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都市空间作法笔记/Architecture Dramatic丛书
分类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作者 (日)片山和俊//新明健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如果我们将表现某种地方风格的空间特征称为“空间作法”的话,那么是否可以说世界就是空间作法的宝山、宝库呢?……

让我们一起去旅行吧。可以是一次小小的旅行,也可以是一次漫长的旅行。倘若在自家的附近散步,就会知晓左邻右舍的事;倘若去外地旅游,不仅对当地的情况,而且对自己下榻之处也会有所了解。那么就让我们将旅行的足迹延伸到国外吧。这样对那些平时未曾想过的日本的某些事情便会时时牵挂于心,并急于前往了解。

目录

中国福建省 喧闹的街巷之旅/11

中国江苏省 边缘空间之旅/37

印度    遮蔽的布局/61

伊拉克   领域化的空间之旅/85

直布罗陀海峡 融合的空间之旅/109

英国    连绵的地形之旅/135

荷兰    墙壁建筑的风貌之旅/159

联邦德国  有序的空间之旅/183

北欧    厚重的风貌与建筑之旅/207

试读章节

福建省 喧闹的街巷之旅

此次旅行的第一站是熙熙攘攘的上海。街市上犹如奔涌长江、连绵不绝的人流。此起彼伏、铃声不绝的自行车潮。穿梭其间的公共汽车与轿车。沿街店铺中摩肩接踵、前来购物的人群。此情此景令人一眼看去似乎一切都是在杂乱无序、依照着谁也不知晓的规则 运动着。上海给人的第一印象是非常喧闹,不知如此多的人究竟是从何处集聚而至。而且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运送这些人的交通工具竟然会是公共汽车和自行车。也可能是人口稠密的缘故,无论是步行者还是自行车都非常多。与日本不同,在这里人与人、车与车、人与车之间的距离都非常近。实际上也正是由于上述这些感觉上的不同才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兴趣。

日本的熙来攘往、上下班交通的高峰时间段和民间节日的庆典活动期间,以及繁华街道处虽然也非常热闹,但这种情况往往都是出现在特定的时间与场所。而上海则不然,不分时间与场所,随时随处总是那么热闹。整个城市就像一个巨大的充满活力的市场。也许正是这种喧嚣、浓郁的生活气息与由此产生的珍爱生命之感,在那里所感受到的奇妙的令人安心的感觉,以及这种熙熙攘攘才是吸引我们进行此次中国之旅的最大魅力所在。

我们准备从喧闹的都市开始,先到上海,再到福州、泉州、厦门等福建省的大街小巷,以及广东省的广州及与香港有关的区域进行一番考察。

标题中的“街巷”(日文为“巷街路”)一词是笔者依据中国城市街巷的组成类推所产生的自创语。该词表示相当于住宅周围胡同的那些“小巷”、“巷”、商业街及普通道路上常见的“街”和组成都市中心骨架的“路”。P11-13

序言

让我们一起去旅行吧。可以是一次小小的旅行,也可以是一次漫长的旅行。倘若在自家的附近散步,就会知晓左邻右舍的事;倘若去外地旅游,不仅对当地的情况,而且对自己下榻之处也会有所了解。那么就让我们将旅行的足迹延伸到国外吧。这样对那些平时未曾想过的日本的某些事情便会时时牵挂于心,并急于前往了解。

例如窗户。这在日本邻国的中国被称为“窗”。因为中国是采用砖石结构与梁柱结构混用的国家,所以窗的种类很多。其中最常见的窗户是平开窗,很少看到日本那种双槽推拉窗。在印度及靠近中东一带,经常见到的是各种不同样式的纱窗。在伊斯兰建筑中,窗与墙作为一种装饰而被连续使用。这种做法的目的不单是为了采光,更主要的是为了通风换气。在意大利的南部,傍晚时将窗打开后就会感到非常凉爽。另外,像英国则在建筑的飘窗处挂上一层薄薄的镂空饰边纱帘,以遮挡窗外耀眼的光线。在荷兰,巨大的窗户与整幢建筑看上去甚至有些不太协调,而实际上这是为保证室内外视线一览无余的一种方式,所以更便于人们交往。在其邻国的德国,窗户起到护栏的作用。北欧的冬天很冷,所以不用可以开敞的窗户。通过小小的双重窗,就可以使室内外形成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另外,重要的日本建筑不设窗户。称作“间户”的部分只是表示柱与柱之间的间隔,倘若再说得极端一些就是既无窗又无墙。

