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钱三强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葛能全
出版社 山东友谊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科学巨匠丛书中的一册,书中以大量翔实的资料及生动的文笔详细记叙了当代著名科学家钱三强的身世及科研成就。向读者展示了科学家不墨守成规,勤奋严谨。孜孜不倦地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本书内容丰富,集知识性及可读性为一体,使青少年从中领略科学巨匠的思想风范和人格力量,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陶冶情操,开阔心胸,扩大视野,从小就在心田中植入科学的种子。

内容推荐

《钱三强传》值钱先生九十诞辰出版后,受到多方面特别是科学界的关注。一些报刊选载,许多人士发表读后印象,九旬高龄的于光远先生、化学家胡亚东先生更是亲自撰文予以点评;由两个评审委员会热心推介,2005年和2004年先后被评为“科学时报读书杯”最佳传记奖和“第二届吴大猷科普著作”单项奖。所有这些,毫无疑问是为因为钱三强先生本身的经历和事迹非凡的缘故。

目录

开篇

第一章 熏陶

1.襁褓入京城

2.朦胧中感受新文化运动

3.“双簧戏”和《狂人日记》

4.自由阅读

第二章 德智体“三强”

5.孔德少年

6.篮球乒乓玩新招

7.班里的领头羊

8.改名儿

第三章 从牛到爱

9.追随实业想学工科

10.补英文北大读预科

11.改初衷与物理学结缘

12.生念头转考清华物理系

13.从不问政治到冲城门先锋

第四章 清华园——东皇城根

14.一次实验失败

15.北研院的研究助理员

16.留法考试

第五章 含恨抉择

17.幸事和佳话

18.父子同忾

第六章 进入科学皇宫

19.巴黎初识

20.领略“皇族”传统

第七章 在原子沸腾的岁月

21.约里奥指导初试锋芒

22.见证核裂变发现

23.伊莱娜指导第一项研究

24.感受“链式反应”

25.不为非科学所用

第八章 命途多舛

26.为台儿庄祝捷

27.凶讯频传

28.丧父之痛

29.同学游欧历险

第九章 战乱在巴黎

30.高规格的论文答辩

31.异乡逃难

32.“只要我们有饭吃,你就有饭吃”

33.痛恨法西斯暴行

34.心照不宣的秘密

第十章 滞留里昂

35.回国中途受阻

36.因陋就简的实验

37.伊莱娜疗养院约谈

第十一章 新课题——科学与政治

38.爱国遭嘲讽

39.与邓发相识

40.充当“李逵式的人物”

41.一段尘封的历史记述

第十二章 科学伴侣

42.25个单词的短信

43.一项科学珍闻

44.自立自强的苏州脸儿

45.特殊婚宴

第十三章 发现三分裂和四分裂

46.剑桥偶见

47.原子核裂变一分为三

48.接受权威质疑

49.荣幸荣誉遗憾

第十四章 回到祖国去

50.一个媳妇几个婆

51.选择和约定

52.卢森堡公园嘱咐

53.“科学家应该是爱国者”

第十五章 梦想难圆

54.刀光剑影

55.科学界的心声

56.南京的别样气候

57.北平计划遭封杀

58.解了谜团

第十六章 难忘一九四九

59.又是清华园东皇城根

60.在北平迎接新形势的到来

61.西柏坡的第一笔科学外汇

62.看到了希望

63.布拉格之情

第十七章 与中国科学共起步

64.开始转变角色”

65.参与“制礼作乐

66.“为胜利而牺牲”

67.非党团长担重任

68.入党

第十八章 另一种使命

69.捅马蜂窝了

70.在奥斯陆

71.组织调查团

72.在战地前线

73.“必要时刻的支持者”

第十九章 使原子科学在中国生根

74.强优结合的集体

75.人才务求善用

76.贵有一种精神

77.红与专的杰作

第二十章 反对原子弹 必须掌握原子弹

78.约谈西花厅

79.到时候了该抓了

80.对话原子

81.幸运

第二十一章 一堆一器

82.北京有个坨里

83.国防部长关心那个堆

84.让大家知道原子能应用

85.热工实习团

86.一条不顾实际的建议

第二十二章 争取援助不做贾桂

87.“出嫁”没离家

88.决裂前的最后争取

89.记住“596”

90.特殊角色

91.无悔无私

92.“满门忠孝”和“老母鸡”

第二十三章 攻关无歇时

93.拧成一条绳

94.遇难题求良将

95.会战”安全的心脏”

96.攻克点火中子源

97.指点罗布泊

第二十四章 肝胆相照

98.元帅为科学家“募捐”

99.广州会议解疙瘩

100.知己

第二十五章 氢弹奇迹之谜

101.惊诧的两年零八个月

102.一步妙棋——预为谋

103.宁担责任用好“钢”

