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知识分子的任何当代研究都不可免地具有当代中国知识分子自我阐释的特性。本书兼融学术原理与思想史的体例,只是更加突出了这一特性,即:以当代中国人文精神及其知识分子的问题困境为阐释立场,去展示知识分子学原理;以论证知识分子原理为普遍坐标,来指示当代中国人文知识分子的位置。
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的基本问题是回应并挽救民族国家的危机。因此,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的人文主义思潮与知识分子自我叩问,是极可注意的新质现象。这不仅是思想史现象也是社会结构的变迁。希望以后能以切身体验的现象学式描述与社会学结合的方式,更加确切地指明,正是在60年代末与70年代初,在中国产生了明末以后的第一批人文知识分子群体雏形。
应当说明的是,为了突出这一新质,本书着力强调了人文知识分子与世俗社会的区别及其独立性。由此而未能展开的另一方面,即人文意义由世俗生活而生并积淀为生活世界的“平常心”,作者将通过另一关于日常生活美学的专题研究予以补述。
导论:知识分子的当代含义
1.对划定知识分子原则的脑体分工须作历史性考察。古代脑体分工并非单纯的劳动自然分工。脑体活动的对象及目的有着深刻的区别,这一区别被近现代知识观念所湮没。
2.近现代形成了以科技专业为典范的知识及知识分子观念,这一观念下的知识分子仅仅是技术工具。
3.人文学科现代复兴思潮表明,关于技术工具主体的人文知识,在对象、方法与功能上有别于科技知识。人文知识特性在于价值理性。近现代社会危机表明,科技知识只是工具理性,它不能保证社会价值目的真正合理。
4.现代科技社会的系统化使传统脑体分工下的个体差别日趋缩小。操作涵盖思考。唯有价值目的不被同化于操作系统。当代知识分子只有在人文价值意义下才保留着知识分子的独特含义。
5.20世纪专政型意识形态对人文价值理性与人文知识分子的垄断同化,使独立的知识分子只在工具理性含义下被认可。
6.后现代主义以否定性消解取代肯定性理想,人文知识分子被视为精神观念专制者而受到批判。
7.作为当代知识分子观念的原型:别尔嘉耶夫关于俄国知识分子的论述第一次揭示了为近现代科技知识分子观念所掩盖的知识分子独特含义,它是人文性的。
8.当代中国从专政型意识形态向商品经济的转变,使开始独立人文价值思考的人文知识分子却又为工具理性与功利价值的社会主流所冷落排斥。当代中国人文知识分子自我定位的痛苦。知识分子原理学研究成为攸关当代中国知识分子自我意识与安身立命的重要问题。
9.人文学科与人文知识分子的形上含义。人性教化不是科技分工层面的形下专业知识。人文知识分子不基于社会学意义下职业的外在固定类聚,而是基于人文价值的精神态度群体:物理学家的爱因斯坦比乾嘉学者更属于人文知识分子。
世界与意义
1.劳动是建构世界的功能性本体。劳动本体论不是人类中心本体论,自然本体先于劳动本体,劳动本体价值不同于人类物种需要价值:从马克思到卢卡奇、海德格尔。
2.劳动二重性:既是人基于自然生命需要的谋生手段,又是人超越自然需要以实现人性的目的。劳动的自由性与神圣性。
3.作为劳动骨骼的技术:危险与希望同在。技术理性在建构文明世界的同时却使世界失去目的。技术列维坦的艺术化以目的观念的转变为前提。选择的根据属于精神含义世界。
4.符号意义是人与世界关联的绝对中介,它拥有指称与表达两大内容。系统化含义构成意义世界。广义的知识分子是拥有含义世界的含义工作者。
5.基于劳动二重性的含义相应地区分为涵义(meaning)与意义(significance)两类。以西方分析哲学为代表的当代哲学以涵义(meaning)抹杀意义(Significanee)。
