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毛主席他老人家讲述他自己的故事,真实生动、自然亲切、又撼人心魄。没有做作,没有浮躁,没有功利,亦没有传奇。这些故事有的平常得犹如发生在我们自己的同年,有的意外得超乎我们肤浅的想象,从容而又漫不经心,简单而又意味深长,宽容中蕴藏着坚忍不拔,自信中充满着中国人的尊严。本书以史说书,以书说事,以事说人,围绕《毛泽东自传》写作翻译出版的前前后后,从版本学角度对早期毛泽东传记进行系统研究,解谜尘封七十年的故事,披露鲜为人知的珍闻,细说历史轶事细节,集《毛泽东自传》收藏之精华,补中共党史文献研究之空白。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解谜毛泽东自传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马列著作 |
作者 | 丁晓平 |
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听毛主席他老人家讲述他自己的故事,真实生动、自然亲切、又撼人心魄。没有做作,没有浮躁,没有功利,亦没有传奇。这些故事有的平常得犹如发生在我们自己的同年,有的意外得超乎我们肤浅的想象,从容而又漫不经心,简单而又意味深长,宽容中蕴藏着坚忍不拔,自信中充满着中国人的尊严。本书以史说书,以书说事,以事说人,围绕《毛泽东自传》写作翻译出版的前前后后,从版本学角度对早期毛泽东传记进行系统研究,解谜尘封七十年的故事,披露鲜为人知的珍闻,细说历史轶事细节,集《毛泽东自传》收藏之精华,补中共党史文献研究之空白。 内容推荐 《毛泽东自传》是一本充满传奇色彩的红色超级畅销书,是中国新闻出版史上的一个神话。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翻译出版时即有五六十种不同版本面世畅销,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投身中国革命,六七十年代又改名为《毛主席的回忆》大量翻印,可谓经典励志读物。 《毛泽东自传》是毛泽东口述并亲自修改的生平事迹的忠实记录,是中国革命史的珍贵文献,也是唯一以自传形式出版的中共领袖传记,可谓“中国第一自传”。由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笔’录,最早发表在ASIA月刊;中文由汪衡最早翻译发表于上海《文摘》杂志。 本书以史说书,以书说事,以事说人,围绕《毛泽东自传》写作翻译出版的前前后后,从版本学角度对早期毛泽东传记进行系统研究,解谜尘封七十年的故事,披露鲜为人知的珍闻,细说历史轶事细节,集《毛泽东自传》收藏之精华,补中共党史文献研究之空白。 目录 第一章 《毛泽东自传》源流考 第二章 《毛泽东印象记》考述 第三章 毛泽东印章源流考述 第四章 《毛泽东自传》和埃德加·斯诺 第五章 《毛泽东自传》最早译者汪衡 第六章 《毛泽东自传》传奇照片考述 第七章 毛主席最爱唱的《红辣椒》 敬致读者 试读章节 你知道毛泽东有“自传”吗? 你读过《毛泽东自传》这本书吗? 如果你没有读过的话,就像我在二○○一年策划编辑这本书的时候一样,一定会对《毛泽东自传》感到惊奇。这不仅因为毛泽东是中国一个时代的象征,而且也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一个永恒的记忆。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对毛泽东的记忆是红色的。但这红色的记忆,最早却来源于西方人的笔下。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以著名美国进步记者埃德加.斯诺为代表的一群公平、公正、正义、富有良知和同情心的西方人,以他们的远见卓识和优秀品质,冲破重重封锁和艰险,把毛泽东及其战友领导的中国革命的真相公布给全世界,发表出版了大量的优秀作品。这些珍贵的文字如今都是中国革命史的重要文献和第一手历史资料,《毛泽东自传》就是其中最为经典的篇章。 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伟人毛泽东说青少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把“未来最终是属于你们的”期望和嘱托送给了我们年轻人,而他的青少年时代又是怎么度过的呢?《毛泽东自传》就是这样一本真实生动、自然亲切,又撼人心魄的“自传”。