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对孔子《论语》中的"为政"内容做的一次注释。之前,已有许多人为这本著名语录做了几番注解,但各有各的理解。本书大多理解不离前人所理解的,但以前由于时代、认识和阶级的局限,许多理解都缺乏深度。本书就突破了此局限,对许多问题发表了新的见解。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论语之学而为政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王世明 |
出版社 | 甘肃文化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是对孔子《论语》中的"为政"内容做的一次注释。之前,已有许多人为这本著名语录做了几番注解,但各有各的理解。本书大多理解不离前人所理解的,但以前由于时代、认识和阶级的局限,许多理解都缺乏深度。本书就突破了此局限,对许多问题发表了新的见解。 目录 一 学而时习之 乐从何来 /1 朝霞满天 /2 百谷王者 /2 充电放电 /4 逝者如斯夫 /4 借船出海 /5 知己可遏 /6 怡然方自得 /7 三足才能鼎立 /9 翻过来看事物 /11 二 君子务本 大路朝天 /14 根深蒂固 /14 何必空发议论 /16 简单逻辑大文章 /17 活着累不累 /17 利人利己 /18 三 巧言令色 不可坏了风气 /21 巧舌如簧为哪般 /21 人有多张脸 /22 重锤击打 /23 官场旧形图 /24 不怕官只怕管 /24 人间自有浩然正气 /25 拔出深根 /26 四 三省吾身 为何三回首 /27 谁在回头 /28 反观内视 /29 一以贯之 /30 非转三回头 /30 忠字禅 /30 与有肝胆人共事 /31 本就不该丢弃 /32 做起来真难 /33 "不"字有讲究 /34 五 道千乘之国 载舟亦覆舟 /36 双脚不能离地 /37 诸葛一生唯谨慎 /38 慎用血汗钱 /39 自酿苦酒 /40 六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必须破解的难题 /42 纸上得来终觉浅 /42 瞩目希望 /43 清楚明白的人生路 /44 话不说不明 /45 发展才是目的 /46 人应明辨是非 /46 天堂有路谁不走 /47 七 贤贤易色 弯弓射虎 /49 引导人生谈何易 /49 走进二贤庄 /51 真心一片 /52 抛洒一腔热血 /54 多积一点福 /56 三座天梯 /57 引人深思的话题 /58 八 君子不重则不威 自天佑之 /60 内练一口气 /61 米粒之珠也耀眼 /62 曲字学问大 /62 功业不是权位 /64 别忘了固本培元 /65 良苦的用心 /67 蹲进老君炉 /68 学莫便乎近其人 /69 还是直路好走 /71 九 慎终追远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73 看谁笑到最后 /74 鹏程万里并不远 /75 追根究底为哪般 /78 十 温良恭俭让 指点江山 /80 分寸难把握 /81 有好心还要有好结果 /83 玩世不恭了不得 /84 老子的一宝 /85 好戏应有好演员 /87 光拍脑门不行 /88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89 十一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 话不在深浅 /91 家大业大 /91 尺有所短 /92 人吃牛肉并非牛 /93 细读三字经 /93 假的都该打 /94 大题小做也不对 /95 不是在旁边看着 /95 子不教父之过 /96 八千里路云和月 /97 先人指路 /98 一字之师 /98 十二 和为贵 福莫长于无祸 /100 一路颠颠簸簸 /101 有无相生 /101 好大一个字 /103 "和"之连城 /105 一张通行证 /107 也说共同富裕 /108 不能多迈一步 /109 大哥管着小弟 /110 十三 信近于义 心中有杆秤 /111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112 打太极拳 /113 揠苗助长 /115 以退为进 /117 十四 敏于事而慎于言 强大的发动机 /119 道是无来却是有 /120 说来容易做却难 /121 能做到就好了 /122 嘴难对着心 /122 修炼三千年 /123 下海学游泳 /124 十五 富而好礼 心之力 /126 神游太虚 /127 书是好东西 /128 登上十八盘 /130 一步之遥 /131 酒不醉人 /133 十六 患不知人也 