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白银时代(俄国文学思潮与流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张冰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所谓“白银时代”,就是指俄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段时期。在俄国文化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白银时代的俄国知识分子,他们继承了19世纪知识分子对进步的偶像崇拜理念,热衷于解决俄国及其所面临的现代化和进步问题。他们秉承知识分子固有的弥赛亚意识,认为自己对改造俄国的落后局面,促进俄国的现代化,改造国民的素质具有不容推卸的责任。他们充分利用“落后的知识特权”,强调可以从文明世界业已积累的知识中获益。他们既为自己国家的落后而害羞,同时又看到了欧洲进步的代价和矛盾。一方面热情忠实于进步的理念,另一方面又对现存资本主义文明方式进行猛烈批判。

内容推荐

本书采用历史和逻辑统一的原则,以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为依据,以文艺美学思想为线索,勾勒出俄国文化史上一个重要而辉煌的时期——白银时代。

才华横溢的诗人和小说家,异彩纷呈的思潮与流派使这一时期俄罗斯文坛空前繁荣,活力四射,多姿多彩;索洛维约夫,梅列日科夫,吉皮乌斯,勃洛克等人不仅对俄国文学,而且也对世界文学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们的影响巨大而深远;象征主义、阿克梅主义、未来主义、形式主义等流派展现了各自卓尔不群的艺术风格和文学成就。

目录

导言:白银时代——处于剧烈转型期的俄国文化及其特征

第一章 宗教哲学派

 1.新宗教意识运动概述

 2.索洛维约夫——新宗教意识运动的思想理论先驱

 3.梅列日科夫斯基

 4.舍斯托夫

第二章 象征主义

 1.个性解放——俄国象征主义的两次浪潮

 2.现象与本质——俄国象征主义的二元论世界观

 3.音乐精神——象征主义的音乐本体论 

 4.审美乌托邦理念——从建设“内心的家园”到建设新生活

第三章 阿克梅主义

 1.阿克梅派的崛起

 2.安年斯基——阿克梅主义的揭幕人 

 3.库兹明、勃留索夫与阿克梅主义

 4.诗是一种需要学习的技艺

 5.世界文化的怀乡病

第四章 未来主义

 1.自我未来派

 2.立体未来派

 3.离心机派

 4.克鲁乔内赫

第五章 俄国形式主义

 1.两个发祥地

 2.什克洛夫斯基与诗语研究会

 3.诗语研究的探索轨迹

 4.雅各布逊——走向结构主义符号学的俄国形式主义者

 5.结语:从对话到独白

试读章节

吉皮乌斯不仅是诗人,而且还是俄国第一位女性哲学家。她特别强调诗的“不可言喻性”,即人的哲学观是不可能得到彻底表述的。她主张“精英政治”,即由优秀人物、天才、英雄、主人、创造者统治社会。吉皮乌斯形而上学的两大要素是自由与爱情。她认为爱自己是指通过努力实现自己身上神的形象,实现自己个性的绝对意义。只有经过爱自己的所有考验,才能产生真正自由的我,才有权对别人说“你”,而且在说“你”时揭示“你”和“我”的平等地位。“没有爱”对她就等于“不活”,因为爱对她来说即生命本身,它身上带有“不朽性”。但真正的爱没有自由、平等和对真理的忠诚是不可能的。吉皮乌斯的散文充满哲学底蕴和对“价值的重估”。但吉皮乌斯对俄国知识分子评价很高。她说,俄国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肯于承受最大的痛苦,咬紧牙关,“背负生活那沉重的铁十字架”。1928年,在贝尔格莱德召开的第一届俄国侨民作家代表大会上,梅列日科夫斯基夫妇因为其捍卫自由的立场而得到大会为他们颁发的亚历山大国王一级圣猫头鹰勋章。吉皮乌斯在会上号召俄国侨民作家团结起来保护自己的“身心”。她一如既往地关心祖国。她声称:保护作为人民之呼吸的俄国文化,是自己对祖国的神圣职责。因为文化这一伟大的价值全部是由自由精神的气息交织而成。

吉皮乌斯的文学批评论文大多发表于《新路》杂志,1908年出版单行本《文学日记》,此后一直未曾再版。所以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作为文学批评家的吉皮乌斯并不十分了解。她的批评论文体现了她和梅列日科夫斯基用新的基督教更新俄国的思想。她为自己选择的笔名“克莱尼·安东”富于挑战性——作者不喜欢中庸之道,因为在她看来,中庸即意味着乏味和下作。和她的诗歌一样,《文学日记》中个人和社会问题紧密交织。吉皮乌斯在论文中直率无隐地评论当代文学、戏剧、哲学、宗教问题。仅从文章的标题就可以看出作者论域的宽广:《生存的面包》、《当代艺术》、《谈谈戏剧》、《颓废派与社会性》、《诗人的散文》、《在刀尖上》、《巴黎照相》。此书充满深刻的历史主义感,因为作者认为一切过去、历史都是当今问题,一个人只要站在当今立场纵论一切,都会成为对于将来有用的启示。所以,作者拒绝修改此书的每个标点符号。当然,作为一个宗教哲学家,吉皮乌斯始终坚持从个人走向上帝之路的角度立论。她反对“为艺术而艺术”,同时也在哲学意义上讨论生死和信仰问题,因为“人活着或尚能活着是因为人身上的人还活着”。此书也体现了一个宗教哲学家喜欢从抽象的伦理道德和历史理性立场上来展开论述的特点,所以在她笔下,上帝、信仰这样的词汇频繁出现。

P12-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7: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