捧读它,就好像是在面对面地聆听毛主席他老人家给你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没有做作,没有浮躁,没有功利,甚至也没有传奇。这些故事有的平常得犹如发生在我们自己的童年,有的意外得超乎我们肤浅的想象,但读起来仍然是那么的从容而又漫不经心,宽容中蕴藏着坚忍不拔,善良、英勇、顽强、自信、拼搏等等这些形容词,在《毛泽东自传》面前已经黯然失色。 《毛泽东自传》以第一人称口述,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到好像是在聆听自己爷爷的故事,而毛泽东特殊的经历和磨难,在平平淡淡的叙述之中也变得平静如水,真实可信,风趣幽默。比如,他说:“有一件事,我特别地记得。当我在十三岁左右吋,有一天我的父亲请了许多客人到家中来。在他们的面前,我们两人发生了争执。父亲当众骂我。说我懒惰无用。这使我大发其火。我愤恨他,离开了家。我的母亲在后面追我,想劝我回去。我的父亲也追我,同时骂我,命令我回去。我走到一个池塘的边上,对他威胁,如果他再走近一点,我便跳下去。在这个情形之下,双方互相提出要求,以期停止‘内战’。我的父亲一定要我赔不是,并且要磕头赔礼,我同意如果他答应不打我,我可以屈一膝下跪。这样结束了这场‘战事’。从这一次事件中,我明白了当我以公开反抗来保卫我的权利时,我的父亲就客气一点;当我怯懦屈服时,他骂打得更厉害。”由此可见毛泽东的顽皮,淘气又可爱。 不爱“死读书”和“读死书”的毛泽东从小就爱看《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传奇小说。但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十四五岁的农村伢子毛泽东在读书中学会了独立思考,并不是仅仅沉浸在传奇小说精彩故事的情节里。《毛泽东自传》里说:“有一天,我在这些故事中偶然发现一件可注意的事,即这些故事中没有耕种田地的乡下人。一切人物都是武士、官吏,或学者,从未有过一个农民英雄。这件事使我奇怪了两年,于是我便分析这些故事的内容。我发现这些故事都是赞美人民的统治者的武士,他们用不着耕种田地,因为他们占有土地,显然是叫农民替他们工作的。”这个“发现”令毛泽东大吃一惊,而且竟然让他“奇怪了两年”。毫无疑问,毛泽东对此进行了长时间的思考分析,他对历史小说中的这种现象感到纳闷,甚至提出丫质疑!难以想象,这样与众不同的思考竟然发生在二十世纪初一个偏僻闭塞、贫穷落后的山沟里的少年身上,这是多么的了不起!这简直是一个伟大的发现!或许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即使能够静下心来阅读完这些古典小说,也不一定能总结思考出这样深刻的命题。显然,这样的阅读和独立思考,对于毛泽东后来数十年特别是游击战争初期的军事生涯,以至中国革命的最后成功,都是有着启发和帮助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作为农民的儿子毛泽东,在他十四五岁的乡村生活中,他是渴望着中国历史应该有一位“农民英雄”的出现,而他自己或许也开始在心中埋藏了一个“英雄”的梦想。 早在一九三六年,埃德加·斯诺就这样冷静地写到:“毛泽东生平的历史是整整一代人的一个丰富的横断面,是要了解中国国内动向的原委的一个重要指南。”但斯诺同时还认为:“首先,切莫以为毛泽东可以做中国的‘救星’。这完全是胡说八道。决不会有一个人可以做中国的‘救星’。但是,不可以否认,你觉得他的身上有一种天命的力量。这并不是什么昙花一现的东西,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根本活力。你觉得这个人身上不论有什么异乎寻常的地方,都是产生于他对中国人民大众,特别是农民——这些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贫穷饥饿、受剥削、不识字,但又宽厚大度、勇敢无畏、如今还敢于造反的人们——的迫切要求作了综合和表达,达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假使他们的这些要求以及推动他们前进的运动是可以复兴中国的动力,那么,在这个极其富有历史性的意义上,毛泽东也许可能成为一个非常伟大的人物。” 穿越时间和空间,埃德加.斯诺在七十多年前的一九三六年说的这些话,依然回味无穷,发人深思。而历史已经告诉未来——毛泽东就是这样的一位伟人,在中国人民记忆的天平上,他永远是一块让中国与世界平衡的砝码。 发掘历史的记忆是为了明天的创造,弘扬革命的过去是为了未来的辉煌。 