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唐君毅先生论中国文化最重要的一本书,也是目前谈论中国文化最深入的一本书。该书共分14章,首4章以纵论中国文化之历史发展;第5-8章论中国先哲之自然观、心性观及人生道德理想;第9-14章则横论中国文化之各面;最后3章,则专论中西文化之融摄问题,以解除百年来中西文化之纠结,而昭示中国未来文化之远景。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 |
分类 |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
作者 | 唐君毅 |
出版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唐君毅先生论中国文化最重要的一本书,也是目前谈论中国文化最深入的一本书。该书共分14章,首4章以纵论中国文化之历史发展;第5-8章论中国先哲之自然观、心性观及人生道德理想;第9-14章则横论中国文化之各面;最后3章,则专论中西文化之融摄问题,以解除百年来中西文化之纠结,而昭示中国未来文化之远景。 内容推荐 本书乃唐君毅先生通论中国文化之佳构。唐氏以西方文化思想中之异于中国者为背景,借引申中国哲学之智能,以对中国文化精神神髓予以宏观描述,亦析疏百年来中西文化之纠结,并昭示中国文化未来之远景,可谓致广大而尽精微。故自本书所含义理之深远,并连及问题之丰富,而于富启发性言,唐氏亦自觉此书有优于前此著述者。 目录 第十版自序 自序(述本书缘起) 第一章 中西文化精神形成之外缘 (一)西方文化之来源为多元与中国文化之来源为一元 (二)不同文化民族之接触——战争与商业对西方文化精神形成之关系 (三)农业与和平对中国文化精神之形成之关系 (四)中西文化之面目之不同重文化之类别,与重文化之统 第二章 中国文化与宗教之起源 (一)中国古代之劳动精神与社会政治之关系 (二)社会政治与文学艺术之相依 (三)中国古代宗教精神之特质 第三章 中国哲学之原始精神 (一)中国哲学之起源问题与周代宗法制度之合家庭社会政治道德以为一 (二)中国哲学智慧之起源,为古代宗教道德精神之升进,而非对之之怀疑与批评 (三)孔子之继往开来与继天道以立人道 (四)孔子之全面的合天与全面的人文精神,与孔子所开启之人文精神与哲学 (五)中国文化精神之形成与西方之不同 第四章 孔子以后之中国学术文化精神 (一)九流与六艺及孔子的精神 (二)秦汉唐宋元明清之文化精神之综贯的说明 第五章 中国先哲之自然宇宙观 (一)西方哲学科学中之自然宇宙观 (二)中国自然宇宙观中缺乏超越的必然律之观念,而以自然律则为内在于自然事物者 (三)中国自然宇宙观中,共相非第一义之理。物之存在的根本之理为生理,此生理即物之性。物之性表现于与他物感通之德量。性或生理,乃自由原则、生化原则,而非必然原则 (四)中国自然宇宙观,视物皆有虚以涵实,以形成生化历程,故无纯物质性之实体观念,万物无永相矛盾冲突之理,而有由相感通以归中和之理 (五)中国宇宙观中物质与能力、物质与空间、时间与空间不相对立,以位序说时空,而无“无限之时间空间观念” (六)中国自然宇宙观重明理、象、数合一而不相离 (七)价值内在于自然万物之宇宙观 (八)儒道阴阳法诸家之自然宇宙观之比较 第六章 中国先哲之人心观 (一)中西哲学中人心观之不同 (二)心之无对性、虚灵性、涵盖性、主宰性 (三)心之知与神为心之阴阳二面 (四)心之神与志气 (五)心之性情 (六)性情之善不善及性与理 (七)中国儒家所谓心性之直道而行,及心与其所对之自然之本性,皆超矛盾辩证历程者 (八)罪恶之起源与道德生活中之辩证的发展 (九)中国儒道二家之心性观之体会 第七章 中国先哲之人生道德理想论(上) (一)西方人生道德理想之类型与中国人生道德理想相比较 (二)中国儒家人生思想对自然实在之敬意及惜物贵物 (三)爱物之道德问题 (四)家庭之尊重——孝友之意义 (五)道德责任之范围 第八章 中国先哲之人生道德理想论(下) (六)道德意识中之平等慧与差别慧 (七)良知与当然之理之内在性 (八)恕道与过失罪恶之拔除 (九)修养重建本教始之工夫 (十)一切人生活动皆可为一目的 (十一)人生一切活动与苦乐之遭遇皆充满价值意义 第九章 中国人间世界——日常生活社会政治与教育及讲学之精神 (一)日常生活与文化生活 (二)中国人在自然界之农业生活与其精神含义 (三)中国之家庭生活日常生活之精神含义 (四)日常生活中之礼乐意味 (五)致广大之社会精神 (六)平天下法天地之政治理念 (七)贯古今重会通之教育与讲学精神 第十章 中国艺术精神 (一)中国艺术精神下之自然观 (二)泛论中国文艺精神与西方之不同 (三)建筑 (四)书画 (五)音乐 (六)雕刻 (七)中国各艺术精神之相通 第十一章 中国文学精神 (一)中国文学重视诗歌散文及中国文字文法之特性 (二)中国自然文学中所表现之自然观——生德、仙境化境——虚实一如、无我之实境——忘我忘神之解脱感 (三)中国文学不长于英雄之歌颂、社会之写实,而尚豪侠以代英雄 (四)中国小说戏剧,不重烘托—主角之性格与理想,而重绘出整幅之人间 (五)中国人间文学中之爱情文学重回环婉转之情与婚后之爱 (六)中国人间文学范围,包含人与人之各种关系,及人与历史文化之关系 (七)中国文学之表情,重两面关系中一往一复之情,并重超越境之内在化 (八)中国无西方式悲剧之理由一 (九)中国之悲剧意识一 (十)中国悲剧意识之虚与实、悲与壮一 第十二章 与中国人格世界对照之西方人格世界 (一)西方之社会事业家、发明家型一 (二)西方之学者型一 (三)西方之文学家、艺术家型一 (四)西方之军事家、政治家、社会改造家型 (五)西方宗教人格型一 第十三章 中国之人格世界” (一)有功德于民生日用之人物一 (二)学者 (三)文学家、艺术家 (四)儒将与圣君贤相 (五)豪杰之士 (六)侠义之士 (七)气节之士 (八)高僧 (九)隐逸与仙道 (十)独行人物 (十一)圣贤 第十四章 中国之宗教精神与形上信仰——悠久世界 (一)宗教要求之内容与其产生之必然性及当然性 (二)世界各大宗教之异同 (三)中国宗教精神比较淡薄之故 (四)宗教信仰之当有与儒家之形上性的宗教信仰 (五)中国儒者证天道之方——天或天地可指宇宙生命、宇、宙精神、本心即天心 (六)中国宗教之形上智慧——开天地为二 (七)中国先哲对鬼神之信仰与对自己之宗教精神 第十五章 中国文化之创造(上) (一)中国百年来之文化问题与中国文化之价值 (二)中国数十年新文化运动,提倡西方文化之科学民主自由之精神于中国,所以失败之故及其态度上之错误 第十六章 中国文化之创造(中) (三)中国文化精神之根本缺点之反省 (四)内心理想之超越性、客观性与其价值 (五)西方科学、工业文明、阶级、国家法律意识、社会文化之分途发展、民主自由精神,依同一理念而成立 (六)西方社会文化精神对中国文化之价值 (七)社会文化之分途发展与国家法律意识及世界性之人类社会组织 第十七章 中国文化之创造(下) (八)中国未来哲学及文艺之方向 (九)宗教精神之重建 (十)伦理道德精神之充拓 (十一)中国文化之回顾与前瞻 试读章节 (三)农业与和平对中国文化精神之形成之关系 然吾人反观中国文化之发展,则见中国史上虽有战争,商业亦非不发达。然中国历史上之战争,大多为内乱,中国古代之最大之商业,乃内地之商业,而初非海外之商业。中国所谓乱者,治之反。乱者,群雄之并起,乃整个社会之骚动,非必敌对民族之战争。反乱者为平乱,而非只胜利。西方人于战争求胜利,乃超越精神。而中国人于乱求治,则为以平天下为目的。海外之商业,使人外慕,作多方面追求,而重以小利易大利,并恒与掠夺之战争相连,内地之商业则以通工易事为目的。大城市之商业,唯是经济上之交流中心,为各地方经济之所拱载。中国人经济生活之所托命,实在农业而非商业,此人所无异辞。中国之古代战争,固亦有新兴民族代IH民族而兴起之战争,如夏、殷、周之战争,及中国与夷狄之战争。然殷原在夏后之世,周原臣服于殷,其争仍近于内部之革命,而非全同于外来民族间之战争。至于中原民族与四方民族之战争,若四方民族胜利,如满蒙之入主中国,彼等固未自造一新文化。在中原民族胜利之场合下,如汉唐之拓疆土,中原民族对四方民族,亦未曾形成截然悬殊之阶级。故战争之结果,唯是中原民族与西方民族之同化,中国文化之广度的普被,中国人之精神之更趋于阔大,而非中国人之精神之更向上超越而冒起,与敌对意识之增强。其中之原因,乃在中国文化之超敌对而致广大之精神之早已形成。其文化之力量早已能安抚彼较野蛮民族之精神以同化之而有余。促成此种超敌对性与致广大性之精神之实现者,即农业为主之经济。 夫农业生活与商业生活之不同,在农业必求定著而安居,商业必求远游而易方。农业之事只能尽人力以俟天,商业之得失则直接视买卖二方之人心为定。远游者,周行四方,见上天下地之相悬。农业之人向地工作,而地上之植物上升于天,见上天下地之相通。农业之收获,为实用具体之农产。