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贫穷致富与执政--王宏甲调查报告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王宏甲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先贤管子一语道破为政之要。如何执政,才能让人们共同富裕?著名作家王宏甲,满怀对当今贫富问题的关注,选择昔日贫穷的“盐碱地之乡”浙江慈溪,深入踏访调研,历时年余写就了这部长篇调查报告。这是一部写给关心国家发展的人们看的书;这是一部写给渴望脱贫致富的人们看的书;这是一部写给有心执政为民的人们看的书。

内容推荐

报告以一个个感人至深的人物、故事和一篇篇紧贴现实问题的相关思索,真实记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喷薄而出的巨大能量及其百折不挠的苦苦求索、奋力拼搏,真实展现了当地执政者如何把中央大政方针转化为民众无穷的创造力,在错综复杂的境况中提高执政能力的执政智慧……从而提炼出诸多开人心智的宝贵经验与深度思考。

报告让我们看到,由穷变富的非止慈溪,一大批中小城镇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其种种业绩不仅对新农村建设,且对整个中国的发展进步都产生了强劲的推动。他们打造的价廉物美的产品将对世界文明产生深刻的影响。

难能可贵的是,作品并未止于致富表层,而是从贫富差距、劳资矛盾中揭示出和谐发展的现实需要,深入到文化与精神层面,让人们真切感受到文化的振兴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重要。我们还看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中国作家没有缺位,他们仍像无数关注民瘼的前人那样,与祖国同行。    

目录

序章 把前途做在趋势上

第一章 踏破贫穷

1.初到慈溪 

2.天涯海角盐碱地 

3.一个黄豆大的小零件 

4.低门槛,易起步 

5.地里种茄子,家里“种”零件

相关思索 超越千秋的民族进步

第二章 穷人有十八个明年

1.慈溪的“五只羊” 

2.我要读书 

3.自信心发育 

4.一匹荒原狼 

5.浪迹天涯去找路 

6.穷途末路 

7.西部姑娘眼中的英雄 

8.火热的心撞到冰山上 

9.市场在哪里 

10.值得放进家乡博物馆的合同 

11.贷款千万做大事 

相关思索 不学习无以改变贫穷

第三章 政策资源是第一资源

1.《天地论》 

2.执政的困惑 

3.四轮齐驱 

相关思索 政策的普照能量 

第四章 中国式的资源共享

1.为国企打工 

2.一支新军出现 

3.拯救亏损 

4.人生此事能几回 

5.站在破产的边缘 

6.只身去闯洋市场 

7.靠人格支撑 

8.复活 

9.不死鸟 

相关思索 乘着牛车找马车 

第五章 乡村里的“冰上芭蕾”

1.“星期六工程师”

2.没有办法的办法 

3.与大学结亲 

4.中国最基层的执政者 

5.敲开中科院的门 

6.村民公决 

7.看鱼放水 

相关思索 告诉你一个聚宝盆 

第六章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1.又一个期待政策的时刻 

2.“六个不限”与“六个坚持” 

3.改制裂变出非凡的能量 

4.一个村庄的奇迹 

5.国有企业改制 

6.“踏劣”与“扶优” 

相关思索 私有企业向何处去 

第七章 到欧美去开发市场

1.三角债逼出来的 

2.外贸启蒙运动 

3.到德国去摆摊 

4.“贴牌”出海 

相关思索 西班牙用黄金培育了英国产业

第八章 令世界惊叹的“产业簇群”

1.宁可战败,决不投降 

2.所有企业都面临重大转型 

3.“以夷制夷” 

4.600万元学费 

5.遭遇技术壁垒 

6.再看知识型经济 

7.“产业簇群”的崛起 

8.一把螺丝刀公司

9.更年轻的企业家脱颖而出 

10.技术换代“三级跳” 

11.资源共享的经典 

12.中国文化的影响力 

相关思索 “反倾销”看中国企业的进步

第九章 订单农业

1.一个小农场主的故事 

2.取消“双控指标”后 

3.“三农”的贡献 

4.种植大户与农民合作社 

5.两个农业大企业 

相关思索 新农村建设关键是“新农民”

第十章 看得见的手

1.矛盾凸显期 

2.文化的力量

3.把政策转化为文化 

4.绿色GDP的两大要素 

5.机遇是对有准备的人说的

6.风险是对没有远见和运筹能力说的

7.“把先进组装起来” 

