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地球屋檐下--关于人类政治的观察笔记
分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作者 庄礼伟
出版社 中山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注重从具体的人、人心、人性、人文的角度来观察世界政治,包括国家间政治、次国家和超国家行为体的跨国政治,以及作为国际政治、跨国政治分析背景的国内政治。或者说,本书是一部关于“人类政治”的观察笔记。

目录

前言/l

第一章 站在地球屋檐下/1

甘地代表世纪良知:读者心目中的20世纪/l

湛蓝色的希腊之旅/7

“我们联合国人民”/11

全球交往:现实困境与未来期待/17

一个现实主义者的和平之梦/19

屋檐下日记(1):科索沃难民营三日/21

屋檐下日记(2):以色列人的前生、今世与未来/22

第二章 解读“9·11”/25

硝烟中的苦涩滋味/25

“9·ll”事件与全球社会变迁/27

奥萨马·本·拉丹夜访记/34

“9·ll”揭秘:起源于沙特国内矛盾/36

“9·ll”再揭秘:亚伯拉罕时代及其遗产/43

巴厘岛事件分析暨2002版国际旅行安全指南/50

生于9月11日/53

从马德里到阿富汗/55

第三章 透过硝烟看世界/63

战前之辩(1):萨达姆、社会进程与国际和平/63

战前之辩(2):伊拉克全民公决随想录/65

战前之辩(3):就《随想录》答网友问/67

战前之辩(4):萨达姆的人性洞察术/70

战前之辩(5):写在争论边上/73

战前之辩(6):“后萨达姆时代”伊拉克的命运/76

战时观察(1):观看一场电视画面战争/83

战时观察(2):透过硝烟看世界/86

战后之辩(1):“萨达姆洞”有多深?/88

战后之辩(2):一场“很不完美”的选举/90

第四章 叩问美国/93

实用主义:美国的国家哲学/93

总统选举,一地鸡毛/98

附:评“圣徒式洁癖”/102

人物解读(1):克林顿的背影/104

人物解读(2):肯尼迪家族的政治遗产/106

人物解读(3):“肯尼迪”:一个知名的美国政治品牌/108

人物解读(4):解读尼克松/109

人物解读(5):开启美国民权时代的倒霉总统/116

人物解读(6):威利·布朗:广场上的市长/122  

社会观察(1):卡钦斯基:黄昏中的幽灵/125

社会观察(2):反战:“60年代”昔日重来?/127 

社会观察(3):后现代细雨中的西雅图/134  

第五章 新《山海经》/145

俄罗斯笔记(1):俄罗斯的西方心结/145

俄罗斯笔记(2):年轻的普京/146

俄罗斯笔记(3):普京治下的俄罗斯地图/150

俄罗斯笔记(4):黑帮资本家/152

转轨国家影像(1):极地惊鸿/154

转轨国家影像(2):敲门的人/156

参考答案(1):一念天堂,一念地狱?/157

参考答案(2):如何界定“革命”?/160

参考答案(3):国家为什么“失败”?/162

庭外判词(1):“皮诺切特漩涡”/172

庭外判词(2):“非洲病毒”/174

秘鲁连续剧(1):藤森、宪法与权力的诱惑/175

秘鲁连续剧(2):催泪弹、录像带与政治智商/178

秘鲁连续剧(3):总统:从流亡地归来?/180

巴以风云录(1):为和谈把脉/182

巴以风云录(2):“以色列的主张”/187

巴以风云录(3):和平是最艰难的攀登/190

世界政治地理(1):新《山海经》/193

世界政治地理(2):新世纪的欧盟地图/196

世界政治地理(3):透过津梁馆看世界历史/199

世界政治地理(4):发展中国家的权力核心组织在哪里?/202

