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是一件非常甜蜜、幸福的事情。然而,随着两人开始认真地交往,许多问题也就像打开潘多拉的盒子一样一下子全都冒了出来。烦恼、痛苦接踵而来。为什么人们回因为恋爱而痛苦?为什么现在的年轻女孩虽然想认真恋爱,但却迟迟不能满怀自信地去享受爱情?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在如今这个倡导纯真爱情的年代试着去重新解读恋爱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恋爱不安/心灵药方系列 |
分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作者 | (日)香山理香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恋爱,是一件非常甜蜜、幸福的事情。然而,随着两人开始认真地交往,许多问题也就像打开潘多拉的盒子一样一下子全都冒了出来。烦恼、痛苦接踵而来。为什么人们回因为恋爱而痛苦?为什么现在的年轻女孩虽然想认真恋爱,但却迟迟不能满怀自信地去享受爱情?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在如今这个倡导纯真爱情的年代试着去重新解读恋爱吧! 内容推荐 “心灵药方系列”是一套旨在帮助现代人排解因工作压力大、紧张度高、生活节奏快而引发的一系列心理问题的图书。本套书的作者全为长年从事临床心理治疗的专家,他们以自己的亲身体验为主线,将缓解心理压力的要诀娓娓道来,从而帮助读者重塑健康的生活理念,培养适当的处世技巧。 本书是该系列之一。它以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恋爱为话题,从另一个视角为我们剖析恋爱过程中双方的微妙的思想变化,尤其是不安的心理。本书内容包括:没有约会、恋爱是人生的万能药吗、见不得又离不开、恋爱和疾病只有一纸之隔、结婚就是胜利吗、恋爱不安的心理机制、走出不安阴影。 本书为大众读物,适合上班族,白领阶层,以及心理学、社会学专业的学生阅读。 目录 第1章 没有约会 恋爱万岁 2 谈恋爱就一定很好吗? 6 不能和谁都约会的理由 9 你想要什么样的对象? 11 第2章 恋爱是人生的万能药吗? 事业与爱情没有区别 16 “不能没有男友的女孩” 19 “是选有地位的男士还是随便找谁都可以?” 23 别无选择 26 有男朋友仍不满足 29 第3章 见不得又离不开 一天120条短信 34 普通的女人 36 事业和朋友都不要 40 恋与爱不同 44 被对方拒绝怎么办 47 为什么和这样的男人交往? 49 一个人的执著 52 第4章 恋爱和疾病只有一纸之隔 理想与现实 58 婚外恋的期望 60 从“命中注定的恋爱”到“独角戏” 64 心情无法转换 68 和有暴力倾向的男人相爱的满足感 70 “他抛弃了我,我要报复他” 73 即使是恋人也形同陌路 76 常去“女人俱乐部”的毛病 78 第5章 结婚就是胜利吗 失败者为什么会输 84 即使努力也无果 85 恋人给的最好礼物 89 由母亲引起的矛盾 92 “自己决定”的价值 95 第6章 恋爱不安的心理机制 恋爱应该是快乐的 100 正常的爱还是病态的爱 102 爱是成长吗? 107 森田正马的“茶泡饭的爱情” 109 “就靠你” 113 自己的爱是倾斜的 116 第7章 走出不安阴影 如今的恋爱是人类恋爱史上绝无仅有的 122 心智发育的周岁门槛 126 渴望成年 129 治疗恋爱不安的十一剂良方 132 后 记 141 译者跋 147 试读章节 在弗罗姆的眼中,“正常的爱”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弗罗姆是这样说的:“两个人只有在生存的中心进行相互交融时,才可能产生爱。……爱充满了无限挑战。