世上有几人 /135 人间几何学 /136 知人者智 /138 不怕不行 /139 也要推销自己 /140 大处着眼 /141 十七 为政以德 难念的经 /142 谁主沉浮 /143 宦海之舟 /146 粮店和书店 /147 今天和明天 /148 多挣少花 /148 自己救自己 /149 斗转星移 /150 十八 思无邪 何思何虑 /153 头管着脚 /154 两样货色 /155 心路迢迢 /156 常念紧箍咒 /157 乘风而行 /158 言有宗事有君 /160 答好这张卷 /161 十九 有耻且格 不用再争了 /162 事有终始 /163 佛渡有缘人 /166 游人止步 /168 一字之差 /169 步入快车道 /170 一生二 /171 二十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逍遥游 /173 曙光在前头 /174 掀开谜底 /176 自古华山一条路 /177 有恒最难 /178 漫漫人生路 /180 急也没用 /181 二十一 无违 无形的手 /183 哪家的规矩 /184 吃点苦头也好 /185 还得理论一番 /186 说话要长眼 /187 就是不一样 /189 还是那座山 /190 二十二 父母唯其疾之忧 明天怎么办 /192 狼来了 /193 载不动许多愁 /194 天将厚福以报之 /195 二十三 子游问孝 填不满的坑 /197 弦外之音 /198 小书本大课堂 /199 痴心父母 /199 一路高歌 /200 何止齐家 /201 可以申报专利 /202 混元之气 /203 千年老山参 /204 二十四 色难 人活一口气 /205 各说各的理 /206 前后相随 /207 差别就在这里 /209 壁立万仞 /211 二十五 回也不愚 糊涂难 /212 可以考状元 /213 百姓日用而不知 /214 外其身而身存 /215 该出手时就出手 /216 笑看世间人 /217 难上玉皇顶 /219 都是高人 /220 二十六 人焉度哉 善假舟楫绝江河 /222 人有两只眼 /223 谁识庐山真面目 /224 不是眼不好 /228 三位一体 /229 行家看门道 /230 二十七 温故知新 知道了 /231 又一村 /231 青山遮不住 /233 不能没后眼 /234 火候不到不行 /234 它是哪一段 /236 甘露润众生 /236 劈山开路 /237 驻足于此 /239 掌灯的人 /239 话虽好说 /240 二十八 君子不器 直上九重天 /242 千古难题 /243 酒肉穿肠过 /244 他是谁 /246 有好处谁不干 /247 难在坚持 /249 路有万千条 /250 二十九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胸中自有百万兵 /252 沃野千里 /254 匪交匪舒 /255 给把交椅 /256 谁说了算 /258 推而行之谓之通 /259 都该这样做 /260 三十 君子周而不比 早于齐白石 /262 也思项羽 /263 学会画圆 /264 布袋和尚 /265 并非圆滑 /266 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267 手握金刚圈 /268 环环相扣 /270 让它转起来 /271 小人得势 /271 没有鸿沟 /272 三十一 学而不思则罔 常说的话 /274 打破砂锅 /275 用好脑袋 /276 这样倒省事 /277 拍张脑电图 /278 别走这条路 /280 为何偏向虎山行 /281 多嚼一会儿 /283 三十二 攻乎异端 小心走好 /284 跑来跑去 /285 苦海无边 /287 回头是岸 /289 玄之又玄 /291 利令智昏 /291 一叶障目 /293 三十三 汝知之乎 心中有航线 /295 找到落脚点 /296 还得辨一辨 /297 把根往下伸 /297 迷迷瞪瞪上山 /298 明知故问 /300 牧师的作用 /301 三十四 禄在其中 人同此心 /302 两字书 /303 少说为妙 /305 学会踱步 /306 三十五 何为则民服 天行有常 /308 一个字两样写 /309 易简之理 /310 用人说 /312 碧海蓝天 /312 一万年不久 /314 善心并非一点 /315 一波万顷好荡舟 /316 三十六 使民敬忠以劝 大禹治水 /317 指点迷津 /318 两块敲门砖 /320 小小老百姓 /322 锦囊妙计 /323 三十七 子奚不为政 以道莅天下 /326 永久的话题 /327 为何再而三 /328 车在路上行 /329 善于挑担子 /331 三十八 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 巍巍昆仑山 /333 掘地三千尺 /334 召来回头客 /335 大信不信 /336 知不知尚矣 /337 三十九 虽百世可知也 仰观天象 /339 谋事在人 /340 过河不拆桥 /342 天不变道亦不变 /343 千变万化 /344 万古不易 /345 四十 见义不为无勇也 事出有因 /347 常有的事 /348 转念一想 /348 思之再三 /350 不明事理 /351 见得思义 /352 小我大我 /353 不说半句话 /353 试读章节 当我们对"知"和"世"两个字作了分析之后,还需要回答,这段话的主题是什么。