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怀春室诗文/潜在写作文丛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胡风
出版社 武汉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武汉出版社推出的一套“潜在写作”文丛中的一册,收集的是胡风先生自1955年被捕起,至1979年恢复自由止,前后20多年所作的各类旧体诗。诗人身陷囚室,在常人难以想象的条件下,记录下的凝聚了诗人对命运抗争的毅力与痛苦甚至绝望的心理体验。

内容推荐

本书是武汉出版社推出的一套“潜在写作”文丛中的一册,“潜在写作”文丛将被“文革”时期喧嚣所淹没的个人性、独立性之声整理出版,由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陈思和主编,内容包括20世纪50-70年代大量作家,如阿垅、张中晓、无名氏、彭燕郊、胡风、绿原等人创作的非虚构性作品。这些作品在形成和创作的年代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公开发表,到“文革”结束后,才陆续发掘问世。陈思和认为,虽然那是一个精神生活浮躁嚣张的时代,但仍有作家在严肃地思考和写作。不过作家们身处不同的社会处境,他们思考的方式和表达的方式都不一样。那些被时代的喧嚣所淹没的声音,恰恰具有可贵的个人性和独立性。如果还原到这些作品酝酿和形成的年代的背景下来阅读和理解它们,并将之与同时期公开发表的文学作品相比较,其热辣辣的艺术感染力就马上凸现出来……

目录

总序(陈思和)

狱中诗草之一

怀春室杂诗

一九五五年旧历除夕

一九五六年春某日

同上

同上

一九五六年五一节

同上

同上

一九五六年五月十七日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一九五六年秋某夜

一九五六年冬某日

同上

一九五六年冬某夜

一九五七年春某日

拟出狱志感(二首)

狱中诗草之二

怀春曲

谐和音

第二组曲

第三组曲

第十二组曲

合奏曲集

协奏曲后集

进行曲集

摇篮曲集

梦赞

百花赞(选三)

最强音

狱中诗草之三

怀春室感怀

记往事(一)

记往事(二)

记往事(三)

记往事(四)

记往事(五)

记往事(六)

记往事(七)

记往事(八)

记往事(九)

记往事(十)

记往事(十一)

记往事(十二)

记往事(十三)

记往事(十四)

记往事(十五)

记胜事

记盛事

记韵事

记多事

记难事

记刑事

记憾事

记蠢事

记好事

狱中诗草之四

流囚答赠

次韵答今度(四首)

鹧鸪天

次原韵报阿度兄(十二首)

步原韵戏报阿度兄(二首)

次耳兄悼东平原韵(五首)

次耳兄原韵并慰三郎(四首)

次原韵寄慰三郎并请正耳兄(五首)

临江仙(二首)

狱中诗草之五

怀春室辑余

勿忘我花赞

水调歌头(二首)

鲁迅人物三吊

猴王赞

读陶诗有感

狱中诗草之六

《石头记》交响曲

《石头记》交响曲

附一:读《红楼梦》随想

附二:附记几个要点

狱中书信选

致梅志

致熊子民

附:晓风致刘志荣

后记 射击与坚守:胡风的狱中写作(刘志荣)

试读章节

曹雪芹生活在18世纪的中国,那时候,不但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的名词无从梦想到,连资本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名词也无从梦想到,总结贵族地主阶级统治体制的封建主义这种思想形态都没有可能被认识。所有的是以圣贤之道和神佛之道为中心的各种各样蛊惑人心、毒害人心的乱七八糟的主观唯心主义。

但他过于敏感了,他把那个时代叫做“末世”,人类历史的最后阶段。他设想替他的人物们求得结束封建社会并且越过他梦想不到的资本主义社会而走到合理生活的某种新社会。由于他的敏感,由于他不能忍受当时的人生苦难,他把人类前史的末期(“末世”)提前了二三百年,也就是说,把人类前史的黎明期提前了二三百年。和他的生命史一同诞生成长的他的贾宝玉,是一个彻底的唯人主义者,在人与人的关系这个根本问题上,他反抗、抛弃了剥削阶级的一切恶行和伪善;他明目张胆地无君无父和离经叛道的宣言和行为;他不能容忍对无辜者的任何污辱以至戏谑;为了对人的善行美质的肯定,他在暴力下面都声称死而无悔;他尊重才能、劳动、服务行为,从不感觉到在对人的关系上他的有利有势的地位;他立下了与其向这个统治社会的目标屈服就不如化为烟尘的誓言……而这一切,又都是隐藏在大智若愚、大勇若怯的他那种贵族公子的日常琐碎生活和具体条件下面。一个人,如果具有这样的品质和人生目标,那不是在为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的环境里就无法生活下去。一个作家,如果想把这样一个人物写成胜利者,在社会上得到胜利,在那样的时代,如果他不作伪,那就绝无可能。因为第一,他不能不面对着他身外的、被历史唯物主义规律所制约的历史现实,阶级社会还要二三百年才能走到“朱世”呢!第二,他不能不面对着他心内的现实主义艺术真实性的要求,决不能用篾扎纸糊的傀儡来表演不是血肉要求的感情出发的“思想”。这样,他走到了绝境。P234-235

