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究竟是什么,是那种“微妙、活跃的流体”吗?当电力变得更普遍、更可靠、更实用时,那三位普罗米修斯式的创始人——托马斯·爱迪生,尼古拉·特斯拉和乔治·威斯汀豪斯,您知道他们吗?这里,就将为您讲述:一个电气化的伟大梦想,一部光电交错的恢弘史诗,三位点亮世界的电力巨人的传奇故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光电帝国(电力发展史上的巨人和他们的战争)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工业经济 |
作者 | (美)吉尔·琼斯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电究竟是什么,是那种“微妙、活跃的流体”吗?当电力变得更普遍、更可靠、更实用时,那三位普罗米修斯式的创始人——托马斯·爱迪生,尼古拉·特斯拉和乔治·威斯汀豪斯,您知道他们吗?这里,就将为您讲述:一个电气化的伟大梦想,一部光电交错的恢弘史诗,三位点亮世界的电力巨人的传奇故事。 内容推荐 在19世纪最后的10年里,就是这三位卓越的富于幻想的美国流金时代的巨擘为创造一个庞大的电力王国卷入激烈竞争,在这本书里,历史学家吉尔-琼斯描述了这非凡的“三重唱”,还有他们那既引人入胜又残酷无情的尖端科技世界,那些关于发明创造、阴谋诡计、金钱、死亡,还有贪婪的华尔街百万富翁们的故事。 爱迪生经过艰辛的努力,将他的直流电(DC)技术引进喧闹的纽约,而特斯拉和威斯汀豪斯用他们的交流电(AC)技术与之抗衡,于是引发了一场美国公司历史上最独特的对垒——电流之战。战场从华尔街1893年芝加哥世界博览会尼亚加拉瀑布,直到死囚室——吉尔·琼斯带着我们走入阴森的监狱,在那儿。威廉·凯姆勒,这个被判死刑豹杀人犯,成为第一个坐电椅被处死的人。 《光电帝国》阐释了电这种“神秘的流体”,以及爱迪生、特斯拉和威斯汀豪斯之间生死攸关的冲突是如何彻庭地改变了世界。 这是一部厚重的、扣人心弦的电力史记。 目录 序 “摩根的豪宅昨夜灯火通明” “努力使它有用” 托马斯·爱迪生——“门罗公园的奇才” 尼古拉·特斯拉——“我们的巴黎小伙子” 乔治·威斯汀豪斯——“他无处不在” 爱迪生的宣战 “令人不安的猝死” “恐怖的实验” 1891年——“惶惶不可终日” 世界博览会—一“电学家的理想之城” 尼亚加拉——“多么碧绿的瀑布啊!” 尼亚加拉—一“多么碧绿的瀑布啊” “终于与大瀑布对接了!” 后记 致谢 书目提要 试读章节 在1882年的春末,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这位举世闻名的,发明了电报、电话、留声机和白炽灯的天才,常常步入华尔街23号的摩根公司——一座静静地位于德雷克塞尔(Drexel)的,如文艺复兴时期宫殿般庄严的白色大理石的大厦。在那带玻璃墙的密室里,约翰.皮尔庞特。摩根(J.Pierpont Morgan)坐在带活动顶板的巨大书桌后面,指挥着他的王国。这位统治者身穿银行家的黑色制服、浆得雪白的衬衣,带着领圈和精致的银灰色丝绸领带。他那从不离口的、价格不菲的哈瓦那雪茄,不断地冒着烟,显示着主人的身份和权力。摩根的投资公司——是爱迪生在曼哈顿繁华商业区的美国第一家白炽灯生产工厂的投资伙伴。每当爱迪生造访德雷克塞尔的摩根大厦,这位总是把脸刮得干干净净的年轻发明家,经常喜欢讽刺这办公室里的煤气灯,说它们在“制造毒气”。