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平集多年田野调查编著的本书,为草原文化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考古资料。该书在大量考古研究的基础上,从阿勒泰草原到巴尔鲁克山区再到伊犁河流域,图文并茂地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新疆北部古代游牧图。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草原民族文化的灵魂(新疆草原文化遗迹考察)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作者 | 张平 |
出版社 | 新疆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自治区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平集多年田野调查编著的本书,为草原文化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考古资料。该书在大量考古研究的基础上,从阿勒泰草原到巴尔鲁克山区再到伊犁河流域,图文并茂地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新疆北部古代游牧图。 内容推荐 北疆地区曾是我国西部重要的草原文化地带,本书沿着乌鲁木齐→吉木萨尔→青河→富蕴→北屯→阿勒泰→布尔津→哈巴河→乌尔禾→克拉玛依→奎屯→乌苏→精河→霍城→伊宁→巩留→特克斯→昭苏→察布查尔→伊宁→吉木萨尔→乌鲁木齐这条路线,考察新疆草原文化的形成发展,草原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草原文化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有利于推动北疆各地区的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 目录 新疆天山北部人文历史文化遗迹考察 阿勒泰与草原丝绸之路 走进青格里大草原 萨木特墓地石人 查干郭勒水库岩画 打开三道海子巨石建筑之门 聚焦“三道海子古文化遗址” 金字塔式建筑遗址的文化性质 卡拉先格尔——壮观的地震断裂带 昆盖特石人 富蕴县古代人文遗迹考察 浓墨重彩的唐巴勒塔斯岩洞绘画 库尔特萨伊塔合尔克斯陶岩画 徐永恰勒沟岩画 金山腹地的巡礼 展示阿尔泰草原文物的窗口 黑石堆和它的墓地石人 另类的生殖崇拜的岩刻画 走访喀依纳尔石人大家庭 汗尕特蒙古自治乡的考察 岩石壁上的驼铃声 雕刻在岩石上的滚滚车轮 亚欧草原古代文化的宠儿 掀起阿尔泰山古墓的盖头 哈巴河县的远古文化 额尔齐斯河畔的细石器 哈巴河岩画艺术的解读 布尔津县图瓦人印象 东归英雄的家园掠影 蒙王府与敖包特庙 寻找萨鲁布尔特山中的岩画 卫拉特蒙古历史的脚步 莫特格古城时代的回声 克拉玛依瞬间走笔 黑油泉与沥青矿 恐龙化石发掘的一段往事 巴尔鲁克山的历史风采 阿拉湖畔的土墩墓 老边防哨所旁的岩画 巴尔达库生命崇拜岩画 伊犁——亚欧丝绸之路的交叉口 惠远老城与新城的对话 阿力麻里,你在哪里 草原深处的乌孙家园 伊犁马文化产业再现雄风 昭苏和特克斯访古纪行 戴“王冠”的草原石人 我们在格登山上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据不完全统计,阿勒泰地区的六县一市已调查和发现的草原文化遗址和遗迹约有200多处。其中仅岩画遗迹就达70多处,约占总数的1/3。这些分布地域范围广、数量多、体裁内容丰富的古代岩画绘画经历了原始社会的石器时代、青铜时代、早期铁器时代,以及汉唐和宋元等历史时期,完整地反映出阿勒泰草原文化的延续性,以及人文历史演变发展的脉搏。每一处岩画的遗迹地点就是一座天然的历史博物馆,成为史学、考古学、民族民俗学、环境生态学等研究的形象而生动的例证。青河县则是阿勒泰地区古代墓葬和岩画分布的重要地,已调查的有58处,占阿勒泰地区总数的1/4。著名的有查干郭勒水库岩画和喇嘛布拉克等岩画群体点。 查干郭勒乡位于青河县城的东部,该乡的东部和北部与蒙古国交界,边界线长达1 80公里。该乡水利资源充沛,青河县的五大河流中有两条河水流经绿洲沃土。一条查干郭勒河,源于阿尔泰山东麓的瑙干克拉Ⅱ合也;另一条是布尔根河,源于阿尔泰山东麓的蒙古国境内。查干郭勒,因地处查干郭勒河畔而得名。查干郭勒,为蒙古语,汉意为“白色的河”。18世纪之前为蒙古族游牧定居之地,现在已成为哈萨克族为主体的家园。“众安寺”遗址的发现 出于偶然,我们又得知此地在清代曾有一处藏传佛教的“众安寺”遗址的相关信息,可谓也是一种收获。 