本文认为,这段话集中回答的是,人有能力把握一个政权的命运。展开来说,这段话实际回答的是一个政权的延续时间,关键在人,在把握政权的人怎么做。对这段话的主题这样概括,主要依据的是孔子的"虽百世可知也"这一结论。很明显,"百世可知"说的就是一个政权的命运是可以知道、可以把握的。至于孔子为什么说这样的话,下面我们还要依据其具体论证过程展开思考。 显然,孔子师生二人的对话,其着眼点在于研究一个政权怎样稳定存在下去。因为文中的一问一答,回答的内容虽是能知多久,但目的肯定不在"知"上,目的肯定在于"行",在于如何维护一个政权的稳固。稳定一个政权就是稳定现存的社会秩序,而维护现存社会秩序就是保护老百姓的安居乐业。由此可以看出,这段话给人的直接感觉是孔子在为统治者谋划,而实际的着眼点是老百姓的安定生活。由此也可以说,这段话间接地体现了孔子的"民本"思想。 这个主题对掌权的人具有重要启示。孔子深刻揭示,一个政权能存在多久,人是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为官的人只要头脑冷静,积极作为,使权力P340做合理运动,一个政权就可以长期存在下去。如果权力运动方向、方式不合理,这个政权就可能是个短命的政权。当然,对历史的变迁也有个及早认识的问题,如果一个政权的几代掌权人都比较昏庸,造成了大厦将倾的颓势,恐怕再出现有能力的人也会一木难支,无力回天。像明末的崇祯皇帝就是一个勤政的亡国之君。在他继位之前,他的前代君主明熹宗朱由校嬉政误国,在位七年,由太监魏忠贤专权,残害无辜,为所欲为。崇祯皇帝继位之后,当机立断,铲除了魏忠贤及其阉党,革弊立新,励精图治,颇有振作之举。在处理政务方面,崇祯皇帝也十分勤奋,每天处理公文召见群臣,从早到晚难得休息。一次正旦大朝之后,崇祯皇帝到慈宁宫拜见刘太妃,坐在那里竟睡着了。对此,刘太妃为之泣下。但崇祯毕竟落得个缢死煤山的下场。这当然原因很多,但一个重要的客观原因是:大势已倾,积习难挽。 这一主题的提出,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因为孔子的这段话,对各级掌权的人都是个提示,都会使人从中悟出:一个政权的存在与否主要不是外在原因起作用,而是由内在原因决定的,是掌权的人自己在起着决定性作用。不难看出,这段话对任何一个时代为官的人,都有着长期的警示作用。历史证明,这段话具有千古不朽的价值。从现在往后看,这一思想的光芒仍然会照耀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道路。 学了这段话,各级为官者应从中思考些什么?应在自己的岗位上,用好手中的权力,把得来不易的政权巩固下去。平心而论,现在的政权是个很好的政权,这个政权的宗旨是为老百姓服务,是个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权,是个合理的政权。这个政权扎根于民众之中,根基很深、很牢,这个政权的性质决定了它应该是个稳固的政权。但情况恐怕也不简单,如果一些掌权的人头脑不冷静,不能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很好地体现这个政权的本质,也就很难排除它面临着的危险。为官的人应有维护这个政权的意识,把现在这样一个好的政权维护下去,是我们民族的福气,是老百姓的福气。为官的人应从民族命运、百姓福祉的高度,认清白己肩负的责任。现在有一些赃官、贪官,人数虽不多,但危害不小,有的人只知自己捞好处,不惜做毁坏江山的事,这是很可恶的。为官的人应懂得维护整体利益,把自己管好。P341 序言 千古圣训《论语》,仁者见之谓仁,智者见之谓智,百姓日用不知。今人如何解读,当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 "因文释义,三世佛冤"之说,本人深以为是。 曲,才成万物。通乎昼夜之道,才知。孔子如是说。 读文本,读人心,读社会,以达不忧、不惑、不惧,是本书的追求。 是为序。 作 者二O0五年三月于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