序言

有一位朋友告诉我,她想写一篇文章,题目是《我们的抽屉是空的》。她大概的意思是想说,优秀作家的写作是听从良知召唤的,即使环境不允许他发表作品,他也会写出真正不朽的艺术作品,放在自己的抽屉里,静静等待命运再次对他发出召唤。——但是我们的文学史上却没有这样的作家。不知道我有没有理解错那位朋友的想法,她把那种写出来准备放在抽屉里的文学作品币尔作为“抽屉文学”,我则币尔它们为“潜在写作”。两者意思有点相似,就是指那些写出来后没有及时发表的作品。如果从作家创作的角度来定义,也就是指作家不是为了公开发表而进行的写作活动。但这两个定义还都有补充的必要:就作品而言,潜在写作虽然当时没有发表,但在若干年以后是已经发表了的,如果是始终没有发表的东西,那就无法进入文学史的研究视野;就作家而言,是以创作的时候即不考虑发表,或明知无法发表仍然写作的为限,如有些作品本来是为了发表而创作,只是因为客观环境的变故而没有发表的(如“文革”的爆发迫使许多进行中的写作不得不中断),这也不属于潜在写作的范围。作家的创作和作品的完成是一个互为证明的写作过程,我之所以币尔之为潜在写作,是因为这个词比起“幕幕文学”(如抽屉文学等)的命名更加强调了写作这一活动对文学的意义。

其实,当代文学史上并不缺乏潜在写作。这类写作含有多币中意思,第一种是属于非虚市勾性的文类,如书信、日记、读书眉批与札记、思想随笔等等币厶人性的文字档案。作者写作的最初目的显然不是为了公开发表,其“潜在”意义只是在于这些作品虽然不是文学创作,却具有幕币中潜在性的文学因素,在一些特殊环境下这样一些文字档案被当作文学作品公开发表出来,不仅成为幕种时代风气的见证,而且也包含了作者个人气质里的文学才能的被认可和被欣赏。第二币中是属于自觉的文学创作,或抒情言志,或虚构叙事,但由于某种原因作家在当时不可能发表这类创作,也就是我的朋友所说的放在抽屉里的,在若干年以后才能公开发表。对这类作品,过去文学史作者也曾注意到,但一般情况下是将这类作品放在它们公开发表的时代背景下讨论,这对于写作者本人是无关紧要的,可是一旦置于文学史背景中,意义就不一样了。现在提出“潜在创作”现象就是把这些作品还原到它们的创作年代来考察,尽管没有公开发表,因而也没有产生客观影响,但它们同样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严肃思考,是那个时代精神现象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有机组成。它们是已经存在的文学现象。在任何一个时代里,如马克思主义所认为的,统治者的思想永远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所以,研究者只有将被遮蔽在地底下的民间思想文化充分发掘出来,才能够打破“万马齐暗”的假象,真正展示时代精神的丰富性和多元性。文学史著作研究潜在写作现象,也同样以还原某些特殊时代的文学的丰富性与多元性为目的。

另外,潜在写作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还有多币中类型可作进一步的讨论,比如对幕种通过非正式发表渠道来传播的创作,如幕些知识分子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写的旧怖诗词,当时虽然没有发表,可是在朋友熟人中间互相流传,直到诗人去世后才公开出版,那算不算潜在创作?还有,由于中国出版制度的特殊性,有些不是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但通过民问编刊物或自费印刷的方式问世的文学作品,在当时已经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但直到若干年以后才陆续被正式出版物所刊登或转载,这样的创作算潜在写作还是公开写作?这些现象比较复杂,需要作进一步的讨论和界定。

