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会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三大主力会师前后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江南
出版社 解放军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是部纪实报告文学。该书以红军长征行程中的红一、四方面军的懋功会师、红25军与陕北红军的永坪会师、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的吴起镇会师、红二、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的甘孜会师、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的大会师等五次著名的长征会师为视角,再现了70年前波澜壮阔的红军长征大会师前后的历史史实。资料丰富,内容翔实,叙述生动。书中配有大量的历史图片,图文并茂,有较强的可读性,是长征中三大主力会师前后红军真实状况的写照。

内容推荐

本书以红军长征行程中的红一、四方面军的懋功会师、红25军与陕北红军的永坪会师、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的吴起镇会师、红二、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的甘孜会师、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的大会师等五次著名的长征会师为视角,再现了70年前波澜壮阔的红军长征大会师前后的历史史实。资料丰富,内容翔实,叙述生动。书中配有大量的历史图片,图文并茂,有较强的可读性,是长征中三大主力会师前后红军真实状况的写照。

目录

引子 山雨欲来

第一章1934年10月:一次事先没有张扬的行走

第二章1935年6月:楙功会师

第三章1935年9月:永坪公师

第四章1935年10月:吴起镇会师

第五章1936年7月:甘孜会师

第六章1936年10月:会宁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试读章节

福建事变是指1933年11月20日,国民党19路军蔡廷锴发表声明脱离国民党政府,成立福建中华共和国政府。在《中国人民临时代表大会人民权利宣言》中,蔡廷锴提出:“中国各地之人民代表,在以蒋介石为灵魂之国民党政府,公然积极勾结日本帝国主义,出卖国家,残杀人民与彻底的为帝国主义者统治中国工具之时,痛民族的危亡,已到最后的关头,为救护国家、保障人权起见,乃临时集会于福州。大会一致认定中国革命之中断,与多年来中国殖民地化之加强以及人民种种痛苦,皆由蒋中正媚外残民之结果。”

国民党名将蒋光鼐和蔡廷锴发动上海“一二八”淞沪抗战后,蒋介石视19路军为心腹之患,将其调离上海,驻守在淞沪线上。蒋介石对这个19路军还不放心,又采取了一箭双雕的手法,把19路军调往福建,要他们同共产党拼个你死我活。假如19路军消灭了共产党的红军,19路军也在福建呆不下去。

十九路军调到福建后,蒋光鼐调任福建省府主席,蔡廷锴升为十九路军总指挥。蔡廷锴面对蒋介石的种种不义之举,觉得很难接受。虽然在蒋介石发动第四次对苏区的“围剿”时,蔡廷锴被任命为左路军总指挥,但是,他仍然不想与红军打仗。而这被蒋介石认为大逆不道,后来又发生了国民党特务暗杀福建省府主席蒋光鼐和19路军总指挥蔡廷锴的事件。

在这种情况下,蒋光鼐、蔡廷锴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团结内部,在军事上同红军密切合作,才是革命取得胜利的惟一道路。于是,蒋光鼐和蔡廷锴请陈公培携带着蒋光鼐的亲笔信,由福州秘密出发,见到了彭德怀。希望得到红军的支持,彭德怀热情地接待了陈公培,并将蒋光鼐的信用电报发给中央,请中央定夺。

这时,在中共中央能够做出决定的是博古、张闻天、李德。他们接到彭德怀从前线发来的电报后,就进行商议,但是,他们认为红军对19路军的详细情况还不十分了解,很难作出决定,而后,博古给彭德怀回电说,让彭德怀先与19路军的代表接触着再说。

很快,博古又给彭德怀发来了第二封电报,在这封电报里,博古指示要与19路军“耍一个滑头”,不与19路军发生实质性的接触,这让彭德怀很生气。陈公培见短期内得不到结果,只好打道回福州。