6.涵义(meaning)是基于谋生性劳动的有限确定的逻辑谓(宾)词。涵义价值可作算计,但缺少内在目的与终极价值。荒诞:有涵义而无意义。
7.意义(Significance)是超越涵义的普遍性概念,它既为涵义提供系统扩展的框架,又为涵义提供终极目的。意义超出了逻辑谓(宾)词,呈现为审美意境。
意义与阐释
1.符号命名是动物受动性劳累提升为人性劳动的必要条件。命名创造意义,意义沉积为操作性涵义。
2.操作性涵义抑制意义命名。沉思与反思是对涵义的超越,它以脱离技术操作为前提。亚里士多德的“分离”原则表明脑体分工具有形上意义:脑力沉思者为人类承担意义命名,以从非技术层面提升与建构劳动。海德格尔论“冷静”与“沉思”。
3.与对涵义的说明有别,意义需要理解。理解-阐释-美学-人文科学-意义相互包孕的关系。阐释意向对操作涵义目的定位,因此意义必须经由阐释(包括原创性命名)才能生成。阐释的审美特性:扩展系统、消解概念、回溯本源、转换意念、保护隐喻与尊重神话及经典。对神话与经典祛魅的危险。
4.文化是意义结晶,一如文明之于涵义。文化系统构成意义世界。意义世界凝聚为意境。意义世界的多种形态:艺术本体论、社会理想、宗教天国、意识形态。意义世界须历代阐释积累与守护。
5.个体意义阐释者的主客观限定。人文学术传统与天才。人类对专业性阐释意义阶层的社会分工需要。
阐释并守护世界意义的人:人文知识分子的起源与演化
1.人类第一个专业是巫术。巫是超越性神界与人类现实界的中介沟通者。“神使”(Hermes)是阐释学(Hermeneutics)的辞源本义。人类为何要以最初的剩余产品供养职业想象家?巫术具有明确而强烈的实用功能意向。巫对神性意义的阐释为突破现实困境提供想象性目的与自我意识信心。神使兼人类利益最高代言者,双重重负诞生出“使命”。使命高于使者:“自我牺牲”的本源含义。卜辞是最古老的文字知识,巫术成为人类知识母体,巫成为人类知识分子的始祖原型。
2.巫术文化时代的结束,以巫退出直接生产领域为标志。“轴心期”(Axial Period)由此开端。巫据守人文意义文化而散布演化为教士、艺术家、哲学家。科技知识分子的渊源。巫术文化解体后流浪无业的最早人文导师为何气度不凡?孔子、沙门、佛陀、苏格拉底、基督。管理与讲学的渊源。巫术从秘密仪式与种姓传递向社会教育与学术的转化。“教育”与“引导”。
意义与权力
1.巫王天然趋向合一。精神权威内在构成政治权威。私有制背景的决定性推动。巫之超越性与无限性包含着向统治转化的契机。
2.“社会”(society)是“国家”的基础与权威合法性的根据。“社会”观念(idea)具有形上理想性,它是人文知识分子阐释的文化意义世界。中国传统社会(Society)观即原始儒学所阐释的大同公有“天下”。“天下”成为中国传统人文主义的价值源头。“天下”迄今存活,其道义资源与游民社会之混合。
3.人文意义径由“正义”转入革命。“革命”是人文意义干预、改造涵义世界的强力。意义须凭藉涵义同质力量才能作用于涵义,意义使涵义意义化的同时也使自身涵义化。人文知识分子投身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而转化为革命家,革命家成为20世纪人文知识分子的典范。法国大革命所尖锐凸出的人文意义与革命的矛盾。革命中人文知识分子的激进导致道德专制,同时又以其纯洁原则态度而遭现实革命排斥。人文意义世界独立于权力的教化本体位置。孔子与苏格拉底为何不从政?人文教化与公务员制度。福柯支持权力与人文知识分子联姻。
意义与意识形态
1.意识形态以理性逻辑论证超越性理念,故是人文意义与形下涵义的混合体。意识形态以普遍性话语将特定阶层利益逻辑化,评价混淆为客观真理。经院哲学之于中世纪统治,黑格尔总体理性主义与同一性哲学之于现代专制主义。意识形态的弊害在于意义理念与权力的结合。人文知识分子成为意识形态专家。从九品中正到现代评奖。人文意义的独立尊严:萨特为何拒绝诺贝尔奖?
