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汇丰金融帝国(140年的中国故事)/著名外企丛书
分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作者 刘诗平
出版社 中国方正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汇丰不仅长期雄踞中国,而且也是当今中国最大的外资银行。1865年,汇丰先后在香港和上海开展营业。此后,盈利日益增多,资产不断膨胀:由当初500万港元起家,到2005年底资产超过15000亿美元;从成立10年后一年纯利不到50万港元,到2005年纯利超过150亿美元;从一开始租借他人的楼舍经营,到目前在全球7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起庞大的金融帝国……本书全面、系统地讲述了汇丰这家世界顶级金融机构140年的精彩故事,探寻了它在中国的发展脉络及其“称霸”的踪迹,揭示了其在时代变迁和世事沉浮中基业长青的秘密。

内容推荐

汇丰不仅长期雄踞中国,而且也是当今中国最大的外资银行。1865年,汇丰先后在香港和上海开展营业。此后,盈利日益增多,资产不断膨胀:由当初500万港元起家,到2005年底资产超过15000亿美元;从成立10年后一年纯利不到50万港元,到2005年纯利超过150亿美元;从一开始租借他人的楼舍经营,到目前在全球7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起庞大的金融帝国……本书是著名外企丛书中的一册,全面、系统地讲述了汇丰这家世界顶级金融机构140年的精彩故事,探寻了它在中国的发展脉络及其“称霸”的踪迹,揭示了其在时代变迁和世事沉浮中基业长青的秘密。

