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中国文化以儒家为主流,但是作为具有实践向度的法家文化,它对现代企业管理者的启发意义也是多方面的。朱永新教授的话比较能概括法家管理思想与儒家管理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关系。
在本书中,作者以《韩非子》一书的编排体例为蓝本,从丰富中取其精,从庞杂中择其要,选择其中最能反映韩非管理思想的26篇文章,删繁就简,对其管理之道、管理之术一一细评,力求还原最精微、最理性、最本真的“韩非式”管理智慧。
相信所有希望深悟中国文化、中国式管理的企业管理者都能从本书中体会到与《论语》不一样的管理智慧,汲取到“道”与“术”完美融合的管理方略。
儒家将法家领导心理思想和技巧融入它的管理理念之中,法家以“人性恶”为基础,提出“法治”。并针对人的心理特点,以法一术、势作为三位一体的管理力量,重视的是组织的管理权威,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外在权利因素和约束力,着重于从外部强迫、控制和利用被管理者来实现其管理目标。而儒家以“人性善”为基础,提出“仁政”、“仁制”的管理思想,重视的是爱挥人格内在的管理力量,一如道德的约束力、向善性、资力、传统等,通过内省,修炼。扬善等方式来实现管理目标。这两者结合起来达到了非常奇特的管理功效。显然,从历史发展来看,法家与儒家的管理心理思想的合流堪称是珠联璧合,刚柔相济。
爱臣——有效的制臣之策
本篇题为《爱臣》,实为替专制君王设计的制臣之策。韩非的思想通常被概括为“法”、“术”、“势”三个概念,其实,更确切地说,他的思想的中心是“君”,他的所有学说都只是为君主服务的。刘泽华先生就认为“君利中心说”是韩非政治思想的主要特点之一。在这篇《爱臣》中也是如此。韩非论述了君权旁落对专制君王的威胁,于是他向专制者提出了一系列削弱臣下势力、防止犯上作乱的措施。
首先,韩非提出君王最大的危险是权力旁落于臣僚之手,而过于跟臣属亲近,必然遭致权力旁落,使君主处于危险境地。“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群臣之太富,君主之败也。”
这里,韩非从君主绝对专制的立场出发,论述了君主对于权力控制的重要性,并明确指出了如果控制不得当的话,其臣下对于君主自身的潜在威胁。
接着,韩非又以商亡、晋分、齐夺、燕宋弑其君的历史事实为论据,论证了运用术来控制臣下的合理性。
然后,韩非更是为君主们提出了一系列削弱臣下势力、防止犯上作乱的具体措施。
由于韩非是从绝对君权专制思想出发来论述这一主题,所以他提出的很多措施在今天看来明显是过于偏激的。但是,作为一个理性的管理者应该清醒地看到,他对于下属、下级的权力、行为应进行适当约束,这一从历史教训得来的经验对于现代管理还是有很大帮助的。
本篇是一篇“干韩王”的上书,从篇中“臣闻”云云,梁启超断其为韩非早年上韩王书。题为《爱臣》其实只是取篇首二字,与中心无关,这是上古命题的一种常用方法。
原典
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主妾无等,必危嫡子;兄弟不服,必危社稷。臣闻千乘之君无备。必有百乘之臣在其侧,以徙其民而倾其国;万乘之君无备,必有千乘之家在其侧。以徙其威而倾其国。是以奸臣蕃息。主道衰亡。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群臣之太富,君主之败也。将相之管主而隆国家,此君人者所外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也,主势之隆也。此四美者不求诸外,不请于人,议之而得之矣。故日人主不能用其富,则终于外也。此君人者之所识也。 P25-26
作为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使法家思想自成体系,拥有了可以与传统主流文化——儒家思想一争高下的完美理论架构和实践之术。毫无疑问,法家思想在韩非这里达到了巅峰。
韩非从务实功利的价值观出发,提出人性自为自利,并由此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法、术、势的政治学说;他以道为旨,以国家治强为目标,以法为行为标准,以势为运行力量,以术为操控方法,对属下以势驭之,以术制之,以法决定赏罚。通过韩非,我们可以了解法家思想的精华,可以一改中国式管理重道而轻术的印象。
虽然中国文化以儒家为主流,但是作为具有实践向度的法家文化,它对现代企业管理者的启发意义也是多方面的。朱永新教授的话比较能概括法家管理思想与儒家管理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关系:
“(法家)重视的是组织的管理权威,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外在权利因素和约束力,着重于从外部强迫、控制和利用被管理者来实现其管理目标。而儒家‘仁政’、‘仁制’的管理思想,重视的是发挥人格内在的管理力量,如道德的约束力、向善性、资力、传统等,通过内省、修炼、扬善等方式来实现管理目标。这两者结合起来达到了非常奇特的管理功效。从历史发展来看,法家与儒家的管理心理思想的合流堪称是珠联璧合,刚柔相济。”
当然,作为一位两千多年前的政治家,韩非的思想有着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他的极端功利主义显然没有考虑到人类自身的长远发展,终而流于短视,这是需要现代读者加以明辨的。但瑕不掩瑜,抽去特殊历史环境的影响,作为一本以领导者为主要考量对象的书,《韩非子》中讲的统御术,一方面针对领导者自身心性中的本质、动机及想法,提出了应对策略;另一方面则提供被领导者的常情心态,以利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制定法律法规,构筑治理蓝图。这两方面展露了韩非杰出的经营管理智慧。因此,林语堂先生说:半部《韩非子》治天下!这也是我们编写本书的原因。
在本书中,我们以《韩非子》一书的编排体例为蓝本,从丰富中取其精,从庞杂中择其要,选择其中最能反映韩非管理思想的26篇文章,删繁就简,对其管理之道、管理之术一一细评,力求还原最精微、最理性、最本真的“韩非式”管理智慧。
总之,相信所有希望深悟中国文化、中国式管理的企业管理者都能从本书中体会到与《论语》不一样的管理智慧,汲取到“道”与“术”完美融合的管理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