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钢铁万岁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八军征战纪实/纵横天下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谷办华
出版社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所有部队中,惟有一支部队被统帅部称过“万岁”,这支部队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八军。本书描写了这支部队及其前身自1928年平江起义至抗美援朝归国的二十几年间,其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最重要的战斗、最精彩的故事、最著名的英雄事迹。书中翔实的史料,跌宕的情节,优美的文笔,流畅的语言,言事道情,催人泪下。

内容推荐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所有部队中,惟有一支部队被统帅部称过“万岁”,这支部队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八军。本书描写了这支部队及其前身自1928年平江起义至抗美援朝归国的二十几年间,其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最重要的战斗、最精彩的故事、最著名的英雄事迹。平江怒潮、井冈星火、长征铁流、平型关报捷、滨海“翻边”、关东角逐、攻克沈阳天津、逐鹿中南西南、血洒朝鲜三千里江山……展示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战争画卷。彭德怀的叱咤风云、彭绍辉的勇猛坚忍、杨勇的奇略善断、万毅的足智多谋、梁兴初的威猛刚强、江拥辉的英勇善战、何万祥的出生人死、杨子荣的铁血虎胆……再现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英雄人物。翔实的史料,跌宕的情节,优美的文笔,流畅的语言,言事道情,催人泪下。

目录

第一章 平江起义

闹饷

“清乡”

“黄公略出事了”

起义

红五军成立

反“会剿”

第二章 井冈山上

会师井冈

突围

打回井冈山

铁脑壳、铁臂膀和霹雳山

第三章 鏖战长征路

浴血湘江

雄关漫道

毛主席亲自交给的任务

第四章 从平型关到山东

激战平型关

杨勇回战书

东进山东

第五章 滨海抗战

青口十八勇士

“八三”事变与三战甲子山

打不死的张文祥

老孟吃席

叔叔何时归

“我们的连长何万祥”

火攻演马庄

血战安东卫

夜打胶县

第六章 纵横东北

下关东

秀水河子

拉法、新站,回戈一击

其塔木围点打援

美国佬“OK”

追歼八十八师

英雄杨子荣

团结旗手

攻克沈阳

哨位

第七章 战天津

“最先突破”

直捣金汤桥

活捉陈长捷

小白楼擒酋记

第八章 江南战事

七只小船渡长江

开国日的献礼

最后的角逐

追剿郭和尚

第九章 在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中

备战

飞虎山五昼夜

第十章 “三十八军万岁”

彭总发火

“打德川我们包了”

嘎日岭

三所里

龙源里

松骨峰

“打得好,就是万岁嘛!”

“我想找打了大胜仗的那个军的政委来谈谈”

第十一章 英雄们

一级英雄、特等功臣郭忠田

松骨峰下来的活“烈士”

“再生”的井玉琢

一级英雄、特等功臣曹玉海

第十二章 屏障

第十三章 反击与守备

哦,白马山

红红的金达莱

前夜

再见,朝鲜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平江起义

闹饷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制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此后,在长江南北十三个省一百三十个县的广大地区,中国共产党领导了一次又一次的武装起义。翌年夏天,一场风暴在湖南平江刮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八军一一二师三三五团前身就诞生在由平江起义部队改编的红军第五军中。

湖南省南县位于洞庭湖的西侧,境内沟河纵横,港汊满布。1928年6月里的一天,县城不远处的河边一字儿停着好多大帆船、小火轮。百姓们自然不知道这些船是干什么的。只有湘军蚀立五师的官兵们知道。前些日子,师长周盘到一团来训话,讲着讲着,嘴边缺少站岗的,透露出五师将要开到平江去“剿匪”。当然,这也许是他故意说的,以探上下之心。五师上下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尤其在一团,那更是跟开了锅似的。

士兵们说:“‘剿匪’、‘剿匪’,光知道‘剿匪’,老子抽黄烟的钱都没有,礼拜天了还得上车站、码头去捡烟屁股。”

“几个月没发饷了?三个月了吧?”

“去年还有两个月没发清呢!”

“不走,不走,去他娘的!当兵吃粮,性命飘洋。发了饷,老子们才走……”

说这些话的大都是些老兵,还有好多是班长,不少还是团里的一个秘密组织——士兵委员会的成员。他们在里面积极活动,活动的结果,全团的班长代表们公开集合到了县城的文庙,要商量出个所以然来。

班长们坐进会场,气氛很热烈,但心里也都惴惴。闹饷是要杀头的,他们都清楚。可意想不到的是,会议一开始,首先发言的竟是团部的传令排长张荣生,这使大家忐忑不安的心一下子安定下来。团部的传令排长,自然是传团长之令也。传令排长来掺和这事,团长也就不可能不知道,而且看光景,团长兴许还支持!

