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是人类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是人类新的生存空间。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本书我国第一次全面、系统论述了海洋经济学,理论创新多,实践应用广,在海洋领域寄托着21世纪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希望。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海洋经济学(精)/中国现代海洋科学丛书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作者 | 孙斌//徐质斌 |
出版社 | 山东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是人类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是人类新的生存空间。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本书我国第一次全面、系统论述了海洋经济学,理论创新多,实践应用广,在海洋领域寄托着21世纪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希望。 内容推荐 本书是国内出版的第一部海洋经济学著作。作者联系一个世纪以来、特别是我国近20年来海洋开发、保护的经验和教训,简明地论述了海洋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科范畴、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解答了发展海洋经济过程中带有规律性的一系列重要问题,详细分析和论证了海洋科技动力、海洋管理体制、海洋经济发展的社会支撑条件等,展望了学科发展的前景。从而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本书的出版发行,将直接地为我国实现海洋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利用、推动海洋经济学科建设、培养海洋经济开发和管理人才发挥作用,对于理论研究工作者和从事海洋开发、保护实际工作者是一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理论著作。 目录 前言(1) 导论(1) 第一章海洋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5) 第一节 海洋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性质(5) 第二节 海洋经济的特点(13) 第三节 海洋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7) 第二章海洋经济学的基本范畴(20) 第一节 海洋经济学的基本理论(20) 第二节 海洋经济学的学科范围(27) 第三节 海洋经济原则(30) 第四节 海洋经济指标体系(32) 第三章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37) 第一节 海洋经济研究兴起的历史背景(38) 第二节 国内外海洋经济研究简史(41) 第三节 当代海洋经济研究的主要成果(48) 第四节 海洋经济科学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展望(52) 第四章海洋生产力和海洋生产关系(58) 第一节 海洋生产力(58) 第二节 海洋生产关系(69) 第三节 海洋经济运行的市场机制(77) 第五章海洋生产要素的宏观运筹(90) 第一节海洋规模经济(91) 第二节 海洋结构经济(99) 第三节 海洋布局经济(108) 第四节 海洋时序经济(117) 第六章海洋产业经济(124) 第一节 海洋产业现状(124) 第二节 中国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 (145) 第三节 海洋产业经济发展展望 (154) 第七章海洋区域经济(161) 第一节 海岸带区域经济(161) 第二节 海岛区域经济(166) 第三节 河口三角洲区域经济 (175) 第四节 专属经济区、大陆架资源开发(181) 第五节 公海和国际海底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87) 第八章海洋生态经济(192) 第一节 海洋生态经济系统(192) 第二节 海洋生态经济模式 (203) 第三节 海洋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205) 第九章海洋科技发展及其产业化(221) 第一节 科教兴海战略的意义和重点 (221) 第二节 中国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224) 第三节 海洋科技的产业化(242) 第十章海洋经济管理体制(258) 第一节 海洋经济管理和管理体制 (258) 第二节 海洋经济的条块管理 (262) 第三节 海洋经济的综合协调管理(268) 第四节 国家海洋权益的管理 (277) 第十一章海洋经济发展的社会支撑条件(289) 第一节 海洋开发战略和规划 (289) 第二节 海洋经济发展的资金投入(292) 第三节 海洋开发的支持和保障体系 (295) 第四节海洋政策体系(303) 第五节 海洋法规体系 (305) 第六节 海洋文化和海洋观念(309) 附录世界主要国家海洋开发、保护与管理概况(315) 参考文献(344) 后记(345) 试读章节 海洋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文明的主体虽是大河文明和大陆文明,但海洋文明也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华民族的祖先,在18 000年前就已利用海洋贝壳作装饰品;中国海洋渔业已有7 000多年的历史,海洋盐业也有4 000多年的历史。