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纵横千年、驰骋万里的中国大地上,有多少壮丽的山河,就有多少不拘一格的精彩风光;有多少丰富的文物古迹,就有多少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无限的自然和人文风光让人驻足流连,让人不断回味、遐思,然后沉淀成记忆里一本无比缤纷的精美书籍。而我们,让您这本记忆里的书变成了触手可及的章章卷卷。典藏中国名胜,凡是经典,我们为您珍藏!
本书收集了中国享誉世界、最具欣赏价值的一百余处风景名胜,涵盖了最能体现中国自然风貌与历史文化的精华内容,充分展示了中国多种多样的名山胜水、宫殿园林、历史古镇、文明遗迹,以详实的文字与精彩的图片将祖国大地的壮美神奇典藏成册。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名胜数不胜数,它们如同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大地上。中国自然风光旖旎,民俗风情多姿多彩。我们从中国浩若繁星的风景名胜中,精心挑选了上百处风采各异的景点景区,如:世界级名山黄山、庐山、中国的五岳、四大佛教名山,人间天堂——黄龙、九寨,美丽神奇的哈纳斯,风情异样的泸沽湖,以及中国最大的瀑布——黄果树等,另外,本书配有大量精美的图片,将各地的风景真实的呈现给读者。
本书将带您游历中国的名山大川,探讨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品味中国五千年文明的深厚积淀。
香山是北京著名的风景区,自古以来,人们对红叶情有独衷。看那“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恰有“春色能娇物,秋霜更嵋人”之感。于京城而言,西郊香山红叶最是胜景。
香山,位于北京西北郊西山东麓。距城约20千米,占地面积约1500万平方米。其最高点香炉峰海拔557米,俗称“鬼见愁”。山顶有巨石两块,叫乳峰石,其形酷似“香炉”,远远看去和庐山的香炉峰极为相似,周围又常有云雾弥漫,如袅袅升空的香烟,香山由此得名。
香山景色秀丽,名胜遍布,风光旖旎,极富自然野趣。春天,宛若杏花村一样的香山,似雪的杏花开满山坡,清新幽雅。夏天,浓荫匝地,凉风习习。秋天,是香山最鼎盛之时。深秋的黄栌红叶,似团团殷红的火焰,漫山遍野,这红叶经霜一打,在荷尽菊残的季节,越发红得妖烧。穿行其间,周围弥漫着红叶的芳菲,加上林间清幽典雅的气氛,欣喜之情油然而生。每当冬雪初晴,一片银妆素裹,分外妖娆,旧燕京八景之一的“西山晴雪”就指这里。
在辽代,香山曾是私人宅邸。时有中丞阿勒弥者,见这里山青水秀,遂建宅台。金世宗完颜雍大定二十六年(1186),始在此山建大永安寺,亦叫甘露寺,即现在香山寺之前身。金章宗时,又在此建会景楼和祭星台建筑,从此皇家苑囿的规模初步形成。清乾隆十年(1745),动用了大批人力、物力、财力,对香山进行了大规模建设,形成了盛清时期京西“三山五园”之一,即“静宜园”。
成丰十年和光绪二十六年,香山的建筑景点先后被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破坏。解放后几经修葺,建成香山公园,才呈如今面目。山上名景有香山寺、昭庙、双清别墅、鬼见愁、静翠湖、西山晴雪、森玉笏、阆风亭等。
乐门
香山公园之正门,坐西朝东,两侧有铜狮。乾隆昕题“静宜园”赤金大字匾额悬在门檐上。现在此门是改造后的大门,原静宜园大门是城关式建筑,门口有牌坊三座。
静翠湖
进东门往南可见一池碧水,三面环山,幽静宜人,取名静翠湖。这里林木葱郁,山峦倒映在平静的湖水中,静翠二字名副其实。
双清别墅
从东门入园,沿山路蜿蜒南行,经静翠湖,就到双清别墅。别墅是依山而筑,淡雅幽静的小型庭院。系1917年河北督办熊希龄所建。别墅景色宜人,山水树石顺其自然。清泉大聚一池,池边有亭,亭后有屋,屋旁有竹,竹影扶疏,秀丽非凡。在此春日赏花,酷夏避暑,秋观红叶,寒冬踏雪,四季景色绮丽,称为香山的“园中园”。
