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用耳朵倾听生命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夏中义
出版社 宁夏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您将要读到的是这样的一本书,大人不觉得浅,年少者不觉得深。沿着作者不惑之年的心迹坦露,我们步入一条生命之河…… 它是故事,是散文,是诗歌,是对话,是对生命的追问与剖白。精彩的文字、有趣的插图,这是一份送给青年朋友的礼物。 寻觅父辈的心海沧桑,感悟生命,把握一个智慧的人生。

内容推荐

生命可以歌,可以泣,

也可以尽情地舒卷。

您曾经用耳朵倾听过生命吗?

当你打开这本书时,也许你会

从一首诗,一篇散文,

一个故事,一幅诙谐幽默的漫画,

一段亲切的私语中

感受到生命的律动,

生命的呼吸,

生命的喜悦,

生命的叹息。

目录

寄同龄鸟(代序)

长大

自我企盼

期待

错位

命运

失落

潦倒

怀旧

选择活法

压力

位置

做人

孤独的长跑者

人格

灵魂

无奈

明智

气候与应变

无赖与上帝

水与处世

人生马拉松

明天·今天

红烛

瞬间与永恒

圆与弧

慧眼

巨人

与上帝对话

逆子

权利

手术台

信箱

贺卡

滚雪球

对比

大蓬船

体面

风筝

小屋

夜游

闲适

小路

学术

爬格子者说

清贫与奢侈

沙雕与沧海

挚情

知音·星

邂逅

老伴

两人世界

爱与生命

真诚

死者与生者

情感

男子汉·树

婴儿如谜

雕塑

柳条帽

蜡笔画

野猫

推理

坦克·弥陀

茸茸

初秋

老子与小子

代偿

人父

恩师

米小姐

洗脚的故事

校友

肤色

靓女

新娘

时装

舞会

母腹

痴儿

植物人

弃儿与宠儿

编后记

出版者的话

试读章节

圆是宇宙间最美的线图。

正因为圆是绝对美满的线性抽象,故,圆只缥缈于理想太空,心神往之,却不能至。

地球圆么?当你享受光天化日、椰林海岸这一半,也得承受风高月黑、鬼影幢幢另一半。

雨滴圆么?当你走进熏风细雨,燕儿斜,鱼儿出,烟笼柳阴,也难谢绝恹恹雨季,连灵魂都潮得苔色青青。

婚姻圆么?当你在花前月下,饮尽爱河,极乐忘返,转眼却膝下摇篮,尿片卡片,进退两难。

世上没有真正的圆。这在哲学上,颇像康德的那个“不可知”,它撩人遐思,却不能被把握,被穷尽。

于是想起了弧。

弧是圆的碎片,虽无圆的饱满,却有圆的丰润;虽无圆的标致,却有圆的风韵。圆太“阳春白雪”了。弧却是“下里巴人”的。圆之梦,大概本是通过一小截一小截弧的不懈吻接才逼近的。故,弧比圆实在,犹如拱门式的雨后彩虹,比中秋满月更能赢得世间的喝彩。

圆梦幻,弧殷实;圆浪漫,弧现实;圆飘飘若仙,弧脚踏实地;圆是不结果的花,弧是不开花的果。

也有人执迷于圆一辈子。圆是他(她)青春时便埋下的一个深得化不开的情结。其生存意义,便想在有生之年为自己画一个不折不扣的生命之圆,爱情之圆。若无圆,弧何用,毋宁死。这是“夸父逐日”的现代版:在悲壮得催人泪下之余,也让你惋惜他(她)心里的某一块长不大。

P33-34

序言

先提一个问题:上帝造人时,为何将一对耳朵,一左一右,窃听器似的,紧贴脑门两侧?

答案:为了你凝神倾听心灵的震颤与沉吟。若仅仅为了搜捕外界信息,则还不如猫儿,将耳朵竖在头顸,雷达似的,更具效益。

心灵的颤栗与沉吟,实是人所以为人的价值内存,这是人的第一生命。

区分人与动物的根本标志,不仅仅是人能使用且制造工具。而是在宇宙万物中,只有人最关心自我与整个类属的生存质量,只有人才会自觉地、智慧地乃至痛苦地追问自己活得怎么样,探询怎么活,才算活出意义或境界。本书所汇集的,是笔者“四十而惑”时的诸多心迹。这些野草般长在胸口的沧桑文字,最初并非是为出版而撰,故颇为本色。而今新版呈同龄鸟一阅,亦并非是想诱惑谁踮起脚尖,去窥视父辈的内心隐秘。人生犹如一棵树,不活到一定年份(年龄暨名分),许多体验的枝条便抽不出来。笔者的心愿是:通过自我叙述为同龄鸟呈示人的另一种非世俗的活法,这就是灵魂层面的生存,或日“用耳朵来倾听生命”。

