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明报月刊》第六任主编撰述,一本杂志的四十年传奇,细述全球华语大家的隐秘世界。
霍桑说过:“时间从我们头顶飞过,却留下了他的影子。”这部小书,也可以说是作者过去时间所留下的影子,是斑驳、杂沓的,却是作者过去生活的一部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异乡人的星空/明月四十年精品文丛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彦火 |
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香港《明报月刊》第六任主编撰述,一本杂志的四十年传奇,细述全球华语大家的隐秘世界。 霍桑说过:“时间从我们头顶飞过,却留下了他的影子。”这部小书,也可以说是作者过去时间所留下的影子,是斑驳、杂沓的,却是作者过去生活的一部分。 内容推荐 本书所收的文章,部分是作者主编《明报月刊》时所写的<卷首语>;部分是选自作者近期在报刊写的专栏文章;还有一部分是从作者过去出版过的集子挑选的。 目录 群星灿烂月华明(总序) 金庸 过去时间留下的影子 ——《异乡人的星空》代序 彦火 序 港人彦火 王安忆 “明月”卷首语辑 自由是可贵的 岁月谈酒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黄金泪与现代人 春到人间万物鲜 风云一报人 哄哄的岁月 生命应放入学问才有意义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谦下的美 科学与文学的因缘 香港与开放社会 从蔡元培的”四字诀”淡起 华人文坛最风光的作家 绚美的落霞 读出活色生香 柏杨:历史峡谷中的“渡客”精神 中国人的名目与地位 春天的情思 茶香之外的梦 别忘上帝赋予的山荫道 文明被自己吐出的污物所染 中国人的脸与西洋人的“兽性” 运动家的精神 为什么高天大地皆伏杀机 春风欲度玉¨关 杏林子的人格力量 凯尔泰斯的别思 巴金、库切与强国梦 宋美龄跨世纪的恩义情仇 永恒流动的情感 韵外之致是古琴 旅游文学有可为 善读书不负风月 寻觅虚静的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在哪里? 女儿国走婚的迷思 初识茶马古道 寻找天险背后的净土 藏民的精神家园 初渎湘西风凰城 湘西文化斑斓诡奇 香港制造的黄霈 独行的二月河 对大海的认识 忘年恋与偶像爱 独立自凌霄的汪曾祺 寻觅那一缕春色 心灵的普岁旺斯 那一抹炫目的夕晖 母爱的巨大火焰 早春,杜鹃花开 耶利内克式的伤痛 梁思成林徽因后继有人 雨伞 残阳如梦 窗 苔绿 生命的绿意 花朵所引起的联想 人生三题 我与酒神 酒神与养老之道 心灵的胭脂 超时空的情意 一段动人的感情 乡土和现代的沈从文 俞平伯的梦 端木蕻良情系香江 吴祖光为什么那样伤感? 书呆子杂趣 白先勇的二重性 冰心的长寿与心态 黄苗子养生秘诀 萧红的隔世恋人——葛浩文 不死的童话的了结 刻骨的迷恋 宿醉后的人生 椰树的天空 知其不可为而为的血性 鱼化石的印记 莱菌河畔的落叶 秋之什 雪!雪!雪!(外二章) 山村二题 山中雾 夏之梦 爱荷华心影 十年后的爱荷华 我们自泰山来 黄山散记 庐山组曲 附录:走向世界的美文 ——彦火散文初探 潘亚暾 从历史走廊穿行过来的《明报月刊》 ——《明月四十年精品文丛》编后记 潘耀明 试读章节 谦下的美 张爱玲很会看人,特别是看女人。