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清代学者石成金所著的一部教人如何处世、生活的著作。作者把人们普遍关注的各种人生问题,从修身齐家到待人处世,从读书到娱乐,人生儿育女、怡神养性的奇方妙法,到土、农、工商各行各业的经营诀窍,大凡人生的所经、所用,无不博采兼收,综汇其中。
本书在语言上,大多采用极其明白通晓的文字,易读易懂。全书妙语连篇,生动有趣。同时书中充分利用中国古代浩瀚的文献资料,大量辑录了历代贤哲的典型作品,可谓荟萃经、史、子、集四库之精华,包罗古往今来世事人情之万象,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作品。
本书适合各行各业各阶层人士收藏、阅读。从政的,从中体会世事通达的道理;经商的,从中得到致富生财的诀窍;平民百姓,从中领略人生快乐的真谛法则。
《传家宝》为清康熙年间扬州石成金编写而成。举凡:油盐柴米、吃饭穿衣、坐立行走、洒扫应对、父子兄弟、妇姑婆媳、生儿育女、敬老恤贫……以至风、花、雪、月,怡情养性,和人生历程中消灾祈福的各种妙方,士、农、工、商各行各业的经营诀窍,无不囊括其中。在当时说来,真可以称为“一本书在手,诸事不求人”,是一部家常日用的生活百科全书。
行善
《易经》上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司马温公曰:“积金以贻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以贻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可见行善,原是自己极讨便宜的事,只为世人眼睛看得不远,所以不肯着实去行善。你只看行善的,不独自己受了许多快乐,又免了许多灾难,且而后代子孙绵远久长,较之那不良之人,眼前萤光不久消灭者,真有天渊之隔。
种种善事,先要从人伦上做起。我这书上所说的十件事:孝亲、敬长、和妻、训子、治家、待人、重儒、安分、行善、戒恶,若能依得的就是实在善事,若或不依的就是不行善事。如不从人伦上做起,虽然行了别的好事,也敌不过这几件。
凡有利益于人的,俱为善事,有用谋虑的,有用钱财的,有用气力言语的。今人藉口曰:“我没钱财,不能行善。”要知善事时时处处俱有,不专在于钱财一件。但世间的人,岂有既无钱财又无谋虑、气力、言语的人?有此数端而不积德行善,深为可惜。
如何是谋虑行善?凡人事关于己者,则无不尽心竭力,至于他人事务,则苟且粗略。须要设身处地,用心筹画,期于有济,这就是谋虑行善了。
如何是钱财行善?凡有钱富翁,行善最易,量力酌事,诚心为之。如赈饥荒、设义仓、施粥施袄、修桥修路。再如见人风寒刺骨,战栗难经,或枵腹忍饥,鸠形菜色,我随力救济,令其饱暖;又有父母不能奉养的,我助之以供菽水;技士习艺的,我助之以免内顾;又有死丧大事,衣棺无出,柩久停厝,不能归土;又有婚姻喜事,完聚乏资;又有年岁荒歉,卖儿鬻女,身投奴仆的;又有拖欠债负,不堪凌虐,而寻自尽的;又有官银逋赋,身罹刑宪,以填狱底的;又有疾病卧床,汤药无措,而奄奄待毙的,诸如此类,难以枚举。若肯存心救济,力可能的事,就自己独任,力不能的事,也要竭力倡助,不可视之膜外,虚为嗟叹。至于街乡瞽目、残疾、乞丐,病人、老人,或一二文钱,或一二抄米,或一二盏便粥便饭,俱可聚少成多,度他的命,济他的急,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就是钱财行善了。
如何是气力行善?凡见水火盗贼,我急力救护;又有死丧舁榇无人,结斗拳打不解,我亟力解劝,这就是气力行善了。
如何是言语行善?凡见有忧愁的,我用说话宽慰他;人有争闹的,我用说话解劝他;人有恶事的,我用说话谏止他;人有善事的,我用说话赞助他;人有昏愚痴迷的,我用说话提醒教导他;至于变乱是非、毁谤圣贤、破离美事、谈说闺阃、起争讼、喜议刺种种不利于人的话,俱闭口莫说,这就是言语行善了。
我看有钱的人,若劝他施舍,他就攒眉诉穷,鄙吝推托,其意不过欲留银钱为自己享用,为子孙厚积。谁知心若不良,每每事出意外,水火盗贼,死丧病讼,钱财如热汤浇雪。纵或间有保全一世,及其死后,或遭不肖子孙,嫖赌摇嚼,荡费无存;或遭无赖亲族,强势纷争,图谋占夺,若到死变之际,虽欲行善,已无及了。何如施财行善,邀上天之庇佑,岂不至当么?