这样的爱才能成为不断的鞭策,鼓舞双方共同努力、共同成长和前进,而不是埋葬爱情的坟墓。而且,无论双方是和睦相处还是发生冲突,无论双方是感到愉快还是感到悲哀,这些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双方在这样的爱中体验到了自己生存的实质,以及双方在这样的结合中不是逃避自己,而是与自己同在。” 恋爱可以带给我们喜悦和安宁,当爱情受阻时,面对纷至沓来的不安和悲伤,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呢。弗罗姆说,恋爱的意义并不取决于让人感到愉悦或是悲哀,因为恋爱不会停滞,它会给予人成长的朝气与力量。而我们关心的是恋爱P107能带给我们多少像兴奋、激动、陶醉、舒适这样愉快的情绪。“这份爱很辛苦,但只要是我想要的爱,再辛苦也有意义”一边这样想一边忍受艰辛的人现在会是怎样的情况呢?与“爱是安息之地”相比,弗洛伊德的“爱是性欲的满足”的理论更具有说服力。 这样看来,《爱的艺术》这本名著中所论述的爱,和我们今天所讲的爱具有完全相反的性质。 然而,弗罗姆并不是一个上进心很强的人。其他的心理学家大都赋予了爱积极的意义,认为爱是一种成长。作品畅销日美两国的临床心理学家史考特·派克,在其著作《爱与心理疗法》(创元社1987年)中是这样定义爱的。“爱是一种有助于人的精神成长,可以开阔人的胸襟的意志”。 这里出现了“成长”这个词。派克认为,一时的热恋不是爱,他彻底否定了真正的爱里没有“爱的感情”,以及恋爱中不伴随努力和意志的说法。“真正的爱,即使在缺乏爱的感情,即感觉不到爱的情况下,也是真实存在的。从现实出发体会爱的定义,‘随爱坠落’的感觉显然不是真正的爱”。 从这里我们可以想像出,派克和弗罗姆一样,认为浪漫的爱、依存的爱、舍己为人的爱都不是真正的爱。但P108“爱是不会为了成长而屈服于人的意志、努力和感情的。”这样一来,我们不免会想自己现在拥有的到底是不是爱。于是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学家等专家都从非常严格的角度审视恋爱,极力排除其中的感性要素和浪漫要素。P109 序言 小说《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片山恭一著,小学馆出版2001年)在日本销量超过300万册,成为最热门-的畅销书。不仅如此,由此改编的电影也备受关注,连平井坚演唱的主题歌和小说的漫画版也都热销得一发不可收。最终还被改编成了电视剧。 从参与漫画版制作的一位编辑朋友那里得知,以往这类作品的读者或者只读小说原著,或者只读根据原著改编的漫画版。而这本书却不同,看过小说的人还会去看电影,去买漫画版来读。这说明很多人都希望能够多次走进这个令人向往的世界,为其感动,为其陶醉。 我曾在自己执教的大学对女大学生做过有关的问卷调查,其结果是选择“看过电影和小说”、“看过小说和电视剧”、“看过小说和漫画”等复数媒体来获取多重感受的人数远远高于选择“只看过电影”或“只看过小说”等单一媒体的人数。 通过这次调查我还发现,这些女大学生都非常直率、坦诚。在我年轻的时候也曾经有一部纯情电影非常轰动,电影的名字叫《爱之歌》,描写的是一位身患不治之症的女性的爱情故事,非常感人。我身边有很多人都去看了这部电影,并为其感动得泪流满面,但却都羞于启齿,很少有人敢于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这种故事没什么稀奇的呀。” “顺其自然不是很好吗?” 当时的年轻女性们一边揉着哭得通红的双眼,一边说着这些言不由衷的话。也许,在当时人们还普遍认为“把感情问题闹得满城风雨是一件很丢人的事”,至少我有这种印象。 但是,现在的年轻人接触到的信息量与我们那个时代无法同日而语。他们变得更加现实,能够非常坦诚地说出自己读爱情小说或看爱情电影后的真实感受。 