104.轻核反应实验组

105.给历史一个交待

第二十六章 从书生气到靶子

106.可爱的书生气

107.初尝苦果

108.接天线——过阶级感情关

109.被抛出来的“靶子”

110.另类抄家

第二十七章 春天情怀

111.希望生又灭

112.寒露报喜

113.“拿来主义”启动科学工程

114.从化粒子物理会

115.合成胰岛素申请诺贝尔奖

第二十八章 老兵自励

116.兼职与正业

117.再进中南海

118.“可算找到老家了”

作者后记

试读章节

       7 班里的领头羊

秉穹升入孔德学校高年级时,在校内已经是小有名气了。这除了他的“多面手”表现而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周围有一个好集体,大家做事心齐,关系融洽。

在这个集体当中,秉穹有两个最要好的同学,一个是篮球场上那个善于“托盘”的周丰一,他是文学家周作人的儿子,其性格却不是那样斯文内向,而是活泼顽皮,属于那种“武将”风格类型,他特别善于鼓动别人跟他一起做事。秉穹另一个最要好的同学,则是以文见长的李志中,他性格文静,文质彬彬,又有些文才,尤其擅长写诗,班上同学都叫他“诗人”。这种看似不合理的组合,他们却能数年相处无间,彼此视为知己,有求必应,热心相助。正是因为这样的缘故,他们在班里的影响,往往起着领头羊的作用。

李志中的笔头功夫过硬,他的作文常常被选作范文在全校推广,还登过报纸,于是全班同学分享他的荣耀。有一年,北平《华北日报》邀聘李志中作了该报副刊“硛”(周刊)的撰稿人兼社外编辑,这样一来,带动了全班同学踊跃投稿,稿子登出来他们又不习惯用笔名。弄得全校扬名。对这种出尽风头的事情,难免会有背后忌妒的,不过当面遇上时,别班同学常常翘出大拇指赞誉有加,真是好让他们开心。

不过,领头羊作用的另一面也时而发生。秉穹所在班一度课堂秩序不好,学生尽给老师出难题,甚至搞些恶作剧,闹得课堂大乱,为首的也是周丰一这个活跃分子。钱秉穹出于“友谊为重”,对自己失去约束,也是跟着起哄。领受过这种“待遇”的老师中,受刁难和恶作剧痛苦最多的,是教地理和自然课的郁维民(又名士元,后任西北大学教授)。关于这件事,几十年过去后,在周丰一和钱秉穹心中仍然留下深深的羞愧。

1987年3月19日,年届75岁的周丰一教授在给当年钱秉穹的一封长信中,毫无隐讳地写出了他们那种羞愧的心情:“其次一件事让我至今羞愧的。矿物老师郁维民先生,他是最受班里欺负的老师,而我又是极突出的捣乱分子之一,你大约不会忘记课堂上的秩序有多乱了。五十年代郁先生从西安西北大学来京开会,我妹夫,即周静子的丈夫也在该校执教,托郁先生捎来了东西,要我到郁先生住处西安饭店去拿。我找上前去,一见认出郁先生,旁边是同来的西大校长。郁先生介绍我时说他在班上很活泼。这活泼二字岂非捣蛋二字吗?我不记得怎么对付过这种局面的了。事后心里总不是滋味……”

钱秉穹读信后颇有同感。为了追悔过去,他曾经努力向孔德同学打听几位健在老师的工作处,并且有的进行了联系。第一个教师节的时候,他在《中国教育报》发表署名文章《难忘的教诲。由衷的感谢》,深情回忆中学和大学的老师们。他在文章中写道: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必然联系到尊师。古人说过:“师者,传道授

业解惑也。”如果用今天的话来解释,意思就是:教师是培养人的,是传授知

识的,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不是一个抽象的定义,也不是一种人为的解释,

事实正是如此。也许有的教师不曾意识到,在所有经历过求学生活的人中,他

的最美好、最难忘的回忆里有重要一席是属于对老师的,而且这种感情不以时

间的流逝而淡薄,不以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我本人就深有体会。

  岁月流逝,时过境迁,几十年前的许多往事都已印象模糊了,惟独老师的

指点和教诲,记忆犹新,如在眼前……

P25-26

序言

应该有人给当代杰出的科学家钱三强写传。他在使我国以令世界惊诧的速度制成并爆炸原子弹氢弹的事业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个写传的工作葛能全做了,而且做得很好。他写钱三强的一生,既完整具体,也简明扼要,并注意交代清楚历史背景。更难能可贵的是,葛能全本人是在钱三强直接领导下一起工作了16年,并且近几年又对钱三强的经历作了专门积累和研究。我想这样的作者是很难得的。

2003年10月中旬,我收到举行钱三强九十诞辰座谈会和“钱三强星”命名仪式请柬,同时收到葛能全写的《钱三强传》。我立即看了,看到深夜,在40万字的书中,我认为在出席那个集会前我应该看的那些部分都看了。我想起何祚庥对我说过自己想写一部描写中国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的小说。当时我怀疑这是不是写小说的好题材。我看了《钱三强传》之后,我倒不怀疑了。这段历史中其人其事——不仅钱三强,还有许许多多人的事迹的确很感人。