中国也是世界上航海和造船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中有6只距今约7 000年的独木舟船桨,这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有说服力的航海文物。从西周时代(距今约3 000年)开始,我国近海交通已渐趋发展,距今约2 500年出现了专业造船工场。在漫长的海洋开发利用活动中,中华民族也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东方海洋文化和灿烂的东方海洋文明。 根据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宋正海在《东方蓝色文化》一书分析,中华海洋文化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原始社会,时间大约为公元前21世纪前。在石器时代,沿海就有人类活动,采挖小型水产动物,这已被“贝丘遗址”所证实。这些从事海洋渔猎的原始人也被称为“贝丘人”,他们是这一时期海洋文化的代表。 第二阶段是夏商西周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这一时期是中国的铜器时代,海洋文化有较大的发展。夏代沿海农业区已开始形成,各地特有的海产品成为沿海地区向中原朝廷进贡品,祭海活动已经开展起来。到西周时,海洋活动得到加强,主要以渔盐为主。 第三阶段是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这一时期,南方的吴、越,北方的齐、鲁都是海洋文化发达的诸侯国,从渔盐中获利。 第四阶段是秦汉到南北朝,公元前221到公元581年。这一时期,多民族中央集权制国家的产生,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和沿海经济的发展,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增多,海洋文化日趋繁荣。 第五阶段是隋朝到元朝,公元581年到公元1368年。这一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航海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专门设立“示舶司”来加强对航海业的管理。宋代,沿海人工养殖业发展起来。记录海产的著作、天文潮表和相关的潮汐理论开始形成。 第六阶段是明清时期,公元1368年到公元1911年。明初,海洋贸易比较发达。后来,明清政府实行了严格禁海政策,阻止了中国海洋文化的发展。后来的鸦片战争则使中国丧失了国家主权。但这一时期中国传统的海洋文化仍有发展。不仅表现在史书记载的人们对海洋知识的了解和海水养殖、海洋捕捞、海盐业的发展上,还表现在具体的航海实践上。其中,最著名的壮举是郑和七下西洋。P309-310 序言 我作为一个老海洋工作者,十分高兴地看到我国第一部《海洋经济学》问世,这是为世界学科之林添补了一株新苗。 万事开头难,现在总算难出了头。这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我记得在80年代初,就有几位思想敏锐的理论工作者,雄心勃勃地准备用三至五年时间,建立起海洋经济学。但他们的计划没有实现,倒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潜心研究,也不是没有科研才能,而主要是客观条件不成熟。一门新学科的产生和发展也是有规律的。主要取决于三个要素:一是研究对象即理论客体的发展程度;二是有关资料积累数量;三是研究者即理论主体的相关素质。理论与实践,实践是第一性的,理论是实践的反映。海洋经济科学的发展也不能超越海洋经济本身的发展。我国人民认识海洋、开发利用海洋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学者研究海洋经济活动,如管仲就研究过盐业经济,范蠡著过《养鱼经》,韩非子提出了“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的论断等,但这种简单手工劳动生产方式不可能产生海洋经济科学。我国大规模的现代海洋开发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海洋产业部门开始用现代先进适用技术装备起来,由各种海洋开发活动建立起了错综复杂的经济关系,初步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海洋经济体系。自此,海洋经济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的条件才开始具备,但从海洋经济整体上讲,矛盾还未充分展现,更深层的矛盾是什么,其发展规律怎样,还看不清楚,解决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中。开头难就难在这里。收集资料也有困难。