我曾经直接向既看过《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这部小说,又看过这部电影的学生们了解过他们的感受。 “我哭得很厉害。如果这种事情发生在我身上,我一定会痛苦得发疯。” “我担心如果我生病了,我现在的男朋友能不能那样体贴地对待我?” “我不能接受在自己心爱的人去世后又和别人订婚的男人,真希望他能终身不娶。” 没有一个人能够走出剧情,冷静地分析这部作品为什么如此受欢迎?也没有一个人将它与其他作品进行比较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当然也不会有人像我们当年那样明明被感动得痛哭流涕却还硬说自己没有任何感觉,一旦涉及自己的恋爱话题就直说“没什么大不了的”来想方设法加以回避。 所有的人都似乎忘记了这不过是一个虚构的故事,而对作品中的两个主人公寄予了深深的同情。然后再来审视自己的感情,内心难免会产生波动。而且,他们会把这一切感受都直言不讳地讲出来。 这种现象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那就是现在的年轻人一旦涉及恋爱问题就会表现出惊人的认真与坦率。 但是,是否这些年轻人对其他问题也能做到如此认真和坦率,我就不敢轻易断言了。 有近20位学生和我热切地讨论过他们对《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这本书的感想。当时正值日本参议院大选临近,我就问他们是否会去投票,可只有一个人说一定会去,当然他们都拥有投票权。他们中有人是对此毫不关心,有人是压根就不明白选举是怎么回事,也有人是不知道选谁所以只好放弃。他们对不去投票丝毫不会感到不安,好像一开始就已经认定选举这种事和自己毫不相干一样。 在这里,对于年轻人这种热衷于恋爱,而对政治漠不关心的态度,我丝毫没有批评的意思。我只是一直在想,他们对于两者的关注度怎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 然而,对恋爱认真坦率这一倾向并不只限于年轻人。从2003年到2004年,日本掀起了一股“裴勇俊热”。裴勇俊自不必说,大家都知道他是那部颇有人气的韩国电视剧《冬季恋歌》的男主角。据说裴勇俊的影迷中四十岁以上的女性大有人在。在我周围就不乏一些50到70岁的女人,虽然在单位身居要职,但只要提到与裴勇俊相关的事,她们就会兴奋得忘乎所以。听说有时候她们竟会以要去看裴勇俊的写真展,或是要回去看电视里播的裴勇俊的专辑为由而提早下班。对此,她们是这样说的:“我工作的时候会忘记自己是女人,但看了《冬季恋歌》后,我时常会想起自己少女时那种为了爱情心里扑通乱跳的感觉。裴勇俊是让我重获那份纯真的救世主。”其中有位离过婚的女人一脸认真地喃喃自语到“如果有机会的话,我真想再恋爱一次。”而这种话她平常是绝对不会说出口的。由此可见,并不仅是年轻人才会在认识到恋爱的重要性后才想认真地谈恋爱。 现在很多人都很珍惜自己的爱情,也不再装样子说自己和恋爱毫无关系,这其实是件好事。流行歌曲和摇滚乐的歌词大都是以情爱为主题的,由此看来,爱情不论在什么时代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最值得关心的事情。 那些感叹晚婚化和少子化的政客们好像也不由自主地对恋爱热潮感兴趣了,连他们都说年轻人热衷于恋爱是件好事。可能恋爱也是他们牵肠挂肚的事吧。 我在诊所给人看病,以及在和大学生们交谈时都发现,因恋爱而苦恼并患病的人,以及由于情敌的存在而身心崩溃的人非常非常多。而且他们的病往往很难治愈,严重的还可能逐步恶化。 不管怎么说,因恋爱而烦恼以及因恋爱而身体不适的人群中还是女性居多。当然,其中虽有已婚者,但又以单身居多,因此“单身女性往往是20岁左右的少女”这一观点,还是得到了普遍认同。对于她们来说,像“恋爱没什么大不了的。~恋爱虽然重要,但还是学业、事业更重要。”这样哄骗的话是没有用的。对于坚信。