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结合心理学理论和多年从事中国航天员心理训练与测评工作的实践经验并针对社会人群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精心编写而成的。全书按照“知、情、意”的顺序,系统地讲解心理训练的基础理论和训练方法,内容涉及信念的培养,思维习惯的改善,心智潜能的激活,心理压力的缓解与转化,情绪的控制与管理,毅力的守持,人际关系的处理和健康冒险等。同时给出一系列配套的心理训练题目,帮助读者通过自我训练综合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水平,达到“完善自我、重塑自我”的目的。本书行文语言精炼,内容讲解深入浅出,举例丰富,训练方法实用,适合社会各层次需要进行心理自我训练的读者学习使用,尤其适合在职工作人员和即将步人社会的广大学生学习使用。
利用社会支持资源
如果你遇到困难,碰到不顺,感觉到内心的压力太大,自己 一个人没法消除掉,就应转向寻求自身以外的力量——他人。 因为我们都是社会人,遇到麻烦,不要忘了芸芸众生,我们的同 类。这就是所渭“社会资源”,包括家人、朋友,或者专业的心理 助人者,像心理热线、谈心室等。
1.朋辈圈子
心理学上讲“责任分散”定律,独自一个人碰到一个孩子落 水,会认为自己责无旁贷,救人要紧;但是如果当时有一大群人 在场,则每个人的责任感都相应减弱。压力也是一样,自己一个人面对一个压力事件,弄不好会崩溃,但如果将压力事件向他人 倾诉,得到其他人的情感支持,那么你在心理上的压力感就会减 轻许多。
当然,这里的“他人”必须是你所信赖的人。不然,倾诉过 后,反而会增添新的心理压力,恐怕此人会再告诉其他人,给你 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因此,当你感觉压力过大时,不要强撑着,找个可以信赖的 人说说谈谈,不仅可以释放自己的心理压力,而且没准在交谈的 过程中还会得到一些有益的启发。
2.去找“助人者”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精神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对来自心理学专业人士的帮助,越来越认同和接纳。
首先,专业的心理助人者有其严格的从业规范,对来访者的情况都是严格保密的,这会让你感到非常的安全和放心。再者,专业心理助人者掌握有专业的会谈技巧,可以在交谈中让你感到自在并得到放松。第三,专业的心理助人者会让你在不知不觉中,认识到压力问题的真正原因,并能引导你找到解决压力情景的办法。
总之,与专业的心理助人者交流,不仅能缓解心理压力,而且还能带给你一种心灵的享受,让你信心百倍地走出来。
最后,请大家记住两句话:
其一,莎士比亚曾说过:适当的悲伤可以表示感情的深切,但是过度的伤心却只能证明智慧的欠缺。
其二,不是事情本身让你痛苦,而是你对它的解释和想法让你痛苦。P126-127
在上个世纪末就有人预言:20世纪人类开发的主要是自然资源,而21世纪人类开发的则主要是人类自身的资源!的确,人类是万物之灵,充满智慧,具有巨大的创造潜力,是一种最具开发价值的资源,而且是不会枯竭的资源。
然而,人们多少年来却不停地自问:为什么有的人明明非常聪明却不能成功?有的人看上去强壮有力却经不起生活的重压?有的人整天清汤寡水却信心十足势不可挡?有的人在自己家里磨拳擦掌跃跃欲试,但到了台上却瞠目结舌,应了那句“放到架子上就没有肉了”的笑语?同样的事情,为什么有的人能应付自如而有的人却感到不堪重负?总而言之,到底是什么锁住了他们的手脚,限制了他们的发展?答案很简单:是他们自己!是他们自己的心理活动!
