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朱自清散文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朱自清
出版社 西苑出版社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作为一位散文大家,朱自清以他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树立了“白话美文的模范”。朱自清是一位文化多面手,他给后人留下了近200万字的文学遗产。然而,他对中国现代新文学的突出贡献,无疑则是他所擅长的散文小品。他继承了中国古典文学的优秀传统,在中西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之下,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

内容推荐

朱自清的早期散文,可分为写实议论和叙事抒情两大类。前者如《生命的价格——七毛钱》、《航船中的文明》、《白种人一上帝的骄子》、《阿河》、《哀韦杰三君》、《旅行杂记》、《海行杂记》,直接从现实生活取材,是以夹叙夹议手法抨击黑暗社会的名篇;后者如《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荷塘月色》、《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白水漈》,更是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而脍炙人口的佳作,代表了他的散文艺术的最高成就。

1927年北伐失败以后,中国政局和社会生活趋于黑暗,使朱自清陷入了痛苦、惶惑和颓唐之中,散文创作风格于是又为之一变,从即景抒情的绚丽转向对往事追忆的质朴,力图借追忆往事、抒发亲情和友情来规避痛苦和烦恼。抚慰自己寂寞荒芜的心灵。30年代初,他又赴欧美游学,实际上仍是为了逃避现实。不过,他用心于创作技巧的发展提升和遣词造句上的精雕细琢,从而使他的散文艺术日臻完善。

抗战以来的12年,是朱自清散文创作的又一个重要阶段。严重的民族危机和严酷的社会现实,使朱自清的内心既充满了沉重,又充满了期待。在他的散文作品中,不再像先前那样采用大量各种修辞手法,而是用冷眼去观察社会和人生,用简洁的笔触直抒胸臆,字里行间充满了鲜明的政治色彩。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朱自清受到了民族、民主运动的感召,大胆对“旧我”的予以否定和批判,充分表现出一个正直知识分子的坦荡和勇敢精神。

总之,朱自清的散文创作,从清秀隽永到质朴腴厚再到激进深邃,打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显示出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旨趣。郁达夫在《新文学大系·现代散文导论》中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那一种诗意。”应该说,这是对朱自清散文艺术的一个很精到的评价。

目录

歌声

匆匆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温州的踪迹

春晖的一冠

航船中的文明

旅行杂记

女人

白种人——上帝的骄子

飘零

背影

阿河

执政府大屠杀记

哀韦杰三君

海行杂记

白采

荷塘月色

一封信

怀魏握青君

儿女

白马湖

扬州的夏日

看花

我所见的叶圣陶

给亡妇

哀互生

冬天

择偶记

说扬州

买书

初到清华记

蒙自杂记

北平沦陷那一天

这一天

重庆一瞥

外东消夏录

我是扬州人

重庆行记

回来杂记

中国学术的大损失——悼闻一多先生

教育家的夏丐尊先生

刘云波女医师

松堂游记

潭柘寺戒坛寺

南京

西行通讯[附录]

盛尼斯

佛多伦司

罗马

滂卑故城

瑞士

荷兰

柏林

德瑞司登

莱因河

巴黎

伦敦杂记

论诚意

论无话可说

论说话的多少

论东西

论自己

论别人

论做作

论青年

试读章节

昨晚中西音乐歌舞大会里“中西丝竹和唱”的三曲清歌,真令我神迷心醉了。

仿佛一个暮春的早晨。霏霏的毛雨默然洒在我脸上,引起润泽,轻松的感觉。新鲜的微风吹动我的衣袂,像爱人的鼻息吹着我的手一样。我立的一条白矾石的甬道上,经了那细雨,正如涂了一层薄薄的乳油;踏着只觉越发滑腻可爱了。

这是在花园里。群花都还做她们的清梦。那微雨偷偷洗去她们的尘垢,她们的甜软的光泽便自焕发了。在那被洗去的浮艳下,我能看到她们在有日光时所深藏着的恬静的红,冷落的紫,和苦笑的白与绿。以前锦绣般在我眼前的,现在都带了黯淡的颜色——是愁着芳春的销歇么?是感着芳春的困倦么?

