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五大会计管理目标;从会计信息的角度解读中国信用制度弊端;企业相互拖欠和逃废银行债务的原因;信用风险计量;受险资本配置与内部信用评级:基于信用风险特征的财务会计框架;研究建立在信用风险基础上的金融会计体系;上市银行贷款呆账准备金制度评析;建立中国商业银行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设想;关于非银行金融机构——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信用风险评级的讨论:网络银行经营风险防范等,内容非常丰富实用,有些内容为国内首次提出。本书经过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的多方研究探讨,针对商业银行(含网络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提出了有理论、有案例、有方法、可资借鉴的实务运作模式。
导致商业银行在一夜之间倒闭破产的主要原因是——信用风险。本书针对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提出了有理论、有案例、有方法、可资借鉴的实务运作模式。主要内容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五大会计管理目标:从会计信息的角度解读中国信用制度弊端;企业相互拖欠和逃废银行债务的原因;信用风险计量;受险资本配置与内部信用评级;基于信用风险特征的财务会计框架;研究建立在信用风险基础上的金融会计体系;上市银行贷款呆账准备金制度评析;建立中国商业银行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设想;关于非银行金融机构一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信用风险评级的讨论等,内容丰富实用,有些内容为国内首次提出。读者对象:商业银行从业人员、金融管理人员、高校师生、企业家和研究人员等。
前言
第1章 信用与信用风险
1.1信用的本质及其要素构成
1.2信用的信息收集和评级制度
1.3信用风险概论
1.4信用风险的经济后果评析
1.5信用风险管理
1.6我国现阶段的信用风险状况分析
第2章 信用风险计量:方法和模型的解说
2.1信用风险计量的研究意义
2.2信用风险研究方法综述
2.3信用风险计量模型的分类和比较
2.4金融产品的信用风险定价
2.5信用风险计量与商业银行财务管理职能的实现
2.6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计量的现实思考
第3章 受险资本配置与内部信用评级
3.1《新巴塞尔协议》对信用风险计量和披露的意见
3.2风险调整下的受险资本配置
3.3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法
3.4内部信用评级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实践
第4章 基于信用风险特征的财务会计框架研究
4.1信用风险会计确认
4.2信用风险的会计计量
4.3信用风险的会计披露
4.4建立在金融风险基础上的信息披露体系
第5章 信用风险的特殊问题:关于准备金的研究
5.1不良贷款与准备金提取制度
5.2呆账准备金制度评价
5.3上市银行贷款呆账准备金制度评析
5.4上市银行和非上市银行呆账准备金政策的协调改进
第6章 基于财务指标评价的信用风险分析
6.1信用分析程序与信用分析方法
6.2商业银行信用评级中的财务分析
6.3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级
6.4关于非银行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信用风险评级的讨论
6.5结语:信用分析与财务透明度
第7章 网络银行的风险防范与监管
7.1网络银行的要素特征
7.2网络银行对金融业的影响
7.3网络银行的风险
7.4网络银行风险的成因分析
7.5国外对网络银行风险的防范与监管
7.6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的现状及特点
7.7中国网络银行风险监控的对策建议
7.8加强商业银行内部的风险控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