              作者

         2005年夏于沪上学僧西渡轩

后记

这是一种美丽的遇合。春风与万物的遇合,大海与风帆的遇合,天空与雄鹰的遇合……众生与现世的遇合,灵魂与生命的遇合。作为一名编辑,我在流动的书稿中寻觅着合心合意的作者,又在编辑书稿的同时期盼着知音般的读者。

曾于十年前初版印行的夏中义先生的散文集《倾听生命》,此次修订重编收入“鹅毛信文库”第二辑,名日《用耳朵倾听生命》。应该说,中义先生的这些文字是我十分喜爱的,纯净晶莹,充满睿智,它把40岁的生命所能体悟到的人生况味,诗意地呈现,将人引领到一个宁静、高远而又韵致悠长的意境之中。无论是凝神一思的心语,还是细节生动、联想奇特的现世描摹,无论是山一程水一程萦绕回还的生命追问,还是舐犊情深父爱如山的低吟,一抹回忆,一片断想,一种心绪,在作者的笔端潺潺流出,竟冲积出了许多令人心动的阅读瞬间。但转念一想,又有隐隐的担忧:中义先生的这些文字将要面对的不是经过风,经过雨,走过山,走过水的如我一样的成人读者,它所要面向的恰恰却是青苹果般的校园同龄鸟,夏先生在不惑之年的这些文字,真的能为这些年轻的读者所喜爱所接受吗?

像是回应于我的这一担忧,不经意间,一位年轻的朋友向我走来。她是正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攻读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专业研究生赵明怡。巧的是,十年前的赵明怡,恰如今天中学校园的同龄鸟,她曾在有意无意间触摸并阅读过中义先生当年刚刚问世的《倾听生命》。于是我与明怡同学约定,由她与我共同为中义先生新版的《用耳朵倾听生命》写点儿感想。很快,明怡同学给我寄来了以下的文字:

生命是一种缘,阅读亦是一种缘,当缘分随时光不经意地成长,有一天相逢的刹那,那种美丽是让人感慨的。

我打小喜欢看书,酷爱书远胜于各类玩具,所以至今动手能力很差。印象中,家里的书几乎遍布各个角落,且古今中外,新旧不一,摆放颇为混乱,也养成了我阅读口味的“杂食主义”,往往拿起一本书便读,感觉有趣便细细品读,觉得无趣便一目十行,或索性扔过一边,现在想来,很有一点陶渊明说的“不求甚解”的味道。

然而,十年前的我不曾想到,当我在家中书柜前流连徘徊,恰巧取下一本叫《倾听生命》的书,且书的扉页上还令我惊喜地写着作者给父亲的亲笔寄语时,十年后的我,竞有幸在这本当年捧读甚欢的书后写下我此时的心情与感触。

十年的光阴如逝水,当年那个迷恋文学的懵懂少年后来满怀憧憬地考入了复旦中文系,毕业之后,又来到丽娃河畔,成了一名文学专业的研究生。阅读,随时光渗透进我的生活,成为我生命过程中无法割舍的一种体验,一道风景,一种姿态。

从阅读感受来说,不同的作品自然感觉不同。有些书读得你屏息敛眉,仰之弥高;有些书读得使人如坠云雾,谋杀无数脑细胞;也有些书让人读得走火入魔,疯疯癫癫;还有些书能令人开怀大笑,捧腹不已;更有一些书使人读后如坐春风,如入芝兰之室,让人不由思接千载,神游万里。

我信奉一个原则,我阅读,因为我喜欢。

在我的记忆中,《倾听生命》是我当年最爱不释手的一些书之一。

在那个十三四岁青春的序幕才刚刚拉开的年纪,我是一个极其感性化的孩子,光是“倾听生命”这四个字,这个美丽的中文词组就已经令我暗自心折不已。翻开书页,映入眼帘的是一段机趣的文字:

先提一个问题,上帝造人时,为何将一对耳朵,一左一右,窃听器似的,紧贴脑门两侧?

