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民国书影过眼录(第3集)
分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作者 张泽贤
出版社 上海远东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如今,民国版本书籍成了旧书市场中的“闪光点”,引来无数淘书者,接踵而至,近乎在“抢”。全书共分“作家专著”、“合集·翻译·论丛”、“艺术”和“杂著”四个部分,主要介绍了民国版本书籍一百多种,其中书中的每篇文章之后刊有作者收书的参考价格、版本尺寸、来源、时间及书品状况,给初涉旧书收藏者以借鉴和操作上的指导,实用性强。

内容推荐

本书分为四部分:作家专著、合集·翻译·论丛、艺术和杂著。在版面安排上,除一书一影外,还穿插了不少旧版本中的插图、插照等,使读者在书影间去领略旧版本的魅力,去感受旧版本的版本与文献的价值。在文章最后单独列出旧版本的五个细项:搜书时价、搜书来源、搜书时间、版本品相和版本尺寸。

目录

作家专著

 殉

 稻草人

 走到出版界

 鸭绿江上

 漩涡里外

 河边

 花一般的罪恶

 猛虎集

 西湖三光

 药堂语录

 秉烛后谈

 老张的哲学

 危巢坠简

 缀网劳蛛

 鲁迅书简

 两颗星

 卷耳集

 不惊人集

 义冢

 寒鸦集

 恋爱日记三种

 枕上随笔

 到莫斯科去

 枣

 西行书简

 吉布赛的诱惑

 曼殊大师诗文集

 新恋

 缘缘堂随笔·再笔

 萍踪忆语

 韬奋文录

 平屋杂文

 人民文豪鲁迅

 胡适文存

 原动力

 屈原

 野花与剑

 长吟集

 野火集

 离婚

 樱海集

 动荡

 谈虎集

 苦茶随笔

 杂拌儿

 动乱一年

 轮盘

 飘浮

 荷花

 斗牛

 死水

 西滢闲话

 幻醉及其他

 前路

 新与旧

 药味集

 寄儿童们

合集·翻译·论丛

 壁下译丛

 中国新文坛秘录

 李长吉评传

 现代散文随笔选

 中国文学史新编

 罗曼罗兰传

 苡威狄集

 贝多芬传

 鲁迅全集补遗

 历史人物

 萧伯纳

 谈美——给青年的第十三封信

 肖像

 鲁滨孙飘流记

 少年维特之烦恼

 剑鞘

 叶山嘉树集

 阿丽思中国游记

 某女人的犯罪

 西窗集

 鲁迅的书

 初期白话诗稿

 中国古代文艺论史

 玉溪诗谜

 三叶集

 水仙辞

 西班牙游记

 十二个

 平凡集

 中国文艺论战

 不走正路的安得伦

 赣第德

 作品与作家

 莲子集

 现代名家情书选

艺术

 篆刻入门

 艺术教育

 音乐知识十八讲

 水彩画的实际研究

 绘画概说

 艺术思潮

 柏林生活素描

 普希金画传

杂著

 上海——冒险家的乐园

 甲申三百年祭

 生物趣味

 渡江之战

 鲁迅事迹考

 天虚我生近稿

 四书白话句解

 自我创造

 阿弥陀经白话解释

 生活全国总书目

 申报年鉴(创刊号)

 马相伯先生年谱

 杜氏家祠落成纪念册

 百花亭畔

 游仙窟

 鸣虫之话

 女子新尺牍

 日本一瞥

试读章节

鸭绿江上

蒋光赤(蒋光慈)著,上海亚东图书馆民国十六年一月(1927年1月)初版,印数不知,定价大洋六角五分。亚东图书馆当时的馆址是在上海五马路棋盘街,据资料称是在棋盘街的平和里,后平和里拆房,才搬到福州路江西路口的福华里。五马路,也就是现今的广东路。

“亚东”是由安徽绩溪人汪孟邹和其侄汪原放经营的。创业那年,“亚东”在日本印了《中国四大交通图》(《全国铁道图》、《全国邮政图》、《全国航路图》、《全国电线图》)等,所印的地图质量极好,受到社会普遍欢迎。“亚东”在老乡陈独秀的建议下,租得棋盘街西首的门面房,此处地点比在弄内经营要好得多。后由陈介绍,还把北京大学出版部的书籍都给“亚东”来经销,当时在上海成了出售新书刊较多的一家书店。汪对陈是感恩戴德的,常在生活上接济只靠稿酬维持生活的陈独秀,并且还从《独秀文存》的版税内支付陈的两个儿子在上海读书的费用。陈独秀被捕后,是汪氏叔侄出面请名医为他治病……看来,陈独秀的这段历史,少不了要写到汪氏叔侄。

