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本自传。作者金九用他亲身的经历,描述了韩国人民在反对日本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韩中两国人民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真实情感,其中尤其使这位铮铮铁汉没齿难忘的是“4·29”事件上海虹口公园炸弹案以后,他亡命嘉兴的那一段经历——1932年5月到1936年2月——这段时间并不长,但对金九和韩国独立运动而言,意义重大,因为这是金九处于最危难、韩国独立运动处于最低潮之时。期间,金九于1933年5月拜会了蒋介石,从而取得了当时国民政府对金九的正式支持。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白凡逸志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韩)金九 |
出版社 | 重庆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是本自传。作者金九用他亲身的经历,描述了韩国人民在反对日本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韩中两国人民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真实情感,其中尤其使这位铮铮铁汉没齿难忘的是“4·29”事件上海虹口公园炸弹案以后,他亡命嘉兴的那一段经历——1932年5月到1936年2月——这段时间并不长,但对金九和韩国独立运动而言,意义重大,因为这是金九处于最危难、韩国独立运动处于最低潮之时。期间,金九于1933年5月拜会了蒋介石,从而取得了当时国民政府对金九的正式支持。 内容推荐 本书是大韩民国开国元勋金九(1876一1949)的自传。“白凡”是金九先生的号,《白凡逸志》本意是“凡人的自传”,但金九先生的一生却极不平凡:在国内入狱3次,在中国亡命26年;策划了狙击曰皇和上海虹口公园的爆炸事件;日寇曾以60万元大洋赏格通缉他……《白凡逸志》是大韩开国血史的实录,《白凡逸志》是金九先生反抗日本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见证。本书以多国文字、100种版本在全世界传播,一部感情丰富、情节曲折、感人肺腑的不朽之作。 目录 前言 序/季羡林 著者的话 上 篇 序——给仁、信两儿/3 1 出生和童年时代/4 2 加入东学党/17 3 清溪洞时期/27 4 江界城之役/35 5 离开清溪洞/43 6 鸱河浦事件/47 7 死刑面前争生存/57 8 越狱/69 9 三南行/78 1O 麻谷寺削发为僧/88 11 转变为开化派/96 12 人基督教/107 13 献身新教育事业/115 14 安岳事件/128 15 被判十七年徒刑/140 16 西大门监狱的铁窗生活/158 17 三·一万岁事件/171 18 流亡上海/180 下 篇 绪言/187 1 临时政府在上海成立/190 2 李奉昌义士谋杀日皇未遂事件/196 3 尹奉吉义士的上海义举/210 4 遭到同胞的狙击/222 5 创建光复军/234 6 此后之事/246 踏上祖国的大地/252 我的愿望/257 白凡金九先生年表/267 跋/276 译后记/278 试读章节 我五岁的时候,父母带着我搬家到康翎郡三街里。那里背山面海。因为叔祖父、堂叔祖等长辈们都移居那里,我家也就随从到那里定居。大约住了两年,因老虎常常伤害人畜,我们家又正当老虎出没的路口,每到夜晚不敢跨出家门一步。 白天父母亲种地或去海边打鱼捡贝壳,我则每天到邻村新丰李生员家,和他们的孩子一块儿玩耍,这是我的日常生活。 夏季村童只穿下衣,上身赤裸。一天我和他家孩子在他们家客房玩耍,那家的孩子有和我同年的,也有比我大两三岁的,他们共谋要揍我这海州小子。我无缘无故地挨了一顿打,气愤地跑回家,从厨房拿出一把菜刀,直奔李生员家,要把他们统统杀光。我心想从他们家客房正门进去,会被他们发现,就有了准备,打算破篱而人,从后门冲进去,不料被他们家十八岁的女孩子发现大声喊叫,因此我的计划成为泡影,反被那些家伙捉住揍了一顿,菜刀也被夺走了。 由于丢了菜刀怕被父母责打,心中十分害怕。当母亲找菜刀的时候,我假装着什么也不知道似的。 又有一天一个人在家闷坐,卖麦芽糖的经过我门前,喊着“破铜碗铜勺换麦芽糖啊!”我虽然想吃麦芽糖,可是曾经听大人们说过,卖糖的会剪去小孩子们的小鸡儿的,因此先紧紧地关好了门,叫来 P6了卖糖的,把父亲的新汤匙用脚跟踩断成两半,留下一半,另一半从窗口中伸出去,以为只有破汤匙才能换到麦芽糖。卖糖的收了我伸出的半只汤匙后,把麦芽糖团成一个拳头那么大,然后从孔中塞进来。我身边放着半只汤匙,正在吃得津津有味的时候,父亲回家了。我向父亲说了实话。父亲只警告我再不准做这种事情,他虽然很生气,但是并没有打我。 又有一次,也是那个时候的事情,我看见父亲把二十两铜钱塞在炕头的被窝里。等到父亲外出,家里只有我一个人的时候,因为无聊,所以决定到村口的商店去买米糕吃,把那个二十两的钱包全部取出来缠在腰上出了门。