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人民美术出版社推出的《大美术丛书》,所涉及到的内容古今纵横、中西兼顾,既包涵了绘画、雕塑等纯粹精神意识方面的美术,也包涵了衣食住行等与物质生活紧密联系的实用美术。在十分有限的篇幅内,以美术为主干,将相关的哲学、艺术、历史,以及人文、社会和科技等大量信息进行有机融合,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书中观点明确、逻辑严谨、文笔清新、深入浅出的特色,因此形成了雅俗共赏,能够适合不同阅读者的特点。让每一位读者都从中有所收获。
本书为其中一册《屠夫毕加索(形态语言)》。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屠夫毕加索(形态语言)/大美术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
作者 | 郭茂来//秦宇 |
出版社 | 人民美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由人民美术出版社推出的《大美术丛书》,所涉及到的内容古今纵横、中西兼顾,既包涵了绘画、雕塑等纯粹精神意识方面的美术,也包涵了衣食住行等与物质生活紧密联系的实用美术。在十分有限的篇幅内,以美术为主干,将相关的哲学、艺术、历史,以及人文、社会和科技等大量信息进行有机融合,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书中观点明确、逻辑严谨、文笔清新、深入浅出的特色,因此形成了雅俗共赏,能够适合不同阅读者的特点。让每一位读者都从中有所收获。 本书为其中一册《屠夫毕加索(形态语言)》。 内容推荐 艺术的魅力离不开对美的追求,也离不开高于生活的超现实性,所以有人说:艺术是人类永远的梦。那么,艺术之“梦”与生活现实是什么关系?美术中的形象为什么会出现变形?对于变形甚至抽象的美术作品如何去欣赏?艺术创造的价值何在?又如何去感受和理解艺术真实?本书是一本以通俗的表述方法解读视觉形态语言,讲述如何欣赏视觉艺术作品的书。 目录 1.嘎子的留言·形态属性 2.镜中的影像·艺术形象 3.距离之美·客观与主观 4.活武松盖叫天·形似与神似 5.屠夫毕加素·造型技法 6.大师语录·再现与表现 7.为《渴望》续集·艺术真实 8.咬文嚼字·再造与创造 9.雪景与酒令·观察角度与作品 10.画名的官司·认识角度与作品 11.无标题音乐·空筐结构 12.望梅止渴·通感与联想 13.玻璃金字塔·艺术设计依据 14.噪音与音乐·形态关系 15.惹祸的韭菜·形态要素 16.“黑”画家李可染·矛盾空间 17.大船泰坦尼克·对比 18.诗情画意·平衡 19.四只小天鹅·节奏 20.羊群中的骆驼·个性 21.血缘的凝聚力·共性 22.凌绝顶的泰山·主从律 23.穿衣服的讲究·内容与形式 24.好老师与好学生·技法与想法 试读章节 东山魁夷是以创作风景画见长的日本著名画家。他的作品刻画细腻,色彩沉着,在平面化的装饰性风格中传达出诗一般的意境,具有高雅、宁静的艺术情趣。他尤其擅长在自然景物的题材中寄寓深刻的人生哲理,表现出对自然、对人生的深深依恋与淡淡伤感之情(见图12)。 “画乃心镜”是东山魁夷对绘画功能的深切体会。所谓“画乃心镜”就是说,绘画是反映人类内在心灵的一面镜子,通过绘画这面“镜子”可以折射出人的精神世界。那么,画家又是如何通过绘画反映人类内在心灵,折射出精神世界的呢?这就需要从“镜”中影像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绘画的原始素材与“心镜”所反映出的艺术形象之间的相互关系说起。 精神是人类所特有的意识、思维活动和心理状态,而客观自然的景物本身是没有精神的。当画家在“触景生情”之后,需要借助一定的媒介为载体来抒发感情,表达对客观的认识,绘画就成为画家们抒发感情和表达认识的重要载体。虽然客观自然是绘画中艺术形象产生的基础,但是这种借助绘画所反映出的艺术形象,与客观自然之物在本质上却是不同的。这种不同体现为,在艺术形象中有人的想法和感情在里面,有画家对客观素材的选择、提炼和再造。 画家对客观素材的选择与照镜子有类似之处。当人们在照镜子时,对于镜像不同局部的关注程度往往是不一样的。例如,有时关注的范围大,有时关注的范围小,有时对一些局部格外敏感,而对另外一些同样属于客观存在的局部则显得漠不关心,甚至有可能视而不见。人们对镜像中不同局部的知觉感受也是有差别的。例如,有时对某些部分格外欣赏、特别偏爱,对某些部分则感到遗憾,甚至于十分反感。 另外,镜子里所形成的镜像并不是客观存在的全部,镜子对于外部景物所形成的镜像内容与反映物的位置、角度有关。当一个人在一面镜子前观察镜像时,镜子只能反映出与其相对应的一面,如果这个人在镜子前的角度发生了变化,镜子里面所反映出的镜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人们可以在一面镜子前变换很多种角度,形成不同的镜像。但是,无论你怎样变换角度,利用一面镜子只能看到与其相对应的一面,而那些同样属于客观存在的背面和很多其他的侧面,则无法同时看到。