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权利是一个需要不断被丰富的概念,它虽是人权的一部分.但相对于其他类型的人权。比如公民权、政治权、经济和社会权利而言。在范围、法律内涵和可执行性上最不成熟。文化权利作为一项基本人权,正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美注。本书在重温文化权利种种往事的同时。探讨了文化权利与人类文明进程之闯的关系。力图呈现文化权利所包含的丰富理念。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文化权利回溯与解读 |
分类 |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
作者 | 艺衡//任珺//杨立青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文化权利是一个需要不断被丰富的概念,它虽是人权的一部分.但相对于其他类型的人权。比如公民权、政治权、经济和社会权利而言。在范围、法律内涵和可执行性上最不成熟。文化权利作为一项基本人权,正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美注。本书在重温文化权利种种往事的同时。探讨了文化权利与人类文明进程之闯的关系。力图呈现文化权利所包含的丰富理念。 目录 序 言/1 第一章 “文化权利”一词的界定以及本书的写作方法/1 第二章 书写文字的出现/9 第三章 教育——年轻一代的社会化/19 第四章 孔子与中国传统教育/32 第五章 神学之光尚未普照的世俗生活/44 第六章 从亚历山大图书馆谈起/59 第七章 从“百家争鸣”到“焚书坑儒”/68 第八章 中国的科举制度/79 第九章 正统与异端/90 第十章 中世纪的城市/101 第十一章 没有界限的大学/112 第十二章 文艺复兴/123 第十三章 有关书的故事——兼论造纸和印刷技术/133 第十四章 控制还是保护——审查制度与言论自由论/142 第十五章 革命:启蒙运动及其成果/155 第十六章 印第安:行将消失的少数文化/165 第十七章 从思想整理开始到人类遗产保护/176 第十八章 浪漫的沙龙/186 第十九章 居住在蒙特马特的艺术家/199 第二十章 权利·人权·文化权利/210 第二十一章 技术带来的是机会抑或排斥——兼论知识产权/222 第二十二章 知识就是权力?/234 第二十三章 中国的文艺复兴/243 第二十四章 流离的犹太文化/255 第二十五章 重读《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268 第二十六章 移民及其文化权利/278 第二十七章 第三世界的民族运动/29l 第二十八章 文化殖民主义/302 第二十九章 文化产业——市场对文化权利的满足或损害/315 第三十章 政府、政策与文化权利/330 第三十一章 国际社会中的文化权利与发展/34l 附 录/353 附录一 《世界人权宣言》/353 附录二 《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36l 附录三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373 附录四 《有关文化权利的第13条、14条和15条实现状况调查问卷》/394 附录五 《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399 主要参考书目/404 后 记/409 试读章节 来看,现在所倡导的文化战略既与民族国家的生存发展有关,又与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共同进步紧密相连。 这是人类文明进程的一部分。毋庸置疑的是,尽管在我们看来,文化权利的发展是极其缓慢的,但事情总是从几乎无法形容的残忍和粗野的状态向更高尚、更无限广阔的前景发展。对此,我们深怀希望,因为灯塔就在我们的心中。 总而言之,在本书中,我们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文化权利”的逐步实现过程,关注它的历史发展的一面,而较少涉及在一个逐步法制化时代至关重要的法律性问题。当然,文化权利首先是个法律概念,这个我们无法否认。但我们不会仅仅就这个方面来谈论文化权利,我们的延伸面将是整个人类文明的历程。 接下来,我们要谈谈本书的写作方法。 实际上,从以上的行文中,我们已经大致地指出了将如何去探讨人类文明历程中“文化权利”的发展。但为了让大家思路更清晰,我们还要多说几句。 在本书中,“文化权利”是关键词,我们所讲述的所有故事,都是围绕着它来进行的。因此,当我们陈述时,有关文化权利的话语可能会变成其他事物的符号。比如说我们在谈图书馆、博物馆这样的机构,它的创立和发展所体现的理念是我们所关心的。我们的目的是要进入它的深层,寻找静静地存在于它内部的东西。当然,有时我们也会保持“文化权利”话语的确实性,使其出现在它特有的复杂的语境中。正如它本身所反映的那样。 追溯人类文明历史中文化权利实现的过程,不用我说,大家都会明白这是一个思想整理的过程。传统思想史的写作方法,就其自身来说,至少是把时间衔接和连贯的现象作为基本主题,按照发展的模式分析这些现象,进而描述思想的历史脉络。在本书中,我们不敢说会完全放弃P6这种方法。毕竟,对此我们也曾受益匪浅,它对整理我们的思路很有帮助。但是,我们还是要努力尝试一些新的方法。 有些新的理论对我们启发很大。譬如说冈奎莱姆——一位法国哲学家。他对概念的位移和转换的分析可以成为本书进行分析的模式。他认为某种概念的历史并不总是、也不会是这个观念的逐步完善以及它的合理性不断增加、它的抽象化渐进的历史,而是这个概念的多种多样的构成和有效范围以及逐渐演变成为使用规律的历史。① 这似乎可以掩盖我们有时无法说清的东西。可事实上,我们会惊异地发现:所需要的也正是这种动态的、变化的历史。以小见大,是概念追溯所应表现出来的效果。 “文化权利”的历史不是一砖一瓦构造起来的建筑。我们不应该让扩散性思维停留在它混乱无章的表层。这只能让大家越发糊涂。或许我们可以重建它形成的潜在的演绎结构。无论如何,实验值得尝试。我们将通过片断的、区域的和层次的审视,将文化权利所包涵的理念呈现出来。我们希望我们能够做到,它能获得明确、清晰的呈现。正如前人所说,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以理应看得更远。 我们将追求一种深人浅出的文风,并努力做到通俗易懂。我们一直在思考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在阅读过程中,有张有弛,才能容易抓住兴奋点。如果始终处于紧张的辨别词句过程中,把每一句都作为箴言来读,精神终归要疲倦。