商业之利得,恒在货币与账簿上数字之增多。农业之产品,重质之美,可以量计而难以确定之数计。而商业之货币,则可以确定之数计。农业生活定著而安居,则生于斯食于斯,而又自然环境皆熟习而生情,惊奇之心遂少,不似业商者之远游异地,易见新鲜之事物,惊奇之心之强。又求定著安居以勤力生产者,亦自然爱和平。侨居异邦者,易滋生争斗之事,此一一皆理之所宜然。故商业之生活,必使人倾向于外,多所希慕于人,而自我中心之情显。其精神之向上,则易为向一超越性之神,致其崇敬,并重纯粹求知之理性活动,及数之计算等。农业之生活,则使人倾向于向内,重尽己力,求人我各安其居,互不相犯之愿浓;其精神之向上,则易为向一有内在性而周行地面之神致其崇敬;而对环境中之人物,易有悠久之情谊;伦理之念笃,艺术之审美心强,此皆促成上所谓超敌对性致广大之精神之实现者也。 由中国人之农业生活,自然促进人之超敌对致广大而爱和平之精神,及中国文化之来源本为一元而非多元,其文化非由不同民族之文化之迭经冲突战争而次第向上垒叠综合以形成,于是使中国文化历史之发展,乃依一中心精神,由内向外不断推扩实现,而于和平中发展。此义,钱宾四先生之《国史大纲》,尝特加发挥。黑格尔观西方之历史,唯见战争冲突可提起人之超越精神,航海业商之可开发人之智性,而二者皆可成就人之个体的主观精神之自觉,于是以为矛盾为历史文化发展之动力,一时代对前一时代之超越而加以否定,为进步之源泉。不知中国则适循另一途径而发展。中国学术文化思想之发展,固亦常为新朝矫旧朝之偏,如汉之革秦、魏晋之异于汉、唐之反魏晋、宋之薄汉唐、清之非宋明。然新朝之所以反旧朝之文化思想,恒必溯源于先秦之传统文化,故子史变而经不变。经之异其解释可也,而以经义衡正子史之精神,则不变也。此种文化上反本复始之意识,与西方人之向上向前向未来,求综合相异相反之文化之矛盾,不能不谓之为二种精神。反本复始,乃使故者化为新,而新者通于故。古今之变通,历史之发展,有一中心之支柱,而文化之大统见。文化之大统见,则学术文化中之万类不齐者,皆如一本之与枝干花叶。枝干花叶相异,而可不视为矛盾,而皆可视为同一本之表现也。唯如此而人乃真可有于殊途见同归,于百虑见一致之胸襟与度量。人之学术文化之活动,乃非只为向上以求超越,向前以求创造,而重在向内以求容受涵摄,向上以致高明广大。而此皆待于内心之和平与社会之和平。唯有内外之和平,而后个人有深厚之文化修养,以承先启后,民族之文化生命乃得悠久无疆,以向前扩展也。 P9-P12 序言 第十版自序 本书成于一九五一年秋,其目标在本哲学观点,以论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一九五三年春,于正中书局出版,迄今已二十五年。此二十五年中,吾在港、台所出版之著述,约分四类:一类为吾尚在大陆之时已出版或已成书,泛论人生文化、道德理性之关系之著。如《人生之体验》、《道德自我之建立》、《心物与人生》及《文化意识与道德理性》等。第二类为来港以后表示个人对哲学信念之理解及对中西哲学之评论之著。如《哲学概论》及《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二书。此二类之书,皆可谓为本书之纯哲学理论之基础所在。第三类为与本书同时,或继本书而写之评论中西文化,重建人文精神、人文学术,以疏通当前时代之社会政治问题之一般性论文。此共编为《人文精神之重建》、《中国人文精神之发展》、《中华人文与当今世界》三书。皆由引申发挥本书最后三章,论中国文化之创造之文中所涵蕴之义理,并讨论其所连及之问题而作。第四类为专论中国哲学史中之哲学问题,如心、理、性命、天道、人道之著。此即《中国哲学原论》中之《导论篇》、《原性篇》、《原道篇》、《原教篇》之所以著。而此诸书,则可谓为对本书所只概括涉及之中国哲学之基本观念,而据之以论中国文化者,作一分析的思辨与历史的发展的论述。故二十五年来吾所出版其他之著,无不与本书密切相关。本书之论述哲学与中国文化诸问题,自不如吾其他之著之较为详尽。然自本书所涵蕴之义理,并连及之问题之丰富,而富启发性言,则此吾之他书皆不如此书。故今于本书第十版请正中书局以新四号字重新排版,以使字迹较为清晰,读者少节目力之劳。此新版中,校改错字,及修正文句不下数百处,唯在内容方面,则此新版于旧版所更改者甚少。读者宜看吾其他之著,及他人于此中问题之所述,以补本书之所不足。是为序。 一九七八年一月十五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