也就是说,即便是同一个客观对象,所形成的镜像可以是多样化的,在观察角度不同的情况下,人们所看到的客观镜像也不相同。人们照镜子时,其观察角度、知觉范围和关注程度均取决于照镜子之人的主观选择(见图13、14)。 事实上,任何一个人在一面镜子前,其视野都存在着局限性。而且任何一面镜子所反映出的内容也都有其局限性,都不可能同时反映出立体、全面的客观存在,只能是对客观存在片面、局部有选择地真实反映。更何况,客观世界的空间无限博大,内容无限丰富,在现实生活中就不可能制造出一面能够将客观世界全部反映出来的镜子。至于利用一面空间有限的镜子,在整体客观世界中从什么角度反映,反映什么样的局部,以及在反映的内容中格外关照哪些局部,这就取决于不同人的不同想法和行为了。 绘画作品作为反映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和揭示人类精神活动的“心镜”,也与一般的镜像形成规律有许多相似之处。就如同人们在照镜子时,想法和行为可知觉感受一样,画家的想法和行为可以决定绘画的内容、形式和知觉感受(见图15)。也正是由于有人的想法在左右着绘画的内容、形式和知觉感受,绘画才能成为反映人的思想、观念,折射人内在心灵世界的“心镜”。 P9-11 序言 在艺术和艺术知识传播的系统工程中,普及工作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人类历史上积累的无数杰出的艺术品,它们的精神内容和文化含义、它们形式风格中所体现的智慧和美,怎样才能为广大群众认识和理解?还有,如何培养广大群众的审美兴趣和欣赏水平,如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使他们懂得美的基本原理?这些都是艺术普及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承担的任务。但遗憾的是,艺术普及工作常常得不到社会有关部门的重视,不少从事专业研究的学者们也或者由于工作繁忙,或者由于对这一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很少花费精力写这类通俗性的文章,而广大群众对艺术知识和对美的原理的渴求,却是很强烈的。艺术普及工作薄弱的后果,已经明显地表现出来:我国当代人群中的“艺盲”数量相当可观。更令人忧虑的是,具有承担提高大众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任务的传播媒介,在格调上存在着严重低俗化的倾向。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纠正,未来社会人们的文化艺术素质是难以想象的。 美术是艺术门类中的重要部门,从传统的观念看,美术本来就包括建筑、绘画、雕塑和实用美术等品种,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以及各门学科的相互交融,“美术”这一概念不断在扩大和更新。20世纪下半期以来,西语中“Art”这个词涵盖的内容越来越大,几乎难以确定其边界,这当然相当荒谬,但撇开这一点不论,这一情况的出现也含有某些合理性,因为被称为“美术”的学科,应该有适应社会发展的大的包容量。近20多年来,我国国内一些专家、学者,也有建立“大美术”学科的呼吁,意思是要人们扩大视野,拓展美术学科的内容,还美术本来的面貌(因为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初始阶段,艺术各门类没有那么细密的分工),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确实,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国家对美术的理解相当狭隘,不少人只承认绘画和雕塑是美术,甚至连建筑、实用美术、设计都常常被排斥在美术范围之外,结果是越来越自我封闭,路越走越窄。此外,我们还须明白这一事实:艺术美的创造与欣赏,与人的感觉、与人的日常生活经验,都有密切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如果我们把较为复杂的艺术创造与欣赏的原理,联系人们日常生活的经验去解释,群众会容易理解和接受。做这项工作的人,既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又要有较为广泛的知识与修养,还要善于用浅显和生动的文字加以表达。人民美术出版社认识到这件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组织有关作者撰写《大美术丛书》,是很有眼光的做法。当然,这项工作看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会有相当的难度,尤其要做得好、做得完美,需要不断摸索、不断积累经验。这套丛书出版算是个开端。 上面的话,是我对以普及为目的的《大美术丛书》的认识和希望。 