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著名美术师陈白一先生的作画经验及其线描作品。这些作品均为人物画,且每幅画都有相应文字作介绍,以帮读者加深对绘画作品的理解。因此,本书线描作品所传达的意思非常容易为读者所领悟,即使你是个外行,看完本书,你也不会觉得难以理解。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白一线描(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
作者 | 陈白一 |
出版社 | 湖南美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著名美术师陈白一先生的作画经验及其线描作品。这些作品均为人物画,且每幅画都有相应文字作介绍,以帮读者加深对绘画作品的理解。因此,本书线描作品所传达的意思非常容易为读者所领悟,即使你是个外行,看完本书,你也不会觉得难以理解。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著名美术师陈白一先生的作画经验及其线描作品。这些作品均为人物画,且每幅画都有相应文字作介绍,以帮读者加深对绘画作品的理解。因此,本书线描作品所传达的意思非常容易为读者所领悟,即使你是个外行,看完本书,你也不会觉得难以理解。 目录 前言——自然之歌线描百图记 线描随想录 陈白一评说(摘录) 白一线描 妈妈怀中一枝花 照蛋 凤求凰 秋风送香 薯香十里出山来 亲亲的呼唤 待渡 嬉水 汗滴浣纱溪 戏水 戏猫 磨房飘香 塘边野趣 门前鸡鸭砍 开路上高山 金果满山 水动鱼跃乌欢 鱼虾满溪 采花归来五指香 跪乳 绣出蝴蝶满山坡 织花带 芙蓉花开 学步 宝宝的新花衣 高山神药 羊妹羊羔 真情如歌 母子情深 猪娃到新家 新来的小伙伴 随香蝴蝶舞翩跹 母乳 集归 羊牯 母鸡何事独相亲 山里妹崽 野果飘香 摸蛋 小精灵 姐弟情 艳阳天 群乌栖林 山涧小花 春光淡荡 鸟语 妹崽猪崽 奶奶的纺机 畏妆 回娘家 不管春夏秋冬 妈妈的爱 蝴蝶双飞 春风拂面 欲语 娇娇娃 小鹿妈妈 苗塞金花 金银花开 清泉 山谷鸣莺 大山的儿子 小燕子 晨曲 绿豆腐 老奶奶的小乖乖 春意暖 真情无声 载月归 鸡鸭为伴 布谷催春 秋艳 小羊羔 数不清金瓜累累 十里青草香 小憩 锦上添花 宝宝要睡觉 鸭戏碧水桃花红 万籁无声 私语 奶奶的鸡崽崽 草香 水响鸭欢 轻歌曼舞 肥了娃娃 几寸游鱼数声啼鹰 忠实伙伴 牧歌 咬了脚 草香兔儿肥 春来乌语花香 好朋友握握手 十里山泉春鸭闹 高山流泉 人勤春早 亲吻 大公鸡 清流月出不思归 稻香 试读章节 线描要夸张,没有夸张就没有艺术。刻画妇女眼睛宜细,一线即可。嘴宜小,丹风眼樱桃小嘴,正符合中国传统独特的审美标准。脸盘方圆,大胆概括,不可强调细部。俗话说画人难画手,兰花手是一种姿态的造型,虽不符合生理,但优美而情韵十足。 线表现美,妙在平凡之中捕捉奇特之美。蓬乱的头巾,奇异的头饰,变化的衣纹,随意的腰带,均有其往到之美,贵在发现并以线表现之。 我常想,人须胸有天地之气,高山流水之韵,兼之公孙大娘舞剑之势,行笔方能自如。偶尔外出垂钓,只见起竿收鱼时,钓竿绷如强弓,力注千钧,线描亦同如此也。呜呼!心随所思而备感笔不从心,真感慨万千矣。P11 序言 耕耘艺坛六十春秋,遍访楚湘大地苗寨瑶乡。村姑农妇、寨老稚童,于自然之中劳作生息,坦荡而平和。如今翻阅旧时速写记文,浮想联翩,倍感亲切。勤劳、纯朴、真诚之美,如丝竹般扣动心弦,久久难以平静。 我喜爱劳动之美。热爱少数民族,特别是劳动妇女,最勤劳、最纯朴、最真诚,她们日出而作,操劳而不息,开荒种地、生儿育女、煮茶弄饭、喂猪放牛、洗衣浆衫,还织布绣花,从无怨言。虽穷乡僻野、步履艰辛,却赤脚芒鞋,哼着小曲,舞步轻盈。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记得我20世纪50年代初第一次去湘西苗寨,被苗家女纺纱的优美姿态昕打动,忙于速写记录之际,却不料后房响起男人的咒骂声。苗女坐不住了,那男人说些什么,我听不懂。后来才知道男人病倒在家不舒服,才说“画像会把魂钩走的”。