四民,有四民当行的善事,富贵贫贱人,有富贵贫贱人当行的善事。士子读圣贤书,行仁义事,若训蒙设馆,就尽心授徒。农夫用力耕种。工人制造坚实。商贾货物真诚,出入公平,这就是四民行善了。至于富贵人更该行善。古人云:“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倚尽。”富者要周贫济乏,救患恤灾;贵者要乘时布德,量力行仁。程子曰:“一命之士,苟存心于利物,于人必有所济。”这就是富贵人行善了。人若不幸至于贫贱,俱是前生未曾修积,所以今生困苦。凡事须要尽心竭力,安分守己,一切不良的事,不但不行,也不可起于心,这就是贫贱人行善了。各要先存善心为主。
P26-P27
整理《传家宝》说明
在悠久的中华文明史上,先人们给我们留下了数不清、读不完的关于社会和人生的著述。清康熙年间扬州石成金编写的《传家宝》是这类著作中颇具特色的一种。
首先,《传家宝》作者的创作动机,不是想把著书当做“立功”、“立德”一样重要的“立言”,当成“藏之名山,传之其人”的个人的不朽事业,而是要编成一部家常生活中实用的书。举凡:油盐柴米、吃饭穿衣、坐立行走、洒扫应对、父子兄弟、妇姑婆媳、生儿育女、敬老恤贫……以至风、花、雪、月,怡情养性,和人生历程中消灾祈福的各种妙方,士、农、工、商各行各业的经营诀窍,无不囊括其中。在当时说来,真可以称为“一本书在手,诸事不求人”,是一部家常日用的生活百科全书。
其次,值得称道的是《传家宝》作者的大众化追求。作者认为,普天之下“读书明道之士仅未小半,而不读书与少读之常人将多大半”。如果以难懂的文言和深奥的道理写书,他们会有阅读困难,会难以接受。所以《传家宝》使用的是浅显易懂的文字,讲的是眼见易晓、耳熟能详的身边事情,做到了当时人称赞的:“言言通俗,事事得情。”使各个社会阶层、各行各业的人,都读得懂,都喜欢读,使这本书流传得很是广泛。
第三,《传家宝》除了实用性、大众性两个显著的特性之外,还是一部很有追求的、标格很高的著作,它以“正心敦伦为本”,崇尚的是真、善、美。书中博引先贤的教诲,鼓励人们学习,激发人们上进,要人们“抖擞精神,一意寻向上去,如撑上水船,如赴军中期,直到大休息处方肯息肩。”书上说:“多少伶俐汉,只被那卑琐情态耽搁一生。”要人们“放开胸次,令眼界大、局面大”,立下大的志向。书中写道:“人亦何常,为志所造。”“一念激烈,则跬步千里,一念沉溟,则瞬息万年”,劝人们趁年轻时努力奋斗,认为一个人在三十岁以前,“上有父兄之庇,下无妻孥之累”,“志得气盈,精神强健,稍一着肩,立地可成伟器”。
《传家宝》除了教给读者怎样持家度日,做好物质生活品的获取、保管、使用、消费等方方面面的知识经验之外,还以很大的篇幅,汇集了古来名人的嘉言懿行,启示人们在日常生活之中,季节转换之时,如何享受生活,欣赏清净自然的景色,云淡风轻,青山流水,草里虫吟,池中鱼跃,石开湖晕,风扫松针,净洁的月辉,灿烂的霞彩。从净化心灵的精神享受之中增添些对自然美的鉴赏和体验,而不去做煞风景的事情。
《传家宝》中特别宣扬生活中的人情美和人性美,书中说:“学本良知,亦即体诸身者训诸人,共享福寿安乐而后快。”作者身体力行,自己带头,从自身做起,从细微的事情做起,修桥铺路,施棉给扇,助残济困,抚恤孤贫。劝告大家多做善事,争取做善良的人。书上主张求真求实,反对虚伪和欺诈。不时启发人们要恢复童年期清风白水似的天真,要求人们以赤子之心,回报自己的父母,关爱自己的兄弟朋友,努力摆脱生活的压力,恢复性灵的尊严,在苦痛中学习、修养、觉悟,发现我们自身内蕴的宝藏。因此,我们也可以说,《传家宝》不仅是日常生活的百科全书,也是一部在日常生活中增长聪明睿智、美学修养、道德观念和内省意识的书,是一部家常日用中人格自我提升的标格高尚的书籍。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传家宝》毕竟是三百年前编成的书,难免其眼界和知识方面的局限和缺陷,有一些封建的、不健康的内容。我们读古人的书,是为了交流和借鉴,其中也蕴含着我们对古人自身及其时代的审视和理解,读者可批判地继承。三百年的变化太大了,我们不能要求古人的书能够切合我们的生活,符合我们的认知。回顾是为了前瞻,我们从《传家宝》这样的著作中,可以看到古人坚毅的意志,渊博的学识,可以看到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与天下人共享福寿安乐的宽广胸襟。这对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人生,必将起到激励的作用。 编者
2003年3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