按照毛泽东的分析和当时的情形,与19路军的联合只能给红军带来好处。毛泽东曾十分惋惜地说:“我们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争取19路军站在抗战一边。联合19路军不仅能打破国民党的第五次‘围剿’,还能扩大苏区,推动革命的进程。26路军在宁都暴动,对蒋介石打击就很大,这次19路军反蒋,更是如此啊。”

19路军自行发表声明脱离国民党政府,成立福建中华共和国政府,却没有得到红军及时有力的支持。蒋介石立即派军队摧毁了福建人民政府,而后,又从容地调转过头来,重新压向根据地。

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广昌一战红军损失惨重。见到红军遭受到了重创,“左”倾路线开始实行防御中的保守主义,主张分兵把守,把红军的力量分散开来,因而完全处于被动。东堵西击,疲于应付,红军所能控制的空间越来越少,苏区处于危机状态。

见到这种状况,毛泽东提出把红军的主力向外线转,充分地调动和歼灭敌人,这样可以保卫和扩大根据地,但是,遭到了“左”倾领导者的拒绝。于是,开始实行逃跑主义。

这样,1934年10月,受“左”倾思想严重控制的中共中央决定离开中央根据地,开始进行战略大转移。

P10-12

序言

              山雨欲来

深秋了,天却很暖和。

于都的街道上时时吹过飘落的树叶,在人来人往的街头上有一个26岁的姑娘正在兴致勃勃地向围在她周围的人们宣讲着扩大红军的道理。她的额头上浸出细小的汗珠,脸色红润,她是那么年轻,又是那么专注,人们都被她富于感召力的话吸引住了。

她叫刘英,她后来成了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之一的张闻天的妻子。

此时是1934年的10月,在温暖惬意的天气下,刘英已经连续多日在于都的大街小巷演讲,她是在完成她扩红的任务。

实际上,像刘英这样在向群众做宣传,鼓动青壮年农民们参加红军队伍的人不止她一个。

尤其是近日来苏区的老百姓们越来越多地看到红军在大量地招兵、大量的收购粮食、物品,在不断地训练着新加入部队的士兵们。

虽然,扩红是红军经常性的工作,苏区的老百姓也非常知晓,这是红军每到一处都要做的工作,但是,这次,苏区的百姓们似乎隐隐地感到了一种异样与不安。这不安并非是由于苏区周围时时传来的枪炮声,他们知道红军正在反击着向苏区进攻的国民党军队,他们已经习惯了,因为国民党的所谓“围剿”也并非这一次,而是已经进行了四次了,苏区的百姓们的不安与猜疑来自于苏区政府、红军干部们不同寻常的各种行动,以及种种气氛。  

对!是那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让许多人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不安。

清脆的马蹄声从于都街道的尽头传来。专心听刘英演讲的听众们被马蹄声惊扰。他们转回身向马蹄声传来的方向望去,远远的他们看到有两匹马向这边奔来。走近了,他们看清了,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毛泽东和他的警卫员。

毛泽东来到人群边,跳下马奔向已经停止演讲的刘英的身旁。刘英睁大了眼睛看着毛泽东走到她的身边。毛泽东的脸上显出一些疲惫来,没有笑容。

毛泽东对刘英说:“离开这里,到中央苏区总部去报到。”毛泽东的口气显得很严肃。

刘英却没有感受到毛泽东说话的口气,她犹豫地对毛泽东说:“我现在还不能离开这里。”

毛泽东问:“为什么?”

刘英回答:“我还没有完成我的扩红定额任务呢。”

毛泽东却不容置疑地说:“先不要扩红了,立即去报到。”

刘英这才感到毛泽东说话的口气是如此的不一般。她有些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

其实,刘英所不明白的事,后来证明是一件大事,一件关系到苏区与红军命运的大事。红军的大转移正在秘密地进行着。

在红军布置大转移之时,蒋介石却正在得意洋洋。这一天,当48岁的蒋介石一觉醒来时,他觉得自己的好日子开始了。连攻四次都没有拿下的苏区,有了好消息,由薛岳担任总指挥的国民党第6军第五次“围剿”共产党中央苏区的战役取得了重大进展,消息不断传到蒋介石这里,这使得他心情格外畅快。