事实上,煤气灯很快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将是爱迪生发明的清洁可爱的电灯。 爱迪生虽然只有35岁,可已经是个大名鼎鼎的人物。人们熟悉他那卷边的旧礼帽、鲜艳的围巾以及磨损的艾伯特王子牌大衣。他和同事们连续18个小时灰尘漫天地工作,使珍珠街的发电站按时完工,而且能在夜间连续铺设长达14英里的顺街而下的管道电缆。每日清晨和傍晚,行人如潮涌般地穿梭于这金融地段。身着黑色制服的绅士们炫耀着自己的礼帽,摇晃着手中的拐杖。银行信使的手袋中装满硬币、美钞、汇票、债券和股票,匆匆忙忙、来来往往。一位当时穿梭于华尔街的忙碌者曾这样写道:“双眼紧盯自己手中的文件包,又同时关注着身边经过的那些办公室职员、那些手持装满来自世界各地邮件的邮差,人群在这里交汇,川流不息。”爱迪生更喜欢晚上工作,他总是和他的爱尔兰同伴们在珍珠街附近满身油污地铺设地沟,或是在二层楼上装配大型的发电机。 那年春夏之交,爱迪生有机会和摩根达成协议,做一件看起来不大但很重要的工作。在办公室里,摩根不可一世,吹胡子瞪眼、乱喊乱叫,无论来客是谁,他都我行我素。与当时流行的夸张的蓬松大胡子相反,45岁的摩根先生留着整齐干净的小胡子。他是地道的金融界绅士——保守、严厉、墨守成规。但是19世纪80年代的美国正处于大变革的年代,男男女女都做着勇敢的梦,抓住机会,不顾一切地去攫取尽可能多的财富。与摩根大厦仅隔了几条街的南面,罗布林家族设计的雄伟的东河大桥(East River Bridge),经过近13年的艰苦奋斗后才出现的悬挂奇迹,飞跨在纽约的河面上;附近的高架铁路建于曼哈顿乱糟糟的交通之上,小功率蒸汽机车嘎嘎驰过,运送着成千上万的工人,在城市乡村之间南来北往;大西洋的海底电缆开创了电报传送的奇迹,以前从老摩根在伦敦办公室发出的信件,要几个星期才能到达,而如今电报几分钟就将信息传递;铁路运输使过去的沼泽地和大草原变成了新城市,仅在前一年就铺设了10 000公里长的铁轨。1880年调查报告显示,美国有5 000万人口。摩根不同于其他的金融界巨头,他关注时代新潮流,敬佩像爱迪生那样勇敢、有志、勤勉、自信的人。 那时摩根刚从欧洲旅行回来,他把手头的业务暂时放在一边,向爱迪生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将在自己居住的麦迪逊大街富人区的高档住宅中,展示爱迪生的白炽电灯,这样将推动革新的进程。意大利风格的摩根豪宅率先在纽约市使用电灯照明,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壮举。摩根要求,到那年的秋天,当他和夫人范妮及三个十几岁的孩子从哈得孙河畔克拉格斯坦的乡村别墅,迁居到市里来时,所有电灯都应安装完毕,并且能够正常使用。爱迪生喜出望外,有摩根先生的鼎力相助,所有视其发明为不安全和不可接受的说法将不堪一击。无论世人如何看待摩根先生,都不得不承认他聪明过人。金融界人士均开始认识到,摩根有主见、有胆量、有头脑,而最重要的是他守信用、说话算数。 所以,当腓鱼即将在哈得孙河里产卵洄游时,爱迪生的工作队伍也马不停蹄地开进了位于36街东北角的麦迪逊219号即将完工的摩根豪宅。他们一锹一铲、费力地在木制马厩下挖了一个地下室。在这臭哄哄的地下室里,他们安装了蒸汽机和锅炉,以带动两台发电机。摩根的马匹只好移到另外的马厩里。他们还挖了一条通道,使新地下室与房子连通。先铺地砖,布好电线,再用砖砌盖好。