恋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的她们来说,恋爱的烦恼是别的事情所无法替代的。 大概有人会这么想“虽说年轻时的确因谈恋爱而产生过严重的烦恼,可如果再来一次的话,那种美妙的感觉就没有了。”然而,在那些年轻女孩看来,刚开始还只是单纯地面对和眼前的恋人之间的烦恼,由此考虑下去,与双方家人的问题、自己过去的问题等等其他更严重的烦恼会连锁式地一个个冒出来,其中莫名其妙的烦恼也有不少。因此,绝不能简单地认为只要开始另一场恋爱就可以忘却所有的烦恼。 恐怕那些年轻女孩从没有这么深刻地考虑过自己、家人和朋友的事情吧。这其中虽然有很多的问题,但只要不去细想,也就勉强过去了。可是一旦恋爱,就得开始认真地与对方交往,而问题也就像打开潘多拉的盒子一样一下子全都冒了出来。 与过去不同的是现在男女约会的机会多了,交往也更加轻松了。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为恋爱的烦恼而痛苦、受挫的人也在增多,这不能不说是对现实的一种讽刺。为什么人们会因为恋爱而痛苦呢?为什么现在的年轻女孩虽然想认真地恋爱,但却迟迟不能满怀自信地去享受爱情呢? 那就让我们一起在如今这个倡导纯真爱情的年代试着去重新解读恋爱吧! 后记 记得我在大学毕业成为实习医生的时候,有位资深的大夫对我说:“根据我多年的从医经验:如果女患者告诉你她的身体不适,那么你首先要考虑她是否怀孕了。” 因为我自己也是女性,所以起初听到这样的忠告,感到有些莫名其妙,甚至怀疑那位老大夫在开自己的玩笑。但是随着自己接诊女患者的经历增多,我渐渐地发现老大夫果然所言不虚,确实患者声称自己“小腹微热~肚子发胀”的话,多半是因为她们怀孕了。现在已经成为资深大夫的我也开始将这条“祖传经验”传给年轻的医务工作者。 但是在精神医学中却不把声称身体不适的女患者首先作为怀孕假定,他们最先考虑的是患者是否存在恋爱不安问题。其实,对此我现在也有同感。 接受过精神科或者是心理内科诊治的人都知道,他们要在问诊表上面详细描述自己的病情。我自己以前还亲自创制了这种问诊表,上面一般会列出如下问题:“今天你想咨询的话题是什么?”“这种病情困扰您多久了?” 很少有人在问诊表上填写自己是被恋爱不安困扰的。而比较常见的答案是:整夜失眠,两年前开始心里一直都惴惴不安以及没有什么特别的症状。 但是在同患者进行深入探寻后我发现,很多女性患者的病源都与经受恋爱或者婚姻困扰有关。经不完全统计,我发现这样的患者占到就诊人数的一半以上。于是在以后的诊断中,我索性就开门见山地问“不好意思,能够告诉我你有对象吗(7~你是怎样考虑自己的婚姻大事的?”“你和丈夫的夫妻感情如何?”结果证明正中要害的案例与日增多。 据一些患者告诉我:以前虽然也看过心理内科,但是都没有谈及此事。大概自以为身体不适同自己的恋爱问题毫无关系,所以才没有向医生提及。患者的恋爱问题甚至连她们的家人以及朋友都不知晓,经常会有陪同女儿前来就诊的母亲对医生说:“我女儿可能是因为工作过度导致身体不适的。” 而那些注意到身体不适可能同恋爱困扰有关的患者,则会主动地大谈特谈此事。一般涉及的话题为:自己被恋人欺骗,不相信对方是否真的爱自己,怨恨男友不肯下决心同自己结婚,恋人有外遇……虽然说话题多种多样,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结局都是男女关系的不同组合,都可以归入常见的几个类型。 尽管心理医生劝解患者说“不要太在意了,婚外情在当今这个社会很常见的”,但是对当事人来说它却是自己生平头一遭,为此她们不知所措,痛哭不已,宛如自己就是全天下最可怜的人。 当事人之所以反应如此强烈是因为她们把恋爱视为重要的人生选择。对此我曾经数年倾心研究,结果比较发现:在恋爱问题上女性比男性更投入,从而受伤更深。有时我试着让她们采取旁观者的立场不要过分在意,但却经常失败。 及时让那些饱受爱情疾苦的患者阅读和她们有着相同困惑的人的小说,很多时候也难以起作用。患者反倒进一步认为“原来不单单是我害有相思病啊!”