二○○一年九月,由笔者策划、编辑校订的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上海复旦大学文摘社出版、黎明书局经售、汪衡翻译、潘汉年题写书名的《毛泽东自传》与亿万读者见面,在中国掀起了“毛泽东热”。这股热潮持续到二○○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伟人毛泽东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日,随着几百种毛泽东图书的面世或再版,可谓达到了高峰。七年来,《毛泽东自传》的再版一直备受广大热心读者、收藏界、出版界和媒体的关注。应该说,《毛泽东自传》重新发掘、整理和出版是赢得了广大读者和收藏界的充分肯定的。但也有许多热心的专家、读者就《毛泽东自传》的版本和具体的编辑出版工作发出了一些不同的声音。这些意见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对新版《毛泽东自传》提出批评。他们的许多意见是非常好的,但有些观点也是值得商榷的。 七年来,我怀着一腔热忱,在许多收藏家和热心读者的关心和支持下,将《毛泽东自传》的来龙去脉进行了一番系统的梳理和研究。期间,有幸接触和接收丫来自中外不同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和更多鲜为人知的史料,对《毛泽东自传》当年写作、翻译、发表、出版的过程和背后的历史作了比较深入的发掘、探索和整理。 在本书一开始,需要说明的是,我主要是从图书版本学上来探讨作为单行本图书《毛泽东自传》的出版历史、意义、价值及其背后演绎的故事。而《毛泽东自传》与稍后出版的《西行漫记》第四篇《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在毛泽东口述的内容上,除了文字翻译上的个别差异之外,内容基本上是相同的。但作为图书出版来说,《毛泽东自传》和一九三七年最早翻译发表《毛泽东自传》的《文摘》杂志,以及与《西行漫记》之间,在版本、写作方式上则又有所不同。而且《毛泽东自传》诞生在《西行漫记》前一年,这是一个基本的历史事实。P11-16 后记 自一九三七年《毛泽东自传》首次发表和翻译出版,至今已经整整七十周年了。在我看来,《毛泽东自传》的釆访写作、编辑、翻译和出版的历史就像一部神话。 作为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一部红色超级畅销书,《毛泽东自传》在二十一世纪初再次成为红色超级畅销书,受到广大读者喜爱,这是中国图书编辑和出版史上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事件。作为一本史料和文献性的学术著作,《解谜<毛泽东自传>》的写作就是为了记忆这段与中国革命及其胜利密切相关的历史,纪念为《毛泽东自传》的诞生付出心血的先人和革命前辈,怀念伟人毛泽东为中国革命做出的贡献和牺牲……因此,可以说,我所要写的其实就是《毛泽东自传》的“传记”。 本书的写作缘于二○○一年策划编辑出版《毛泽东自传》。那年九月九日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举行的“《毛泽东自传》首发式暨向毛主席亲属赠书仪式”,至今仍历历在目。毛主席的孙子毛新宇同志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为近三百个热心读者签名留念。因为是新中国建国后首次正式作为重大图书选题经中央有关部门审批出版,《毛泽东自传》一下子成为全国优秀畅销书,印刷达二十多万册。与此同时,祖国各地陆续发现不同版本的《毛泽东自传》,一时间大大小小的新闻媒体或消息或评论或选载或连载,争相报道,轰动全国。随后,以《毛泽东自传》为龙头的红色收藏热迅速在神州大地升温,持续至今。七年来,我陆续收到来自全国《毛泽东自传》的热心读者、收藏家以及毛泽东研究者的来信、来电达两百多封(次),既有热情给予赞扬的,也有热心甚至严厉给予批评的;既有提供自己收藏的不同版本资料的,也有咨询收藏资讯请我鉴定的……一封封信件,一个个电话,还有一封封E-mail,不仅给了我新的知识和新的史料,还给了我鼓舞、信心和骄傲,并让我找到了一个适合于自己的位置、事业的方向和做人的方式…… 在《毛泽东自传》出版和本书的写作中,我参考、辑摘了众多前辈、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诸多《毛泽东自传》的热心读者和收藏家也给予了热情支持和无私帮助,成为我前进的动力。经过七年业余时间的努力,《解谜<毛泽东自传>》终于付梓,可以说是《毛泽东自传》研究的一个新收获,也算是自己为中共党史文献研究和红色收藏事业尽了绵薄之力。