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的价值观和原则如同指南针,为企业指明正确的发展方向;企业社会责任的行为守则和标准如同路线图,指引企业获得更高的责任竞争力。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社会责任必然成为公司成功表现的一个标准,而企业社会责任竞争规则体系的初步显现已不容企业忽视。社会责任管理不应只是一个单项的行动,应该纳入公司持续发展的框架内。可以预见,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将很快成为许多企业日常议程的必不可少的一个议题。
本书是作者们两年多来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学习和思考的阶段性成果,也是他们与国内外企业共同探索的结晶。本书的出版能有助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特别是有助于中国企业正确认识企业社会责任,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和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
本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叙述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些基本知识。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社会责任的起源、含义、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守则和标准、企业社会责任壁垒、责任竞争和责任竞争力、跨国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等。第二部分重点介绍21个有代表性企业社会责任倡议、原则、标准及工具。这些规则可分为四类,第一类主要是指一些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公约、原则和倡议。它是其他三类社会责任规范或守则和工具的指导。第二类是行业协会或商贸协会制定的社会责任规则。它是行业内社会责任规范。第三类是企业利益相关者制定的一些企业社会责任规则或标准或工具。它对企业具有更强的外部约束力或具体的帮助。第四类是指企业自身制定的企业内部行为守则。
序言
第一篇 理论篇
第一章 企业社会责任如何在全球兴起
第一节 企业社会责任的起源和含义
第二节 企业社会责任运动
第三节 跨国公司如何成为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急先锋
第四节 跨国公司由被动到主动的企业社会责任实践路径
第五节 企业社会责任全球化
第二章 中国企业面临责任竞争时代的新挑战
第一节 企业社会责任如何演变为社会(责任)壁垒
第二节 企业社会责任对中国出口企业的影响
第三节 道德认证是门槛,也是通行证
第四节 企业社会责任,悄然来临的全面责任竞争时代
第三章 中国企业如何铸造责任竞争力
第一节 企业社会责任的原理和价值
第二节 企业社会责任规则体系
第三节 企业社会责任的八大认识误区
第四节 实施企业社会责任战略,铸造责任竞争力
第二篇 实务篇
第四章 公约、原则与倡议
1.联合国全球契约
1.1联合国全球契约产生的背景
1.2联合国全球契约的适用范围和特征
1.3联合国全球契约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及对策
1.4联合国全球契约文本
2.人权宣言
2.1世界人权宣言产生的背景
2.2世界人权宣言的适用范围和特征
2.3世界人权宣言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2.4世界人权宣言文本
3.安全和人权上自愿原则
3.1安全和人权上自愿原则产生的背景
3.2安全和人权上自愿原则的适用范围和特征
3.3安全和人权上自愿原则文本
4.国际劳工组织:跨国企业关于社会政策的三方协议原则
4.1跨国企业关于社会政策的三方协议原则产生的背景
4.2跨国企业关于社会政策的三方协议原则的适用范围和特征
4.3跨国企业关于社会政策的三方协议原则宣言文本
5.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司治理原则
5.1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司治理原则产生的背景
5.2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司治理原则的适用范围和特征
5.3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司治理原则对中国企业的挑战
5.4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司治理原则文本
6.沙利文全球原则
6.1沙利文全球原则产生的背景
6.2沙利文全球原则的适用范围和特征
6.3沙利文全球原则文本
7.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热内卢宣言
7.1里约环境宣言产生的背景
7.2里约环境宣言的适用范围和特征
7.3里约环境宣言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和应对
7.4里约环境宣言的主要内容和文本
8.环境责任经济联盟原则
8.1环境责任经济联盟原则产生的背景
8.2环境责任经济联盟原则的适用范围和特征
8.3对环境负责经济联盟原则文本
9.自然步骤
9.1自然步骤产生的背景
9.2自然步骤的适用范围和特征
9.3自然步骤文本
10.制止贿赂行为的商业原则
10.1制止贿赂行为的商业原则产生的背景
10.2制止贿赂行为的商业原则的适用范围和特征
10.3反贿赂商业原则文本
第五章 行业生产守则
11.欧洲外贸协会BSCI倡议
11.1欧洲外贸协会BSCI倡议产生的背景
11.2欧洲外贸协会BSCI倡议的适用范围和特征
11.3欧洲外贸协会BSCI倡议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及应对
11.4欧洲外贸协会BSCI倡议文本
12.公平劳动协会:工作场所行为守则
12.1公平劳动协会的背景
12.2公平劳动协会工作场所行为守则的适用范围和特征
12.3公平劳动协会工作场所行为守则文本
13.清洁成衣运动:基本准则
13.1清洁成衣运动的背景