相关思索 世界为什么提出可持续发展

第十一章 服务的世界

1.“七星级”酒店 

2.认准“价廉物美”的商机 

3.为企业做服务的大世界 

4.向梦想致敬 

5.赚钱究竟为什么 

相关思索 文化的震撼力 

第十二章 比经济更宝贵的

1.“头羊”陆汉振 

2.一句极富挑战的话 

3.老英雄戚金潮 

4.父亲,你为什么不走

相关思索 英雄事业退为其次

第十三章 造就一个千万富翁容易

   造就千百万人的富裕难

1.不容忽视的贫富差距

2.创造和谐社会更难 

3.这片土地为何让人流连 

4.公民的共同理想和主流价值观 

5.创造一个社会的幸福感最难

相关思索 照耀生命的太阳 

后记 家乡的灵魂

试读章节

7.西部姑娘眼中的英雄

这个城北村没水,相距一公里半的县城里有地下水。沈觉良每天去城里拉一车水,回来打坯。窑怎么建?也许几千年前还是几万年前这里发过大水,周老板的土地上留下了几十米深的大沟,沈觉良就从沟里往黄土高坡上挖窑。

西部的月光很明亮,他望着月亮的起落圆缺计时。大约每晚挖到11点左右,他才收工做饭。做出饼子,撒几颗盐,放在脸盆里烧熟了,第二天要吃一天,然后就在他挖的洞里睡觉。天明即起,接着干。饿了咬几口饼子,渴了喝点水。  

仅有的菜是周老板的大儿媳妇每个礼拜送来的一次腌韭菜,放在一个盘子里,省省地能吃几天,然后就盼着她再次出现。他说他一辈子都对周老板的大儿媳妇心怀感激。

他卖掉一件衣服得了六块钱。用这钱,他每个月到县城吃一碗羊肉泡馍,一块钱一碗,“太好吃了!直到现在,那味道还在!”

六个月用了六块钱。他说那是他一生中最节省的半年。

到了9月中旬,沈觉良做出1万多块泥坯,快可以装窑了。

周老板来找沈觉良,说:“有个好消息告诉你,老杨给我说,他打算用三分钱一块坯的价把你的泥坯都买下来,现在泥坯的价格都是一分钱一块,我看这事可以。”

“不可以!”

“咋?”

“他就是一块钱一块,我也不卖。”

“你一个人,这窑咋烧啊?卖给他,你也挣点儿钱。”

“我现在不是为钱干活儿,我要证明我的人格!”

到该拉煤的时候了,沈觉良去找周老板。周老板又跟沈觉良说,老杨又来说,可以用五分钱一块的价格买你的坯。他也跟我的儿子说,一个人烧不成的,我们再给你煤也是白浪费。我儿子也跟我说,烧不成,我们也让人笑话……

沈觉良扑通一声给周老板跪下了:“我要是失败了,没东西赔偿你,只能跪谢你!你送佛送到西天。不管怎样,你要帮这个忙。我一定要把这窑砖做出来。这个忙,对你不算什么,对我不是钱的问题!”

周老板站起来:“兄弟,起来。拉煤!”

周老板亲自把煤拉来了,把烧窑需要的水也拉来了。

沈觉良对我说:“一个人烧窑,这真不是一个人做的事,但我真的是一个人做的。”

怕再生变故,怕有人破坏,沈觉良睡在砖窑边一个小窑洞里,身上随时带着刀,精神高度紧张,头发贼长,肤色被西部的阳光晒得棕红棕红的,差不多像个野人。

点火了。他一个人,面对着自己做的一个火把跪了下去,就像远古的祖先那样进行着一个神圣的仪式。当他的头磕到黄土地的时候,心中升起妈妈的形象,美丽而慈祥。他在心中祈祷:“妈妈,我不死了,我要回家!妈妈,保佑我吧!我要成功,我不能失败!”

他把火把扔进了引火的干柴,干柴燃着了煤,红红火火地烧起来了。整天整夜,他就守着那火。他看不见自己的脸已经被煤炭弄成了怎样的形象。月下荒野里,他一个人在火光中跳上跳下,像一个真正的野人。

到第二天深夜,他就40个小时没合眼了,真想闭一下眼睛。他看看火烧得很好,砖已经烧白了,就闭了一下眼睛。忽然听到有人喊:“火没了!”一睁眼,四下里无人,但看到砖变红了,顿时浑身是汗。这是退火了,不得了的事情,立刻加火。这时他明白了,他觉得只是闭一下眼睛,实际上已经闭的时间不短。他再不敢闭眼睛了,就把平日当菜的小辣椒放到嘴里嚼,嘴麻木了,就掰开小辣椒直接用来擦眼皮……你还想睡不,还想睡不?你想睡,我就惩罚你!就这样,仿佛一个人变出两个人,有一个沈觉良监督着、惩罚着另一个沈觉良。

整整四天三夜,他盯着火,只能坐坐,不能靠。

P34-35

序言

十多年前,我去意大利,意大利人把我当成日本人。

去年我去意大利,发现意大利人把日本人当成中国人。

我还发现,罗马商店里有会说中国话的意大利售货员。一问,方知来此购物的中国人很多。这儿的商店也可以砍价了,据说是向在罗马经商的中国浙江人学的。当我们兴致勃勃地砍价砍到他们不能接受时,对方竟冒出一句:“没门儿!”