亚东图书馆的出版物,虽然平均每年不超过10种,但出版的书籍作者大多是安徽人氏,而且名家居多。如陈独秀、胡适、高语罕、陶行知等。这本《鸭绿江上》的作者蒋光赤也是安徽人。因此,只要了解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人,大多会发现在其初期出版的不少名著,很多都是由“亚东”出版的,比如《独秀文存》、《实庵自传》、《胡适文存》、《冬夜》、《蕙的风》、《尝试集》、《三叶集》、《我们的七月》、《我们的六月》等。蒋光赤的大部分著作几乎也都是由“亚东”出版的,除《鸭绿江上》外,还有《短裤党》、《纪念碑》和《少年飘迫者》等。在北洋军阀时期,“亚东”出版的著作被禁的也很多,蒋光赤的大部分著作被查禁,其中也包括这本20世纪20年代的革命文学作品《鸭绿江上》。

此书小32开本,封面底色土黄,另有红色与黑色图案,色彩随着年岁早已褪去不少,如在新时,视觉效果肯定很强烈。红色看上去像是车轮,又像是红灯笼,上插一面红旗。黑色图案看不大清楚,似波浪,也似人在涌动,反正封面图的意思基本能“看懂”……书名从右至左排列,右翻,衬页后是扉页,扉页文字右至左排,扉页后是一幅蒋光赤的铅笔肖像,那是由俄国女画家维布廷则甫夫人画的,线条虽淡淡的,但形象逼真。肖像画之后有一行竖排的文字:

本书纪念亡妻若瑜 与若瑜决定正式关系不过一年,而这一年中她也就完全在病的状态中。本书是在这一年中写成功的。现在本书出版的时候,她却久已离开人世,而无一读的机会。人世间真有许多难以逆料者!呜呼!

这些文字是用细线框起的,赋予了特别的意义。之后是一篇《鸭绿江上的自序诗》,以诗代序,共6段,每段4行,每行15字不等,可以录下第一段的4行,以见全诗的情调与格局:

我曾忆起幼时爱读游侠的事迹

那时我的小心灵中早种下不平的种子

到如今,到如今呵,我依然如昔

我还是生活在不平的空气里!

诗中的“革命性”显而易见。诗序之后便是目录,全书收有小说8篇,分别是:《鸭绿江上》、《碎了的心》、《弟兄夜话》、《一封未寄的信》、《徐州旅馆之一夜》、《橄榄》、《逃兵》、《寻爱》。《鸭绿江上》是以曰寇侵略朝鲜为题材的,用的是第一人称,写的是朝鲜青年李孟汉和云姑的恋爱悲剧。细读之后总感到,小说虽通俗易懂,但在写作技巧方面并不高明。但是,郁达夫在《<鸭绿江上>读后感》中却认为:它在思想以至艺术上虽有不足之处,但在当时文艺界“却可以占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从内容讲来,篇篇都是同情于无产阶级和反抗军阀资本家的作品,光在同情的一方面说起来,已经可以完全说是无产阶级的文学了。”从文学技巧上讲没有可取之处,但具有革命性和对劳苦人民的同情,这在革命文学的初期,也许是其主要形态,是要被充分肯定的。

其实,“光赤”和“光慈”都是他的笔名,他的真名是蒋侠僧,既“侠”又“僧”,实在不同一般。蒋参加过“五四”运动,后经陈独秀、陈望道等人介绍,在上海加入了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接着,与刘少奇等人赴苏联莫斯科劳动大学学习,在苏联时转为中共正式党员。回国后,曾任冯玉祥苏联顾问的翻译,后又与钱杏邨、孟超等人组织革命文学团体太阳社。他最早出版的文学著作是诗集《新梦》,短篇小说《鸭绿江上》最早发表在《创造月刊》的第一卷第二期上,第二年才编集出版。在发表这篇小说的同年,蒋光赤与宋若瑜结婚。蒋与宋的照片,记得好像刊登在他的另一著作《纪念牌》上。蒋光赤生于1901年,只活了30年就离开了人世,人生如此坎坷曲折,死也死得太早,实在可惜。

此书书品极好,基本无破损。书后版权页后有7页是上海亚东图书馆发行的书籍广告,其中最令人关注的是“十种新诗集”,都是些令人神往、眼前一亮的旧版本:胡适的《尝试集》,康洪章的《草儿在前集》和《河上集》,俞平伯的《冬夜》和《西还》,汪静之的《蕙的风》,陆志韦的《渡河》,宗白华的《流云》,还有《胡思永的遗诗》和《一九一九年新诗年选》。这些早期的诗集早已绝迹,谁如能“见”到一眼,也已经是大饱眼福了。

