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春》、《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威尼斯》,人们自然会想到朱自清这个名字。本书精选了朱自清先生的部分抒情散文及书信日记,结集出版,并配以解读的文字,为热爱他的人们阅读欣赏提供了一个可靠的蓝本!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荷塘边的不朽背影(解读朱自清经典)/青少年图书馆丛书 |
分类 | |
作者 | 张健 |
出版社 | 花山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提起《春》、《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威尼斯》,人们自然会想到朱自清这个名字。本书精选了朱自清先生的部分抒情散文及书信日记,结集出版,并配以解读的文字,为热爱他的人们阅读欣赏提供了一个可靠的蓝本! 内容推荐 这是一套名家视角丛书。由2l世纪中国著名学府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解读20世纪中国文学经典名著。丛书以教育部最新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将经常入选中学课本,又能代表中国现代文学成就的10位大师级作家作为介绍对象,其作品篇目的选择、书前导言及篇末的解读文章,反映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学术界最新研究水平,并且贴近青少年读者的砍赏口味,好读、耐看、有吸引力,充分体现了权威性、当代性、青年性、知识性和新鲜活泼的编选风格。丛书既是广大文学爱好者的良师益友,也是青少年学生课外阅读的最佳选择。 目录 汉语写作的不朽背影1 第一辑人生况味 匆匆2 歌声4 春6 绿9 荷塘月色12 "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15 一封信17 《萍因遗稿》跋21 《燕知草》序23 "欢喜老墓碑"27 北平沦陷那一天31 刹那34 赠言38 送毕业同学40 致闻一多夫人43 致俞平伯45 第二辑故人旧事 背影49 阿河53 哀韦杰三君60 白采64 《梅花》后记67 怀魏握青君71 儿女74 看花80 我所见的叶圣陶84 给亡妇88 冬天93 择偶记96 《忆》跋99 哀互生103 白马湖106 我是扬州人109 买书114 初到清华记117 第三辑行者游踪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121 白水漈128 松堂游记130 扬州的夏日133 说扬州136 南京140 潭柘寺戒坛寺145 威尼斯149 佛罗伦司153 德瑞司登158 莱茵河162 西行通讯165 文人宅172 三家书店178 外东消夏录185 蒙自杂记19l 加尔东尼市场195 吃的198 圣诞节203 南行通信207 南行杂记211 致陈竹隐(之一)215 致陈竹隐(之二)217 致陈竹隐(之三)220 致李健吾(之一)223 试读章节 匆 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那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一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一九二二年三月二十八日作品解读 有道是“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时间的匆遽和有限是生命所不能抗衡的。因此,朱自清先生感叹时间的匆匆,在对这种匆匆的敬畏中,他发出了“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的追问。在作者对时光易逝的种种表现的铺陈中,他想表达的希望是:要在有限的时间内留下点生命的痕迹。这从他反复的自问“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中可以找到答案。这种对时间、对生命、对宇宙的追问是人确证自己的存在和意义的方式,是古今与共的。因此,本文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此外,文章语言优美,疑问句居多,能引起读者的反思;而排比句式的连篇运用增加了朗读的美感,有铿锵之势。不愧为美文。P2-3 序言 汉语写作的不朽背影 提起《春》、《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威尼斯》,人们自然会想到朱自清这个名字。由于朱自清先生的几篇散文早已被作为白话散文的经典之作选人中学语文课本,其散文已成为现代汉语言文学的代表作品,其中风味气韵极耐细细品味,慢慢咀嚼。 朱自清先生(1898—1948),生于江苏省东海县,祖籍江苏扬州。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先从事中学国文教学工作,自1925年起在清华大学中文系任教,学习、研究古典文学,直至去世。先生虽然写过诗,写过小说,研究过古典文学,但在他一生的文学创作与研究中,“所写的大抵还是散文多”①。在鲁迅先生所说的“散文和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②的时代里,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是独树一帜的。他的散文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朴素平实。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不尚绮丽繁复,而以简单、素朴为美。他尚写实,尚真情。但不似郭沫若、徐志摩的热烈,而是以质朴的感情作为自己散文的感情基调。慈父的背影,儿子的心酸(《背影》);稚子的堪怜,为父的羞惭(《儿女》);亡妇的奉献,生者的感念(《亡妇》)……人类最自然、最平常,也是最伟大的感情在他素朴无华的笔下得到了最本色的表现。即便对最打动人心的亲情,朱自清先生也不事渲染。因为,最平实的,就是最感人的。 (二)温和通达。要说朱自清先生为文心气平和,读来有风烟俱静感,那是因为他文如其人。 李广田有一篇悼念朱自清先生的文章,题目是《最完整的人格》①。作为先生的学生,他对朱自清先生的性情、人品是很了解的。他评价佩弦先生“是一个有至情的人”,“是一个最爱真理的人”,是“一个很有风趣的人”。杨振声在《朱自清先生与现代散文》也说:“我觉得朱先生的性情造成他散文的风格。……他文如其人,风华是从朴素出来,幽默是从忠厚出来,腴厚是从平淡出来。”②因为朱自清先生一向主张持重,生活中讲究平和,所以他的散文感情含蓄,极为温和。即便如《哀韦杰三君》这种满怀愤慨的文章感情也极为内敛。这种温和通达与其说是先生的理智,不如说是气度与襟怀。 (三)气韵流动。这主要是说先生的写景散文。不得不承认,“五四”以来的散文家虽不乏写景出色者,沈从文有《湘行散记》,郁达夫有《故都的秋》,俞平伯有《雪晚归船》,丰子恺有《庐山游记》,其中都有迷人景色的铺陈。但是,像朱自清先生这样长期地、成系列地、连续地醉心于景物描写,并且名篇不断者几乎没有。在写景散文领域里,朱自清先生可以说是不可匹敌的。荷塘与月色,光与影的和谐;梅雨瀑飞花碎玉,梅雨潭的绿,如织如皱;白水祭的瀑布,如此细薄,似白光飞烟,若有若无……在朱自清先生的笔下,光、影、水、色是自然的旋律,他用超拔的想象和奇异的比喻将它们点染,于是,山也动,水也流,水气灵动,汩汩而来,文章境界尽出,纸上气韵流动。朱自清文中的景色,真令人忘返、息心。 (四)漂亮缜密。朱自清先生的文字绝对堪当“漂亮缜密”的评价。那是细腻委婉的、自然清新的语言,是见得精雕细琢的功夫的。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为例,其语言极尽华美新鲜之能事。看,船的窗格是“柔腻”的,乘小船的感觉是“清隽”的,水波是“黯黯”的、“碧阴阴”的,林是“疏疏”的,月是“淡淡”的,夜是“薄薄”的……这样的描写是作者的苦心经营,但这样的用词讲究漂亮却不晦涩艰深,是无懈可击的精美。朱自清先生很少使用生僻词汇,而是用通俗平易的白话、口语来叙事抒情。尤其注重北平方言,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京味儿”语言,譬如儿化音、方言词汇“到了儿”、“干吗”、“留连一会子”、“你这一乐”等。他的京味儿语言在文章中偶尔出现,不过多,因此不给人以油滑之感,却是恰到好处的亲切自然。 读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至情感人,优美动人,回味悠长。它是汉语言的精华之作,应得到广泛深远的继承与流传。尤其对于正在学习、体味汉语言文学文化的中学生,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是不可多得的、有助于提高他们鉴赏能力的佳作。为此,我们精选朱自清先生的部分抒情散文及书信日记,结集出版,并配以解读的文字,为中学生的阅读欣赏提供蓝本。 我们想,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是为序。 编选者 2002年10月21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