸥情书集》。在这部书里,收集了她与李唯建于1928~1929年所写的68封书信,信写得很美,想象绮丽,感情细腻,文笔优美,既有他们真正做人的态度,又饱含真正的热情和丰富的想象。

庐隐的生命短暂而坎坷,她追求人生的意义,但看不到人生的前途,觉得人生“比做梦还要不可捉摸”。因而,她的大部分作品总是透露出悲苦哀怨的情绪。这与同时代冰心的作品大为不同:冰心通过对无限生动的大自然和母爱的讴歌,表现出她对自由、光明人生的追求的理想;而庐隐笔下的主人公大多却是看不到出路的,前途茫茫,一片黑暗,他们负荷冷酷、无情的现实,悲哀地走向人生的尽头。有人说,庐隐不承认社会里的任何人,她默默承受属于她自己的那一份孤独。而冰心则不然,她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于是,庐隐必然用悲哀的视线眺望人间,而冰心则用无限的热情来温暖人类。她们俩,“一个是对世界表现了完全的绝望,一个是感觉着被损害的伟大的爱可以如死灰之能复燃。”

庐隐为我们留下的作品,既是中国新文学的财富,又是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透境。茅盾评价说:“读庐隐的全部著作,就仿佛再呼吸着‘五四’时期的空气,我们看见一些‘追求人生意义’的热情的然而空想的青年们在书中苦闷地徘徊,我们又看见了一些负荷着几千年传统思想束缚的青年们在书中叫着‘自我发展’。”

姚博

2006年5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9: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