答案:为了你凝神倾听心灵的震颤与沉吟。若仅仅为了搜捕外界信息,则还不如猫儿,将耳朵竖在头项,雷达似的,更具效益。

立刻,我被那字里行间散发着的独特幽默感所吸引,于是带着兴奋飞速地读下去,简直难以掩饰自己的惊讶与欣喜,原来,散文写作可以是这样的,没有意料之中的晦涩迂回,没有刻意的油嘴滑舌,没有暮气沉沉的教诲,更没有那种肆意拔高的滥调,取而代之的,完全是一种书生式的自由自在的率真表达,那种“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的文人气质,那种“一粒沙中见世界”的小说家般的世事洞明,甚至上海人特有的精明与幽默味道,都被恰到好处地阐释出来了,令我暗自叹服。

书中的话题其实是严肃的,探讨着关于成长、关于命运、关于失落、关于期待、关于瞬间与永恒等种种哲学性的人生问题,夏先生写来,却是收放阙如,洋洋洒洒的,犹如天马行空般清灵洒脱,睿光闪烁。而其间夹杂的诸多对于人生世况的妙喻和洞见,让我读来更有如梦初醒、醍醐灌顶般的满足感。

纵观全书,我最念念不忘的乃是一首题为《期待》的哲理诗。

期待

假如暴风雨后并无日出

假如冬天来了 春天还很远很远

假如海枯石烂仍不见天际归帆

你愿期待么?

难说。

假如暴风雨后马上日出

假如冬天来了 春天绝不遥远

假如未见海枯石烂天际已识归帆

期待还美丽么?

也难说。

将期待的心理写得如此美丽、如此简单,又如此精辟,如此入木,写出了人生的某种无奈况味的同时,又不乏幽你一默的那种会心感觉,这真是难得的文字了!

当年的我,出于对夏先生的仰慕与欣赏,于是也在初中的作文里模仿起《倾听生命》里的笔调来,写下不少感怀岁月与人生的文字,今天看来多半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之作了,当年却因为这些文字大大受到语文老师的激赏.还小小地骄傲了一阵呢。

今天的我,看着手边这本《倾听生命》,那种昔日令我感动过的温情再度涌上心头。翻开书页,就像当年一样地细细阅读,含英咀华,我的心情又如沐浴在了阳光下。无比放松,又无比自足。试问现在的我,应该比当年的我体会更多吧。

喜欢这样的阅读,仿佛有一种遥远的相知,一种经年的感动,像一种温度缓缓透过纸背,慢慢传入我的体内,那是岁月流过的温度吗?

喜欢这样的阅读,来自父辈的言说,带着世事洞明的练达与不变的赤子之心,带着父亲般的简洁与深刻。伴我一路前行。

喜欢这样的阅读,让躁动的心灵获得宁静,有如在煦色温柔的午后庭院一边品着下午茶,一边欣赏雷诺阿的画,在捕捉关的印象式的瞬间定格了永久的记忆。

喜欢这样的一本书,大人不觉得浅,小孩不觉得深,通过它。小孩子可以边想象边描摹出未来的模样,大人则可以经由它发现一条时光的幽径,穿过这幽径,便能踏上青石板的街道,走向记忆里的小巷深处。

也许,我们永远不可能达到庄子那样“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谛听到那些来自天籁、地籁、人籁的复杂声音,但我们却可以选择静静聆听我们自己的生命,一年四季,春去秋来,雨雪风霜,花落花开,每一种声音都是一个故事,每一种声音都有自己的节奏和韵律,汇成了,最后叫做人生的那曲悠长乐曲。

忽然想起了郑愁予的那首叫《错误》的诗来,诗的起首这样写道,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是的,那是个关于等待的美丽的错误,可是,当我们打自己的生命中走过,我们又在默默等待着什么,期盼着什么,我们又将错过什么呢?

至少,别忘了在风中用自己的左手温暖自己的右手,别错过那一生一次倾听自己心跳的机会,因为人生是如此短暂,我们不愿意仅仅是一个过客……

我想,我不需再多说些什么,明怡同学的这些文字,足以鼓励我做好《用耳朵倾听生命》一书最后的编辑印行工作。我也由衷地期盼,将要阅读到本书的年轻朋友们,能在作者的心灵剖白中,寻觅父辈的心海沧桑,感悟生命,把握一个智慧的人生。

             2006.4.10

             于银川沁心苑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9:1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