路上碰见了三叔祖。他问:“你这小东西,带钱到哪里去?”一面挡着我的去路。我恭敬地回答说:“去买米糕吃。” 他说:“让你父亲看到,一定会把你狠狠地揍一顿,还不赶快回家去!”三叔祖取下缠在我腰上的钱,交还给父亲。没能去买想吃的米糕,我心里相当难过。当我回到家里的时候,父亲也接踵而至,他一声不吭,竟用晾衣绳把我紧紧地绑起来,吊在房梁上,用枝条鞭子抽打,痛得我几乎要死,母亲还没有从地里回来,也没有劝阻的人,因此一直吊着挨打。正在这个时候,进来了一位叫做长连爷爷的堂叔祖。他懂得医术,并且很疼爱我。对我来说真是侥幸。当这位爷爷经过我家,听到我嚎叫的声音,跑了进来。他不问青红皂白,马上把吊在房梁上的我解下来,不等父亲数完我的罪状,夺下父亲打我的枝条鞭子把父亲劈头盖脑地打了一顿,一面责备说:“小孩子怎么能这样乱打呢!”长连叔祖的年纪,虽然跟父亲相似,可是以叔祖的威严,父亲不敢反抗。看见父亲挨打我真高兴,也非常感谢长连叔祖。 长连叔祖背着我到地里去,尽量买西瓜和香瓜给我吃,又背我到叔祖的家里去。 P7 序言 12年前,由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了大韩民国开国元勋金九(白凡)先生(1876一1949)的自叙传《白凡逸志》,为中韩两国关系和两国人民友谊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基于同一目的,重庆出版集团暨重庆出版社受金九先生哲嗣金信先生的委托,在新的世纪里重新隆重地出版该书以飨读者。特此说明。 编 者 2006年春天 后记 今年是大韩民国开国元勋金九(白凡)先生(1876—1949)不幸遇害逝世45周年。为了缅怀先生的斗争业绩,我们翻译了金九自叙传《白凡逸志》,把它奉献给中国的广大读者。 金九先生的一生是反抗日本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的一生,是富有传奇色彩的不平凡的一生。他的毕生愿望,是“大韩的独立自主……仅此一个,别无所求”。 金九先生把自己的一生和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为了祖国的独立,为了民族的生存,他先国后家,义无返顾,长期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白凡逸志》就是他充满血与火的一生的真实写照。 此书分上、下两篇,以1919年朝鲜三·一独立运动为分水岭。上篇是作者在二十年代旅居上海,领导韩国临时政府进行反日斗争时开始执笔的,1929年完成。当时他处于十分险恶的境地,日寇悬赏六十万大洋“捉拿金九”,他随时都有为国捐躯的危险。1943年,作者开始执笔撰写本书的下篇。全书于1947年公开发表。《白凡逸志》倾注了作者的心血,着意刻画了作者的亡国恨、爱国心、同胞爱、骨肉情,读之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堪称是一部不朽佳作。此书在韩国广为流传,前后出版过多种版本,已印行一百次、约三十万册,被列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读物。 原著《白凡逸志》是金九先生用韩汉混合体的文字写成的,其中运用了不少汉文式的表述方式。正式出版时根据规范的韩文拼写法用现代韩国语译成了韩文本。我们这次的中译本是根据金九先生的亲笔原著、手抄本和韩国瑞文堂1992年出版的禹玄民的韩文译本,并参照1969年台湾出版的金在先的中译本重新翻译的。 在翻译过程中,金九先生哲嗣金信将军(1922年出生于上海)为我们提供了原著手稿、手抄本以及许多有关珍贵照片,在翻译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也承蒙金信将军当面指教,在此谨向金信将军,向为出版此书多方联系的、韩国革命志士后裔李素心女士,向原中文版译者金在先先生和韩文译本译者禹玄民先生,表示由衷谢忱。 原著正文中本无小标题,这个译本的小标题是根据韩国瑞文堂的禹玄民韩文译本补加进去的,目的是便于阅读。书后年表则主要根据瑞文堂本并参照金在先的中译本编译而成,以便读者查阅。对书中极个别段落作了一点删节,尚祈见谅。 本书承蒙国际著名学者、东方学泰斗、我们的恩师季羡林教授在百忙中慨允赐序,使这部中译本倍增光彩;北京大学韩国学研究中心主任杨通方老师和北京大学亚非研究所的李玉洁先生对出版此书给予热情支持,鼎力相助;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同仁为出版此书竭尽心力,备受辛劳。在此书付梓之际,谨向他们致以深切的谢意。 说来凑巧,也可以说是有缘,我们两人,一是上海生、上海长,一是土生土长重庆人,因此对《白凡逸志》中所谈的许多人物事件’习俗地名,都记忆犹新,倍感亲切。我们能享此殊荣,将此名作介绍绐我国读者,感到十分庆幸。 由于水平所限,时间仓促,译文疏漏之处,敬请教正。 译 者 1994年4月19日于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