藏传佛教的寺院,亦称喇嘛昭,其遗址就位于即将竣工的查干郭勒乡政府办公的小二层楼处。我们在乡政府院内,发现了一些青砖残块。这些青砖残块显然是深埋地下多年了,其大小厚薄也与新盖的办公楼所用的红砖有别。楼房的后面,尚见有青砖残块和一截较长而低矮的土墙,土墙外侧为大面积的麦田,乡党委书记告诉我们,1 8世纪之前,即清乾隆三十六年(1774年)在主管当时的科布多、青河、富蕴二旗盟长舍楞的支持下,由伏尔加河流域东归的著名活佛洛桑丹主持在此“兴黄教,安众生”,而修建了一座寺院,取名“众安寺”。 众安寺,坐西朝东。寺院由前、中和后殿三部分组成。殿堂顶部青瓦铺设,地面铺青砖,供奉的主尊是“宗喀巴”和其他诸神像。至1901年,该寺有田地、草场约3000余亩,牛、羊、马、驼等牲畜万余,其财产可比王公贵族。寺庙在当地传播了民族历史文化知识、佛教、哲学、天文、历法、医学、生产技术等,并起到了一定的慈善救济作用,在当地有一定影响。 众安寺在沧桑岁月中多次遭遇战乱的洗劫。尤其是1933年,寺院毁于马仲英部下的焚烧中,成为残墙断壁的废墟。据传,1964年在遗址中还挖出了铜碗、铜环、铜印章、铜钱、残佛像的莲花底座,以及残砖、残瓦等。考察结束后,查阅《青河县地名图志》中的文物古迹简介称“科克玉依喇嘛昭遗址”;《青河县志》中记载有“说说科克玉依众安寺”一文。读后,被我们意外发现的该遗址的准确位置得到了印证和补充。P6-9 序言 2004年3月底,中央电视台科教节目制作中心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合作,策划组织了“阿勒泰一伊犁”的人文遗迹学术考察与科普专题片拍摄活动。为此,曾在北京召开了相关院校的学者、教授参加的咨询座谈会,并且派相关人员到新疆联系安排有关工作事宜。联合举行这项活动的目的是:新疆的北疆地区与蒙古国、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接壤,曾是亚欧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使今天的人们了解历史上各地区诸民族之间交流,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往。 北疆地区曾是我国西部重要的草原文化地带,在人类文明的演变中,草原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为中华文明输送养分,并作为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考察新疆草原文化的形成发展,草原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草原文化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做好这次以人文历史、自然资源、民族民俗的专题片,有利于推动北疆各地区的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 笔者有幸作为文物考古工作者参加了此项考察活动。考察队成员有来自北京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中国民族大学,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自治区博物馆、新疆航空旅游报等专业人员,以及中央电视台科教制作中心的导演、摄像师和工作人员等共12人。 此次考察的主要路线为:乌鲁木齐→吉木萨尔→青河→富蕴→北屯→阿勒泰→布尔津→哈巴河→乌尔禾→克拉玛依→奎屯→乌苏→精河→霍城→伊宁→巩留→特克斯→昭苏→察布查尔→伊宁→吉木萨尔→-乌鲁木齐。 后记 这本不该由我来写的,却由我的拙笔来完成。 我的学术根基是肤浅的,面对深厚凝重的草原文化,进入这类学术门槛谈何容易?没想到这一逼,使我在史籍里,在前人研究发表的成果中得到了学习和吸收,使我受益匪浅。过去,我对阿勒泰、伊犁地区历史遗迹知之甚少,当我对草原亚欧丝路文化的天窗有所开启时,对这一地区的人文历史有所了解时,必然对我今后的工作会有所帮助。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引用的许多材料或观点均来自我的同仁,以及各地县的《地志》和《县志》,书中的不足恐怕难免,还希望专家学者和读者指正。 在编写和收集资料过程中,应该感谢王博、祁小山、王林山、郭物等专家学者,以及相关地县同志对编者的真诚支持和帮助。 新疆人民出版社为推动新疆草原历史文化的宣传,慨然承担本书的出版工作,使本书得以付梓并与读者见面,特此表示感谢! 编者 2006年4月1日乌鲁木齐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