世界政治地理(5):财富时代的世界地图/205

第六章 公共领域·价值论争/212

杞人之忧(1):堕入凡尘的月球/212

杞人之忧(2):从精神洁癖到血腥清洗/213

杞人之忧(3):遥想“赤军”当年/215

灯下(1):两性关系的历史与现实/220

灯下(2):他们到哪里去了?/224

间谍故事(1):“嘘——”/226

间谍故事(2):谍影幢幢的网络时代/227

公共政策略议(1):公共政策中的黄金分割/230

公共政策略议(2):知识产权如何才能天下无贼?/232

当代英雄(1):他们使世界图像更清晰/234

当代英雄(2):人道责任没有国界/237

绿色主义(1):绿色暴力/242

绿色主义(2):人天悲思——SARS事件的生态学观察/244

读书札记(1):纪念萨义德教授/250

读书札记(2):公共领域、价值论争与国际关系研究/257

读书札记(3):后现代主义、边缘立场与国际关系研究/265

第七章 亚洲天空下/279

亚洲的遗产(1):回望亚洲百年/279

亚洲的遗产(2):君主们的眼光/284

亚洲的遗产(3):地域交易圈中的文化播迁/286

世相观察(1):日本在亚洲的尴尬处境/293

世相观察(2):关于“愤青”的考察/300

概念之辩(1):东亚:从地理概念到社会概念/303

概念之辩(2):“我们亚洲人民”/305

概念之辩(3):“亚洲裙带资本主义”研究/308

印度尼西亚国家报告(1):文明的“返祖”现象/320

印度尼西亚国家报告(2):苏哈托政权的猝死和印度尼西亚的浴火新生/323

印度尼西亚国家报告(3):“弱国家”形态及其根源/327

印度尼西亚国家报告(4):社会转型与族群冲突/34l

第八章 亚洲的政治戏剧/352

索尼娅的选择(1):亚洲家族政治的神奇链条/352

索尼娅的选择(2):“我仍然在你们中间”/356  

新加坡:父与子的故事/362

从李光耀之子到新加坡总理/367  

老族长的困境/371

菲律宾症候(1):埃斯特拉达现象启示录/378  

菲律宾症候(2):菲律宾兵变启示录/385

军事政变的冲动/392

选举中的世界:让人民投票/395

阳光照耀韩国/399

第九章 中国备忘录/402

两岸关系是否会春暖花开?/402

我们能否避免“崛起的赤字”?/406

从阿富汗重建看中国的国际公共形象/413

从克劳福德峰会看中美关系的合理方向/417

中国对外政策的新思维/419

中国能否“平安崛起”?/424

印度洋海啸备忘录/427  

第十章 全球化进程中的东方故事/434

槟城琐记——全球化进程中的东方故事/434

离开萨拉赫丁清真寺/441

越南印象/447

附:胡志明市·《西贡小姐》/452

海匪的故事/454

“老上海”:怀想与期待/456

他们的圣诞,怎么就成了我们的节日?/458

岛上的李敖/461

百年老店沉浮录/465

政治丛林中的厮咬与迷失/472

透视蒋经国神话/477

台湾深处的忧郁/483

回望遥远的尼泊尔/490

试读章节

第一章站在地球屋檐下

   

甘地代表世纪良知:读者心目中的20世纪

题记:深山僻壤的乡野老农和引车卖浆的市井平民也会有自己心中的“全球”与“世纪”。1999年笔者在《南方周末》担任“天下”版责编期间,曾约请《南方周末》的读者们谈谈他们心目中的20世纪大事记,以求在各大新闻社、各大媒体的“官式”排行榜之外,呈现民间视角的、蕴涵民间智慧的多元声音。我常常发现许多普通读者和非专业人士都是深怀智慧的人,所以我把他们关于20世纪的一些意见放在全书的第一篇,以表达我对他们的敬意和谢意。

《南方周末》1999年3月5日的“天下”版刊出《“美国世纪”》一文,对“美国制造”的20世纪大事排行榜进行了述评。我随即向读者征稿,请读者们谈谈他们心目中的20世纪大事。