别墅命名缘于院内高坡卜两股从石缝中汨汨流出的清泉,即双清泉。相传忽必烈宿香山行宫,梦见泉水从地下涌出,天明命人掘地,果得泉,遂取名“梦感泉”。清乾隆皇帝游香山,看见了“梦感泉”,尝之清冽,遂改名为“双清”。泉旁石崖上至今仍刻着乾隆帝御题“双清”两字。从此,这泉眼就有了两个名字:“梦感泉”和“双清”。
院中有凉亭、假山、水池。池中植睡莲、养红鲫鱼。两边石崖上有蟾蜍峰,活像只蹲着的大蛤蟆。夏日,这里浓荫清凉,为避暑胜地。1949年3月,毛泽东主席曾居住于此。
香山寺
香山寺位于香山公园内蟾蜍峰北,该寺遗址即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所建之大永安寺,据记载原有五层大殿,前有石坊、山门、钟鼓楼、城垣、红墙碧瓦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为香山二十八景之一。现只利下正殿前的石屏、石碑和石台阶等为数不多的几件不怕火燹的石头制品。石屏本身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正面中间是《金刚经》,左为《心经》,右为《观音经》,背面是燃灯、观音、普贤像。山门内有汉、满、蒙、藏四种文字的石碑,内容是乾隆书的《娑罗树歌》。
山门外有几处著名古迹:听法松,寺门两侧,有两株道劲挺拔,枝叶繁茂的古松,状若听法,故名;金鸡叫,在听法松下甬路中心的方砖上跺几脚,可听到铮铮之声,犹如金鸡啼呜;知乐濠,山门前石桥下有方池,上有汉白玉雕栏,池南侧有龙头,泉水流出,名知乐濠;来青轩,该轩建在依崖叠石之上,登轩四望,青翠万状,故名来青。明万历二十八年(1596),万历皇帝祭陵归来,见此轩之匾额后,嫌小,遂书径尺“来青轩”三个大字。寺内还有护驾忪、丹井等古迹。
阆风亭
阆风亭在香山寺西北方向,亭旁一块剑石,上刻“阆风”二字。站存亭上眺望西山,令人心旷神怡。阆风亭下有巨石一块,形似握拳,乾隆皇帝于其上题“一拳石”三字。
森玉笏
从间风亭向西直上,可见苍松翠柏,蓊郁蔽日,地势陡峭,悬崖峭壁,山石峥嵘,巨石耸立扰如大臣们上朝时手持的笏板,乾隆皇帝故赐此名。石壁所刻“森玉笏”为乾隆御笔。
鬼见愁
森玉笏西北有一洞,名朝阳洞,经朝阳洞过平台,即到达香炉顶峰。这里山势高耸,常出现喷云吐雾之状。至高点海拨557米。因山势陡峭,攀登不易而称“鬼见愁”。此处亦叫重阳亭,是皇帝每年重阳节登高处,但没有亭子,只因用黄缎搭成帷幄为临时休息之所而命名为重阳亭。
西山晴雪
从平台北望即可见“燕京八景”之一的“西山晴雪”碑。碑文系乾隆帝所书。每当冬雪初霁,在这里登高远望,一派银装素裹的北国风光。此地为观赏雪景的最佳处。
玉华山庄
从“西山睛雪”东下,经悌云山馆,即到山区中心地带的玉华山庄。此处是明代玉华寺,后改建为山庄。每年秋霜时节,这一带东南山坡上,10万佘株黄栌红叶,如火似锦,无比壮美。绮丽的景象,令人神往。此处是观赏红叶的好地方。
昭庙
从玉华山庄往北,经芙蓉馆即到昭庙。这是一庳大犁藏式喇嘛庙。乾隆四十五年(1 780)为接待西藏班禅六世来京而建。庙宇仿西藏建筑风格,前有一座彩色琉璃和汉白玉砌成的大牌坊,坊上的云龙纹饰至今完好,为北京现存最精美壮观的牌坊之一。
该庙的醒目建筑即琉璃塔,高30米,塔顶有黄色琉璃宝瓶和八条垂檐脊。檐问系有铜铃56个,檐端悬挂铜铃56个,风来铃声清脆悦耳,余音缭绕,更添诗情画意。下面是八角须弥座及白玉石栏。石栏下是八面张开的瓦盖,再下面是八面石砌塔基,每面刻佛像一尊。
见心斋
昭庙往北,在香山公园北门内西侧可见一道围墙,院内池轩相映,回廊临水,是香山公园中的园中之园——见心斋。这里是唯一的一处保存较好的古迹。始建于明嘉靖元年(1522),清嘉庆元年(1796)重修。小院内建筑布局极富江南情趣。院内东侧为半圆形水池,清洌的泉水从石雕的龙口中注入,夏来新荷婷立,金鱼嬉戏。池东、南、北三面回廊环抱,内有一小亭伸入池中。池西有轩榭三间,上挂“见心斋”匾额。斋后山石嶙峋,松柏交翠。整个庭院清静幽雅,使人留连忘返。当年乾隆帝曾在此读书和赐宴臣僚。
眼镜湖
在香山公园北门内,见心斋下,两泓平静的湖水由一座白石拱桥相联,形似眼镜,故此得名。湖的北侧山石叠嶂,峰峦崛起。岸依山崖,垒石为洞,洞口上端,溪流直泻,名为“水帘洞”。山花芳草在沟壑石缝和小溪池水旁争奇斗艳,古柏苍松、老槐垂柳交汇成一片清荫。P2-4