希望我的研究,没有辜负众多《毛泽东自传》热心读者和收藏者的期望,如果能抛砖引玉为红色收藏家们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经验,那将是我最开心的事情。而每每翻开和重温这些尘封六七十年的珍稀宝贝,我心中总油然而生沧海桑田之感,抚今追昔,伟人虽逝,但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山高水长…… 在这里,我要感谢汪衡先生的女儿汪丹熙女:上,因为策划编辑《毛泽东自传》让我们成为好朋友,她授权委托我作为《毛泽东自传》汪衡译本版权的全权代理人,这种信任和友谊是无价的;我要感谢原外交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黄华和夫人何理良女士,感谢《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主要泽者王福时先生,他们热情接受采访和指导,给了我巨大的信心和鼓舞;我要感谢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李捷、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原社长程步涛和红色收藏家张国柱等同志,正是因为他们的大力支持,《毛泽东自传》才得以重新与亿万读者见面;我要感谢美国哈佛燕京图书馆馆长郑炯文先生特别提供馆藏珍品一九三七年最早发表《毛泽东自传》的英文杂志ASIA(《亚细亚》)影印件,使得本书更加完善;我要感谢贵州省社科院研究员陈训明、上海复旦大学图书馆原馆长秦曾复、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戴龙基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蓝鸿文诸位教授先生,他们为我的研究给予热心帮助;我要感谢远在皖西南故乡的父母双亲,耄耋之年的他们体弱病重,依然时时关注我的事业和进步,给了我力量和信心。最后,我尤其需要感谢的是几位著名的红色收藏家,他们无偿地提供大量藏品资料,或热情指导批评,使得本书锦上添花,他们是(按姓氏笔画为序)——杨翔飞、金铁华、秦杰、奚景鹏、程宸,他们矢志红色收藏事业的雄心壮志,令我叹为观止,敬佩不已。尤其是翔飞、程宸兄在《毛泽东自传》上的收藏和对我的无私支持,我心存感激。此书的出版同样也是他们忠诚红色收藏事业最好的见证。 书中历史图片大多为斯诺先生和已无法知道姓名的前辈所摄,特此致谢。 限于资料搜集的不易和诸多客观技术原因,作为学术研究,本书观点乃一家之言,仍存在诸多缺点甚至错误,恳请诸位方家教正,诚恳接受批评,不胜感激。 追本究源,在本书的结尾,还是让我们再来听一听《毛泽东自传》的“始作俑者”埃德加.斯诺这位可爱又可敬的美国人的心声吧——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每一次阅读下面这段来自他自传体著作《复始之旅》中的:文字,就像被一块磁铁深深地吸引,它永远打动着我,感动着我,也激励着我—— 我不会忘记中国的。尽管我没有资格向中国索取什么东西,中国却占有了我的身心。是中国人民,那些苦难的人,用他们的微笑,让我看到了自己内心隐藏着的冷漠的恐惧和怯懦,而他们曾一度让我幼稚地认为他们低人一等, 可他们的身上却显示着勇敢和决心…… 我和中国的革命者们相识,胜利的时候我和他们一起开心大笑,失败时我和他们一起伤心流泪,我仍然支持中国的事业、因为中国的革命事业是在真理、公道和正义的一边。凡是有助于中国人民自救的措施我都支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人民看到自己的力量。但是,我再也不敢想象我个人还能对中国起到什么作用,我只不过是历史沧海的一粟,而历史有它自己的发展逻辑,我既无力改变它,也没有评说它的天赋权利。 再见了,中国!我的一部分将永远留在中国的黄土岗上,留在碧绿的梯田里,留在晨雾中隐约可见的孤岛似的庙宇里,留给那些曾经信任过和爱护过我的中华儿女,留给那些曾供我食宿的一贫如洗却怡然自乐的文明的农民,留给那些衣衫褴褛、皮肤黝黑却有着一双亮晶晶的眼睛的孩子们,留给那些与我地位相等的熟人和恋人们,特别是留给那些满身虱子、领不到军饷、忍辱负重的士兵们,他们难以思议的自我牺牲使一切生活具有价值,并赋予这个伟大民族为争取生存和进步而进行的斗争以崇高的含义…… ——“我热爱中国!”这是斯诺最后的遗言。 中国,没有理由不爱你呀,我伟大的祖国!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