会场上的班长们都这么想。想到这点便都互相看看,看着看着便都微微笑笑。

大家心里想的这个团长就是才从一营营长位置上提起来没几个月,一上任便宣布了“取消团长至连、排长的小厨房;军官不准手拿鞭子打兵”这两条禁令的彭德怀。彭团长要是支持,那还有什么怕的呢?

班长们支棱起耳朵,全神贯注地听张荣生发言:“……当年我们来当兵说是参加北伐革命的,是要打倒军阀,打倒列强,打倒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也为挣几个钱养家糊口,眼下是既不革命又不发饷,还要‘剿共’打农会,这是谁要这样干的呢?是新军阀蒋介石!”

班长们听张荣生提到“新军阀蒋介石”,心里都不由得咯噔一下。

张荣生越说越激动:“我们当兵的每月六块五,除了伙食三块三,只剩三块二角又不发,还叫人活不活了?穿草鞋抽黄烟都没法想,家里父母妻子要吃饭又怎么办?我们去找长官请愿,如果不发饷,全团中下士就不出发!念在彭团长一贯对弟兄们不错,我们顶多把队伍带上船,把枪支交代好,就离队不干了!”

“说得对,不发饷就不走!”

“不发饷不走!……”

班长们群情激昂,一片声嚷嚷着,支持张荣生的发言。

张荣生让大家尽可能多地吸收班长排长们参加,启发士兵自己写传单宣传,向社会散发,并串连二、三团和师随营学校的人也来参加,以造成声势。

暗暗忙乎了六天后的上午,张荣生便领着士兵代表们到团部去请愿。代表们腰杆挺挺着来到了团部。团副金光侠见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吃了一惊,急忙迎出门来。待听清是来闹饷,气便不打一处来,没鼻子没脸地把代表们训了一顿:“发饷是长官的事,爱发就发,不发就不发,胡闹什么!岂有此理!快回去!快回去!”

代表们不理他,吵吵着要见团长,声言团长见不着,就到师部找师长。彭团长从外边回来,听了代表们的意见,便说:“你们稍等,我这就去给师长打电话。”

电话一要通,师长周盘倒先说了话:“石穿(彭德怀的号)呀!听说你团闹饷,真出人意外,你是咋个搞的嘛?”

“哎呀,师长,”彭德怀显得很是着急,“不是少数人,是全团在闹。我说‘财政是公开的,团经理处的账,你们可以去算’,他们不听,要求我报告师长,替他们想办法。”

周盘没好气地说,“我有狗屁办法!”

“现在全师要开平江剿匪,不发一点饷怕不好办。”彭德怀又说,“士兵们的理由是正当的。几个月不发饷了,吃、穿、养家糊口都谈不上,那他们还不闹啊!”

“石穿,石穿,你怎么也这么说话?”

“师长,我这是说的实话。”彭德怀换了换口气,“二、三团没闹饷吗?如果他们也闹起来,就更不好办了。”

“你等等。……杜际唐,”听筒里传过来周盘的声音,“二、三团怎么样!”

“……”    

“石穿啊,”周盘又对彭德怀说,“杜际唐说,三团也闹起来了,二团还没问,这可怎么办呢?石穿,你有什么主意?”……P1-3

序言

我参军的时候只有十七八岁,到县里集中的那一天,几百个新兵住在一个大房子里。接兵的排长、连长们给我们唱歌,排着队,背着手,梃着胸,昂着头,挺庄重的。歌的词儿没有全听清,但“钢铁的部队,钢铁的英雄,钢铁的意志,钢铁的心”,“秀水河子歼灭战,队伍打成钢”,“大小几百仗,仗仗有名堂”,“三下江南,打得敌人胆破心又慌”,“四打四平街,威名全国扬”之类的词是听得真真的。看着他们一个个唱得脸红脖子粗,把房子震得嗡嗡响,眼里仿佛都还闪着泪,我们不禁也肃然了。

后来我们知道,那就是我们三十八军的军歌。老前辈们告诉,那是1948年春,东北鲁迅艺术学院的音乐家刘炽、晓星到部队采访有感而作,歌的题目就叫《钢铁的部队》,副题是“献给东北人民解放军第一纵队”。老前辈们唱着这支歌驰骋辽沈战场,接着告别黑土地,挥师入关。在天津城下,在扬子江畔,在十万大山,在红河岸边,在鸭绿江旁,在三千里江山,歌声总是伴着那行军的队伍,那血染的战旗,那冲锋的呐喊.那长眠的战友……说的时候,老前辈们的眼里每每含着泪。

