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改革问题,在学术界的研究,长期以来大都停留在定性描述和理论论证的层面,较少进行实证数据的经验研究。本书是一个可喜的例外。改革以来,我国国有企业的生产率提高与盈利能力普遍下降的事实冲突,形成了本书专门探讨的——效率悖论问题。本书运用经验分析的研究方法,系统检验了改革以后不同阶段的主要改革措施对国有企业效率和利润率的影响。
改革以来,我国国有企业的生产率提高,但与此同时,盈利能力却普遍下降,这正是本书专门探讨的效率悖论问题。本书运用经验分析的研究方法,系统检验了改革以后不同阶段的主要改革措施对国有企业效率和利润率的影响,发现:早期对国有企业的放权让利和九十年代中期以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措施,这些改革有效促进了国有企业生产率的提高,但在促进利润率提高方面并未取得一致的效果。本书致力于解释这种结果,将主要改革措施对生产率和盈利能力的影响纳入到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中,认为产生效率悖论的根本原因,在于国有企业内部利益分配格局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是在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改革之下发生的。
1.导言
1.1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效果评价:问题的提出
1.2对效率悖论现象的现有解释
1.3本书的基本思路及结构安排
2.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效果评价:效率悖论
2.1国有企业改革历程的简要回顾
2.2改革以来我国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趋势
2.3改革以来我国国有企业盈利能力的变动趋势
2.4生产率与利润率的相关性分析:效率悖论
3.国有企业改革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决定
3.1导言
3.2放权让利、竞争与生产率决定
3.3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生产率决定
4.国有企业改革与利润率的决定
4.1导言
4.2竞争在利润率决定中的作用
4.3放权让利与利润率决定
4.4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利润率的决定
5.竞争、利益分配与效率悖论
5.1生产率与利润率关系的理论分析
5.2国有产权、过度竞争与效率悖论
5.3利益分配格局与效率悖论
5.4小结
6.主要结论及政策含义
6.1经验分析:主要改革措施在效率悖论产生中的作用
6.2理论解释:竞争、利益格局调整与效率悖论
6.3政策含义:关于改革路径的讨论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