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信用城市/21世纪城市新形态丛书
分类
作者 王怡//顾志勇
出版社 中国计划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一个城市,如果不将信任和诚信的钥匙交给任何一个希望步入城市的人手中,那么这一城市必将毁灭在城市人手中。毫无疑问,与乡村"熟人社会"相比,城市是"陌生人社会",居民之间的交往更离散化、更空间化。但"城市没有拒绝权",而作为城市底蕴和基础的主要公共产品之一就是信用、信任和诚信。本书以细腻笔触描写的,正是这样一种形态的城市。

目录

前言

第一章信用与城市(1)

第一节全面认识信用(1)

第二节信用:城市的生命线(7)

第三节信用:城市发展的助推器(10)

第二章现代信用活动概览(20)

 第一节现代信用活动的主要形式(20)

 第二节现代信用活动的工具(25)

 第三节现代信用活动的新特征(31)

第三章城市信用的缺失(43)

 第一节个人信用的缺失(43)

 第二节企业信用的缺失(47)

 第三节金融机构信用的缺失(52)

 第四节政府信用的缺失(62)

 第五节行业信用的缺失(66)

 第六节城市信用缺失的代价(74)

第四章城市信用建设的原理探析(85)

 第一节产权安排与信用建设(85)

 第二节信息传递与信用建设(91)

 第三节惩信机制、法律机制和信用建设(95)

 第四节信用文化和信用建设(98)

 第五节政府职能定位和信用建设(101)

 第六节城市信用建设的基本思路(103)

第五章全球化视野中的信用城市建设(106)

 第一节WTO对我国信用城市建设的影响(106)

 第二节新经济对信用城市建设的影响(119)

第六章信用制度建设:借鉴与完善(128)

第一节信用制度建设的模式探讨(128)

第二节信用制度建设的内容安排(133)

第三节银行在信用制度建设中的作为(145)

第七章信用城市建设: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153)

第一节产权制度改革:信用城市建设的前提(153)

第二节法律制度完善:信用城市建设的保障(164)

第三节信用文化培育:信用城市建设的基石(173)

第四节政府职能规范:信用城市建设的关键(180)

第五节计算机技术运用:信用城市建设的技术支持(186)

第六节信用形式、信用工具多样化:信用城市建设的载体(192)

第八章信用城市建设在中国(196)

第一节上海:中国城市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的开始(196)

第二节温州:中国城市信用建设的典型之一(204)

第三节深圳:以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突破口(211)

第四节苏州:全力打造诚信古城(214)

主要参考文献(225)

后记(238)

试读章节

温州是我国市场经济发育程度最好的城市之一,但同时也是我国信用缺失较为严重的城市之一。信用缺失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凸现出来,出现了“外地人不敢买温州产品,外地商家也不再经营温州产品,许多商场打出‘本店无温州产品’的宣传口号来吸引顾客”的现象,以至于1990年国家七部局联合到温州打假、整治,一时间温州名誉扫地。但经过短短的十多年,温州的信用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无须担保,也不用抵押,有的温州老板仅凭签名就可在银行贷到数千万元的贷款;重庆市有300多家温州行业商会,而重庆消费者协会2002年上半年受理的投诉中,对温州货的投诉为零;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选定8家信用联社为利率浮动试点,温州独占两家,其中瑞安联社试点业绩最佳……这与温州市政府、企业、民间行业组织的共同努力、共同探索密切相关。…… ……P204-205

序言

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现代经济生活中,信用建设必不可少,尤其是当前的中国,信用缺失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桎梏.信用建设尤为迫切。城市是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城市是现代信用活动的集中地,城市的成功就是国家的成功。打造信用国家应从打造信用城市做起。