在室内,装饰师克里斯琴·赫脱(Christian Herter)在监督着工人,沿着装饰精美的墙面下原来已有的煤气线路,再铺设新的、弯弯曲曲的绝缘电线,这些电线通达整个住宅。一些房间里,每隔几步就有线头从高高的天花板顶上小洞中悬吊下来,它们的底端挂着小小的电灯泡。 1882年6月1 8日,爱迪生电力公司董事长梅杰·舍伯恩·伊顿(Major Sherbourne Eaton)致信爱迪生:“摩根的豪宅昨夜灯火通明。我没在现场,但被告知摩根先生对灯光很满意。控制250个灯的电动机出现火花,需要迅速更换,韦尔负责此事。赫脱一直在现场,一切正常。摩根只是对赫脱的固定装置有些不满。”到了秋天,当纽约的社交季节开始时,这位华尔街金融老板的家中已经装上了385盏灯,它们照亮了房间的每个角落。从仆人房到配膳室,从卧室到日式客厅及大厅,到处柔光四射。在罗马式高高的、带橡木镶板的餐厅里,透过10英尺见方的彩色玻璃天窗,灯光更是发出迷人的、宝石般的光辉。 高级杂志《艺术人家》(Artistic Houses)更是狂热地评论着这所豪宅的装修细节,特别是巨大华丽的赤褐色的客厅,“那里的墙上,有着从意大利古罗马时期留下来的淡淡味道,或者更确切地说,是空气中的余香,从中体现出完美的品位。”这些当然让摩根先生高兴异常。他蔑视那些粗俗的新贵族,虽然他的房子体现了金钱和权力,但它同时成功地显示出他独有的欧洲教养、文化水平和超人才智。当然,最夺目和标新立异的则是爱迪生的电灯。“每个房间都装了灯,想照明,就简单地按下开关。摩根先生只需轻轻按下床头的开关,就可以瞬间打开大厅、一层的每个房间以及地下室的灯光——这对防止盗贼人室太有用了。”可是这设想的盗贼从未在午夜前出现。在摩根先生女婿赫伯特·萨特利(Herbert Satterlee)的回忆录中写道:“因为每天下午3点钟有工程师来点燃蒸汽发电机。这样在冬天的下午,4点后就可以开灯照明。工程师每天晚上11点下班,通常这时客人还在,或许牌局未完,而主人往往忘记看时间,而灯光却慢慢地熄灭了。”接着人们就在突然降临的黑暗中,摸索着又点起蜂蜡蜡烛和煤油灯。P3-5 序言 电的能量的确是伟大的。在l9世纪最后的数十年里,美国流金时代(Gilded Age)的三个巨人,像普罗米修斯一样为人类盗取天火。他们梦想着能够利用这种缥缈的自然力——其令人敬畏的力量仅见于电闪雷鸣的暴风骤雨之中。每一个巨人都决心去掌握和控制这种“神秘的力量”,都争着去缔造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光电帝国,都盼望着自己辉煌的企业驾驭地球、照亮夜空、减轻人类体力劳动的重负。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就是1879年时这方面最著名的梦想者,这位当时美国最伟大的发明家发明了白炽灯泡,他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白炽灯照明网的策划大师。而后是高雅执著的电力奇才尼古拉·特斯拉,他对发电和电力输送做出了革命性的贡献。这个塞尔维亚移民预见了可以利用地球自身振荡波来产生无限动力,以及将其用于通讯的可能性。这“三重唱组合”的最后一位是能力超凡的发明家和坚忍不拔的企业家乔治·威斯汀豪斯。他创建了一个又一个公司,是一位勤勉的工业化理想主义者,期待着用丰富而廉价的电力资源来造福世界。在毕生的工作中,他竭尽全力为实现电气化世界而奋斗。 这是一段发生在电力工业和新兴科技初创时期的故事,主要是通过上述三个人物的成功、失败以及彼此间的纷争夙怨展开的。