搜得时间 2005.7.26

参考时价 3000元

版本来源 书友

装帧品相 平装 9品

实际尺寸 13厘米×18.6厘米

P19-23

序言

《民国书影过眼录》出版时,用了《淘书四雅》为序。

《民国书影过眼录续集》出版时,仍用了《淘书四雅》为序,仅在文末加了一句:“《民国书影过眼录续集》时隔两年出版,要说的已说,保留原‘序’,仅加此行,以告读者。”

如今《民国书影过眼录》(第三集)出版,还是保留原“序”,但不能只加上一句了事,还想多说几句,故作此“补记”。

写类似这样的“过眼录”,说实话是可以一直写下去的,因为民国时期出版的图书数量,即便是现代文学的著作数量也实在太大,个人收藏的数量也会随之“扩张”,这也便为写“过眼录”提供了版本实物的保证。但是,这类文章一旦写多了,也会让读者生厌。出于这一考虑,笔者想写完第三集后就此“打住”,来个“煞车”,以后即使想再写,也要换个角度,比如以专题来写。看来,“写”是永远也不会停止的,除非真的到了彻底厌倦为止。写到“厌倦”两字,便想起了先辈唐弢先生到了暮年居然会发出对书籍感到“厌倦”的话,心里着实一惊,虽是“吓”了一跳,但总算清醒地悟出了一个真理:在还未对书厌倦之前,尽快尽多地写文著书,否则是会彻底后悔的!

不过,还得把话说回来。说心里话,这类普及版本介绍研究性的文字,确实很值得有兴趣者一直写下去。道理很简单,现在的版本爱好者无法看到更多民国时期出版的图书版本,这种欲求渴望看到的心情,便为著作者提供了一个研究与介绍的空间。因此,手上有版本珍品的,都可以用文字表述的方式对版本做介绍,同时配上版本书影和插图等,让它更直观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这项工作从长远计,确实很有意义,完全可以一直做下去。如果从“传承”的角度讲,又能起到传“接力棒”的作用,从而不至于使版本的研究出现“断代”。

当然,如果只是单记一些版本的情况,还是很不够的。笔者从续集开始,三集仍保留了记录版本五元素的细项:搜得时间、参考时价、版本来源、装帧品相、实际尺寸。不要小看这些细项元素,那是版本流传至今,令人对留存版本的主客观的“评定”,或者说是以记录“版本历史”的形态留给百年之后的研究者和爱好者看的,带有明显的“传承”作用。

在《民国书影过眼录》(第三集)出版时,补记以上文字,主要还是想表达一种心情:希望有更多民国版本研究者和爱好者来做这件功德圆满的版本传承的大事!

张泽贤

2007年9月28日于沪上犬圈斋

后记

回顾笔者撰写“过眼录”的文字,在上海远东出版社已连续出版了三部《民国书影过眼录》:2004年的《民国书影过眼录》,2006年的《民国书影过眼录续集》,2008年又出版了这部《民国书影过眼录》(第三集),基本上每隔两年出版一部,这也是出版这类书籍的一个“周期率”,恰恰印证了搜书、看书、研究书所需花费的“过眼”时间。

笔者的“过眼录”,就打算写到“三”为止,这是心中的想法,应对中国的一句老话:过二必三。到了“三”,也便可以收手了,否则可能会走向“反面”:让行内人和行外人都讨嫌……如今,准备写到“三”就为止了,只是在“退出”之前还是要把想说的话都说出来,否则心中总会感到很不舒服。

首先讲讲“搜书”,这是笔者一直在想的问题。

时至2007年,“搜书”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搜书”已非乐趣的“延伸”,而成了苦恼的萌生。此话怎讲?所谓“搜书”,也便是“搜”与“书”的合理配置,只有有了书(不是一般的旧书,而是有一定年限,可以称得上是版本的书),才可能有“搜”的举动,有时为“吃药”,有时为“捉漏”,两者皆有“乐趣”——只有搜书者自知肚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也!——这便是“乐趣”所在:在有与无、得与失之间的乐趣。如今,在旧书市场上少见看得上眼的旧版本,那些顶级或一二级的版本,只闻其“声”不见其形,想搜也搜不到。在旧书市场中见不到珍贵版本,并非说是没有版本,版本是有,而且是掌握在一些懂行的贩书者手中,他们捂着不拿出来,不让一般的收藏者看到,还有句口头禅:“你买不起,还看什么?”功利的成分,早已隔断了买卖之间的正常途径。不像原先,旧版本随处可见,有钱的、懂行的,和无钱的、不懂行的,可以在同一个旧书摊翻书,无钱的、不懂行者甚至还能从懂行者的手边“抢”到自己心仪已久的版本,而有钱的、懂行的却只好望书兴叹,怨自己没有“运气”。这种局面,现在好像已经不大听到,更是看不到了,在上海文庙的旧书市场中,到处都是真正的旧书,而非真正的旧版本。估计在其他地方的情况也差不多,这正好说明了一点:版本难见,搜书不易。