目录

序篇 财富中国:一个正在展开的故事/1

第一章 “伟大企业的创业史”/7

一、领先一步/9

二、成功根基:发起人实力超凡/12

三、与“洋行之王”怡和的冲突/15

四、1866:环球金融大恐慌/18

五、主要发起人——宝顺洋行的破产/20

六、与老牌银行的较量/22

七、汇丰制胜之道:“国际化”与“本地化”/26

八、惨淡年景:两任总经理的下台/28

第二章 杰克逊王朝/33

一、杰克逊执掌汇丰的开始/35

二、远东金融市场巨变/37

三、清政府外债的主要提供者/39

四、与怡和洋行关系的改善/4l

五、白银汇率的“独裁者”/42

六、金融创新:“一元存款”与“一角储蓄”/44

七、金融网络的扩张/45

八、1885年:全国金融大恐慌/48

九、充分利用华侨汇款/49

十、总部大楼的建立/51

十一、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成立/52

十二、战争赔款与汇丰/55

第三章 驶向民国的列车/60

一、拆毁了事:中国第一条铁路的遭遇/63

二、骡子拖载:中国自建铁路的步伐/66

三、太监牵引:中南海里的小铁路/67

四、巨头联姻:中英银公司的成立/69

五、对中国铁路工程的贷款/7l

六、铁路借款与清朝的覆亡/75

第四章 善后大借款与袁世凯的帝国梦/79

一、袁世凯:走到历史最前台/8l

二、一波三折的善后大借款/83

三、大总统的皇帝梦/87

第五章 多变的军阀不变的汇丰/91

一、熙礼尔目击:张勋复辟/93

二、皖系军阀时代:汇丰的得失/95

三、新银行团成立:汇丰继续扮演主角/99

四、直系军阀时代的两个片段/101

五、上海地标性建筑:汇丰大楼落成/103

六、熙礼尔之死:与爵士勋擦肩而过/105

四、收购恒生:桑特斯留给汇丰的成果/146

二、李嘉诚入主和黄/165

三、包玉刚吞下九龙仓/169

四、汇丰特权:香港的“准中央银行”/174

五、向北美拓展/176

六、向欧洲进发/178

七、汇丰的时代象征:新总部大厦揭幕/181

第九章 迁都伦敦帝国还乡/185

一、后来居上:香港中银大厦揭幕/187

二、结构重组,变相迁册/190

三、帝国还乡战:收购米特兰/193

四、1997·亚洲·金融长镜头/197

五、避过亚洲金融风暴侵袭/200

第十章 全球并购:庞约翰的汇丰版图(上)/203

一、统一品牌:“环球金融、地方智慧”/205

二、闯荡美国:百亿美元购“利宝”/208

三、进军欧元区:吞并CCF/209

四、拉丁美洲:庞约翰的喜与忧/212

五、再购美国“巨无霸”/215

六、印度的大好“钱”景/218

七、遭遇恐怖袭击:中东的爱与恨/220

八、韩、日并购:东线少战事/223

九、750亿美元收购摩根斯坦利?/227

十、从“增值管理”到“增长管理”/230

第十一章 中国大业:庞约翰的汇丰版图(下)/235

一、沪上行:为上海“汇丰大厦”亮灯/237

二、牛刀小试:入股上海银行/239

三、三进“平安”府/241

四、17亿入股“兴业”/245

五、战上海:入股交通银行/247

六、涉水中国资本市场/251

七、强本固元:汇丰在中国的分行建设/254

八、传奇郑大班:汇丰银行第一个华人主席/256

九、庞约翰眼里的中国/258

十、明日帝国:汇丰与它的中国大业/260

附录一 主要参考书目/266

附录二 历届汇丰大班名单/268

附录三 人名译名对照表/269

附录四 机构名译名对照表/274

附录五 汇丰集团主要成员情况一览/278

附录六 汇丰集团主要营运公司架构/280

后记/282

试读章节

19世纪80年代以后,外国银行在中国内地通商口岸的分支机构大大增加,上海与内地通商口岸的电讯网络也已基本建立起来。这样,上海金融市场的辐射增强,特别是江浙两省的银洋市价,均视上海丝、茶贸易上的出入款项而定期涨跌,各处钱庄也均“探上海之行情”而安排自己的资金和行市。在此情形之下,其他通商口岸的商业和金融市场,受上海金融波动影响也就在所难免。19世纪80年代金融风潮不时发生,上海作为商业、金融和投机的主要中心屡屡受创,而次要的条约口岸也频频受波及。其中,19世纪80年代上海最大的一次货币恐慌,在1883年爆发。

这年年初,上海市面已经呈现出不景气来。著名的金嘉记丝栈倒闭,亏欠40家钱庄的56万元巨款,钱庄因此收缩贷款。这样一来,又导致20家商号因贷不到款而周转失灵,倒欠银两150万。

这年年中,投资房地产和股票的巨商徐润因上海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爆裂、股票大跌,所借20多家钱庄的百万巨款无法清偿。

这年年末,“红顶商人”胡雪岩的投机失败,将金融恐慌引向高潮。货币恐慌所引起的金融风潮,就其席卷整个上海乃至辐射全国而言,规模之大,前所未有。仅1883年一年之中,上海78家钱庄就关闭了68家,南北市行号因受牵累而停业者达三四百家之多。恐慌的结果,不仅导致胡雪岩在北京、上海、镇江、宁波、杭州、福州、湖南、湖北等地所开阜康各字号同时倒闭,而且波及到许多通商口岸的整个商业和金融市场。如临近上海的镇江,全市60家钱庄倒闭了45家;与镇江一江之隔的扬州,到1883年底也连续倒闭了17家钱庄。东南沿海的浙江、福建同样受到金融风潮的冲击。在宁波,胡雪岩的阜康银号停歇后,其他钱庄纷纷倒闭,由31家锐减为18家。在福州,阜康银号停闭消息一出,歇业的钱庄迅速达到8家。在这一年年底,汉口也出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商业危机。一些著名的茶行纷纷倒闭。货币恐慌的辐射,甚至波及到与汉口同为长江中游茶业重镇的九江。

至于北京,市场受到的冲击也丝毫不亚于通商口岸。当康银号停歇的消息传来,市场一片哗然,当时的报纸形容“持银钞以兑现银者途为之塞”。《申报》报道:北京钱庄在1883年年底,一连倒闭了十五六家。

1883年中国金融业者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货币恐慌,而汇丰银行在该年却公布了最为理想的营业报告。当时的一份英文报纸写道:“汇丰在1883年上半年的景况是令人满意的。这半年来贷款和票据贴现的数量,都表明银行营业状况较去年同期有所发展,而且银行所吸收的存款和发行的钞票,都较去年大为增加。”整个19世纪80年代,汇丰银行都一直保持着这个发展趋势。在1884—1888年的5年中,汇丰的贷款和票据贴现增加了44.8%,存款和发钞则增加了45.2%。

就在这时,耗资巨大的汇丰银行新总部大厦也正在兴建之中。P48-49

序言

在所有外资银行中,汇丰也许是最值得我们探寻的一个。

它是一家国际顶级金融机构,也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外资银行。在过去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它在权力和金钱的疆域内,演绎了一个又一个曲折离奇的中国故事。

从140年前(1865年)汇丰银行开始在香港和上海营业,到2005年汇丰集团业绩发布,用金钱串起来的汇丰史册金光闪闪:由当初的500万港元起家,到2005年底拥有超过15000亿美元巨额资产;从成立10年后一年纯利不到50万港元,到2005年纯利超过150亿美元;从一开始租借他人的楼房经营,到目前在全球7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起庞大的金融帝国……

汇丰曾经长期雄踞中国。它既是第一个大规模贷款给晚清政府的外资银行,也是中国第一个现代银行成立时的模仿对象;它既长期掌管着清朝和北洋军阀政府的海关税收特权,也一度左右着袁世凯政府的财政大权。即使到了国民政府时代,其大班也依然是蒋介石的座上宾。