从迄今为止的众多来稿中,我发现没有两份同样的世纪大事排行榜,所选前10件大事(甚至前5件、前3件)都不一样,更不用说排列顺序是一样的了。每一位读者的排行榜都显示了自己的学识、立场与个性,专业的历史研究者的宏论精见自不谍言,深山僻壤的乡野老农和引车卖浆的市井平民也有自己心中的“全球”与“世纪”。

四川大学读者刘岩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克罗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如烟的往事都是放在今天的秤盘上去检验其分量。刘岩指出了大家评论历史时的一种倾向和视角局限,他认为,前辈们、古人的“今天”和我们的“今天”一样重要,因此衡量历史事件的砝码应该有两个:一是它对今天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二是它曾深刻地影响了几个“今天”。

杭州读者周广勋认为:世纪大事排行榜,自然要以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程度而定。他承认自己的排行榜不一定就符合上述标准,甚至其中可能会有偏见和谬误。不过,他引钱钟书先生的观点说,偏见是没有思想的人的日常家用,却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日娱乐。

思考自然可能会推衍出偏见,但不能因此而放弃思考,放弃它所带来的价值以及一一乐趣。热爱思考的《南方周末》读者们所寄来的世纪大事排行榜及简要的理由,处处闪烁着来自民间的智慧。来稿限于篇幅本版只能摘引剪录,不能一一刊出。对被本版引用了其语句、观点的读者,都将略寄薄酬以表谢意。

  

“20世纪型读者”与“21世纪型读者”

我发现,读者排行榜的结构大致可分为3种类型:一类向重大政治事件倾斜,一类向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倾斜,还有一类则是政治事件与科技突破兼有。第一类作者对过往的政治事件的经验教训有敏锐的把握,对历史真相上下求索,处处流露出拳拳忧患之心,似可称为“20  世纪型读者”。第二类的读者似较年轻,他们关注人类在科技、发明方面的种种进步,对科技的威力与人类的未来充满信心,似可称为“21世纪型读者”。广西南宁小读者郑睿的排行榜中,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飞机的发明、抗生素的发明、加加林进入太空、电脑的发明分列世纪大事第2、3、4、6、7位。湖北长阳佚名读者把“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面世(1928年)”列为世纪大事之首,“第一架动力飞机上天”、“塑料的发明”、“相对论”、“因特网出现”、“加加林进入太空”、“克隆绵羊成功”分列第2、5、6、8、9、10位。浙江大学高分子系硕士研究生张其胜把世纪大事的榜首之尊给予“人类首次登上月球(1969年)”,位居第2的是“量子理论的提出(1900年)”。张其胜认为,20世纪是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的时代,科技的进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引起政治、经济上的巨变,因此,“在本排行榜上科技成就占半数以上是不足为奇的”。郑州市读者张灏浩则把“电脑问世”列为世纪头号大事,“纵观人类数千年发展史,科学技术具有最普遍的影响力”。

当然,第三类的作者最多。

   

榜首大事是哪一条?

“第二次世界大战”获得最多票数。华东师范大学史学所章益国、山西阳泉读者郝建国、江苏常熟读者刘工昌、湖北钟祥读者寇耕耕、甘肃兰州读者朱道伟、河南大学读者刘新征、深圳读者余芸、广西南宁13岁的初中生郑睿等众多读者均把“二战”列为世纪大事榜首。北京读者行天开列了16件世纪大事,第一件是“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理由是“就其对世界的破坏力而言,名列榜首,当之无愧”,为这批读者的代表性观点。

   

《新青年》: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株州影剧院读者龙磊把“1915年陈独秀主编《新青年》杂志”列为世纪大事第9位,理由是“它标志着一场以思想启蒙为宗旨的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德先生和赛先生从此被引入中国,占世界1/4人口的中国开始了漫长的求索历程”。

在北京读者行天的排行榜上,“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名列第16,“当然‘,它无非是一个国家的一次扭转国民命运的会议,但别忘了,中国人多呀”。广东梅县松南镇圳头村读者古锥熙老先生把十一届三中全会列为世纪大事第10位,认为“它改变了世界1/4人民的命运”。