不过,版本,特别是一些顶级的版本并没有从这个世界上消失,而只是还没到贩书者的心理价位。一旦到了,一旦有人想在此价位收了,可能就会从四面八方,通过各种渠道找到收书者,收书者也便能在短时间内看到各种品相的珍贵版本,看后也便会感慨万分。同时,收书者也会禁不住地要摸一下口袋,暗忖着是否有足够实力“横扫千军”?如有的话,那就可能在讨价还价中赚到一票,如果没有,那么趁早捂住自己的钱袋快快走路,决不要让世利场中的小人们笑话!

道理就这么简单:无版本可搜,也便无版本可看,无版本可看,也便无从谈起对版本的研究,无从对版本的研究,也便无从下手写“过眼录”。这种过程的结果,正是笔者心目中理想的、环环相扣写成的“过眼录”——由自己搜得的版本而写成的文字。笔者写成并出版的这三集过眼录,都可看作是这种“理想结果”。但是严格而言,这些“成果”仍只是一种普及型的介绍,离“版本研究”还相差甚远!而且,从现时看来,这种只靠一己之力,欲不求人的观点已经很难维持下去,像是有点断了香火。

这便是笔者为何只写到“三集”为止的真正原因:搜书不易,已无实力搜书!

然而,民国版本确实是一个大金矿,它对“淘金者”有着无穷的吸引力。为了过过这种瘾,研究者必须全力借助于他藏与公藏,向朋友借,向图书馆借,并有偿地从中获取一些文字与图片的资料,作为写文著书之用。好在这些资料早已过了著作权的保护期,都已不存在利用者会侵权的问题,这正是可以高枕无忧的大好事,否则整天都将会如坐针毡,寸步难行,唯此一点,真让人感到内心的宽慰与窃喜……  不过,笔者终于发现,想做这类版本普及与传承事的人,或正在做这类事的人非常之少,少的原因无非有三:一者,进门难,难在见不到版本实物;二者,一旦进门而又能产生兴趣者少,大多是玩票和摆“花架子”;三者,进了门而又有兴趣者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学识水平和耐得住寂寞的心——总之,越是深入下去,越会感到举步维艰——这不单针对版本研究而言,其他门类的学科同样如此。

以上这些话,是笔者这些年来一直憋在心里的话,在此总算一吐为快,估计会有共鸣者。

关于此书,还想说两句。

《民国书影过眼录》(第三集)仍是“随意”之作,而且是继《民国书影过眼录》和《民国书影过眼录续集》出版后的同类型的书籍。前两书出版之后,手头还存有不少成文的稿子,之后又得到不少版本和所写的文字,数量并不比续集少,估计已经超过30万字,且收有民国版本书影121幅(有个别几种精装本,护封已失,故只好以扉页替夕),第三集区别于续集的,要多出不少后收进的“扛鼎”之作,如《稻草人》、《花一般的罪恶》、《猛虎集》、《药堂语录》、《卷耳集》、《到莫斯科去》、《阿丽思中国游记》、《初期白话诗稿》等。这些诞生于六七十年前的版本居然到如今仍留存于世,而且品相相当好。看到这一切,真的让人感到兴奋,这是一种怀有崇敬的“兴奋”!

此书与《民国书影过眼录》和续集的结构相同,仍分为四部分:作家专著、合集·翻译·论丛、艺术、杂著。在版面安排上,除书影外,旧版本中只要有版权页的,都一并刊登。因为,笔者感到,书影加版权页,这才是版本的完整构成——这在以往一直是被忽略的。在第三集中还穿插不少旧版本中的插图和插照等,突出的是版本魅力和文献价值。如以书影、版权页以及插图插照计,约有393幅,数量还是相当惊人的。第三集与续集在行文与结构上的“类同”,主要还在于考虑“续”的脉络,这是要请读者理解的。在文章末,仍单列出旧版本的五个细项:搜得时间、参考时价、版本来源、装帧品相和实际尺寸。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细项的存史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在结束第三集之前,笔者要再次感谢上海远东出版社的充分信任和全力支持,也要感谢一直“陪伴”笔者在写作路上的编辑黃政一先生,是他随时给予无穷的力量!当然也不能忘记提供给笔者部分旧版本的荀道勇先生等,在此一并致谢。

最后,仍套用《续集跋》的一句话:如果您已读过《民国书影过眼录》、《民国书影过眼录续集》,那么此书仍可给您带来阅读的快感,这正是笔者所热切期待的!

再见了,让我们在其他的书页中再次晤面……

张泽贤

2007年9月28日于沪上犬圈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8:3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