只要离开日本前往其他各国,仅从窗户上就可以发现各种不同的风格。如果再扩展到建筑的其他部分,那么各地的自然环境与建筑的关系将会更加丰富多彩。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其主要特点。当然若是换个角度来看,日本特有的空间性所表现的也不过是世界各种不同建筑群中的一种。

在这里,如果我们将表现某种地方风格的空间特征称为“空间作法”的话,那么是否可以说世界就是空间作法的宝山、宝库呢?当然,“空间作法”一词是笔者的自造语。也就是在茶道及花道的做法——为使之达到极致所用的正确的方法与顺序——加上空间。“空间作法”就是指捕捉地方风貌、沿街建筑群、建筑之间若隐若现的空间特征,进而在对建筑、都市进行设计和规划时,应与地方风貌及周围环境的特点相适应,突出个性并将这种魅力传承下去。建筑及都市的设计与规划就是某种“空间作法”之旅。特定场所则是从全体到部分或细部的旅行。有限的时间与预算也与旅行十分相似。对于创作之旅来说,撷取世界各地的空间作法不正是一种模仿吗?它告诉人们,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持风貌、环境与建筑之间的密切关系及协调性。特别是对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的日本沿街建筑及生活环境来说,所设计的新的建筑的风格应与原有建筑的风格相协调。空间作法的观察成为迫在眉睫的课题。

这次旅行是从乘上飞机三个半小时即可抵达的中国开始,继而向西绕地球,最终到达北欧的。也可以认为本次旅行是由近处向远处的旅行,但后半程的主要活动是考察已完成设计及规划的建筑或沿街建筑。这也是为了与经常存在于旅行动机背面——如何了解并实行日本的空间作法——相联系的构成。此外,本书由各章介绍地方风貌及沿街建筑群、对其中令人感兴趣的都市及城镇进行的分析,以及书中最后部分——从都市与建筑群中选取的空间作法这三部分组成。各章的标题是从整个印象中选择出来的空间作法的关键词。

另外,书中与中国有关的部分有赖于东京艺术大学建筑系中国民居研究小组(调查主任茂木计一郎教授)的调查研究,在此深表谢意。

后记

这次旅行终于结束了。当前往曾在书本上看到的未知世界旅行时,不禁产生出一种莫名的紧张感。那种发现或看到某种风格建筑时所产生的惊奇与惊喜深深地吸引着我。与此相比,也许现代的旅行就是为了进行“确认与比较”。因为很多人往往都是再次前往曾巡游过的“已知”建筑所在地旅行。而且乘上飞机后瞬间即可到达目的地,十分便利。这样便可以将日常的普通目光投向遥远的不同世界中去。自己所在的空间、生活与风格不同的异乡之间就不会出现断裂。所以旅行并不会因旅行的结束而结束,而是回去后仍在继续进行长时间的“比较”之旅。实际上这种空间作法之旅也是与日本的空间作法进行比较的旅行的延续,不过是达到计划行程的一半。

我们在编写本书时,是将空间印象放在首位考虑,并按各种不同的喜好及兴趣进行多种类推的。当然,其中还有很多因内容设计面太广而未加整理的部分。虽然这里有作者的责任,但对出于这一兴趣进行的一次写生集旅行以及通过旅行发现的一些小的空间来说,至少可以说得上是喜忧参半。若读者在阅读了本书后能向他人宣传将不胜欣慰。

本书在岸本先生(执笔本书“印度”部分)的帮助下,曾在《细部构造》杂志(季刊,自1984年夏季号开始刊登)上连载。从连载后到这次出版,曾得到了彰国社编辑部细田隆志、土松三名夫两位先生和为本书绘图的东京艺术大学建筑系助教堀启二先生及该校研究生院的研究生春日康志、中岛龙、伊村达夫以及DIK设计室的石井英子等各位的大力协助,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

片山和俊

1989年10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0:4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