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喜欢《三国》,而不了解《三国》相关的事,那你永远还是个门外汉。本书是我国著名的古典文学研究权威、大师级的学者何满子的力作。全书分探源、艺术、人物、风范、影响、影视、论辩、杂谈八个部分,褒贬人们关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反映中华民族文化深层结构中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审美情趣等,于人们所喜闻乐道的故事中赋予读者全新的思考。全书配有精美的图片,书后还附有《三国记事流水表》。
三国时期,群雄逐鹿,一时间多少英雄豪杰,前面是战火纷飞的沙场,后面是运筹帷幄的领导家。你若喜欢《三国》,而不了解《三国》相关的事,那你永远还是个门外汉。本书作者将带领你去“品三国”……
战争小说
历史小说演述王朝兴废之事,王朝的兴亡是全方位的政治斗争,而最终由政治的特殊手段战争来决定。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历史小说其实就是战争小说。
《三国演义》一开始就是黄巾起义的战争,结局是西晋攻灭东吴的战争。全书描写了上百次大大小小的战役和战斗场面,群雄兴灭都在这些战争中实现,三国势力的崛起和衰亡也系于战争的胜败。在这些战役中,关系到三国史全局,即造成三国鼎立局面的决定性大战役有三起:袁曹官渡之战,曹操与孙刘联盟的赤壁之战,吴蜀彝陵之战。
官渡之战是黄巾起义和董卓乱政之后曹操力克群雄,与势力比他更强大的北方军阀袁绍的决战。这一战争的结果,奠定了曹操雄踞中原的不可动摇的地位,可说是曹魏立国之战。赤壁之战是孙刘联军遏制了曹操下江南统一全国的攻势,是三国鼎立的局面得以形成的决定性的一战。彝陵之战是刘备取得两川奠基以后孙吴联盟破裂的一战,这一战役又成了孙刘两家各不相下,形格势禁,必须重新结盟以抗衡曹魏的局势,也即是决定三国在灭亡前必须维持并存局面的战役。此外的战役,如曹操攻灭北方群雄的大小战役,孙氏父子在江东建业的大小战役,刘备攻取四川和以后诸葛亮的南征战役等,都只有局部战争的意义;孙曹合肥之战,刘曹汉中之战等都不能决定各方的存亡;关羽与曹军的荆襄之战和孙吴袭取荆州攻杀关羽之战虽然关系不小,但正是酿成彝陵之战的前导。这些战役都比不上官渡、赤壁、彝陵等三大战役的重要,它们的作用犹如蛛网密布的支流和湖泊那样连系和贯通着主河道。
P36-37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我在大学中文系任教,开的都是文艺学和现代文学方面的课程,不料一个偶然的机会,迫使我担任中国文学史的讲授。接手时正好是明清一段,小说、戏曲正是这一时段的主要文学现象,我不得不区熟悉古代小说及其相关现象。讲课之余,就写了三本关于中国古小说的论著,在一九五四年出版,从此就和中国古小说打上了交道。
经过了二十多年的颠沛播迁,原以为我和古小说的这段因缘可以结束了。不料自一九七八年重执旧业以后,治中国小说这一行的学界同人们不弃葑菲,邀我参加那是十分频繁的古小说的学术讨论会,约撰这方面的文字。本书所收的文字便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陆续写下的,散载各处,零乱无序。盖国梁兄认为这些文字对读者理解古小说尚有裨益,经他辛苦汇辑成集,并搜集大量图片相配,并由他定名为《图品三国》,带为操办印行,我自己几乎没有费丝毫力气。如果这些文字真的有益于读者,那全是盖国梁兄辛苦经营之功,在我只有感谢的份儿。因作此短跋鸣谢。
2006年7月何满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