当每一个人都在努力奋斗去实现自己的电力梦想、努力控制那“微妙和活跃的电流”时,就产生了一场美国公司历史上最独特的恶斗——电流之战。这是一场托马斯·爱迪生以通过试验而实现的直流电(DC)与威斯汀豪斯和特斯拉的新的实验性的交流电(AC)之间的技术之争。这是一场典型的公司斗争、一部现代工业的史诗。它使后人看到了美国商业泰斗们曾如何惨烈地竞争,以主导并控制一种正在改变世界的技术,来创建全新的光电帝国。在19世纪的美国,达尔文主义盛行,这些新技术推动着大型综合公司迅速成长,奠定了20世纪社会和物质变革的经济基础。这种资本主义大公司无节制的扩张,又反过来迫使国家重新调整统治体制。 《光电帝国》讲述的是一段在我们这个时代同样能引起强烈共鸣的故事。 后记 美国流金时代的三位巨人——托马斯·爱迪生,尼古拉·特斯拉和乔治·威斯汀豪斯——梦想着把超凡的电能传输到全世界。但是电流之战以后,三位普罗米修斯般的巨人中只剩下乔治·威斯汀豪斯一人继续留在电力发展进程中。三人中,他独自彻底地掌控了有着巨大资本、快速而危险的变化以及大型公司企业形式的新工业秩序。作为勇敢的开拓者和帝国的建造者,乔治·威斯汀豪斯继续在交流电的技术和容量方面争取更大突破,决心让交流电成为便宜、充足、多功能的能源,以至它能带动任何东西,包括最沉重的机车。他毫不怀疑,一旦做到了这点,整个世界将是电的世界。也正是这美国工业新秩序,使乔治·威斯汀豪斯不得不与比他强大得多的竞争对手——通用电气——共同去分享他的交流电的丰硕成果。这一巨大的让步,也使威斯汀豪斯开始在法国、意大利和俄罗斯建立起海外附属机构,作为威斯汀豪斯发送“超凡流体”跨越全球的第一条纽带。 吉多·潘塔里奥尼,一位有教养的年轻意大利工程师,他曾在交流电(Ac)时代为威斯汀豪斯工作过,时不时回到匹兹堡。他发现虽然他以前的老板“仍然很会招待人,机智异常,妙语连珠,但真正让他时刻惦念的只有一件事,就是——机器运转得怎么样?”潘塔里奥尼发现威斯汀豪斯现在对此类问题更加专注,“生意越来越多……在商业上他真是个奇才;我还从未见过这样的人,面对纷至沓来的众多业务,还能保持清醒头脑,指挥若定;他的远见卓识让我钦佩不已;当一个新主意出现时,你还没有意识到他是怎么想的,他已经将其解释清楚并付诸实施。”在那难熬的19世纪90年代的经济萧条时期,当成千上万的企业面临破产或难以生存时,乔治·威斯汀豪斯却在尼亚加拉以他的发电机大获成功,使的电力事业蓬勃发展。他以自己喜爱的方式,义无反顾地向前奋斗——大胆无畏、无所顾忌,去建立更宏伟的事业,制造出更庞大的机器,生产出更便宜、更有效的动力。他为能自由地掌控这一电力帝国而感到欣慰。 在尼亚加拉工厂开始运行后不久,威斯汀豪斯就着手对英国人查尔斯·阿尔杰农·帕森斯(Charles Algernon Parsons)的一种更好的革新式蒸汽涡轮机进行了研发,对美国来说这还是一种全新的技术。这些机器比蒸汽发动机功率强大得多,但体积却比较小,因而立刻成为电厂和工厂运行发电机的标准设备。威斯汀豪斯的传记作家亨利·普劳特写道,“交流电机式样的过时十分令人遗憾。作为重型工程的一部分,这是需要花费巨大成本和多年经验积累支撑起来的。涡轮发电机出现以后,这些经验大部分被抛弃了,对于工程来说……设计者不得不重新开始……又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和多年的努力。”其他工业家或许早已吓得脸色苍白,但威斯汀豪斯却连眼睛都没眨一下。正如普劳特所说,他总是先发展后赢利。 