13.2清洁成衣运动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13.3成衣业(包括运动服)生产行为守则文本
14.责任关怀(Responsible Care)原则
14.1责任关怀原则的背景
14.2责任关怀的精神和理念
14.3责任关怀原则的实践准则
14.5责任关怀对化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14.6责任关怀原则文本
15.国际玩具商协会商业行为守则
15.1国际玩具商协会商业行为守则出台的背景
15.2国际玩具商协会商业行为守则的适用范围和特征
15.3ICTI认证对中国相关企业的影响及应对
15.4国际玩具商协会商业行为守则文本
第六章 多利益相关者守则和工具
16.社会责任国际SA8000(认证)
16.1社会责任国际SA8000产生的背景
16.2社会责任国际SA8000的适用范围和特征
16.3SA8000的全球认证情况
16.4SA8000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16.5SA8000标准2001版本
17.全球报告倡议
17.1全球报告倡议产生的背景
17.2全球报告倡议的适用范围和特征
17.3全球报告倡议《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的介绍
18.ISO 14001
18.1 ISO 14001产生的背景
18.2 ISO 14001的适用范围和特征
18.3 ISO 14001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18.4 ISO 14001 2004版本
19.SIGMA
19.1 SIGMA的背景
19.2 SIGMA的适用范围和特征
19.3 SIGMA的文本
第七章 公司内部生产守则
20.耐克公司的生产守则
21.国家电网公司的社会责任
第八章 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中国法律法规和政策
一、有关职工权益方面
二、安全与健康
三、环境责任
3、国际劳工组织对国际劳动人权发展的活动
国际劳工组织极力推动WTO宗旨与劳工保护的并存和结合。在1994年国际劳工大会上,国际劳工组织主张将基本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规则联系起来,对违反者或达不到者给予贸易制裁。对这一建议,与会国分成明显的两派意见。1998年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的《关于工作中基本原则和权利宣言》明确地规定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要保障劳动者四个方面的权利,即:结社自由并有效承认集体谈判权利;消除一切形式的强迫劳动;有效废除童工;消除就业歧视。在这些活动的基础上,如国际劳工组织所认为的“体面劳动”的提出,其意义在于它是一项反映了全体人民共同愿望的目标,同时它也提供了一个政策框架,它也是组织计划和活动的一种方法,并且它为外部对话和伙伴关系提供了一个讲坛。
90年代以来的国际劳动人权发展出现两个主要的方向:第一个是以国际自由工会联盟为主,结合其它国家的非政府组织,在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这些已经建立起来的国际体制中,透过既定的管道来推动实施核心劳动基准。它是透过多边经济组织(尤其是世界贸易组织)来试图将劳动人权与贸易规范结合;而第二个方向的目标也是要建立核心劳动基准,但是在做法上却以建立跨国劳动检查的机制为主,它是透过对跨国企业施压来建立跨国劳动检查的制度为主。
就前者而言,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在制度设计上,由于它不仅具有一个解决争议的制度功能;再加上每两年召开一次的部长级会议,成为各方针对劳动议题表达不同意见的重要场域,进而创造了国际劳动人权新的发展空间。
首先,国际自由工联希望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的解决争议制度,将劳动议题和贸易议题连结,使得违反劳动人权的国家也可以像违反自由贸易原则的国家一样受到贸易制裁。从国际自由工联的角度而言,透过这个管道对违反劳动人权的国家施压,也可以弥补国际劳工组织的不足。虽然,国际劳工组织通过许多的公约及建议书,而其中的7个公约被认为是所谓的核心劳动基准,但由于国际劳工组织对其会员国缺乏制裁力,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国际自由工联会对世界贸易组织的制裁功能抱以厚望。如果核心劳动基准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中的社会条款,一个真正的全球性的、可执行的劳动规范才有可能出现。
其次,由于世界贸易组织对其会员国的约束力增加,也使得每两年召开一次的部长级会议,也就成为国际劳动人权及其它社会运动抵抗或批判全球化潮流的重要场域。
至于后者,虽然国际自由工联在世界贸易组织的努力还无法看到具体的成果,但是从另一个方向推动核心劳动基准的努力却正蓬勃的发展,即跨国劳动检查制度。自90年代初期以来,美国的劳工及人权团体针对成衣业及制鞋业所发动的反血汗工厂运动,逐渐引起美国媒体及朝野的重视,促使知名品牌企业在其供应链制定和实施统一的行为守则。
P25-26
企业社会责任(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mty)的概念从上世纪20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产生到现在已有近百年的时间。企业社会责任是西方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在西方社会兴起,伴随着经济全球化,通过跨国公司的供应链逐步扩展到发展中国家。