旅游是一种文化,孔子在《论语》中写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登灵山、览秀木,游名川、看小溪,自然造化鬼斧神工,在幽邃神秘、色彩斑斓的美景中去体验自然和人文,无疑能陶冶性情,开拓视野、增长见识。
旅游也正逐渐成为人们一种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家门选择出游,做行走在路上的“驴友”,去体验自然秀色、感受自然情怀,让自然的美洗掉生活的不顺,让自然的阔达减轻心灵的压力。
中国是一个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辽阔的疆域,复杂多变的地质、地貌、水文、气象条件,造就了许多雄伟壮观、引人入胜的名山大川、溶洞怪石、清泉湖泊、激流瀑布、神奇天象、珍贵生物等自然景观,其自然旅游资源之丰富位列世界前列。
国务院分别于1982年、1988年、1994年、2002年和2004年先后公布了五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截至2004年2月,中国经政府审定命名的风景名胜区已有677个,其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77个、省级风景名胜区452个、市县级风景名胜区48个,总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以上。在这些风景名胜区中,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已达16处,其中包括泰山、黄山、峨嵋山一乐山、武夷山、庐山、武陵源、九寨淘、黄龙、青城山一都江堰、三江并流等闻名世界的风景名胜。
大凡闻名于世的景区,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神韵,或雄奇,或险峻,或秀丽,或清幽,林林总总,彰显着与众不同的个性。本书所选择的风景名胜区,以自然风光为胜的自然景区为主,主要从177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里迷选而出,限于篇幅部分景区没有收录介绍,所选景区在文字介绍中尽量凸显出其独特个性,体现其与众不同之处。收录的风景区有常人熟知的名山大川,比如黄山、泰山、西湖、九寨淘等风景名胜区;也有海岛、海滨、草原、特色植物、沙漠、溶洞、地质公园等奇特景观,比如浙江嵊泗列岛风景区、山东胶东半岛风景区、内蒙古的锡林郭勒大草原、四川蜀南竹海景区、新疆库木塔格沙漠、河北崆山白云洞、内蒙古克什克腾国家地质公园等风景名胜区。这样全面的选择,目的在于尽量满足各类旅游者对不同类型景观的需求。
为便于读者的检索,本书在景区的编排先后顺序上,按照地域划分为华北篇、东北篇、华东篇、华中篇、华南篇、西南篇、西北篇以及港澳台区等八个区域,每一篇下面又按照省份加以划分;本书在风景区内容介绍上按照移步换案手法,从风景区的整体概括到小景点的划分,给游览者提供了更全面和更细玫的介绍,用详细准确的描述把读者带入那让人梦牵魂绕的秀丽世界中,不但让您知晓每一处令人神迷的风景,同时行文中自勺部分史料以及历史背景,还让您了解到隐藏在风景背后的文化底蕴。为了在众多自勺旅游类图书中,本书能做的更有特色,特在介绍每一处名胜时,均选用了部分秀丽华美的图片,即使很多名胜您不能亲临,也会让您在阅览本书的同时有身临其境之感。 本书收录的风景名胜区,除已经开发的风景名胜区外,还特地选择了可可西里、珠穆朗玛峰等“险远”之处,它们因自然原因,尚未进行旅游开发,但是其自然秀色浑然天威,还保持着自然的原始生态风貌,确是“奇伟、瑰怪、非常之观”特收录之,以期更好地对喜欢挑战极限的读者带来帮助。
此书的出版,相信会对读者有所帮助,从而让您在旅行中获得更多、更美、更细致的精神享受。由于旅游产业的发展,各处景区建设、开发日新月异,部分资料难免有稍做出入,真诚地希望读者朋友在发现其中的问题之后,能够及时反馈给栽们,以便再版加以修改,奉献给读者一部更加全面、完美的旅游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