打造信用城市首先应该了解信用。信用是一个多维视角的概念。其一,信用是“借贷”,是“一种以还本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二次社会大分工,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出现了私有财产和商品交换,产生了贫富分化,贫者在经济拮据时不得不向富人告贷,于是产生了借贷关系。最早的借贷是实物借贷,货币产生后,货币借贷逐渐取代实物借贷而占据主导地位。进入近代,商品货币关系极大地扩展,形成了现代的借贷资本信用。借贷资本信用因为利率低而大大促进了生产和经济的发展。现代信用形式多种多样,有直接服务于商品流通的商业信用,有以存贷款为主要业务具有广泛接受性和信用创造功能的银行信用,有以发行股票和债券的方式,直接从资本市场筹集资金的直接信用,有能够帮助消费者实现提前消费的消费信用等等,各种信用形式分工合作。随着信用活动的多样化,借贷双方仅凭口头协议或承诺而发生信用关系因无任何凭证作依据,也无法律上的保障,极易引起纠纷或争执。于是,以书面形式发行和流通的,用以证明债权人的权利和债务人的义务的契约证书即信用工具被逐步应用于借贷活动,成为信用存在的形式。信用工具的存在使各种信用活动更加扩大和深化,也更加规范化,信用活动遍及整个经济生活,所谓“国家靠负债来维持,企业靠负债来经营,个人靠负债来消费”,信用成为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成了现代经济运行的基础。其二,信用是“诚信”。信用是“能履行和别人约定的事情,无欺、守诺、践约”。借贷的正常运行要靠诚信来维系,债务人一旦不诚实守信,按期履约,正常的信用关系就会遭到破坏。其三,信用是“信任”、“信誉”。信用是“受信人能够履行诺言而取得授信人的信任”。信用是“一种信誉,凭此受信人具有无须付现即可获得商品、服务和货币的一种能力。”作为“信任”、“信誉”的信用是财富,是资本,是经济主体在市场经济中的通行证,是现代市场交易必须具备的要素和最好的竞争手段。经济学家阿罗说:“信誉是社会系统赖以运行的重要的润滑剂,它非常有效,它省去了许多麻烦,使人们可以对他人给予一定的信赖。信誉及类似的价值观、忠诚、讲真话等等都是商品。它具有真正的经济价值,它们提高了制度的运行效率,从而使人们能够生产更多的产品或任何人都重视的东西。”信用是“借贷”、是“诚信”、是“信任”、“信誉”,它们并不矛盾,借贷是信用的表现形式,诚信是借贷的顺利进行的保证,信任、信誉则是诚信的结果,又是借贷开展的基础。借贷、诚信、信任、信誉有机统一、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信用。

当前的中国,信用风险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各行各业j信用缺失已经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个人信用的缺失使消费信用的发展步履艰难。企业信用的缺失,造成企业偷税漏税普遍,伪劣产品不断,三角债务愈演愈烈,票据欺诈屡禁不止,严重阻碍了商业信用的发展。作为占我国主导地位的银行信用因为信用风险的存在使银行的呆坏帐严重,资本充足率不足,传统信贷业务萎缩,中间业务的拓展受阻。资本市场上,信用的缺失影响了股票市场的发展,使企业债券市场规模窄小,造成了我国企业融资难,中小企业融资更难的局面。此外,政府信用也令人担忧,一些政策“朝定夕改”,一些官员好大喜功、违法乱纪,严重损害了政府形象。总之,信用的缺失导致整个宏观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受阻,甚至影响了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因此,打造信用城市、建设信用中国成为当务之急。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老子语,意思是正道又平又直,而人们喜欢走歪门邪道)。人们明知诚实守信是美德,应该人人讲信用,而失信行为却屡屡发生,究其原因是信用制度的缺失.即市场主体的活动缺少一系列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的指导、规范和约束,从而防止并杜绝失信行为的发生。解决信用缺失根本出路必须是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经过探析、研究,信用制度构建的原理如下:

1.产权改革是信用制度建立的前提。“无恒产者无恒心,无恒心者无信用”(张维迎语)。明晰的产权是人们追求长期利益的动力,只有追求长远利益的人才会讲信用。我国信用制度的扭曲,主要源自经济转型时期不明晰的产权安排。作为我国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没有独立的产权,私营企业的财产权还没有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和普遍的社会尊重,因此,要彻底解决我国的信用问题,最根本的措施只能是进行产权改革,使我国的微观经济主体成为真正拥有独立财产的所有者或产权主体,并使我国所有产权主体的财产都在法律上一律定义为“神圣不可侵犯”。这样,我国的市场主体才会对其财产所有权的长期归属产生充分的信心,才会有内在的激励和约束为不断地积累财产而长期地维护自己的信誉,并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信用度。

2.建立、健全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畅通市场信息传递机制是关键。信用制度是否完善和有效,很大程度上在于能否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信息能否快速传递,使交易双方都能得到相关信息,使失信者不能为。我国信用中介服务行业发展滞后,无法对市场主体的信用级别做出公正、客观、真实的评估。企业和个人制造虚假信息几乎不受成本的约束,虚假信息的普遍存在进一步加剧了信用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使授信主体面临超常的道德风险。因此,建立、健全信用主体的信用评级制度,特别是建立、健全企业和个人信用评级制度,完善信息披露制度,通过各种信服服务中介机构记录和监督市场主体的交易行为,是解决市场交易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契约不完全所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最好办法。