文化馆老田再三说明,苗女还是不好意思地冲走了。我在云南一个边寨,见到一位妇女外出买猪归来,刚放下背篓里的小猪,便解开衣眼擦汗,动态优美动人,待我打开速写本,她见状急忙走了,我一直跟着她半个小时也没画成。后来多次遇到这种情形,人们一见画画就把头转过去,或走开了,有一次她们竟还抢走了我的速写本,把我画的速写全涂掉。我姆要画好她们首先得熟悉她们,建立感情。 为了熟悉他们建立感情,我选择了离湘西土家苗族自治州首府吉首10余公里的振武营苗乡为点,经常去、年年去,不下50次交往,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那里有个苗旗,小孩叫石大发,刚去时老跟着我,我画到哪里,他便跟到哪里,也不说话。再去,他还是赶着羊群跟着我,仍然不说什幺,只是偶尔偷偷塞给我一个包谷粑。时间久了,他带我住进了他家、一间装包谷的仓库。他SEA睡在一起,我教他画画,他带我种地、捉鱼摸虾,去岩洞里洗冷水澡。过去他叫我老师,感情深了,也不知何时改叫父亲了。在苗寨熟悉了,妇女们常要我画花边、花带、兜兜花、帽儿花,此时她们也不再躲避我,妇女们高兴了,穿行于她们之中便可画到许多平时无法画到的素材。我后来每次去,寨老、族长便热情地请我喝酒,寨子里就像过节般,围着一大圈人,热热乎乎,不醉不散。后来石大发长大结婚生子了,仍然像亲生儿子一样,相互往来。我多次去振武营过春节,他都陪着我四处看灯,还舞着狮子送我下山。我老伴病了,他专程从湘西赶来长沙,大哭着在医院里守候,真使我感动。一年不见如隔九秋,我还真有点想念他们。 为了熟悉她们,我两次把全家搬去小沙江瑶寨。老伴、孙女、小保姆、香港学生一起住在了瑶民的家里,和瑶民们一起同住同吃,很快也就亲密无间了。一天,孙女带来个瑶妹崽,背上背着小弟弟,头发蓬松,衣着朴实自然,刚坐下来时有点拘谨,但很美。我赶快画,画不到一会她却要走了,且很认真地说马上回来。等一会,她真的又来了,却打扮得整整齐齐,旧衣换了新装,小弟弟没背了,背带自然也没有了,头发梳得光光的。如此真诚、纯朴,实在可爱,但画起来却索然无味了。 我老伴、孙女、小保姆一下子就和瑶寨的妇女们熟了,什么姐、什么妹的叫着,可以随便出入瑶女的闺房了。这是外人尤其是男人不能随便踏入的地方,我却可以跟着她们混进去,听她们谈家常,看她们做家务事。坐在角落里可以看到不容易看到的形象,画到不容易画到的素材。 笑妹来请我们去吃绿豆腐,乡里又叫神仙豆腐。她们从山上摘来树叶,放在箢箕里揉。一群妹崽子,笑呀、揉呀,揉出一盆绿汁来,笑妹神秘地端着盆子进里屋去,我和孙女想跟去看个究竟,我却被笑妹拦在了外面。不一会,笑妹端出一盆绿色豆腐,每人一碗分吃。孙女悄悄地告诉我,她们进去后在灶塘里抓出一把草灰丢进盆内,绿汁即刻变成了豆腐。这群小鬼崽崽怕我见了不敢吃,其实我也是农村长大的,哪有那么多的禁忌!我吃了一大碗,她们高兴了,咯咯咯笑个不停。瑶家妹崽子,一天到晚地笑,好像从来就不知道什么是烦恼。这里充满生机和欢乐。 在贵州九万大山里,有一位杨姓的苗族大妈,她天不亮便挑着一担尿桶出去,浇园淋菜,然后摘一篮子瓜菜回来,洗菜做饭,喂猪带崽,忙完早饭又要上山了。她背上小孩,挑着鸡鸭赶着牛群,还不忘带着绣花棚子上山。这山可不是一般的山丘,是崇山峻岭的九万大山,上山十几里,一去一整天,种地、带小儿、看管鸡鸭牛群,还要抽空绣上几针花。披星戴月的回到家中,又是一大堆事儿,煮饭、喂猪、带小孩,不到晚上12点不能完。就是这样,她见到我们来了,又忙着做饭给我们吃。灶梁上的腊肉、坛子里腌鱼全都做好端来,生怕我们没吃好。我们去加勉乡的那天,杨大妈叫她最小的女孩给我们带路,早晨4点便起来做糯米饭团、煮鸡蛋,还蒸了腊肉送我们走,她站在门边一直望着我们走远,却没有说一句话。后来,我听她妹崽说才知道她忙了整整一早晨。这就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 一件小事我至今感到内疚。我们在加瑞乡一个苗寨写生,来了一个醉汉,满身尘土、一脸酒气,站在我们面前,口里嚷嚷着“画我!画我!”把我的视线全挡住了,心里还真有点反感。我不想和他哕嗦,随便说说:“好,画完再画你。”也就没理他了。他见我们忙着画画,就说:“你们画完来我家喝茶。”