2.政教合一的两种形式:权力役使教化与教化扩张为权力。
3.政教合一可导致极端专制主义。人文意义阐释被权力垄断,人文知识分子被根本取缔。权力从外在统治扩张为内在人格控制。法西斯主义。
4.政教合一的意识形态语言特征。传统“真理”观念的侵犯进攻风格:统治、同一、征服。“真理”的斗争性派生出“正义”。人文意义的真理对个性阐释的期待。意义阐释:自由游戏与谦逊信仰。意义是存在(海德格尔:sein)的意义而不隶属于阐释者。真理不是占有物。人文语言的和平友爱与非暴力精神攸关人类幸福。
5.作为现代文明标志之一的政教分离。政教分离使世俗权力与人文知识分子各归其位。近代政教分离之后人文意义及其知识分子一直在寻找独立的生存基地。信仰需要超越性意义境界的实在感,虚无主义却囿于涵义的实在经验。
6.“理性”、“公正”等人文意义理念转化为近现代市场经济制度的涵义性结构。诺恩的经济制度变迁论:意识形态成为弥补产权缺陷的社会整合力量。
7.人文意义以文化理想形态对市场经济、科技知性与文明时潮提供价值批判尺度。共产主义文化理想主义在世纪之交的特殊重要性:歪曲、失落与重建。“社会主义”的本来含义。
出世与入世
1.近现代世俗化社会结束了巫与导师的特权,使之转化为严格意义的人文知识分子。在现世中谋生与意义阐释构成为现代人文知识分子的个体人格内在矛盾。
2.在现代世俗化主潮中,集劳动二重性矛盾于一体的人文知识分子人格的悲剧性命运。
3.人文价值是使用价值的本体,它无价可估,无法进入市场交换。商品社会中人文知识分子职业定位及生存的困境。人文知识分子经济来源的若干类型。
4.人文知识分子的四重交往关系。政教分离前后不同历史条件下人文知识分子与民众的不同关系。神圣化的集合名词“人民”。痞子文化与专制相互补充。批判痞子文化是中国现代化一项严重的工作。面对意识形态与世俗主义两条战线作战的当代中国人文知识分子。“媚俗”。
5.作为人文阐释保障条件的隐逸:与社会主流的间距化。出世的隐逸构成积极人世的功能环节。隐逸类型:山林与朝市。城市隐逸的世俗化危险。当代中国世俗文化的两面性。中国隐逸的世俗化与印度、西方隐逸的孤寂境界。隐逸是“我”与神的对话。
结语
当代中国人文精神与人文知识分子式微消沉背后新人文主义的历史契机。当代中国对人文主义的三种基本客观需要。既非主观修养亦非吁求社会,中国人文知识分子只有在阐释并守护中国现代化意义的过程中才能生成自身。
附论
百姓日用是否即道?——关于中国世俗主义传统的检讨
世俗主义将本体内化与同一化于世俗生活。儒道释共同的世俗化倾向。明末以来泛滥的世俗主义及其当代遗产。中国人文知识分子重建当代意义结构的历史使命。
关怀公共精神的“积极自由”行动者——鲁迅与现代知识分子角色
鲁迅所象征的中国知识分子公共精神正受到中国当代消极自由主义者的批判。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的辩证关系。公共精神及积极自由对于中国现代转型的特殊意义。
现代真理与公共精神危机
以自由主义为主流意识形态的现代真理观实质取消了真理。由于现代真理与本体性自由内在一体,因而现代自由在丧失绝对真理后盾的同时也失去了善的至高原则。消极自由主义以个人私利为现代民主制度根基,倡导消极自由优先而将自由与真理囿限于私人领域。与之对应,则将公共领域付诸形式原则与运作型制度。这种片面的现代社会观与真理观不仅从根本上导致知识分子萎缩,而且造成了现代民主制度的危机。
内容提要
序
导论 知识分子的当代含义
一、知识分子观念的历史演变
(一)脑体分工的巫术文化背景
(二)科技专家:近现代知识分子观念
(三)对知识分子观念的多重当代挑战
二、知识分子观念的当代阐释
(一)作为西方“知识分子”原型的俄国
(二)当代中国知识分子自我定位的困境
三、人文学科与人文知识分子
(一)人文学科的历史演化
(二)人文学科的界定方法
(三)人文知识分子的内涵
第一章 世界与意义
一、劳动与世界
二、劳动二重性
三、技木:希望与危险
(一)技术理性及其批判
(二)技术的艺术境界
四、意义与涵义
(一)含义世界
(二)意义与涵义
第二章 意义与阐释
一、符号命名与劳动建构
二、分离(Kekhorismene)与沉思:脑体分工的人文意义
三、意义与阐释
四、文化与意义世界
五、作为社会分工的意义阐释
第三章 阐释并守护世界意义的人:人文知识分子的起源与演化
一、巫:知识分子的原型
二、巫术解体与知识分子演化谱系
第四章 意义与权力——人文知识分子与世界(一)
一、巫王分合的逻辑意义
二、有别于国家的“天下”社会
(一)问题:“天下”的语义
(二)作为专有名词的“天下”古义
(三)先秦儒学的阐释与“天下”社会观的建立
(四)与君主专制“国家”对峙的“天下”
(五)“天下”与“国家”:中西比较与现代批判
三、介入权力:革命家与公务员
第五章 意义与意识形态——人文知识分子与世界(二)
一、意识形态的内涵
二、权力与教化:政教合一
(一)政教合一的两个方向
(二)政教合一与专制主义
(三)激扬真理与爱之教化
三、政教分离及其现代遗产
四、人文意义与近现代世界
(一)理性道德与经济制度
(二)文化理想主义:文明的价值规范
第六章 出世与入世:人文知识分子的生存张力——人文知识分子与世界(三)
一、人文知识分子人格的特殊性
二、人文知识分子人格命运的悲剧性
三、人文知识分子的职业困境
四、人文知识分子与民间百姓
五、隐逸的人文意义
结语
附论1:百姓日用是否即道?——关于中国世俗主义传统的检讨
附论2:关怀公共精神的“积极自由”行动者——鲁迅与现代知识分子角色
附论3:现代真理与公共精神危机
后记
增订版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