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戴震生平与作品考论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蔡锦芳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戴震是中国十八世纪的一位大学者和大思想家。两百多年来,研究戴震的学者很多,著作、论文也不少。 不过,由于戴震个性鲜明、思想大胆、学问精博,所以在关于戴震的研究中也留下了不少有争议的问题,至今悬而未决。本书主要就是以这些有争议的问题作为考察对象,诸如戴震的背师问题,戴校《水经注》问题,戴震的义理成就,戴震反理学思想的成因, 戴震与徽州同学的关系,戴震与钱载的交恶、与钱大昕的交往、与彭绍升的辩论,戴震《屈原赋注》后《音义》三卷的撰者问题,戴震转语理论的内涵及《转语二十章》的成书问题,等等。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就是以这些有争议的问题作为考察对象,诸如戴震的背师问题,戴校《水经注》问题,戴震的义理成就,戴震反理学思想的成因, 戴震与徽州同学的关系,戴震与钱载的交恶、与钱大昕的交往、与彭绍升的辩论,戴震《屈原赋注》后《音义》三卷的撰者问题,戴震转语理论的内涵及《转语二十章》的成书问题,等等。

目录

导论

上篇 戴震生平思想考论

 一 戴震与江永交游考

——兼析“吾郡老儒”之公案

 二 戴震徽州同学事迹考

(一)汪梧凤不疏园与徽州学术文化

(二)方唏原、郑牧、汪肇龙事迹考

(三)金榜的经学

附录 刘大□与徽州学术文化

——兼为吴孟复《刘大□简谱》作补正

 三 戴震与钱大昕

 四 钱载与戴震交恶之缘起

 五 戴震避仇人京等生活经历对其理欲观的影响

 六 戴震扬州生活经历考

 七 从戴震与彭绍升的交往看乾嘉士林中的儒释之辨

 八 论戴震的经世之志

下篇 戴震作品考论

 一 戴震《屈原赋注》后所附《音义》三卷撰者考

 二 戴震转语理论研究

——兼及《转语二十章》的成书问题

 三 戴震《某翁颂辞》、《与某书》考

 四 读戴震《九数通考序》和《读淮南子洪保》

 五 试论戴震一批文章初稿的学术价值

 六 谈戴震求“十分之见”的治学方法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戴震,字慎修,又字东原,生于雍正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724年1月19日),卒于乾隆四十二年五月二十七日(1777年7月1日),安徽休宁(今安徽黄山市屯溪区)人,是十八世纪中国的大学者和大思想家。

戴震家境贫寒,父亲戴弁是一个不太会做生意的小布商。虽然戴震十岁才会说话,但他聪明好学,十多岁就傅读书时,常常能提一些让塾师难以回答的问题,此后戴震主要依靠自学。十七岁的时候,他已经有志于闻道,“谓非求之六经、孔孟不得,非从事于字义、制度、名物,无由以通其语言”。于是取《说文解字》、《尔雅》、《方言》、《十三经注疏》等书详加研求,终于尽通前人古义。大约在乾隆七年(戴震20岁时),戴震结识了经学大师江永。江永精于三《礼》、步算、钟律、声韵、地名沿革,戴震与之一起讲贯《礼经》制度、名物及推步天象等,皆能洞彻其本原。乾隆十五年至十六年间,淳安方檠如来徽州府主紫阳书院讲席,戴震曾从之问作文之法。乾隆十六年(1751),二十九岁的戴震补休宁县学生。十七年,休宁大旱,戴家生计艰难,戴震仍闭户苦注《屈原赋注》。该年秋,馆于汪梧凤家不疏园,教其子汪灼。十八年,江永亦至。这一段时间,戴震与同学好友程瑶田、方唏原、郑牧、汪肇龙、金榜、汪梧凤一起,从江永讲经论学,大家均获益匪浅。乾隆十九年甲戌春,戴震因祖坟问题,与族豪打官司,结果县令得族豪贿赂,反欲加罪戴震,致使戴震为避仇而匆忙入京。除了随身携带的几本著作以外,行李衣服都没有,狼狈至极。在京城,由于得到了钱大昕等人的欣赏和提携,学已有成的戴震很快便声名大振,名流学者秦蕙田、朱筠、纪昀、王鸣盛、卢文□、王昶等皆来折节与之交往。在京期间,曾馆高邮王文肃公安国第,教其子王念孙,据刘盼遂《王氏父子年谱》云:“文肃公兼管工部尚书事,延戴东原馆于家,命先生(王念孙,时十三岁)从受经。……先生相从一年,而稽古之学遂基于此矣。先生尝问东原日:‘弟子将何学而可?’东原沉思久之日:‘君之才竞无所不可也。’”后王念孙终成一代训诂大师。        P1-2