便走了。我们继续画画,半小时后,我儿媳说:“你看他真的站在门口等我们哩。“我说:“不管他。”我们叉画了半小时,儿媳又说:“他还在等我们呢。”我回头一看,果真,他正靠在门边等着我们。我们赶忙收拾画具,赶到他家,可把我大大地感动了。这醉汉的妻子早年去世了,他孤身一人,今天他帮人砌屋多喝了点酒。堂屋内冬瓜、南瓜、红薯、土豆、农具、尿桶,堆满了一屋,无法收拾。地灶里却燃着熊熊大火,煮了红薯,热了米酒,烧好了的茶溢着清香。他倒上一碗酒自己先喝一口,说明没有毒,接着端着酒送到我嘴边,直到喝光。他憨笑着递给我下酒的红薯,我真为刚才误解他而深感愧疚。少数民族就是如此真诚、真情。 去加勉乡我们不识路,又逢天下着小雨。14岁的小妹崽给我们带路,我还真有点担心,一百多里山路,带错了怎么办?可她人小鬼大,居然借了双钉鞋套在我皮鞋上。那山路一脚高一脚低,一个个小水凼、一个个小土包,全是牛蹄踩出来的山路。套上钉鞋走在小土包上,才不至于滑倒。有些田埂是木板铺的,加上水拌泥,走起来就更滑了。天雨蒙蒙,也不知田埂下有多深,回来时天晴才知道是万丈深渊,想起来真吓人。我实在走不动了,可小妹崽一双赤脚快步如飞,一下子就跑到了前面,停下来等着我们。还帮我背着旅行袋、毛线衣,安慰我说:“不远了,就是这个山头走到那个山头。”一路上没有村落,没有客栈,也没见到行人,小妹崽找了个山泉边石板上坐下,拿出糯米饭团,煮熟的腊肉、鸡蛋,开餐吃饭,这时的饭菜真是香啊。我太佩服小妹崽了,人小却本事大呵,她一直留在我心里。 为了参加加勉乡的祭祖节,我们在泥泞中走了整整一天,直到下午5点多才赶到寨子里。可乡里的干部并不十分热情,说没有什么活动了,安排好住的地方要我们休息。这时外边传来锣鼓声,我们赶忙去了现场。锣鼓声、芦笙声此起彼伏,苗法师跳着、舞着,热闹非常,却没有人理睬我们。后来才知道,祭祖节是苗族十分隆重的节日,须到这一辈的最后一位老人过世后才有一次祭祖,一般在几十年甚至近百年才有一次。既然是祭祖,自然后辈传人都须回来祭奠祖先。在古老巫楚文化的影响下,祭奠祖先的曰子,演变成了祭奠祖先的节日。此时家家宾客成群,杀猪宰牛不亦乐乎。当然还有一些传统的祭祀活动,一些被外人统称为迷信的活动,难怪区乡政府的干部对我们的到来心存余悸。一个苗族青年提了一桶米酒来到我跟前,从酒桶内舀了满满一搪瓷杯连酒带糟的米酒递给我,并示意酒糟也必须吃光,我明白此时不能有半点犹豫,仰头一口将酒带糟爬进嘴里吃了。这样一连来了三个青年人,这连酒带糟地米酒也满满的喝了三大杯。苗寨老人高兴了,很庄严地在我胸前挂上了一条用麻线串起的小腊鱼,并告知我已成为祭祖节上的嘉宾。有了这条小腊鱼便可走村串户,无论走到哪家都将受到热情欢迎。我参加过无数的典礼和仪式,也佩戴过各种款式的嘉宾证,但这种用麻线串起来的小腊鱼的嘉宾证还真是第一次。 头上插着野鸡毛的法师告诉我,一连十来天,天天有祭祀活动,迎祖、献猪、宰牛、祭祖、送祖,十分隆重,家家宾客满堂。我们挂着小腊鱼的嘉宾证,自然是处处受到欢迎。献猪的仪式上有一幕情景使我至今难忘。在寨子中央的小坪地上,用碗口粗的树干搭架了一座偌大的猪栏,七八头最好最大的猪,是从寨子里一家一家挑选出来的,人们须抬着每头猪绕寨一周,一路上燃放着鞭炮吹着芦笙,载歌载舞地将大肥猪抬到祭场猪栏。选中了猪的主人是高兴,很是荣耀,时而来看看,时而来给大肥猪洗洗刷刷。到了深更半夜,辛苦了一辈子的老奶奶还怕猪饿了,一坨一坨地用棍挑着糯米饭团送到猪的嘴边。天亮就要宰猪祭祖了,老奶奶不知想到了什么,还要喂上一顿夜宵送猪上路。正如赶集场上见到的卖大公鸡的老奶奶,大公鸡不放在地上待卖,而总是用手捧着;卖鸭子的瑶女,怕鸭子晒着了太阳,用竹枝叶给鸭子遮阴。这种人与动物的感情深深打动着我。 往事如烟,几十年过去了,这些人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为还宿愿,我几年来潜心整理旧时速写,历时五载,几易其稿,始得此“自然之歌”线描百图,尚不能表达心愿之万一,感慨系之矣。 值此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之际,谨为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