清晨,蒋介石坐在庐山行宫里,喝着清茶,注视着面前的一幅苏区地图,头脑中分析着转机的原因:转机来自于红军湘鄂赣军区总指挥、第16军军长孔荷宠的叛变。当孔荷宠投入国民党的怀抱时,蒋介石就判断,这是红军彻底瓦解的开始,连红军如此高级的干部都投降了,看来共产党的气数已尽,天下就要成为党国的天下了。

蒋介石的脸上显出相当的愉悦来。  漂亮的宋美龄轻轻走进来,蒋介石的心情如此轻松是少见的,她微笑着走近她的“达令”:“又有好消息了?”

蒋介石没有回答宋美龄的提问。他坐到椅子上,沉思了片刻说:“准备一下,下山去转转。”

宋美龄望着蒋介石,她并不想问去哪里,在庐山呆的时间有些长了,很憋闷,她觉得是该下山了,散散心,对蒋介石对她都是好事。

蒋介石又说道:“大局已定。共匪已无路可走,只待灭亡。我们到华北去巡视一下,也放松一下。”

蒋介石离开庐山前后,似乎鸿运高照:包围苏区的部队逐步紧缩着包围圈,中央苏区的地盘被挤得只剩下瑞金、会昌、于都、兴国、宁都、石城、宁化、长汀等一些狭小的地区,拿下共产党苏区已经是迟早的事,所以,蒋介石一扫长时间以来的紧张与焦虑,决定下山去放松,去换换空气了。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战况瞬息万变。就在蒋介石刚刚到达华北不久,就接到了南昌行营发来的十万火急的电报:包围圈的南部正在被红军撕开口子,红军的企图难以捉摸。

电报一来,表面沉着的蒋介石一下又紧张起来,他与共产党交手这么多年了,深知共产党的狡猾多变,只要有一点疏忽就可能造成大错,对付共产党绝对要小心。

蒋介石立即回到南昌,召集会议,讨论红军的意图和国军的对策。蒋介石的推断是,如果红军从赣南突围进入广东,并不是一步好棋,因为红军一进入广东,粤军势必会阻拦,国军在背后一夹击,红军必死无疑,因此,这一步红军是不会走的,即使红军硬要去广东,也不用在乎,让共产党与粤军去打,打得两败俱伤的时候,他蒋介石再去收拾局面不更好吗。但是,如果红军从赣南突围后进人湖南境内倒是一步要防的棋,因为湖南有贺龙的部队,一旦从苏区突围出来的红军与这支部队会合,那将是一股不小的力量,再加上共产党在湖南的基础很厚,只要让红军进入湘界,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因此,一定要防红军的这一步。还有一步棋,红军可能会走,那就是突围之后,继续北进,但是,北进对于红军来说是一步非常危险的棋,特别是如果物资补充跟不上,红军只有死路一条。最后一种可能是红军突围后,进入贵州、四川,继续向北进,但这是一条几乎是死路的路,蒋介石认为,这根本就不能,历史上,石达开便走过,石达开证明那是一条死路,绝无生还的道理。

如此分析之后,蒋介石决定,设下四道封锁线,一路堵截,即使红军完成突围,蒋介石也有把握在运动中将红军一网打尽。

蒋介石信心十足地布下了天罗地网,就等着共产党来撞击他的铜墙铁壁了。他一副运筹帷幄的神态,静等着事态按照他的预测与布置发展。

但是,蒋介石又一次失算了,他过高地估计了国民党的实力,过高地相信他的部队,而同时又过低地估计了红军的智慧和勇气。

其实,正是从这时开始,蒋介石的又一轮噩梦进入了境界。

一场力量相差悬殊,武器相差悬殊的追击与反追击,堵截与反堵截开始了。

谁也想不到,这一追一堵,就书写了世界军事史上的一段传奇。

而这一段传奇在1934年10月拉开了大幕……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8 13: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