然而,命运并非总是垂青于它。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使汇丰在东方建立起来的基业毁于一旦,总部被迫迁往伦敦,主要领导人身陷囹圄,并死于狱中;日本战败,当汇丰试图重建它在中国的辉煌时,历史的风云再次变幻。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汇丰作为帝国主义国家的银行,不仅此前享有的种种特权不复存在,连自身在中国存在的合理性也成为一个问题。1955年,汇丰仅在上海的角落里象征性地留有一个营业机构,其他在大陆的分行全部关闭。

半个世纪后,汇丰又一次以最大的外资银行的身份出现在改革开放时期。的中国大陆。在银行、保险、基金等逐步开放的金融领域内,汇丰都走在了其他外资银行的前面。中国政府和汇丰均相信,汇丰在中国发展能够带来“双赢”,汇丰在拓展内地市场的同时,也可以为中国正在进行的金融业改革提供示范。

汇丰再一次雄心勃勃,满怀期待。

在命运的大海上,汇丰这艘巨轮常常能够破浪前行。无论是国际局势的大变迁,还是中国发生的深刻巨变,汇丰总能作出正确判断,抓住机会,迅速将自己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而当形势无法逆转而遭受重创时,汇丰又总能在不算长的时间内东山再起、日益壮大。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金融帝国在中国的发展、发迹、发达史。

或许,汇丰140年的中国故事,可以使我们从一个侧面知悉其成功之道,并为我们提供某种观察历史的视角,增添一些把握现实的智慧。

后记

撰写汇丰在中国的故事,实在是一种机缘。

2004年10月,我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奋力撰写((洋行之王——金钱、权力与中国的社会现状》一书。当疲累不堪地回到北京休假时,正在出版“著名外企丛书”的好友、中国方正出版社康弘君建议我写写汇丰银行。虽然我对汇丰的历史资料曾经触及,因为它与“洋行之王”怡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同时在日常采访中也常常参加汇丰举行的记者会,但因精力和能力有限,未敢遽然答应。而且此时的业余时间里,我已转到为一个值得世人格外尊敬的当代著名学人的回忆录整理当中去了。不过,此后有关汇丰的消息更频繁地出现在了我的新闻报道中。半年后,当我再次回到北京时,康弘君依然未忘前言,并极力催促。于是,我欣然答应并匆忙上阵,因而在短时间内有了这本书的出现。

撰写中国金融史,汇丰银行是一个不可以、也不可能绕过的篇章。这个曾经长期以香港中环皇后大道(中)1号为其总部的金融巨人,与怡和洋行、李嘉诚以及中国银行(香港)等等一样,是香港历史与现实生活的重要塑造者,也是我在香港工作时最感兴趣者之一。

曾经很多很多次,白天或者黑夜,我坐在九龙尖沙咀海旁,望着对岸港岛林立的大厦和璀璨的灯火,想着这个海岛的荣辱兴衰,心里油然生出许多感慨。从2003年的非典(SARS)、七一游行到2005年的经济复苏、生机重现,港股从当年的8000多点低位重新升破今日的15000点,仅仅是这两年多的时间,也可见这个城市变化之剧烈,人世间悲喜之无常。

书成之际,感谢提供资料帮助的以下机构和个人:香港公共图书馆、香港大学孔安道图书馆、冯平山图书馆、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香港历史博物馆,以及新华社香港分社周桂莲女士和张雅诗小姐。尤其感谢同事张雅诗随笔者一道考察香港本地的一些历史遗存,并帮助笔者穿越一个又一个粤语和英语里的语言迷宫。

本书参考了大量其他学者的著作,特别是Maurice CoUis和Frank H.H King有关汇丰的著作。限于本书定位及编者要求,附录中只列出了最主要的参考书目,另有许多著作和文章让笔者在写作中受益。如汇丰网站为本书重要资料来源之一,信报财经月刊、信报财经新闻、明报、香港经济日报、South China MorIaing Post等香港报刊,以及一些中国内地报刊上的文章,也是本书主要的参考来源。此外,还要感谢在各种记者会上或专访时接触到的汇丰领导层人士,他们的风度与能力总是给人以深刻印象。

感谢刘彦彩小姐为编辑本书而付出的辛勤劳动。本书匆忙赶就,加之水平有限,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最后,感谢妻子姚宇聪及其他亲友的鼓励与支持,亲友的关爱,是自己积极人生的动力所在。

2003年与国内部同事刘富、傅刚等一道被派驻香港,在香港分社的生活可谓落寞而丰盈。两年多的时间一晃而过,如今即将离别,回想香港街头与同事一道留下的每天为工作和生活而奔忙的身影,更加留恋香港这个独特的城市。对笔者而言,这本小书,既是告别的纪念,也是记忆的开始。

刘诗平2005年10月于香港皇后大道东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4:0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