大约也因那漾漾的雨,园里没了秾郁的香气。涓涓的东风只吹来一缕缕饿了似的花香;夹带着些潮湿的草丛的气息和泥土的滋味。园外田亩和沼泽里,又时时送过些新插的秧,少壮的麦,和成阴的柳树的清新的蒸气。这些虽非甜美,却能强烈地刺激我的鼻观,使我有愉快的倦怠之感。

看啊,那都是歌中所有的:我用耳,也用眼,鼻,舌,身,听着;也用心唱着。我终于被一种健康的麻痹袭取了,于是为歌所有。此后只由歌独自唱着,听着;世界上便只有歌声了。P1-2

序言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因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遂自称扬州人。1916年毕业于江苏省立八中,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在诗坛引起反响。1924年出版诗集《踪迹》。1925年到清华大学任教,创作转向散文。1931年留学美国,漫游欧洲。1932年回国,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抗战中,随校南下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1948年8月12日,因胃病发作而病逝于北平。

朱自清主要作品有:《雪朝》(诗集,1922)、《踪迹》(诗歌散文集,1924)、《背影》(散文集,1928)、《欧游杂记》(散文集,1934)、《你我》(散文集,1936)、《精读指导举隅》(国文教学丛刊,1942)、《略读指导举隅》(国文教学丛刊、1943)、《伦敦杂记》(散文集、1943)、《国文教学》(论文集,1945)、《经典常谈》(论文集,1946)、《诗言志辨》(诗论,1947)、《新诗杂话》(诗论,1947)、《标准与尺度》(杂文集,1948)、《语文拾零》(论文集,1948)、《论雅俗共赏》(杂文集,1948)。

作为一位散文大家,朱自清以他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树立了“白话美文的模范”。朱自清是一位文化多面手,他给后人留下了近200万字的文学遗产。然而,他对中国现代新文学的突出贡献,无疑则是他所擅长的散文小品。他继承了中国古典文学的优秀传统,在中西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之下,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

朱自清的早期散文,可分为写实议论和叙事抒情两大类。前者如《生命的价格——七毛钱》、《航船中的文明》、《白种人一上帝的骄子》、《阿河》、《哀韦杰三君》、《旅行杂记》、《海行杂记》,直接从现实生活取材,是以夹叙夹议手法抨击黑暗社会的名篇;后者如《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荷塘月色》、《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白水漈》,更是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而脍炙人口的佳作,代表了他的散文艺术的最高成就。

1927年北伐失败以后,中国政局和社会生活趋于黑暗,使朱自清陷入了痛苦、惶惑和颓唐之中,散文创作风格于是又为之一变,从即景抒情的绚丽转向对往事追忆的质朴,力图借追忆往事、抒发亲情和友情来规避痛苦和烦恼。抚慰自己寂寞荒芜的心灵。30年代初,他又赴欧美游学,实际上仍是为了逃避现实。不过,他用心于创作技巧的发展提升和遣词造句上的精雕细琢,从而使他的散文艺术日臻完善。

抗战以来的12年,是朱自清散文创作的又一个重要阶段。严重的民族危机和严酷的社会现实,使朱自清的内心既充满了沉重,又充满了期待。在他的散文作品中,不再像先前那样采用大量各种修辞手法,而是用冷眼去观察社会和人生,用简洁的笔触直抒胸臆,字里行间充满了鲜明的政治色彩。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朱自清受到了民族、民主运动的感召,大胆对“旧我”的予以否定和批判,充分表现出一个正直知识分子的坦荡和勇敢精神。

总之,朱自清的散文创作,从清秀隽永到质朴腴厚再到激进深邃,打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显示出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旨趣。郁达夫在《新文学大系·现代散文导论》中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那一种诗意。”应该说,这是对朱自清散文艺术的一个很精到的评价。

姚博

2006年5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9: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