尽管业务繁忙,威斯汀豪斯始终保持着爱惜人才、寻觅优秀的发明家和工程师的习惯。他总是先买下他们的专利,然后同他们合作去创建更好的工业模式。一位法国物理学家莫里斯·勒布朗(Maurice Leblanc)发明了一种空气泵,它能够明显提高蒸汽涡轮机的效率。通用电气设法得到这项发明,勒布朗立刻提出了诉讼。正好乔治·威斯汀豪斯1901年时在巴黎,一个朋友找到勒布朗,并把他带到威斯汀豪斯居住的饭店。威斯汀豪斯和蔼地询问了情况,说:“那么就是你发誓要让美国所有的律师发财了?我们可以来谈谈条件吗?”接着他就着手安排购买勒布朗的专利,这样他就可以和通用电气共享它。他还雇用了勒布朗作为法国威斯汀豪斯协会的顾问。勒布朗成为一个热心的合作者,因为他崇拜威斯汀豪斯,“在所有事情面前他都是一位完美的绅士和慷慨的人,他自己就是一个超群的机械师……他的工作精力和能力也是同样的出众。 管理着威斯汀豪斯法国公司的莫里斯·科斯特(Maurice Coster)经过了“在哈夫雷非常紧张忙碌的一天,正同老板坐在回巴黎的火车上,我们每人有个单间,我对他说,‘威斯汀豪斯先生,在如此繁忙的一天之后你能睡着吗?’他回答说,‘科斯特,我从来不想已经过去的事,我去休息只是为了更好地考虑明天要做什么事情。…威斯汀豪斯就是秉承着这种坚定向前的理念,从不把精力浪费在已经过去的事情上,而是永远向前看。结果,在他的一生事业中,大约每六周就能获得一项新的专利,共计大约400项专利。这些并不是投机的发明,而是经过商业实践验证了的发明。威斯汀豪斯已经认识到,越是能掌握专利权在新工业秩序中的决定性作用,就越应该把坚决保护他公司的专利权,作为公司运作的基本策略。 威斯汀豪斯急切地希望将电力的优势应用到最重要的基础设施——火车和有轨电车中去,它们由于他的空气制动器和自动信号发生器的发明,已经得到大大的改进。在1 896年,他开始同鲍德温机车厂合作,把电力应用到火车中去。以前威斯汀豪斯给曼哈顿高架铁路和纽约地铁提供动力时,设计的交流系统的电机是那么庞大,以至他们不得不在东匹兹堡工厂的特殊车间里进行组装。然而那个交流动力系统仍然需要转换成直流电,才能带动火车的发动机,这是一个威斯汀豪斯要积极设法解决的难题。 在芝加哥的白色城市和尼亚加拉瀑布工程之后,1905年时,威斯汀豪斯以最引人注目的形式展示了他崭新的交流电机车项目。在1905年5月的头两周里,48个国家的铁路负责人参加了在华盛顿区每5年举办一次的国际铁路联合会议,与会者有1 000多人。威斯汀豪斯勉强同意担任主席,因为他实在不喜欢公开演讲。两周来,代表们沿着设立在华盛顿纪念碑周围的100个帐篷式展台漫步,考察了大量的技术展品。他们聚会交流,还访问了白宫,受到了极高规格的款待。 5月16日,国际铁路联合会议结束后,威斯汀豪斯陪同300名铁路官员乘专列回到匹兹堡,去参观他最新成果中的一件实物展品:一辆全部以交流电为动力的巨大机车。一到匹兹堡,这些戴着丝绸礼帽的铁路界绅士们,就集中到了积满灰尘的铁路车场,那里为这次活动还特别装饰了红白蓝三色飘带。在他们的面前是两辆机车,一辆是已经为人熟知的强大蒸汽机车,另一辆则是一个奇怪的厢体庞然大物,平坦的厢顶上带有与架空的电缆线相连接并可折叠的导线。威斯汀豪斯的工程师们竭尽全力使它就位,可还没有来得及给这新的机车进行测试。“这就是第一辆如此大尺寸的电动机车,第一辆交流电动机车,也是第一辆真正的铁路干线电动机车。” 这次展示非常成功。与威斯汀豪斯一贯的做事方式一样,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他接手了纽约、纽黑文以及哈特福德的铁路线,并将它们改为用单相交流系统。