跨国公司成为CSR的全球推动者和急先锋,既有西方社会价值观的发展变化因素,也有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可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来认识。从微观层面来看,跨国公司的利益实现机制的变化,促使跨国公司为保证其短期效益,不能仅仅考虑其利润因素,而必须考虑其利益相关者的诉求;从宏观层面来看,跨国公司作为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受益人,也必须负担起负责任全球化的责任来,以逐步消除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否则目前主要有利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全球化难以为继,跨国公司的长远利益难以得到保障。虽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要共同努力,使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大多数人的方向持续发展下去,但发达国家有条件和理由承担起更多的职责。代表发达国家受益全球化的跨国公司,以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一种形式,成为负责任全球化的责无旁贷者。目前被许多跨国公司正在实践的企业社会责任正是这一体现。
跨国公司的CSR实践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表现为阶段性的不同形式。企业社会责任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发展,已从其当初以处理劳工冲突和环保问题为主要功能提升到实施企业社会责任战略,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阶段。主要表现为企业如何实现CSR理念的途径、方法、工具的探索问题。即如何将对社会和环境的关注融人到其经营主流,融入到企业战略、组织结构、日常运营中,而取得经济、社会、环境三重效益。其目的是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即负责任、可持续的竞争力。在发达国家,许多跨国公司将自己的专业领域的技能、技术创新能力、经营管理的优势作为社会资本的投入与社会或环境的问题解决结合起来,一方面直接地解决某一社会或环境问题,同时实现或提高企业声誉,或降低企业成本,或改善公司竞争环境,从而提高企业竞争能力。欧美的许多大公司都进行了许多的有效探索。在发展中国家,主要表现为受各种因素影响的推广CSR理念问题,以及关注劳工权益问题。这也是我们近年来评述不一的企业社会责任的审核和认证问题。并通过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企业的社会责任审核和认证,开始对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产生较大影响。
在WTO框架中,发达国家成员一直努力将统一的劳工标准与贸易限制联系起来并规则化,只是由于发展中成员的反对而一直未得以实现。但发达国家的各种利益集团已将这一要求通过各种形式,特别是通过跨国公司的供应链及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传导到了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身上。可以说,劳工标准与贸易限制的联系已在发展中国家产生了实质影响,极有可能演变成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但企业社会责任作为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唯有未雨绸缪,积极应对,方能在包含社会责任的新的国际竞争范式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能否成功实施企业社会责任战略,将是中国企业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也是中国人世后中国企业能否成功应对国际竞争的一项新挑战。
近十几年来,管理体系方面最重要的发展可能是企业社会管理体系的形成。在目前的商业环境下,问题已经不是“是否应该”实施企业社会责任政策,而是如何有效实施的问题。在ISO9000和ISO14000之后,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将是一个最新的管理体系标准。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社会责任必然成为公司成功表现的一个标准,而企业社会责任竞争规则体系的初步显现已不容企业忽视。社会责任管理不应只是一个单项的行动,应该纳入公司持续发展的框架内。可以预见,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将很快成为许多企业日常议程的必不可少的一个议题。
本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叙述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些基本知识。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社会责任的起源、含义、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守则和标准、企业社会责任壁垒、责任竞争和责任竞争力、跨国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等。第二部分主要介绍21个企业社会责任的原则、规则、标准和工具。企业社会责任规则体系主要包括四类,第一类主要是指一些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公约、原则和国际倡议,它是其他三类社会责任规范或守则和工具的指导。第二类是行业协会或商贸协会制定的社会责任规则,它是行业内社会责任规范。第三类是企业利益相关者制定的一些企业社会责任规则、标准或工具,它对企业具有更强的外部约束力或具体的帮助。第四类是指企业自身制定的企业内部行为守则。
本书是我们两年多来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学习和思考的阶段性成果,也是我们与国内外企业共同探索的结晶。我们希望本书的出版能有助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特别是有助于中国企业正确认识企业社会责任,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和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这也是我们最大的愿望。
编者
2006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