3.建立罚信机制、加强法制建设是信用制度建设的保证。建立信息传递通畅机制,克服信息的不对称和契约的不完全并不能完全克服信用的风险,还必须建立严格的信用惩罚机制。因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使得经济主体根据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的原则做出经济选择。只有对失信者进行惩罚,而且惩罚成本要大,使失信者招致的损失远远大于失信所带来的额外收益,失信者才能不敢为。市场经济在本质上是法制经济,法律制度的健全是规范和制约信贷活动主体行为并使其健康发展的基础,也是使合法行动得以保障,失信行为得以受到惩罚、制裁的条件和基础。在我国,总体来看法律对信用经济的运行还没有起到强有力的保障作用。法律体系不够完备、法律实施或执行机制不够健全,整个社会缺乏严格的失信惩戒机制,失信行为愈演愈烈,极大破坏了信用环境。因此,要尽快制定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法律法规,规定、规范各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并出台与之配套的易于操作的实施细则。把一切信用活动纳入法制的轨道,形成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的法律环境。

4.培养、营造良好的信用文化是建立社会信用制度的基础和必要条件。文化和法律是维持信用秩序的两个基本机制,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法律是强制执行的,任何法律都难以保证绝对的有效性,总会存在一定概率的失范。法律规范着人们的行为。而文化不仅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更规范着人们的动机。在许多情况下,法律无能为力的,只有文化能起作用。信用文化建立不起来,法律也不可能得到有效执行,文化建设搞好了,不仅能使人们自觉遵守法律,而且在法律方面会有更高的理论追求和创造。一个没有信用文化的社会不可能有真正的市场经济。因此信用制度中的文化建设是一种最高层次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正如依靠严密监视防止学生考试作弊,远远不如依靠学生以作弊为耻的良知明觉杜绝考试作弊现象的道理一样。我国处于经济转轨时期,传统的信用伦理丧失,新的伦理规范尚未健全,市场主体普遍缺乏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观念,在社会上没有树立起讲信用为荣,不讲信用为耻的道德评价和约束机制,造成社会基础脆弱,信用缺失成为社会上的普遍现象。因此,要开展信用的宣传、教育普及培训和研究工作,在全社会树立这样一种共识和理念:讲信用不仅是一种理所应当的道德行为,而且是经济人的一种理性选择。当重诺守信成为一种美德、信念和文化时,自利人的自利活动才能转化为他利活动,在竞争中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5.信用制度的建立离不开政府职能的转变。市场经济中政府的职能是弥补市场缺陷,纠正市场失灵,充当制定者和监督者的角色。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落后,政府职能尚未完全转变,政策制定的透明度低、随意性较大,政府职能过度、管制过多,消灭了市场本来应有的信用机制,社会信用无从谈起。因此,防范和化解信用危机,必须转变政府的职能,对政府行为进行规范。政府的工作重点应放在法制建设、宏观调控和公共服务上。要明确政府的办事程序和规范,提高透明度,减少政策的随意性和波动性,建立权力的制约机制,规范公务员的行为。当然,建设信用制度、打造信用城市必须具有全球化的视野,努力遵循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充分考虑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新经济对我国信用城市建设的影响,发挥计算机网络在城市信用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和负责任、守信用的大国形象,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合作进程。

本书从信用的定义、产生机理与存在要素的分析着手,结合我国的实际,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探讨了信用建设的一般原理和打造信用城市的具体设想。信用城市建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本书内容仅涉及这一系统工程的一些方面。例如:如何真正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信用机制,规范各类经济主体的行为,防范失信行为的发生?信用制度最发达的美国,为什么会发生安然事件?信用建设最深层次到底应解决什么问题?总之,建设信用制度、打造信用城市涉及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任务相当艰巨,需要众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作者将以本书为起点,加入我国信用建设的研究行列,为我国的信用建设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后记

感谢苏州大学中国农村城镇化研究中心为本书的写作提供的.机会。本书在写作过程中获得了大量文献支持,有的已写入脚注,有的已列入参考文献,还有一些随着时间的推移已不能指明其正确出处了,在此对被引用的文献作者表示深深的谢意。

本书撰写分工如下:前言、第一章、第二章、第四章、第六章,王怡;第E-章、第五章、第八章,顾志勇;第七章,王怡、顾志勇。全书的框架设计、统稿和修改,由王怡负责。因作者学术水平有限,书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足和缺陷,望专家、读者批评指正。

王怡

2004年4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2:2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