我们于是也接着唱,在首都受阅的大街小巷上唱,在塞北高原的蓝天白云下唱.在边关长城的要隘垛口上唱,在南疆边陲的绿山红土上唱……唱的时候也是热血沸腾,泪水涟涟。

那时,我自然不会想到,在后来的有一天,会由我执笔来集体给这首歌重新填词,词的触角直伸到“平江起义上井冈,铁流向北方”,“大战平型关,敌寇心胆寒”,“南征北战,艰苦奋斗英勇又顽强”,“跨过鸭绿江,碧血洒邻邦”,并由党委常委决定把它定为新的我们这个英雄部队的军歌;也不会想到,我参与撰写了以“钢铁的部队”命名的军史。

我与军史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在赣水闽山间寻觅,寻觅那红军的足迹;我在晋北滨海间求索,求索那民族的魂灵。渤海岸边,我看到了前辈们衣衫褴褛漂洋过海;长江两岸,我与前辈一起乘着木船抢渡天险。我知道鸭绿江仍然记得那些穿着条纹状棉衣的忠勇之士,我知道中原太行哪里飘扬过三十八军的旗帜。

我听我们军的老司令万毅讲他化装成病人躺在小驴车上进的沈阳城,揭开了东北挺进纵队艰苦奋战的第一页,听他讲三下江南、四打四平的那些个多雪的冬天和浴血的夏天;听老政委梁必业讲平型关大捷,滨海“翻边”,讲尖刀直插湘西南,花桥战斗的炮声连着开国大典的礼炮声;听我们军各个时期的老首长们——吴岱讲那个没有命令的胜仗拉法新站之战;刘贤权讲千里进军滇南,军旗直飘河口;裴飞正讲钢八连救朱村,讲天津城头那不倒的红旗;刘庆贤、赵芳玉、卢锡勤讲金汤桥边的战斗;范天恩、刘成斋、陈德俊讲飞虎山五昼夜;于敬山、刘海清、邢泽讲三所里、龙源里穿插;讲接到彭总“三十八军万岁”的电报后部队的喜悦和欢腾。……青口城下的十八勇士,我们的连长何万祥,打不死的张文祥,神出鬼没的孟庆友,智夺城楼的赵洪江,安东卫、演马庄、胶县城头红旗扬,还有那英雄钟家全、重布山、曹玉海、郭忠田、徐恒禄、高润田,一个个在我的眼前活灵活现。

军里的领导说,你把这些写成一本书吧,这可是三十八军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啊!要让它一代一代传下去,发扬光大起来;要让它轰轰烈烈扬播于世,让世人都知道在昨天,曾有过那些献身了的英雄的名字,是他们的血换来了今天的和平与安宁。

我于是就写啊,写啊,一天伏案十多个小时,反复考证各种史料,既尊重史实,又不拘泥于原素材,一边写一边发。《谁是杨子荣》在《解放军报》发表后,曾被全国十多家报刊转载或连载;《松骨峰下来个活“烈士”》在《青春岁月》发表后,被评为全国青年报刊好作品二等奖。这更加促进了我的创作热望。三百多个日日夜夜过去,我于是捧出了这部长达五十多万字的报告文学集,献给那些为三十八军的军旗增辉的死去的和活着的、有名的和无名的英雄们。  当我抄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那是个深夜,我觉得我身后站着那些个已经作古了的英雄们的长长的行列。他们都睁眼看着我,仿佛在笑,或者在哭,我于是和他们一起笑,一起哭。我不知道他们对我是否满意,可我知道我是确确实实和他们一起从平江城头走来,风风火火、曲曲折折地走到了今天。我觉得我的灵与肉、心与血全部融进去了,做了我一个后人应该做尽管还做得不尽圆满的事情。这里的每一个篇章都是独立的,放到一起则又是一幅完整的历史长卷,英雄画廊。我觉得英雄们、前辈们为了人类最壮丽的事业,抱着党指向哪里,打到哪里的坚定信念,具有的敢打硬仗、大仗、恶仗的猛劲,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拼劲,百折不挠、愈战愈勇的韧劲,和在他们身上体现的一往无前、勇争第一的革命英雄主义和爱我军荣、振我军威的集体主义,以及崇高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到任何时候都是永放光芒的。我于是在题目上写上了彭总喊过的“万岁”二字。

我在三十八军这个英雄集体的怀抱里已经度过了几十个春秋,远比我在故乡成长的岁月要长得多。我不知道我算不算得一个三十八军的儿子?

——作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2:4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