“原来害了相思病就该是这样悲观哭泣闹个不停啊!” 还有试图将病因外置,分散患者注意力的做法有时也收不到预期的效果。比方我试图引导患者将恋爱问题归结为社会的错,教育体系的错,总之非自己的错,但最后还是难以使问题得到根治。 仔细想想其实不难理解个中原委:人生好像充满了预先设置的特定目标,当事人对这些目标有强烈的进取冲动,而对其他事情可能就没有这种冲天干劲了。可以说恋爱问题就是这样一个必须攻取的阵地。 很可能在你所认识的现代女性中,有不少人工作十分在行,但是处理恋爱、婚姻、家庭问题上却毫无心得,给人感觉不是一个完美的女人。在我接诊的职业女性中有不少人在上司眼中是得力助手,在男同事眼中是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无论什么时候都是不可忽视的女强人。这些职业女性的内心肯定也渴望拥有甜蜜的爱情。但是,是不是随着社会对女性的越发尊重,女性所面临的恋爱困扰就越发减少了呢?我看未必。还是采用以前举证过的例子给予说明。该女性被社会公认是成功的企业家,在报刊杂志上经常能够看到她的身影。但是感情生活却因为被多年的恋人抛弃而陷入困境。与自己在事业上取得的辉煌相反,作为女性她同样渴望拥有心意相通的爱人。 所以说不管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活跃与否,拥有幸福甜蜜的爱情都是不可或缺的。 我的爱情观是同不谈恋爱相比激情恋爱是可取的(当然,也有人认为恋爱没有什么意思,那就由她们自娱自乐好了)。值得警惕的是:对于那些无所谓工作与否对恋爱却情有独钟的女性来说,有不少人真正关心的不是相互尊重,相亲相爱,而是在意男方是否可以无条件地接受自己,服从自己。用我们的行话来说这些人不是在追求真正的爱情,而是在追求。自我爱恋”。因为她们一味强调的是:男方一定要“理解我~容忍和接受我的一切”,她们虽然口口声声说:“我多么爱你”,实质上却是“有你爱着我,保护着我很不错啊”。这种单方面付出的自私的爱情哪里是真心的呢? 当然我并不是说“不可以要这般的爱”,只不过这种单边倾向的爱情实则是利己主义的体现。一旦这类女性发现男方不能够无条件顺从自己,便会产生强烈的不满和不安感,甚至产生离婚的念头。其实在这样的婚姻中女方追求的不是同爱人恩恩爱爱地生活,而是追求多个人爱自己而已。 有时候不管怎样劝说,恋爱不安患者还是不能下定决心摒除恋爱不安的困扰。就我本人来说,也曾经受到过这样的困扰。在我年轻时刚刚同恋人分手的那段日子里,每天不知道要查看多少次信箱,盼星星盼月亮般地渴望收到他的来信。 虽然口头上也说“一定要果断绝交”“已经不能再痛苦了”,而事实上对他的这份爱情还是剪不断理还乱。就在失恋的痛苦即将使我荒废了学业,荒废了事业,生疏了亲情、友情之前,我庆幸自己做了一次认真的思考:我扪心自问“真的那样喜欢他吗?”我试图将心中的不满和不安统统归罪于他,将爱深藏在内心深处。 你如果亦有类似的经历,并且仍然没有办法抹杀心中对他的爱意,那就该勇往无前地推进这份感情。即便是失败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失恋的时候势必伤心流泪,但是不用担心,因为过一段时间自会痊愈。 虽然说没有一帆风顺的爱情,但是爱情也不应该只是烦恼和不安。你的恋爱是不是仅仅剩下眼泪和无边的烦恼了呢?如果是的话,一定要设法从中解脱出来。本书的写作初衷就是帮助你减轻恋爱不安和烦恼,找寻恋爱乐趣。 最后,本书介绍的几个事例虽然都是客观事实,但是其中案例涉及到的人物都是化名,而且细节部分略有变动。所以请不要同特定的人物相对应。 还有,本书的出版发行离不开“讲谈社心理学丛书”的责任编辑佐佐木启予先生的精心策划。除佐佐木先生外还有很多人对本书的出版给予了大力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著 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