两年前我曾答应为《钱三强传》再版写个序。从作者给我的再版《钱三强传》目录看,内容大有改进,又下了很大的功夫核对史实,写得更加充实,更加准确。不过近二年来我没有再对我的老同学作进一步回忆思考。同时我也满九十岁,加上身体越来越差,因此只好把两年前的演说《我以有钱三强这样的同学为光荣》,作为《钱三强传》再版代序。

于光远

2005年1 1月26日

后记

《钱三强传》值钱先生九十诞辰出版后,受到多方面特别是科学界的关注。一些报刊选载,许多人士发表读后印象,九旬高龄的于光远先生、化学家胡亚东先生更是亲自撰文予以点评;由两个评审委员会热心推介,2005年和2004年先后被评为“科学时报读书杯”最佳传记奖和“第二届吴大猷科普著作”单项奖。所有这些,毫无疑问是为因为钱三强先生本身的经历和事迹非凡的缘故。作者只是据实作了记

然而,正是由于钱先生经历丰富,且触及许多重要历史事件的关键处,加以历经时间和活动空间跨度大,同时由于作者的种种局限性,《钱三强传》初版经过进一步核对史实,以及听取多方意见,发现书中在“据实记述”方面存在一些欠缺。不妨说两个例子:一如,钱先生1948年回国应邀到南京国防部讨论原子武器问题,书中依据一位当事人提供的文字材料,写了王淦昌同时应邀一起讨论,并以此记述为钱与王首次相晤。后阅读《王淦昌年表》(吴水清主编)及经知情者核实,那时(1947年9月至1949年1月)王先生正在美国进行合作研究,显然书中所依的“据”其实背景非同寻常—一称得上是许多国人在巴黎成就事业的靠山,知名女画家潘玉良即为其中一例。再读钱先生这段经历,既还原了历史,又不觉得索然无味。

借再版的机会,本书还作了其他一些调整和补充。增加了引证注释,并集中附于各章正文之后,这样读者更易于了解引文出处及查阅参考。初版引证注释相对较少、过简、且注在正文中易被忽略,正如杨振宁先生在吴大猷科普著作奖评审会上指出的,这是本书的一个缺点。鉴于每章内容涵盖量大,现作出适当调整并加入小节题,以便某重点事件得以相对集中而清晰展现。全书文字也有一定压缩,为的是把要说的事说准而不繁。

所做的这些,是为了更好履行本书既定原则,就是钱先生一贯希冀的“还我原来面貌”,力求介绍给读者一个真实的钱三强。

我深刻感受到,钱先生生前十分在意写人记事的真实性,尤其关于他自己。记得他的年谱初稿编出送请审改时,正值他复发心肌梗塞住院治疗,医生不允许过多说话,他躺靠在病床上看稿子,有修改意见就写字条,后来病情稳定出了院,他风趣说自己“解放”了,除了经常约谈,还不时写字条让司机送来。每写来字条或面谈时,主要是介绍事情的背景和经过,有时交代一些查访线索。钱先生还亲自查找资料,补正史实,如40年代末50年代初,他先后几次陪同郭沫若、宋庆龄出席世界和平大会的情况,就是他亲笔写下的提纲,对各次会议的时间、地点、主题、参加人等,都有较为准确的追述。又如1950年新中国组建第一个原子能研究机构,在当时西方敌对势力全面制裁封锁中,惟有两位西方科学家——约里奥一居里夫妇,从巴黎发来电报祝贺中国发展核科学事业。几十年后,这件事一直令许多人难以忘怀,但电报内容无从查考了,是钱先生久久回忆后留下了珍贵的文字,使得这件历史没有出现空白。

《钱三强传》撰写及修订过程中,除了大量查阅多处档案资料和发表的文献,自始至终得到许多人士的热情帮助。首先要感谢何泽慧先生,她无数次同我谈钱先生,谈往事,谈她自己。感谢于光远先生夜读《钱三强传》,并发表长文予以评论,后又在病中写来信应允为本书再版作序。感谢彭桓武先生多次向我讲他了解的钱先生,去年还帮助我校正书中一处时间错误。感谢胡亚东先生对《钱三强传》多次热心点评和推介。感谢法国原子能总署高级专员办公室主任Michel Martinot教授和钱先生的巴黎同事Pierre Radvanyi教授,他们亲自帮助查找钱先生在法国时的历史资料,并及时复印寄给钱思进教授。感谢山东友谊出版社领导的支持和两位责任编辑为本书付出的辛勤旁动。

由于主客观上的原因,本书难免仍有欠缺之处,诚望批评指正。

 葛能全

2006年春节于中关村寓所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3:3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