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使用现代分析方法,但不强调许多论证过程内在的数理普遍性。填补了现有为本科生编写的非理论教材和为研究生编写的高难理论教材之间的空白。也可用于硕士课程。高年级研究生会发现,本书为理解现代产业组织提供了便捷引导。但从目前国内经济学教学需要看,这是一本非常理想的教科书。体系比较完整,推导过程清晰完备,对很多难点和可能产生误解的地方,作者都刻意做了简化,或加入了必要的解释,使得本书内容易于理解。
改革开放25年来,中国经济始终处于一个赶超过程,中国的经济学教学也面临同样的巨大转变。毋庸讳言,同经合组织国家乃至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情况相比,中国经济学教学的发展是滞后的,经济学研究的政策影响力是有限的,存在短期内难以弥合的落差。有鉴于此,中国经济学教育的基本任务依然是“普及知识”,而非“追踪前沿”,最重要的还是学习。吴敬琏教授规劝大家先学好微观经济学,再依据理论来解释和评价政策。这个提法切中了中国经济学教育的时弊。然而,这中间还存在一个怎样学习微观经济学的问题。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基本道理的概括,是经济规律的归纳总结,不是一些抽象教条的汇总。为了达到在思考问题时依据微观经济学的目的,学习微观经济学时,就应当注重这门学问在分析解释经济现象时,是如何派上用场并发挥功效的。产业组织是应用微观经济学原理,分析研究市场结构和规制政策的致用之学,在国外的经济学教学体系中,属于微观经济学的后续课程。任何希望使用微观经济学思考现实问题的人,都不能忽略对产业组织理论这门课程的学习。
1996年以来,国内经济学界陆续翻译了若干难度不一的产业组织教材。迄今为止,国内这方面的教学素材已经不能再用“匮乏”来形容。那么,为什么我们又合力翻译了这样一本产业组织教材呢?我们的回答非常简单:因为《产业组织——理论与应用》这本书,从目前国内经济学教学需要看,是一本非常理想的教科书。对多数只读过初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的读者来说,泰勒尔(Tirole)编写的教材深刻却过于繁难,卡布罗(Cabral)编写的教材简明但缺乏细节。本书的体系比较完整,推导过程清晰完备,对很多难点和可能产生误解的地方,作者都刻意做了简化,或加入了必要的解释,使得本书内容易于理解。多年来,本书英文版曾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和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被用作产业组织理论课程(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教材或主要参考书,接受了教学实践的检验。这是我们向读者推荐这本教材的重要原因。本书体系架构比较简单,但涵盖内容的深度广度非常可观。译者曾翻阅过一些介绍“产业组织理论前沿”的出版物,其中所谈到的问题,几乎全部可以在本书中找到对应章节。从这个意义上说,本书囊括了当代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成果,具有“精而全”的特点,符合当作讲义使用的要求。通过学习本书,读者既可以体会到产业组织理论的独特思维方式,又可以获得就某一特定问题继续深入思考的灵感,从而达到使用相关理论来研判现象的目的。
本书译者系周战强(第一、二篇及索引),王子健(序言、绪论、第三篇、第六篇),危结根(第四篇及第五篇的第15章),吴曼丽(第五篇的第16章)。校者为王子健(第一、二、四、五篇及索引),周战强(序言、绪论、第三篇、第六篇)。清华大学出版社黄娟娟和梁云慈等老师为本书的译校和出版提供了大力支持,付出了大量心血。操凤琴女士和魏红霞女士为本书一些内容的译校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在此谨表感谢。原书每章之后,均附有参考文献,指明了每章内容的来源和出处。这种结构安排,为读者深刻理解正文中的推导过程和思想渊源提供了极大便利。为了使读者充分利用这种便利,本书各章正文中的人名,一般都保持其英文拼写,参考文献也以英文给出,以便于读者查寻原始文献。本书出版后,虽经多次印行勘正,但是仍然存在纰漏。译者根据作者对第6次重印编制的勘误表,对原文中的有关错误做出了更正,并在当页页底予以注明。当然,限于自身水平,译者对原文的理解表达方面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错误,恳请读者批评指正。本书的相关学习资料,可以通过作者的个人主页www.ozshy.com获得。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对国内应用经济学教学和研究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译者谨识
2004年8月
E—ma订:bd26102@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