这“没门儿”,却是一句北京话,可见对罗马人产生影响的不止是浙商。今日欧洲有人把中国商人与世界上最善于经商的犹太人相提并论,甚至认为比犹太商人更有实力,因为传统上的犹太商人是利用各国当地产品经商,而中国商人身后,有一个源源不断地为他们提供产品的中国故乡。

近几年,我们在很多国家都发现西方人对中国人的表情变了。西方很多人是从越来越多的“MADE IN cHINA”商品中知道“中国”的,中国商品是如此普遍地进入世界的千家万户, “价廉物美”甚至成为“中国商品”的代称。

前年,在波兰文化部,一位官员告诉我们:“不久前,中国京剧团到波兰演出《杨门女将》,波兰人把站票都买光了。”他说,波兰人现在对有关中国的一切都想了解,最想了解的是中国人是怎样搞经济的。一位波兰历史学家说:“语言有一个无可置疑的伟大力量,可以把历史和现实告诉全世界。”然后问,你们为什么不把关于中国人今天是怎么发展经济、怎么生活的书翻译出来,是政府不允许吗?

去年,在威尼斯,一位刚刚到过中国访问的威尼斯商人则说:“去中国,是我这几年生活中一次最重要的经历。我回来了还在想:哎呀,我真的去了中国!中国!中国!这么神奇的伟大国家!”那时刻,我们仿佛听到700年前马可·波罗的赞叹。

今天,把越来越多的“MADE IN CHINA”放进各国市场去的,大多数是中国的民营企业。民营企业里从老总到员工大多数人的户籍还是农民。我不禁想,我生活在中国,我了解那些做出这些业绩的中国平民吗?他们是怎么打开世界市场的呢?我们还看到,来自欧美的一桩桩针对中国商品的反倾销案接踵而至,为什么呢?不少中国人觉得民营企业的产品假冒伪劣,质次价低,管理混乱……但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对质量不合格的产品是用不着反倾销的,拒收就完了。中国加入WTO后,第一桩来自欧洲的反倾销案,第一桩来自美国的反倾销案,所涉及的出口产品数量最大的企业都在浙江慈溪。这两家民营企业奋起应诉,并最终获胜,原因何在?

中国商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这只是一个现象。我对中国社会内部究竟在发生什么,对日益壮大的民营企业还将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了解吗?有没有必要了解呢?这些跟我们在城市里的生活是不是距离很远,没啥关系?那些距离更远的欧洲人、阿拉伯人,为什么想了解呢?有不少从前也很贫穷的乡村如今富起来了,为什么也有不少地方至今还很贫穷?这仅仅是地域差别造成的吗?那些富起来的地方,有些什么经验可资贫穷的地方借鉴吗?

……

后记

    家乡的灵魂

站在古罗马雄伟的废墟上,我看到,自古以来,多少宫殿倒塌了,多少帝国崩溃了,多少曾经繁荣的经济消失了。但《荷马史诗》没有丢失,《罗密欧与朱丽叶》没有丢失。无论罗马、巴黎还是圣彼得堡的壮丽,最终都不体现在他们曾经的经济水平上,而体现在文化的建设和传承上。

一座城市、一个民族的文化建设,究竟有多重要?

蒙古铁骑曾经横扫欧洲,多么强大。俄罗斯人直到15世纪才从蒙古人手里夺回自己的国家。彼得大帝从18世纪初开始大规模的科教文化建设,同蒙古人在强盛时期疏于文化建设是一个强烈的对照。

在这本书中,我曾写到圣彼得堡,心中确实回旋着这座俄罗斯城市与慈溪的交响。这不仅因为慈溪是围海造地造出的家园,而圣彼得堡是在沼泽地里建起来的城市,还因为——

2003年,圣彼得堡463万人口,相当于慈溪人口的3倍,工业总产值2704亿卢布,约90多亿美元,而慈溪2003年工业总产值已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约125亿美元。圣彼得堡弱吗?圣彼得堡的重型机器、精密仪器制造业在全俄首屈一指,仪表、无线电器材、机床、拖拉机等驰名世界,造船业和海洋运输业久负盛名,军事工业极为发达。现代工业的发展需要科研、商业、服务、交通等多种资源支撑,圣彼得堡的工业,前端有400多个科研机构,后面有6.3万家商业和服务业。另有6个火车站,12条铁路交会于此,城市地铁99公里;还有两个机场,开辟了60条空中航线;其海港,是俄罗斯对外贸易最大的港口;还有46国在此设领事馆……这都是慈溪不能望其项背的雄厚资源。慈溪做到年工业总产值超过圣彼得堡,能不是奇迹!

