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涉及揭示新的事物,并把它们运用于改进人类及动物的生活方式上。但在今天,从事科学研究是非常耗费精力的,它所需要的远不只是对于科学的渴望之心和实践能力。如果你正在考虑从事与科学研究有关的职业,或者已经从事了相关职业并希望获得成功,但却无法确定怎样选择前进的道路,或者你还需要对科学家进行指导、培养和管理,那么,这本书会为你提供一些有益的忠告,她所涉及的话题包括博士专业方向或博士后职位的选择,成功的面谈和求职履历的准备,如何处理好与导师的关系,怎样进行成功的演讲,如何发表高质量的论文并成为知名者,还有当今许多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方面,包括道德规范和学术欺诈,知识产权和技术开发,以及如何向公众传播科学等内容。
有些人选择从事与科学研究有关的职业,是因为真正了解科学并对科学研究具有很强烈的责任感,而有些人则是在懵懵懂懂、犹豫不决的状态中进人到科学研究领域中的。这本书所要尽力强调的是:两种情况下作出的选择的利与弊,从事科学研究所必须了解和掌握的知识,以及对于选择职业并获取成功可能有益的各种因素。对于那些正在选择进入科学研究领域的人或处于该领域中不同研究水平的人来说,本书都值得一读。当然,书中表达的仅仅是本人对于如何获取成功的一些个人观点,并非每个人都能够完全同意。
那些继续读博士的人,有时会对为什么要奋斗数月来完成一个博士生课题感到奇怪。事实上,他们在读理科学士(B,Sc)或硕士期间所作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满意的成果(有的甚至可能已经投稿给某家出版机构)。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与攻读博士相比,读学士和硕士学位期间所作的短期研究项目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如果导师很有经验的话,他会让学生在这一阶段根据一些现成的数据完成课题,并且往往将这一课题纳入到一个更大的在研课题之中。而到了博士阶段之后,最明显的差异就在于,至少应该在于,你要去研究一个“更大”的课题(即具有重大意义的科学问题),那将是你自己的研究项目。如果你在攻读博士期间所要研究的是一个重要而新颖的课题(那完全是真正意义上的研究课题),那么,提出研究方法和方案、优化研究条件、在无数次困境和失败中饱受挫折,这些可能要花掉你好几个月的时间。这些会消磨人的斗志,尤其是如果你曾经在一个较小的研究上尝到过一些成功的甜头。但是,当你确实得到了一个肯定的结果,甚至仅仅有了一个重要的发现时,这(但愿)通通是值得的。如果你对获得的成果并不感到兴奋不已——即使你知道自己可能是第一个发现者,那么几乎可以肯定的是,科研工作并不适合你。你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越多,你在第一次看到数据时所获得的回报就越大。接着,你可以在已有发现的基础上,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介绍给你的实验室、你所在的系以及更大范围内的科学界的其他人,满怀期待地看到自己的名字公诸于世一一你很清楚,这项成果不只是你为其他人的课题所作出的贡献,它更属于你自己。这些真正的科学研究,无论其水平高低,都是做短期项目难以经历到的。
P7
非常欣喜地得知拙著《谁想成为科学家?》之中文版即将付梓,希望年轻的科学家能够喜欢这本书,并从中获益。
中国的科学事业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国家对一流的科研设备、科研条件以及培养年轻科学家等方面不断加大投资力度,中国在国际科学研究中越来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这场“科学革命”也带来了挑战和各种新的要求。现在,迫于日益增长的压力,科学家不得不设法在一流的国际学术期刊上、而不仅仅是在国内中文期刊上发表论文。对于那些希望在自己的科学事业中有所突破,志在获得重大科学发现、发表高引用率的科研论文并享有国际声誉的年轻科学家来说,这种压力更为沉重。科学的迅速发展以及不断增长的国际压力,都要求中国科学家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保持诚实与正直,尽管和其他国家一样。在中国。学术研究中的欺诈、剽窃以及造假等现象的曝光率正呈现出不断上升之势。
对于那些刚刚步入科学研究领域或正在努力前进的人来说,本书涵盖了诸多重要方面,包括选择与管理研究项目和研究小组,发表论文,口头交流,与企业打交道,获取资助,培训,科学诚信和欺诈,等等。
真诚地祝愿年轻的科学家事业有成并享受其中的快乐!
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医学科学院院士
南希,罗斯韦尔教授
记得20多年前我在复旦大学读研究生时,从报上的一则有关社会职业声誉的排行榜中看到,在被挑选出来的上百种职业中,科学名列榜首。虽然很久没有看到这样的排行榜了,但我一直相信,科学依然是众望所归的职业。这不仅是因为当科学家有很好的物质回报,更重要的是,这个职业可以作为人生的精神寄托,能够给心灵以极大的愉悦和慰藉。正因如此,当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潘涛博士要我翻译这本书时,我几乎是不假思索地接受了, 我长期在大学里教书,做过科研,带过研究生,应该与原书作者罗斯韦尔有许多相似的经历。因此,在翻译时,我很容易地转变为她的角色,用我的语言把她所要说的内容以及想法,以她的口吻表达出来。这也是我译书的一个原则。在翻译该书时,正值我给本校理工科硕士研究生讲授“自然辩证法概论”,这是一门教学生如何进入科学领域、进行科学研究的课,一直很受欢迎。我把翻译出来的草稿与讲课结合起来,不仅能让学生“先睹为快”,而且也让我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有了新的体验和感受,收益良多。
感谢该书作者罗斯韦尔以及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为我们带来了这本好书,也非常感谢责任编辑张嘉穗对译稿的认真校订和编辑加工。相信该书的出版,能够吸引大量对科学研究工作感兴趣的读者,那些准备进入科学领域或刚进入这一领域的年轻人肯定会从中获得极大的教益和启迪。当然,由于本人的翻译水平有限,存在诸多不妥之处,祈请读者指正。
乐爱国
于厦门大学海滨
2006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