从国外讲,外国没有“海洋经济”的概念,许多海洋经济的资料都淹没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具体生产作业中,要从中挑出一点有用的思想材料相当困难;从国内讲,海洋经济研究资料相当分散,甚至多在个人手里。而且,我国还没有海洋经济统计指标体系,各地统计口径都不一样,分析比较困难。再是研究工作者素质是创建海洋经济学的主体。由于海洋经济是一门新的学科,第一代海洋经济学者,毋庸讳言都是“半路出家”,他们不论是学海洋的还是学经济的,都只有一半知识。只有把两个一半集于一身,才能进行海洋经济科学研究工作。这对许多人来讲是比较难以做到的。现在孙斌教授、徐质斌研究员突破了上述困难,完成了《海洋经济学》这部著作,应当受到赞赏。 一门新学科的理论价值,主要看它是否科学地确定了独立的不能被其他学科替代的研究对象,是否构筑了学科的理论体系,揭示了它的发展规律。这也是一个学科能否建立起来的根本标志。 这部《海洋经济学》,我认为是完成这一使命的。我不能说它已经尽善尽美了,但他们的理论贡献和创新体系是极有价值的。该书的结构不是平面的,没有把几个海洋产业并列地凑成一个“拼盘”,而是立体的,不仅简明地论述了学科的研究对象、理论范畴、基本原则,而且揭示和论证了海洋价值理论、海洋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理论、科教兴海理论、海陆一体化理论、优化结构理论、依法治海理论和国际合作理论等这些带有规律性的重要理论。探讨了海洋经济的指标体系,详细阐述了海洋生产力与海洋生产关系、海洋生产力方式、海洋产业经济、海洋区域经济、海洋生态经济、海洋科技发展及其产业化、海洋经济管理以及海洋经济发展的社会支撑条件等问题,从而构筑了一个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从海洋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体制、法律、文化、观念,总结了经验和教训,并展望了海洋经济的发展前景。所以这部著作,既有较高的理论创新价值,为深入研究海洋经济科学提供了一个认识的阶梯,同时又有生动深刻的经验总结,将给海洋开发实践者以启发和指导。 我读《海洋经济学》,初步觉得它具有这样一些突出的优点:一是理论普遍性与中国特殊性结合。该书不仅广泛吸收了世界各国的思想成果,并提炼概括了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鲜思想,而且以更多的篇幅研究了中国海洋开发保护实践。书中运用的大多是中国的数据和事例,中国的经验教训和政策法规,把它们上升到理论进行分析,所以读起来倍感亲切,并使你对许多现象的认识升华了一步。此书在某种意义上说,也可以叫中国海洋经济学;二是条理性和应用性结合。作为一门新学科专著,对它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原则的阐述是必不可少的,这从全书的理论框架可以看出它的条理性、系统性,但论述都比较简明,不是泛泛而谈,而把重点笔墨放在应用的研究上,对成功的从理论上加以肯定,对失败的评述其原因,并指出发展方向和前景,对一些前沿问题进行探讨,大胆地阐明自己的观点;三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结合。海洋经济学属于社会科学范畴,也就是说它要按照社会科学的要求进行研究工作。但作者又非常重视把自然科学知识运用到海洋经济科学的研究中,如注意研究海洋的自然环境特点及其对海洋开发利用的关系;海洋自然科学技术发展与海洋生产力方式关系;预测未来科技发展对人类海洋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等等。科学的发展逐渐走向综合,每个学科都想把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融合到自己的学科中来。综合是当今科学发展的大趋势,那么这部著作是做了“融合”尝试的;四是定性与定量结合。该书作者善于从总体上、宏观上把握,进行综合分析预测,同时也善于吸收技术经济学的方法,运用数据、图表、数学方程说明问题,增加了该著作的科学性。 陈乃文 2004年5月10日 后记 本书撰写过程中,我们向著名经济学家、海洋经济学的倡导者于光远汇报了写作的构想,得到了于老的热情指导;得到了国家科委前主任宋健、国家海洋局前任局长严宏谟、张登义等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国家海洋局前政治部主任、中国海洋经济学研究会的创建者、我国第一部海洋经济研究论文集主编张海峰同志审阅了本书的写作提纲,并写了“导论”。许多海洋经济的研究工作者和海洋经济管理干部对本书写作的指导思想、理论框架、内容和方法提了很好的建议。在此,我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本书作者具体分工如下:第一章、第二章,孙斌;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九章、第十章,徐质斌;第七章、第八章、第十一章,于庆东;第六章,杨德全:附录,于保华。全书由孙斌统稿、定稿,徐质斌、于庆东协助。青岛海洋大学博士生导师陈大刚教授审稿。 撰写一部《海洋经济学》著作是我们的夙愿,本书是我们多年积累的结晶。由于现代海洋经济事业在我国的发展历史还不长,加上我们自身水平、条件的限制,本书的不足和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本书采用的资料和数据,由于来源和时间不同,在统计和分析上可能略有出入,望读者指正。 编者 2004.6.10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