但是,如果看文化建设,慈溪恐怕就不是不及圣彼得堡的十分之一,而是不及百分之一了。圣彼得堡有264个博物馆,45个美术馆,2000多个图书馆,80多个剧院,100多个剧团,62座电影院,38座体育场,53所国立高校、40多所非国立高校。圣彼得堡被整体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有4000多个建筑、历史和文化遗迹,令人惊叹不已!

慈溪有一个慈溪市博物馆,很小。我去参观时,馆长很热情,亲自给我讲解,但只有我一个观众,据说平日也无人光临。慈溪博物馆同我国许多城市的博物馆一样,陈列的主要是当地出土文物,多是“物”的展示,鲜见“人”的奋斗。似乎陈列出这些古物,一个博物馆也就足够了,还显得空,没多少东西可摆。

一个圣彼得堡何以竟有264个博物馆?走进去,才知道,他们不同主题的博物馆里都陈列着前人方方面面的成就。不仅圣彼得堡,欧洲的文物与艺术联系密切,更与人联系密切。这方式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代。罗马建筑上的许多雕像,博物馆里的许多油画,取材于人物的比比皆是。古罗马特拉扬纪念柱通高40米,圆柱周身盘旋而上环绕着总长200米的浮雕,表现了特拉扬大帝率军向达奇人进军获胜的历史场面。这其实是文化建设,是凝聚家园与激励传人的方式。

走进圣彼得堡的博物馆还会惊异地看到,18世纪后的俄罗斯,仿佛从地底下突然冒出那么多民族英雄,那么多建筑家、教育家、科学家和艺术家,他们用过的物品仿佛依然携带着他们的体温和精神传递给后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圣彼得堡被德国法西斯围困900天,牺牲百万人,守住了这座城市。直至今天,这里的年轻人结婚,还到胜利广场雄伟的英雄塑像前拍结婚纪念照。这些都告诉我们,这样的民族是摧不垮的。

走在圣彼得堡,无须俄罗斯人说什么,我们可以低估这个伟大的民族吗?整座圣彼得堡被世界誉为“凝固的音乐、伟大的史诗”。那么多凝聚着人类文明和先人奋斗的文化艺术形象高耸在城市的上空,流响在那么多图书馆、博物馆、剧院,以及路人的表情和精神形态中。我们不难预见,这个民族在新一轮的探索和发展中会再度辉煌。

什么是生活?生活不只是我们的身体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我们的精神住哪里?不断发展进步的文化,是我们精神的家园,我们的母亲。我们恐怕更应该问一问,圣彼得堡这些令人至今惊佩不已的文明,是怎么出现的呢?

18世纪初,俄罗斯还是个没有出海口的落后国家。1703年,彼得一世在与瑞典的战争中获得了波罗的海涅瓦河口岸后,决定在此建一座新城。这涅瓦河口附近的沼泽地缺木材,也没有能够提供石料的采石场,彼得一世还是决心把它建成俄罗斯的新首都。可这里是面对欧洲强国的门户,会受到战争的威胁。俄罗斯人深感不可思议。彼得一世强迫宫廷官员、贵族和商人,必须从莫斯科迁来参加建城,他的持反对意见的儿子阿列克赛被他关进监狱。他下决心,就是要以这个“门户”作为向欧洲学习的前沿。我注意到,世界历史上似乎还没有哪个执政者以这么大的决心,不仅自己向先进民族学习,还强迫他国家的精英阶层向其他先进民族学习。他从欧洲请来建筑师和美术家,共同精心设计这座新城。伴随着新城建设,几乎同步发展的军事、工业、教育、科技、文化、艺术,彼得大帝坚持的都是一个大规模建设的思路,由此在俄罗斯的“泥泞时代”,为俄罗斯的未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彼得大帝的思路终于强烈地影响了他的后代和国民。今天我们看到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冬宫博物馆),与大英博物馆、巴黎卢浮宫齐名。该馆最早是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私人博物馆,她的图书馆里有3.8万册书籍,她本人读伏尔泰、卢梭等人的作品,并与伏尔泰保持通信多年,直到伏尔泰逝世,还将他的7000册藏书买回来。该馆的西欧艺术馆有120个展厅,收藏极其丰富。东方艺术馆有公元前4000年以来的展品16万件,其中有几千件古埃及文物珍品。远东艺术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中国文物和艺术品,其中有殷商甲骨文200多件,有公元1世纪江浙的珍稀丝绸和刺绣,有敦煌雕塑和壁画样品,以及慈溪的青瓷秘色瓷器。如此看重东西方文化,能不使这个民族强盛起来吗?