后记

我对戴震产生兴趣,最早开始于一九八六至一九八九年在四川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读研究生期间。我的硕士导师是屈守元先生和常思春先生,那时屈老师和常老师给我们上中国古典文献学的课,经常会给我们讲起有关戴震的一些趣闻逸事和治学的情况:比如戴震十岁才开始讲话,而一开口讲话就出语惊人;戴震在北京,以一个穷秀才,如何凭其学识引得名公巨卿折节与之相交;戴震又怎么被乾隆特招进四库馆,在四库馆中又怎么样为群贤释疑解惑等等。我对这些很感兴趣,以后有空的时候,也偶尔找一些有关戴震的书来看看,对戴震也稍微多了一点了解。但由于我的硕士论文是研究清代朱鹤龄《杜工部集辑注》的,所以也不能花很多时间去关注戴震及其研究。二〇〇〇年二月,我进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师从崔富章先生攻读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崔老师给我们讲授的课程中,有一门叫《楚辞版本学》。有一次课堂上,崔老师讲道,清代戴震著有《屈原赋注》,但在《屈原赋注》的后面,附有《音义》三卷,其作者是戴震,还是汪梧凤,至今还有争议,不过学术界大多数人倾向于相信是汪梧风。我听了以后,觉得这个问题可能还有深入研究的必要,便开始查阅资料做起研究来。研究过程中,崔老师给了我很多指导。最后,我们一致相信《音义》的作者应是戴震,而不是汪梧凤。我们把两万多字的长论文投到了中华书局《文史》杂志,很快就被登出来了。这次经历给了我很大的鼓舞,于是我便决定专心研究戴震。在崔老师的指导下,在师兄贾海生教授的不时点拨下,十八万字的博士论文得以顺利写出,并得到了专家学者们的充分肯定。这以后,我又不断修改、补充和打磨,直到现在,才拿出这二十三万字的书稿,想想已经有六个年头了。这本小书,虽然部头不大,但它凝聚了我这几年的心血,也渗透了不少师友的关爱。所以,值此小书出版之际,我要衷心地感谢我的老师屈守元先生(已故)、常思春先生、崔富章先生,我的师兄贾海生教授。我还要感谢曾经给我提出过修改意见或其他帮助的复旦大学的王振忠先生,南京大学的李开先生,安徽大学的杨应芹先生,四川大学的张志烈先生,中国社科院的高翔先生,北京大学的杨忠先生,中国人民大学的黄爱平先生。我也要感谢上海大学文学院中文系的老师,是他们的关心,本书才有机会出版。最后,我还要感谢广西师大出版社的郑纳新和杜桂玲两位老师,是他们的辛劳,才使得天壤间又将增添一本研究戴震的著作。

戴震是一位生前身后承受了太多攻击的学者。我在研读戴震著作的时候,时常会感到戴震那一双炯炯有神、充满睿智的眼睛在注视着我,仿佛在问:你读懂了吗?我惶恐,我努力。如果我的研究能为其发皇心曲于万一,想戴震的在天之灵会有所知晓的,我也能获得些许的心灵安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8: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