“神舟五号”飞行成功后,作为我国航天员的一名心理训练工作者,我也迅速地被周围的人们所关注。在上班的班车上、晚饭后的散步中和日常的人际交往中,常常会有入主动地与我聊天,而且很快就会谈到一些与心理素质有关的问题,比如孩子的教育、人际关系处理、职业发展、学业进取以及自身的心理困惑等。显然,大家是想从我这儿得到某些启发和帮助。当意识到对方的这一意思后,我会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使用通俗的语言,从心理学的视角,给以解释。
虽然这类义务咨询占用了我很多休息时间,但我却真的感到欣喜!因为心理学在我们国家已经逐渐地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纳,他们已经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开始从心理的角度去思索一些困惑,并且愿意接受来自心理学专业人员的帮助。勿庸讳言,由于传统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原因,有很多 人对人类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还并不怎么了解。一位理发师曾 经这样问我:“你懂心理学,那你可知道我现在心里在想什么吗?”我禁不住笑了,说:“没错,我是学了心理学,但我可不是巫 婆,怎么会知道你的心思!哈哈……”
人们虽然已经意识到心理因素的重要性,而且还了解到心理素质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高,但他们对心理学的“能力”还心存疑问,总觉得心理学有点儿“玄”,有点儿“虚”。这完全可以理解,因为心理学既不像工程学,可以设计出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也不像医学,可以通过B超或X光甚至外科手术看到病灶。然而,心理学确实是一门科学,拥有自己的一套独特的科学 理论和方法。
所以,当同济大学出版社一位编辑打来电话,问我是否愿意写一部关于心理自助训练的书时,我欣然同意了。借此机会,我愿意将自己多年来从事心理学学习和心理训练的体会好好地进行梳理、归纳,结合中国航天员心理训练与测评的一线实践经验,再加上自己亲身经历的心理成长故事,写成本书。同时还设计了一些心理自我训练题目,目的是让更多的人直接通过本书 就可以实现自我心理训练,感受心理活动的魔力,体验心理变化 的奇妙,享受心理成长的愉悦。
本书旨在带领读者了解心理活动规律,并运用心理活动规律,实现自我突破,达到自我成长,成就美丽人生。阅读本书的过程中读者会发现,每一个主题都似一个“竹笋”,作者先从认知层面一层一层地将其剥开,直到露出核“芯”;同时,精心设计的简便易行的自助训练,再一步一步引导读者将整个笋“合上”,最终达到改变心理感受和完善现实行为的目的。
全书内容按照“知、情、意”的心理发展顺序编排,依次分为7章,每章又分为若干节,且根据内容安排的先后,每章大致可分为三大“幕”。
第一幕的主题是“摸脾气”,让读者了解和熟悉本章涉及的心理过程。往往都是典型案例首先出场,令读者观察、品尝和体会其中滋味,然后再由作者操“心理学之刀”,将其层层剖开,尽显其中的奥秘。比如,为什么我们越告诫自己“不要紧张”,自己反倒越发紧张了?通过阅读相关内容你会发现,原来心灵只能是被引导着“去做什么”,永远不会被引导着“不去做什么”。心灵会把“不要做”或者“别做”自然过滤掉,不由自主地被“紧张”所诱导,所以不紧张才怪呢。第一幕的目的就是让读者跃身云端,“鸟瞰”这一鲜活的心理活动过程,而后则会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的心理如同一个娃娃,也有这样那样的“个性”和“脾气”!以前的迷茫和困惑似云雾被霞光刺穿,现出渐开之势。
第二幕的主题是“顺着脾气想办法”,观看他人操练。既然心理活动的脾气如此“倔强”,那么硬性逼迫就范就万万使不得了。所以在这一幕里,“典型心理现象”和“应对方法”将组合上场,它们配合默契,一气呵成,读者会亲眼看到“顺着脾气驯服它”的意外结局,亲身体验到“心理的问题还须心理的方法来解决”的道理,甚至还可能会磨拳擦掌、跃跃欲试呢。此时,心理的 天空变得越来越开阔,希望逐渐充满心田。
第三幕的主题是“自我驯服”实战训练。训练方法和项目设 置都是作者在多年心理训练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广大读者尤其是大学生和白领阶层的常见心理困惑,专门设计而成的。这部分内容要求读者由“台下”走到“台上”,实战操作,亲身经历心理变化的历程,体验心理活动的奇妙。而且,这种心境会被带入你每一天每一刻的工作生活中,让你心灵的天空露出晴朗的笑脸, 让你身心轻松、气定神闲。
许久以来,人们常将解释不了的一些心理现象归结为“天意”,甚至认为某些心理结果只有“问问天”才知道。从这个意义上讲,希望诸位读者抱着一颗“问天”之“心”来阅读本书。因此,本书取名《问天之心》,意思是作者愿意与大家一道共同探索心 理的奥秘,挑战自我,完善自我,突破自我。
本书写作是作者在从事我国“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航天员心理训练与测评选拔工作之余的时间里完成的。由于训练工作繁重,写作断断续续,成书比较仓促,加之作者学识和实践经 验有限,虽经多次审阅、校雠,书中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专 家、同行和广大读者不吝赐正,以期再版时修正弥补。
王 峻
2005年5月于北京航天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