如果要在世界上找一个在最短时间里迅速崛起的国家,不是罗马,不是英国,不是法国,也不是美国,而是俄罗斯。它在不到100年的时间里,从一个落后的内陆国家迅速崛起为欧洲强国。圣彼得堡则是强劲而深远地影响了整个俄罗斯发展的城市。但如果站在地图前,看看圣彼得堡这个俄罗斯西部的出海口,再看看海参崴——这是俄罗斯从中国夺取的在东方的出海口,我们就看到,沙俄为夺取这两个出海口,竟把俄罗斯的国土扩张到这么大,这崛起中是渗透了侵占与掠夺的!所有这些,都是我心中回旋着圣彼得堡的原因。

虽然慈溪市广电中心、体育中心、图书城等一批文体设施新近落成,有线电视网络“村村通”,以村落文化宫为重点的新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正在筹建,慈溪还是“全国文化先进县(市)”、“全国体育先进县(市)”,但我以为,慈溪的文化建设是与经济成就不相匹配的。我写下这些,是殷切寄语我敬重的慈溪人:你们用30年发展工业追上了圣彼得堡的工业总产值,但能不能用发展经济的劲头像圣彼得堡那样大力发展文化建设?

这首先要能谦虚地看到我们的差距,还应该珍视我们古往今来一代代人英勇顽强、风雨同舟,乃至百折不挠、前仆后继的追求和创造。当今这一代入发愤图强的业绩就非常了不起,可描绘的也不一定必是业绩非凡的人物,在普通人中就有动人心魄的人间关怀。用文化艺术形式去表现也需要解放思想,莫以为虚构的艺术才是艺术,莫以为对真人真事的描绘就距离艺术远了。《荷马史诗》描述的特洛伊战争是历史上真有的战争。米开朗琪罗的《大卫》《摩西》,拉斐尔《雅典学园》描绘的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得等一大群人物,都真有其人。卢浮宫里的巨幅油画《拿破仑一世加冕》,画上有200位人物,据说拿破仑看到这幅巨制时赞叹道:“这哪里是绘画,而是真人站在画上。”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为什么那么出名?文艺复兴前和初期的油画主要取材于《圣经》,或画帝王、王妃与贵族的肖像,《蒙娜丽莎》画的是佛罗伦萨一位普通少妇,没有高贵华丽的衣裳,却有宁静的灵魂和奥妙的微笑。我以为达·芬奇画普通妇女,是绘画艺术映照到普通人的重要开拓。我走访意大利的维罗纳,参观了朱丽叶的故居,才知道莎士比亚写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竟也真有其人。这些以真人真事为题材的艺术都是人类最精华的艺术,它所携带的历史人文对本民族和全人类的影响都极其巨大,具有纯虚构的艺术不可取代的恢弘价值。

当然,仅凭文化人的个人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政府该抓住时机像发展经济那样,有政府宏伟的文化建设工程,这需要财政预算在以往的思路上大幅度地增加比重,也需要富人的远见卓识和责任担当。今天的领导者去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非常重要,但主要意识若限于经济是不够的。文化建设不是一个城市的点缀,而是家乡的灵魂,是可持续发展最伟大的力量。

我曾描述过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等许多经济发达的城镇,面迎着千载难逢的城市升格机遇,能不能变成佛罗伦萨、威尼斯那样举世闻名的城市?不是没有经济实力,但要看到,佛罗伦萨、威尼斯,都是在经济发展的时期以极大的热情去发展文化艺术,才使他们的家乡具有光照人类的永恒魅力。

不仅是这些经济发达的城镇,当今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四位,这正是举国抓住机会,以敦煌壁画“飞天”的勇气和想象力,去大力发展文化的千载良机。

最后我想写下:何谓故乡?一个特定地域的祖先烧荒播种传承至今的历史,及其人文与精神的总和,就是故乡。何谓祖国?一个民族的祖先拓土开疆发展至今的历史,以及这个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地域、人文、精神的总和,就是祖国。文化衰落,民族就衰落。文化的振兴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

2006年4月21日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2:3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