讲起日本女人,她与别人看法便迥异:“……日本女人有意养成一种低卑的美,像古诗里的‘伸腰长跪拜,问客平安不?’温厚光致,有绢画的画意,低是低的,低得泰然。”(《罗兰观感》) 不少人觉得日本女人在社会上的地位低微,如在社交场合、一切公开活动,在家族的尊卑的序列上,日本女人永远是低下不过的。传统日本女人并不以此为忤,对“伸腰长跪拜”好像吃饭盥洗,习以为常,处之泰然。其实若以今天商品社会的眼光来看,日本女人很聪明,因她掌握了整个家庭的命脉——财政大权。日本男人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全数交给太太用度,日本女人表面甚不风光,实权却大得很。既有“低卑的美”,也有黄澄澄白皑皑的真金白银,聪明绝顶! 回头看香港,若时光倒流二十年,香港横看竖看都不像样,被公认是一个华洋杂处、藏污纳垢的地方,丑陋得很!记得多年前,刘绍铭教授在一次文学讲座上,一针见血地指出香港相对“中原文化”,是一个弱势的“边缘文化”,卑微得很。当时环顾香港文化,但见烟尘滚滚,泥沙俱下,彼时彼地,香港是“文化沙漠”,被异口同声地高唱入云。殊不知,二十年后的港式文化,却在强劲的经济带动之下,如十级台风刮得海内外人仰马翻。如香港流行文化之一的流行曲,已响彻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香港学”在内地各大高等学府更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项目。原来被视为弱不禁风的“边缘文化”,大有喧宾夺主之势。无他,这与日本女人持家道理一样。港人不介意外人用怎样的眼光看,哪怕是带有嘲弄、低视的眼光,就是牢牢抓住经济不放,甭管外面的风风火火,坚信不管白猫黑猫,对经济有利便是好猫。结果最符合邓小平的务实精神,成为邓先生搞“特区”的天然例证。也正因过去几十年来香港的“弱势”、“低下”的姿态,于古印证了庄子“以濡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的格言,于今切合了“最低的地方,才是众川的汇归的地方(金庸语)”的道理,使只有弹丸之地的香港,反而能汲纳百川和具有容乃大的襟怀。 P22-23 序言 过去时间留下的影子 ——《异乡人的星空》代序 彦火 我曾说过,我特别喜欢卞之琳的《鱼化石》: (一条鱼或一个女子说:) 我要有你的怀抱的形状, 我往往溶化于水的线条。 你真像镜子一样的爱我呢。 你我都远了乃有鱼化石。 意喻往日之我已非今日之我。我们仍珍惜雪泥上的鸿爪,不过是一种纪念。 鱼化石的时候,鱼已非原来的鱼,石也非原来的石了。留下的只是凝固了的旷古的怀念。恍如一阕久远的古琴,悄怆、幽异、诡秘,笔意隽永、丰圆——一种凄美寒骨之情,跃然纸上。 第一句“我要有你的怀抱的形状”,是源自法国保尔·艾吕亚的两行诗“她有我的手掌的形状,/她有我的眸子的颜色”。 “我往往溶化于水的线条”,这是诗人从水中看雨花石,水纹溶溶,花纹也溶溶。这使人想到“水中花”。 另一句“你真像镜子一样的爱我呢”,使人想到“镜中缘”——镜中的颜容似真还假那么的缥缈! 卞之琳这首诗也带有哲理的成份:昨日不再,只是像化石一样,凝固在过去,只是一个印记。 本书所收的文章也是属于昨天的印记——部分是我主编《明报月刊》时所写的<卷首语>;部分是选自近期在报刊写的专栏文章;还有一部分是从过去出版过的集子挑选的。霍桑说过:“时间从我们头顶飞过,却留下了他的影子。”这部小书,也可以说是我过去时间所留下的影子,是斑驳、杂沓的,却是我过去生活的一部分。 本书承金庸先生题签,并由上海知名画家谢春彦兄画插图,不胜荣宠,一并致谢。 2006年7月14目 后记 《明报月刊》是打从历史走廊穿行过来的。