P7 序言 文化权利与经济权利、政治权利有着紧密联系,但它具有独立性;由于一定的历史文化原因,以往文化权利常常被忽视;马克思主义对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理解以及当今世界对三者关系的认识,决定了在公民权利问题上。经济权利是基础,政治权利是保证,文化权利是目标。…… 权利观念最初萌芽于爱琴海畔的古希腊和地中海岸的古罗马,它的成长与它所处的文化背景有关;在中国古代,文化权利意识朦胧,目前,公民文化权利的实现问题之所以被提到如此重要的位置来加以强调,有四方面的原因:GDP增长,恩格尔系数下降,人们对文化消费需求加大;现代化发展要求公民素质与之相适应;民主政治使公共管理从权力理性走向权利理性;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人的创意能力受到尊重。…… 公民文化权利包括四个基本层面的内涵:享受文化成果的权利、参与文化活动的权利、开展文化创造的权利以及对个人进行文化艺术创造所产生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利益享受保护权;文化权利在属性上与其他权利有共通之处:它是一种道德权利、普遍权利和反抗权利,它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它的出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 经济、政治和文化权利的共同实现是达到和谐社会的保证,这种和谐不仅来自社会关系,更来自人内心的圆满、平和;因此在倡导权利意识的同时,也应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达到“思想全球化,行动本土化”。…… 2004年10月 后记 与人的一生相始终的是一个人应该拥有的政治权利、经济权利和文化权利,舍此,没有其它。与三个权利相对应的是人类社会的三大文明: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它们包含了人类社会的全部。三个文明中的每个文明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作用、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的,而人类文明的进步则主要体现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个方面的协调发展,从这点看人类比以前任何时期都更为进步。以往人们心理有个误区,总认为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是政府的事情,与老百姓无关,但事实上,只有每个公民都拥有了政治权利、经济权利和文化权利,整个社会才能和谐发展。 深圳有一项大型的文化活动——读书月(每年的11月份),截止2004年已成功举办了五届,参与人数多达上千万人次,成为深圳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方式。读书月办到第二届时,组委会里的同志提出这项活动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活动,而且也满足了市民的文化需求,满足了市民的文化权利。这个观点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是年读书月总结会上,在深圳语境中首次正式产生了文化权利这个理念。概念提出后,获得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大家进一步探讨的兴趣。文化局领导、部分同志与特区文化研究中心一起布置了研究工作。概括文化权利的特点,在国际法律文书中找出相关的条款,更重要的是在马克思、毛泽东和邓小平理论中也发现了相关的论述。马克思在谈到人的本质的时候,始终强调文化和人的发展的关系,将人类’的文化实践作为人类自身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理论如果是真知灼见,就可以产生深远的影响,文化权利理念后来又促使我们在工作中提出以人为本的概念。从那时起,文化局和研究中心就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组织讨论,并形成写作提纲,安排写作。2002年第三届深圳读书月时就把“公民道德与文化权利”作为是年活动的主题词,邀请国内知名学者围绕这一内容作精彩演讲,获得了较大的社会反响。 文化权利是一个严肃的命题,为了能让更多的人掌握这个理念,同时使文风更加活泼,我们提出用类似房龙的笔法,或是包括以文化史著称的贡布里希,以《美国人》三步曲著称的布尔斯廷等人那种较为轻松的笔调来书写,这样容易深人浅出。当然,这样的论述也许显得不够系统,不过我们不是在构建体系,而是想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学海拾贝,撷取发展之中有启发性的,同时故事性强的话题,力图编织一个有关文化权利的彩毯,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一幅素描。因此,书中疏漏失当之处,恐难避免,诚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教。尽管我们较早提出文化权利理念并运用于文化实践,但文化权利从概念的提出到体系的完善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希望这本书的出版能抛砖引玉引起文化人的更多关注,对此展开更深入的研究,那将是我们非常乐于看到的事情。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参闲了大量的文化史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书中不少观点和引用材料,得益于许多同道与学者的贡献,除已经加注说明外,不一一列举,在此深表感谢。本书还特邀胡野秋先生(第7章、第8章)、魏甫华先生(第20章)与毛少莹女士(第29章、第30章)撰写部分章节,谨此说明,并诚表谢意。我还要特别感谢尹昌龙博士领导下的深圳市特区文化研究中心的同仁们,他们所做的积极而活跃的研究工作为本书有关思想的形成,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此也诚表谢意。 艺 衡 2004年lO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