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柯克是加拿大著名的幽默小品作家,他的作品语言风趣,内容生动,风格含蓄辛辣,长于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显露机智和锋芒,令人回味。本书共收入里柯克创作于不同时期的作品三十五篇。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里柯克幽默小品选/外国名家散文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加拿大)斯蒂芬·里柯克 |
出版社 | 百花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里柯克是加拿大著名的幽默小品作家,他的作品语言风趣,内容生动,风格含蓄辛辣,长于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显露机智和锋芒,令人回味。本书共收入里柯克创作于不同时期的作品三十五篇。 目录 译序/萧乾(1) 我为什么杀我的房东(1) 借钱之道(7) 我所错过的机会(14) 我与金融界的一段因缘(18) 怎样发大财(22) 阔人幸福吗?(27) 乐善好施(34) 大西洋彼岸的友谊(42) 照相师的润色(48) 适者生存(53) 我的一位了不起的叔父(58) 素昧平生的朋友(68) 卧车里的人(74) “提起印度来(79) 编杂志(83) 大演员一席谭(92) 吃饼冠军乔·布朗(99) 访问典型的小说家们(104) 记一位记者朋友(112) 萨隆尼奥(116) 主席类型种种(120) 纽立芝太太置古董(137) 我何以不参加国际冠军赛(145) 哀后院的消失(150) 我的幽默观(154) 巴黎的素朴生活(166) 宠犬威吉——一首夏日牧歌(173) 在理发师的剃刀下(177) 售书窍门(182) 超人塞吉(191) 史密斯先生的旅馆(211) 杰斐逊.索尔普的投机生意(238) 德罗恩牧师布道(256) 马里波萨的旋风募捐运动(274) 小山上的烽火(283) 试读章节 这是一场公平的竞争。孩子原本也有机会的,然而却被击败了。孩子不会穿戴;狗会。孩子不会或不肯祷告;狗会,或者至少学会了怎样祷告。无疑地,它起初也很不自在,然而它定下心来,以至今天一条法国狗可以跟它的女主人同样虔诚地走进一座大教堂,并且能够以不逊于女主人的谦恭,在条凳一角祈祷。你一旦跟这些巴黎狗混熟了,就能够轻而易举地将罗马天主教徒与英国圣公会低教派教会信徒区分开来。我晓得一条原先属于长老会的狗改了宗(大家都说是出于政治动机)。但是且慢,议论这件事是不公平的。如今,那条狗已去世了,不论它的信仰谬误到什么程度,也不该横加指责。 不管怎样,不去提它了。我刚才正说的是,在孩子和狗之间,本来是机会均等的,蛮可以公开较量的,怎奈孩子却一败涂地。 连从外围也未曾一睹巴黎社交界现状的人们,简直无法想象它已被对狗的狂热侵袭到何等程度。狗儿们坐在小轿车或敞篷马车里兜风。它们身上的绒毛,有专门的“梳头匠”来精心修剪,并擦满香粉,颈问还系上了缎带。它们身穿带扣子的小外衣,披着毛毯。坐小轿车时,它们还戴上遮风镜(对这一点我不完全有把握)。以巴黎,至少开着三四家(据我所知,兴许还不止)专门供应宠犬用品的时兴店铺。紧挨着歌剧院大街的小田园路上就有一家,任何好奇的旅客都能轻而易举地找到。另外,在王宫的木廊商场中途还有一家。在这些店铺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链子、项圈和鞭子,标志着狗儿们依然生活在奴隶状态下。不过,附带说一下,有些狗已经在开展声势浩大的犬类参政运动了。你还能看到花样新颖、美妙无比的狗大氅。式样非常、非常简单,前面只用一个银质钩子(仅仅一个)扣住。王宫商店里有这样的广告:“承做一九一三年度最新款式犬类时装。”