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十五疑案,千古奇闻。小说独辟蹊径、丝丝入扣、荡气回肠;电视剧浓墨重彩、叙事宏大、气象万千,可谓是众说纷纭,但它们谁真谁假,谁是谁非?本书为你解密历史真相,走出戏说误区。乾隆是海宁陈家的儿子吗?杨乃武与小白菜的案子,慈禧太后为什么亲自过问?封疆大吏马新贻被刺,朝廷因何敷衍了事、草草结案?……想知道谜的背后真相吗?
为了“乞丐割人辫子能勾魂”的传言,清政府为什么大动干戈?杨乃武与小白菜的案子,慈禧太后为什么亲自过问?封疆大吏马新贻被刺,朝廷因何敷衍了事、草草结案?……事情往往不像看到的那样简单。拨开历史迷雾,求索背后真相,清史专家道破背后隐情。
吊明说
在《红楼梦》刚刚问世的时候,其中的一些“奥妙”就已经为人们所揣测。当时大家彼此心照不宣的,大概就是所谓“吊明说”或者“南明说”了。
按照这两种说法,《红楼梦》的人物塑造与清初的反清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作品中人物的悲剧性冲突代替了民族的冲突。贾府破败抒发的是亡国悲痛。作品里人物的大部分诗词则是吊明反清的诗词。
先说说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
贾宝玉、林黛玉前世今生的名字、住所,都与石头(玉)和红色有关,如“赤瑕宫”、“绛洞公子”、“怡红院”、“绛珠仙子”、“神瑛侍者”等等。作品名称《石头记》、《红楼梦》及书中的许多人名、地名如“脂砚斋”、“悼红轩”等等也与石头和红色有关。而石头与红色都可以影射明朝和明朝皇族。石头即石头城,即南京。南京是明朝最早建都的地方,是明朝的陪都,还是南明王朝兴亡之地,因此是一个最容易使人联想到明朝的地方。明朝皇帝姓“朱”,所以人们推测书中的石头和红色可能是影射“朱明”王朝。
而与之相对应,作品用金、水、雪和青色影射清朝。因为满族的祖先女真贵族曾建立“金”国,清朝的前身是“大金”,姓氏“爱新觉罗”的意义是“金”。清皇太极改“大金”为“清”,是因为“清”用水作偏旁,而“明”含火义,以清代明,犹如以水灭火。
脂批在解释“牛清”这个名字时就明确指出:“清属水,子也。”暗示作品用“水”映射清朝。“雪”是水变化而来,满族人原居住在寒冷的东北地区,因此“金”、“水”、“雪”和青色应该是用来影射清朝的。北静王的名字就叫“水溶”。“金玉良缘”的隐寓应该是满汉结合。
薛宝钗的“薛”与“雪”同音,因此薛家可能是满族贵族。“薛宝钗”的隐寓就可能是“满族贵族女子”(“宝”者贵也)。而其兄的名字“薛蟠”的含义,可能来自元代邓牧的一句话。邓牧说:“茫茫九原,龙蛇居之。”把元代统治者比喻为蟠居在中原的“龙蛇”。作者借“薛蟠”这个名字,一方面暗示薛家是满族贵族,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其盘踞中原的现实。
因此,贾府就是原明皇族,作者(顽石)就是明皇族后裔。在作者看来,明朝皇帝才是“真王”,清朝皇帝是“假王”。当满族贵族这些“假王”变成“真王”,明朝的“真王”就成了“假王”。这就是“假作真时真亦假”这句话的意思。林黛玉外号“潇湘妃子”,暗示她是一位“王妃”,因为贾宝玉也算是明朝的亡国“王子”。自称为“畸笏”的批书人之一,可能就是明朝贵族的后裔。“畸”作零星、剩余解,“畸笏”即珍藏着祖上遗留下来的笏板的人,一个不忘明朝的人。
由此可见,描写贾府破败就是要抒发亡国痛楚。
P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