后记 膳食的原始价值在于其营养价值,而中国膳食在讲究营养搭配之外还讲究“色、香、味”俱全。膳食中的色、香、味能够给人以感官的美感,是一种享受。色香味俱全的膳食能够刺激人的食欲,从而使营养被人们主动而高效地吸收。然而,对于色香味的喜好又是因人而异的,烹饪出一种味道及形式易于被更多人接受的膳食,是在享受中解决问题的方式。 美术是精神文明所必需的营养,对于美术营养的需求在不同的地域和人群中同样存在这各种差异。在全社会中合理地平衡美术营养,尤其是通过雅俗共赏的美术理论来培养、提高广大公众的审美趣味、能力和水平,充分满足人民大众对于补充美术营养的需求,是人民美术出版社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果想让美术的营养雅俗共赏,被大众所认可和喜爱,就需要喜闻乐见的媒介。为此,人民美术出版社推出了《大美术丛书》,之所以为“美术”前缀了一个“大”,是想突出两重含义。其一是,大众化的美术;其二是,大信息量的美术。大众化是丛书语言表述的基本特色所决定的。丛书每一个章节的内容均是以实际生活中的案例,或者具体艺术作品为引子,并以其所涉及到的艺术思维等问题,分别对视觉艺术中的内容与形式、客观与主观、形象与逻辑、局部与整体、传统与创新、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以及艺术与科学、艺术与哲学、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时代、艺术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等不同的问题,展开既相互联系,又有所侧重的阐述。对于视觉艺术的创造方式、欣赏方式、理解方式、审美价值、重要观点、主要美术流派等问题,作者旁征博引,采用幽默、生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了形象而准确地介绍。 大信息量是丛书所囊括的范围所决定的。丛书所涉及到的内容古今纵横、中西兼顾,既包涵了绘画、雕塑等纯粹精神意识方面的美术,也包涵了衣食住行等与物质生活紧密联系的实用美术。在十分有限的篇幅内,以美术为主干,将相关的哲学、艺术、历史,以及人文、社会和科技等大量信息进行有机融合,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丛书具有观点明确、逻辑严谨、文笔清新、深入浅出的特色,也因此而形成了雅俗共赏,能够适合不同阅读者的特点。例如:对于美术和艺术设计院校的师生而言,《大美术丛书》是图文并茂的理想教材;对于职业的视觉艺术家而言,《大美术丛书》是相当实惠的资料库;对于理工科和一般的文科大学生而言,《大美术丛书》是开阔视野,提高审美能力、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的极佳工具;对于高中生而言,《大美术丛书》是在轻松、愉快地享受中,了解艺术和社会,增长美术知识,调节心情、缓解学习压力的休闲椅。作者通过这种有故事可看、有知识可吸收、有问题可探讨、有空间可联想的写作方式,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兴趣,使不同的读者在其间有不同的收获。事实上,从美术创作与欣赏等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大美术丛书》都给人以积极的启迪,让每一位读者都从中有所收获。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大美术”的概念和范畴,大美术既是美术大师的美术,也是普通大众的美术。 特约为《大美术丛书》撰稿的是河北大学教授、中国《装饰》杂志社特约撰稿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郭茂来先生。郭先生不仅在美术和艺术设计理论等方面均有比较深入的研究,而且具有非常丰富的教学经验与沟通技巧,可以说是一位兼顾“色、香、味、意、形、养”的好“厨师”。近年来郭先生在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视觉艺术概论》以及《标志设计艺术赏析》等设计艺术赏析系列的七部专著,都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也得到专家、学者的好评。《屠夫毕加索——形态语言》《牛顿让白出了彩——色彩语言》《有胡子的蒙娜丽莎——美术流派》是出版社在选题方面的一种尝试,想借此“抛砖引玉”,希望有更多的在美术领域有建树、有影响、有权威的专家和学者关注这方面的工作,一起来丰富《大美术丛书》。秦字同志为本丛书的撰写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并且对丛书的许多细节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和修改意见。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