“历史走廊”不是“历史大道”,更不是金光大道,远非那么平坦、风光。走廊的两侧屹立的是巉岩峭壁,中间可行的路其实只是一条夹缝。历史正是从夹缝中走过来,一面探索寻找,一面挣扎奋斗。《明月》的行进状态,也是如此。然而,尽管路途并不平坦,但她终于一步一脚印地走过来了,从查良镛先生草创至今,已穿越历史走廊四十年了。 《明月》运行的漫漫时间之河中,经历了八任主编。第一位主编是《明报》企业创办人和《明月》创始人查良镛先生,之后担任主编的依次是胡菊人、董桥、张健波、古德明、潘耀明、邱立本、古兆申。从一九九八年起,我第二度接任编务。胡菊人历时达十二年;其次是董桥,也有七年;我在前一时期做了四年,后期也八年了,合共十二年,与胡菊人一样。 《明月》最初十多年是黄金时期,销路很好,她的创刊号还要再版哩。但正如查良镛先生所说“前十年是相当艰苦”,一面倾尽心血与汗水,一面还要遭受攻击与炸弹。我不过是一个接棒者,以个人的知识水平来编这一本誉满海内外的杂志,自问力有不逮,对尺度的拿捏甚至具体编务,难免有不周全的地方,期间又经历了金融风暴和香港经济衰退时期,读者阅读心态十分飘忽,香港杂志销路日渐萎缩,甚至个别名牌杂志也在这场狂飙中没顶了。《明月》还能够维持下去,订户不跌反增近一倍半,销路在稳定中发展,这可以说是一个异数。 《明月》的主要成功经验,是她的编辑方针恪守“独立、自由、宽容”的信条。正如查良镛先生在《发刊词》中指出的:“本刊可以探讨政治理论、研究政治制度、评论各种政策,但我们决不作任何国家、团体、或个人的传声筒。我们坚信一个原则:只有独立的意见,才有它的尊严和价值。”《明月》所坚持的非党派、非集团刊物的中性价值和对不同意见的兼容,受到广大海内外读者的认同。知名学者余英时教授指出:“我一生投过稿的报刊不计其数,但我始终觉得《明月》最令我有亲切之感。自由、独立、中国情味大概是我对《明月》最欣赏的几点特色。”主编《明月》达十二年的胡菊人先生指出,《明月》能够“昂然挺立”近半世纪,与创办者、历任的编者、工作人员的心血和辛劳耕耘有关,而更重要的是《明月》所肩负的文化的使命感。也就是说,《明月》“是一本concemed编辑人为coneemed读者而出版的综合杂志”(刘绍铭教授语)。“左风、右风、西风,她都屹立不动,只因为她崇奉的文化中国。”(著名作家聂华苓语)“《明月》有香港味,有中国情调,又有世界气氛;香港刊物中最能反映香港文化的神韵与蕲向的,《明月》是表表者。”(前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金耀基教授语)“《明月》是海内外华文世界中,最多人文关怀、最严谨、最公道、最可信赖、可读性又最高的刊物之一。”(知名作家柏杨语) 歌德说过:“在文化水准最低的地方,随处可见强烈残暴的仇恨行为。”香港属于文化水准不太高、充弥语言暴力的地方,《明月》也屡遭中伤、攻讦,但《明月》却不为外力所动,更不被肮脏语言所污染,仍坚持走高格调路线,执著自己的“倾阔洞明”(国学大师饶宗颐教授语)、不卑不亢的风格。 查良镛先生虽然出售了《明报》企业,但他一直关注《明月》的成长,他所撰述的文章,绝大部分优先给《明月》披载,他希望《明月》越办越精彩,并相信一个“群星灿烂月华明”新局面的可期。值兹《明报月刊》创刊四十周年纪念,我们编辑这套文丛,获得广大海内外《明月》作者群的支持,并由《明月》创办人查良镛先生担任顾问主编,及《明月》历任主编担任编委,特致以深切谢忱。从策划、组织、编辑这套文丛,师永刚先生花了大气力,在此一并致谢。 潘耀明 《明报月刊》总编辑 二00六年九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