另有柳条编制的摇篮式狗床,上罩绸面鸭绒被。P168-169 后记 幽默是英国文学的一个重要传统。从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到莎士比亚的喜剧,从十八世纪的菲尔丁和斯威夫特到本世纪的萧伯纳的作品上,都深深打着这个印记。然而像里柯克这样以幽默为“专业”的,为数却并不多;正如英国历代诗歌中不乏诙谐感,而上世纪末的爱德华·黑尔却是一位专门写诙谐诗的诗人。尤其需要指出的是:里柯克这位“专业”幽默讽刺家其实是位道地的“业余”作家。他的本职是加拿大最高学府麦吉尔大学的政治经济系主任。 还是让他来介绍一下自己吧。 “我在一八六九年十二月三十日出生于英国汉茨的斯旺摩尔。不知道当时星辰有过什么特殊征兆,不过我认为很可能发生过。一八七六年我父母移居加拿大,我决定跟他们一道走。我父亲在安大略省的锡姆科湖畔接手一座农场。那正逢上加拿大农业的困难时期,他靠勤劳勉强支付了雇工的工资,年景丰收才能打足转年用的种籽,省得花钱去买。有了这一经过,我和弟兄们势必被迫离开土地,当上了教授、商人或工程师,却未成长为农场工人。然而我对农活很熟悉,所以在做政治演讲的时候,我还可以大谈诚实的体力劳动、早起以及熟睡的快乐对身心的好处。 “我是在多伦多的加拿大公学受的教育,一八八七年我成为该校成绩最优秀的学生。从那里我升入多伦多大学,并毕业于一八九一年。大学期间,我把全部时间都用于语言文字的研究上,不管是活的,死的,还是半死的。我对外界一概不了解,每天勤奋地研究语言文字约达十六个小时。毕业后不久,我就把学会的语言统统忘光了,发现自己在智力上破了产。换句话说,我成为一名所谓杰出的毕业生。凭这个资格,我只能干起教书这个既不需要经验也不需要智力的行当。一八九一至一八九九年,我任加拿大公学教职,这段经历使我对许多才华横溢的人却迫不得已而终身从事这种最枯燥乏味、最不讨好、待遇又最低微的职业.感到深切的同情。我发现自己教的学生当中那些似乎最懒、最不用功的,如今都在律师界、工商界以及社会上赫赫有名;而真正有出息、并曾获得全部奖状的学生,如今却在暑期旅馆当账房先生或在运河船上当个水手,靠艰辛劳动挣着工资。 “一八九九年,我愤而辞去教职,借了够维持几个月的钱,到芝加哥大学去攻读经济和政治学。不久,我当上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生。借此,加上我为麦吉尔大学干的一些临时工作,我终于在一九0三年获得哲学博士。这个学位就意味着我参加了一辈子最后的一次考试并得了满分。从此,就再也不能接受新的概念了。 “这期间我结了婚,成为麦吉尔大学的教职员。先是政治系的讲师,后来成为政治经济系主任。这个职位是我干此行所获得的奖赏之一,我自认十分幸运。报酬是如此之丰厚,使我显得高出左近的警察、邮递员、电车售票员以及其他公务员。同时,我可以同市内穷些的生意人平起平坐地交往了。论余暇,我一年四季所享受的,比生意人一辈子所能享受的还要多。于是,我拥有生意人所无法拥有的乐趣——思考;尤为可贵的是,可以在几个月里什么也不想。 “我写过一些与大学生活有关的东西——一本政治学著作,在许多杂志上发表过文章。我是美国政治学学会以及英国皇家殖民研究所的会员,并为英国国教的教友。这些都足以证明我的身份。我同政治及公共生活有点联系。几年前,我曾走遍大英帝国,发表关于帝国组织的讲演。随后南非联邦就宣告成立,特立尼达的香蕉工人闹起事来,土耳其与意大利也开了火。关于我那些演讲的分量,我想读者从而可以产生一些概念。在加拿大,我属于保守党。然而迄今.我在加拿大政界无成功可言:从没捞到过什么建筑桥梁或码头的合同,甚至在横贯全加拿大的铁路修建工程上.连一小段也没能承包上。加拿大自治领就是这样亏待它的公民的,人们逐渐会对此习以为常。 “除了学术著作,我还写过《文学上的失误》及《诙谐小说》,均已由纽约的多德·米德公司出版(伦敦版由约翰·莱因的伯德利·黑德公司出版)。两书各只需区区一块五毛钱即可购得,听起来,让人觉得不合理。