到1907年6月,改装工作完成,车辆定期检修工作开始。公司的历史学者们视这个项目为:在铁路和交流电发展中,“威斯汀豪斯伟大成就的顶点,因为它与他革命性的贡献结合在一起,成为了一件无可比拟的作品。” …… 那些电气设备的兴起,如无线电收音机、电影、电视、纪录片、计算机和互联网,也意味着这一阶段生活水平的提高,不过,人们通过屏幕被动地感受着生活,看到的和观察到的活动都是由别人组织和出席的。而在过去,欣赏或参与音乐、喜剧、舞蹈、政治活动、演讲或者运动会的男人、女人和孩子,都是作为实际参加者或是观众出席的。19世纪,人类的经验是第一手的、亲身的、直接的、真实可靠的,除了那些书面文字和图像,包括绘画和照片。电给我们带来的丰富多彩的新经验,但是它们之中更多的是间接经验。 尼古拉·特斯拉活着看到了他的伟大发明、他送给人类的伟大礼物传遍了整个大地,正像他所期望的那样,照亮了家庭、活跃了社会、振兴了整个国家。尽管晚年生活是艰辛而失望的,但永远是理想主义者的特斯拉说:“我不断体验着一种无法用文字来表达的内心满足,那就是我的多相(交流电)系统已被全世界所使用,去减轻人类的束缚并带去了舒适和幸福。”铁路和电报的发展改变了旧时代长期以来对距离和时间的观念,蒸汽发动机已经显示了机器创造能量的潜力。电解开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缰绳,赐予人类难以置信的财富:由于黑暗,我们曾经损失了数不清的时间;由于繁重辛苦的劳动,我们失去了更多的时间。没有了这些损失,人类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和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和发挥。如今,即使我们承认失去了19世纪的亲密和真实,反而遭受着不间断的噪音侵扰以及机械化对现代生活的冲击,但是,电的到来极大地拓展了人们对时间、能量和可能性的感知力。 电的力量确实是伟大的。 书评(媒体评论) 这本书详细描述并高度概括了三位开创、生产和输送电的先驱者:没有这三位伟大的发明家。世界将不会是我们现在知道的这样。 ——亨利·彼得罗斯基《利器》的作者 这是一本杰出地描述了电气化竞争的书。 ——《旧金山纪事报》
吉尔·琼斯的《光电帝国》是以吸引人的——不,是充了电的长篇叙述,描述了在美国19世纪末的流金年代里,发生在托马斯·爱迪生、尼古拉·特斯拉和乔治·威斯汀豪斯之间的电流大战。从点亮摩根的豪宅到威斯汀豪斯征服尼亚加拉瀑布,琼斯用人性化的方式描述了交流电如何战胜了直流电,这一胜利在世界历史上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在描写电椅以及它第一次使用的恐一阵情景时,她逼真的描写甚至让人觉得身临其境、毛骨悚然:她的描述解开了无数电能的秘密,例如为什么百老汇又被叫做“白色大道”。 ——埃里克·拉森 《白城恶魔》的作者
《光电帝国》极为动人并形象地描绘了那个骚动、混乱的年代。在快速简练的叙述中,吉尔·琼斯重新诠释了人格、科技甚至阴谋诡计。这一切通过国家电气化确实地改变了美国。 ——劳伦·贝尔法《光明之城》的作者
琼斯既专注又轻松的写作风格使此书格外出色。 ——《出版者周刊》
体贴周到而隽永流畅。 ——《科克斯书评》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