福建寿宁城关的一位自称“山野草民”,署名“汉之”的读者把“杂交水稻研种成功”列为世纪大事第3位,他说:“‘民以食为天’这是我国的老话,‘禾刀挂上壁,肚皮贴脊背’,是过去农民艰辛生活的写照。……如今,我们山里农民家藏3年陈粮者不是一家两户,这无疑是杂交水稻的功劳。袁隆平功德无量,人称杂交水稻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当之无愧。”

秦皇岛海港区122号佚名读者把“中国文化大革命”列为世纪大事第6位;辽宁开原市读者李长荣则把“文革”列为世纪大事第3位;成都市读者何大江把“文革”列为世纪大事第4位;陕西定边县读者张拯荣把“文革”列为世纪大事第8位,认为这是“一场和平时期的战争,数亿人从精神到肉体都受到摧残”。河南大学读者刘新征把“文革”列为世纪大事第10位,——“没有人希望它再来一次”。P1-3

序言

圣一埃克修佩里笔下的小王子生活在一个很小很小的星球上,搬一把椅子坐下来朝这边看是日出,朝另一边看就看见日落,星球上的生物除了他就只有一朵玫瑰花。这样的情境和视角因其震撼性而牵出了人们的无限遐想,和默然内省。

我们身处的地球远远比小王子的星球要大、要复杂,人们常常要通过非常复杂的数学公式和文字定律来观察、解释事物间的关系。但是,如果我们有机会来到月球上看地球,地球和小王子的星球大小就差不多了,它就像一只汪洋中的蓝色孤舟,一颗孤独的湿淋淋的大圆石头,上面有一些在宇宙中显得非常孤单的人类。地球是人类惟一的一间挡风遮雨的房子,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屋檐下。人类之间如果没有足够的友善和宽容,这个屋檐连同房子就要垮塌。

地球屋檐下就是本书作者站立的位置。

本书注重从具体的人、人心、人性、人文的角度来观察世界政治(包括国家间政治、次国家和超国家行为体的跨国政治,以及作为国际政治、跨国政治分析背景的国内政治)。

或者说,本书是一部关于“人类政治”的观察笔记。

国内学术界在对世界政治的研究中,见“国家”不见“人”(特别是普通入)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我一直在尝试以一种个人风格来解读和评析世界政治,相对而言,我比较关注宏大政治对普通人的影响,关注世界政治丛林法则下弱者的命运;同时也关注普通人对宏大政治的质疑和干预,注重从公民社会和世界公民的视角、从人道主义和绿色主义的立场来解读和评析世界政治。

同时,我也尝试从平民生活、旅行笔记等微观的、个人化的视角,来观察、叩问宏大的政治问题。此外,我也比较注重面向大众写作,与大众交流,尽可能地介入公共领域中的知识建构与价值论争。

与见“国家”不见“人”的主流视角与理念相比,我的这种风格的视角和理念可能不那么“科学”和“精准”,不过我坚持认为研究“物”与研究“人”是有区别的。

同时我也认为,敬畏和启示是对人类理性的必要制衡。

我依然是一个处在探索状态的实验者和学习者,我常常发现许多普通读者和非专业人士比我高明很多。与不同气质、不同观点的朋友们的交流和辩论是非常愉快的。

本书是我与学界内外的朋友们交流的产物,绝大多数内容已在媒体和学报发表(在收入本书时一些文章做了若干补充和订正)。在此,我要表达我的感谢——感谢我在《南方周末》担任“天下”版责任编辑时的各位同事,感谢我在《南风窗》杂志担任国际时事评论员时的各位“同窗”,感谢各家媒体、学报中为我的文章费心把关的编辑们。感谢曾给予我诸多指点和鼓励的各地学者和专家。感谢暨南大学各位同事与友好对我的支持和帮助。感谢一直在支持我、关心我的家人。感谢远近各地的朋友们,与你们的相识和交流是我一生中的宝贵财富。 

本书承暨南大学“211工程”基金资助出版,特此致谢。

2005年5月29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0: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