尽管我这序言显得荒谬,读后你仍可以走进任何书店,买两种才只需三块钱。然而二书的内容太幽默了,以致多年都未能付印。因为排字工人排印时全笑得前仰后合,简直喘不过气来。直到活字排版机发明后——或者更确切地说,有了会操纵活字排版机的工人之后,才得以付印。即便眼下,对流传我的书也仍应谨慎从事,确保它们只落入健康人之手。 “许多朋友都以为我是在脑筋疲劳得不能从事经济学的严肃研究时,作为消遣才写这类无价值的诙谐文章的。我个人的经验却正相反。那种用事实及数字加以充实的严肃的教学著作,写起来倒十分省力。写篇论中国中部民间文学的论文或者调查爱德华王子岛人口锐减情况并进行统计要省事多了。然而把自己头脑中的东西写出来,并且文章本身还值得一读,那要难多了。这种文思时续时断,而且可遇而不可求。就我个人而言,我宁愿写一本《艾丽斯漫游奇境记》,也不愿写整部《大英百科全书》。” 上文节译自里柯克于一九三一年为他的《小镇艳阳录》(1912)所写的自序。他在三十几年内,共出版了将近四十部集子。他的创作生涯是以写讽刺小品开始的。收在他的第一个文集《文学上的失误》(1910)中的十几篇短文就己经显示出他的写作才能、思想和倾向性——他以诙谐的笔调,通过滑稽的情节,来揭发生活中的荒谬。一位批评家说,里柯克把他自己的人生哲学翻译成笑的语言了。 除了创作,里柯克还写了几部理论性的著作,如《幽默的理论与技巧》(约1935),《狄更斯评传》(1933)以及有关马克·吐温及欧·亨利的专论。他对幽默文学是曾苦心孤诣地钻研过的。 里柯克是一位充满风趣和机智的人。他研究政治经济学,但他从不在文章中卖弄自己的专业知识。相反,正如他在自述中所说的,他总是以平民的身份从常识的角度来谈论人和事物。《编杂志》不但用夸张的手法,强烈地揭露了买文者与卖文者中间的剥削关系,编辑人员的自以为是,草率粗暴,作者还通过那本编辑生意经,有力地揭发了报刊的本质——广告第一,利润至上。《吃饼冠军乔·布朗》和《大演员一席谭》都是里柯克极喜欢采用的模拟体。这里,他模拟的正是报纸上经常出现的那种千篇一律的“访问记”。这两个被访问者的性格看起来不大一样,吃饼冠军是用故作谦虚来赢得新闻记者的捧场,大演员则大言不惭地摆起老子天下第一的姿态,抬高自己的身价;其实,两个人都巴望记者能替他们在报端吹嘘一番。吃饼居然还举行冠军赛,真是无聊透顶。《大演员一席谭》还接触到自以为是,任意窜改古典遗产的问题。总之,里柯克的幽默讽刺,像一切好的讽刺一样,是多刃的。 《巴黎的素朴生活》处处是反笔,对巴黎上层社会的趋炎附势,骄横奢侈,竭尽讽刺之能事。 《大西洋彼岸的友谊》从侧面鄙夷地写出了暴发户倚财欺人、放小钱使大利的嘴脸,搬来的历史遗迹还要照纽约街道一样编成号码排列起来,大煞风景地盖起加油站。全文最后一句,真是意味深长。 《萨隆尼奥》写的是一个不学无术、冒充风雅的财主,同时也广泛地讽刺了那些强不知以为知的死硬派。《纽立芝太太置古董》是通过一个浅薄无知的女暴发户的独白,刻画出那个社会里的虚伪风尚。这里,里柯克还讽刺了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东西,就是鉴赏家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美与实用对立起来的错误观点。钟没有针和摆、茶壶漏水才算名贵,才有资格当古董,这真是自己给自己安上的笼套。 在《怎样发大财》里,作者的笑声就带着更多的鄙夷、愤慨,带着更多的泪了。这里,他也是寥寥几笔,就替财主勾勒出一副尊容来:一面是庸俗、空虚,精神上的行尸走肉,另一面是贪婪、残酷,靠剥削孤儿寡妇发迹。文章还顺便挖苦了那个社会极为流行的“名人自传”,那些吹牛大家总是夸耀说,他们是用五分钱打出天下的。 像《阔人幸福吗?》一文,就表现了他对为富不仁者的鄙视:他们惯用“破产”办法把自己的灾难转嫁到芸芸众生身上,而自己依然过着奢侈的生活。在《适者生存》一文中,他对在生存竞争中败下阵的小本经营者的悲惨下场表示了深切同情。 里柯克擅长写随笔式的短文,他继承了十八世纪以来英国散文随笔的传统:着眼于日常生活,信手拈来。他对生活中一些琐碎而又可笑的现象,观察得十分细致。《素昧平生的朋友》就饶有风趣地描绘了一个“不熟装熟”者(结果上了大当)的微妙心理。 作为上世纪出生并长大的人,里柯克对二十年代出现的某些新事物不时表示反感,例如《我何以不参加国际冠军赛》。这种厌恶心情往往是出于留恋往昔的感伤。《哀后院的消失》就是对高层建筑一种无可奈何的反应。 本集中最后五篇系选自里柯克的《小镇艳阳录》。该书共十二章,既分别独立成章,又与其他各章相互连贯。这里所选的五篇为该书的第一、二、四、五、六章。一九0八年,里柯克曾在加拿大的奥利里亚镇购置一所农舍,每年夏季前往度假。《小镇艳阳录》就是根据他在那里的见闻而写的。由于作品中有些人物迹近影射,因而引起镇上一些人士的愤懑。但“如今《小镇艳阳录》已被公认为里柯克的一部结构谨严、写得最成功的作品”。 从里柯克的《我的幽默观》一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待幽默十分认真,摆的位置也很崇高。大凡好的幽默家,莫不是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者。在这一点上,里柯克与其所师承的狄更斯及马克·吐温是一脉相承的。他同情小人物,憎恶大腹贾;他不断揭露社会上种种不公道、不合理的现象,用简洁有力的笔触刻画各个阶层形形色色的人物,剖析他们灵魂中的贪婪自私、庸俗浅薄。 英语国家的文学史上,对里柯克还没有一个较确切的估价。一位批评家曾经很谨慎地指出:在加拿大作家中间,里柯克是最接近伟大的。他算不上最伟大的作家。然而他可以跟那些最伟大的作家同桌而坐。我觉得在一定意义上,这个评价是公正的。 里柯克虽然也写过几部中篇和一部《狄更斯评传》,但比较成功的还是他那些短小精悍的幽默小品,也就是说,相当于作曲上的“轻音乐”。像中国杂文家一样,里柯克通过各种独创形式,用笑骂的笔锋跟他生活的那个社会里的不合理现象短兵相接。他虽然终生都是业余作家,然而他一直把文学当作一支武器抓在手里,每篇东西都言之有物,而他又永远不甘于平淡无奇,想遍了法儿把话说得新鲜,把武器磨得锋利。这是他最值得我们今天学习的地方。 他接近伟大,因为他坚持做一个严肃的幽默家。他有意识地追求严肃的内容,而且以此自豪。 他在论文里不断提起他最向往的一种境界:崇高的幽默。这里,作者所写的那些荒谬绝伦的情节,那些不可调和的矛盾,根据的不是别的,而正是生活本身。幽默的内容应该是对人生的思考和诠释,幽默家的笑里应该含着泪水,因为幽默家不是逗人发笑的小丑,而是洞察人生的智者;他的幽默不是出于幸灾乐祸,而是对人间疾苦怀有恻隐之心。 我还特别赞赏他晚年对生命终结的看法。七十岁上他喉部开过一次刀。当有人问他对死亡的态度时,他回答说:“我怀疑死亡终究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把手杖交给我,我要去面对它。” 里柯克以七十五岁高龄溘然长逝。两年后,里柯克学会为了纪念这位幽默大师,决定设立银质奖章,颁给加拿大每年最优秀的幽默作品。这一奖章在加拿大文坛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这个集子里的三十四篇小品和一篇小说,分别译自以下十一本书:《小镇艳阳录》(1912)、《前前后后》(1913)、《来自大愚的月光》(1915)、《愚话续集》(1916)、《狂乱的小说》(1918)、《脚灯之上》(1923)、《短路》(1928)、《文学上的失误》(1930年补充版)、《模范自述及其他特写,由庄到谐》(1938)、《我的一位了不起的叔父》(1942)、《里柯克佳作选》(1946)。其中前面的二十五篇系萧乾所译,最后十篇的译者是文洁若。 萧 乾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