我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讨论,完全是出于编写当代文学史的需要。近十多年,我一直思考着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中国文学史的编写问题,也相应做过一些理论上的探索。潜在写作的问题正是其中之一。20世纪50年代以来,不断的政治运动和其他各种原因,使许多作家失去了公开发表作品的可能性,但他们并没有放弃写作的努力,在各币中艰难的生活条件下依然用笔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渴望,写下许多弥足珍贵的文字,并开拓出一个丰富的潜在写作的空问。“文革”结束以后,这些作品大多数都已经公开发表,但是由于这些作品属于过去时代的文本,放到时过境迁的新的环境下,很难显现出它们原有的魅力,新时代有新的情绪与感情需要表达,所以,这些作品很快被更具有时代敏感性的话题所掩盖。但是,如果还原到这些作品酝酿和形成的年代的背景下来阅读和理解它们,并将之与同时期公开发表的文学作品相比较,其热辣辣的艺术感染力就马上凸现出来。过去编写的文学史著作,均以当时占主流地位的文学作品作为其时代的代表作,而一般被忽视和被否定的作品很难写进文学史,更不要说没有公开发表的潜在写作。从表面上看这样研究文学史的方法没有什么大错,因为在一个精神生活浮躁嚣张的时代里,其代表性的作品只能是浮噪嚣张的作品。但是如果我们深入一步把潜在写作的现象考虑进去,情况就不一样了。在那个时代里仍然有作家在严肃地思考和写作。不过作家们身处不同的社会处境,他们思考的方式和表达的方式都不一样。那些被时代的喧嚣之声所淹没的声音,恰恰具有可贵的个人性和独立性。如果把潜在写作纳入文学史的视野,那么,我们的当代文学史的内容会非常丰富和精彩。

根据这样的想法,我于1999年撰写了《我们的抽屉——试论当代文学史(1949一1976)的潜在写作》一文,发表在《文学评论》杂志上,并且根据潜在写作的理论视角去重新整合当代文学史,由我主编的复旦版《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直接怖现了这一探索性的实践。潜在写作的观点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和争论,围绕了这一问题有李扬、李润霞、王光东、刘志莆等学者先后发表文章进行探讨,证明了它具有不断完善、不断修正、不断充实的理论生命力。尤其是刘志荣先生最近完成的近四十万字的《潜在写作:1949—1976》专著,这个问题在文学史理论创新意义上得以比较全面的论述。

本来,我以为潜在写作的现象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特例。但最近阅读了前苏联女作家莉季娅·丘币斗夫斯卡娅的《阿赫玛托娃札记》,这个观念有所变化。莉季娅留下的文学创作很少;但留下大量的书信和日记。《阿赫玛托娃札记》三卷本是她的代表作,她与女诗人阿赫玛托娃成为忘年交。阿氏在最圃难时期也不放弃创作诗歌,她的大量诗歌都是潜在写作的产物,通过秘密的背诵保存下来。而莉季娅就是参与保存这些不朽诗歌的秘密背诵者之一。她与阿氏有深厚的友谊也有矛盾冲突,甚至一度绝交。但从1938年到1965年,她几乎是编年式地记录了她与阿氏的交往、交谈和交流文学见解的内容,保留了阿氏的大量诗歌。据说她对阿氏诗歌的创作情况比诗人本人还了解。从阿赫玛托娃、莉季娅等人的创作和文学实践来看,前苏联文学史上的潜在写作的现象更为酷烈,令人可歌可泣。索尔仁尼琴的回忆录里有《地下作家》一节,也记载了自己在流放中的潜在写作:“我(在狱中)摆脱了无谓的幻想。代之而来的是一币中信忿:我的工作不会是徒劳的,我的作品矛头所向的那些人终于会垮下去;我的作品如肉眼见不到的潜流奉献给另一些人,而这些人终将会觉醒。我以一种永世的沉默屈姒于命运的摆布,我永远不可能让双腿摆脱地球的引力。我写完了一部又一部作品,有的写于劳改营,有的写于流放中,有的又是在恢复名誉之后创作的;开始写诗,后来写剧本,最后又写散文作品。我只有一个希望:怎样保住这些作品不被发现,与此同时也就会保全了我自己。为了做到这一点,在劳改营里我不得不把诗背诵下来——有几万行之多。为此我想像着诗的格律音步,在押解途中把火柴市干折断弄碎练习着摆来摆去。劳改期届满时,我相信记忆的力量,开始写下散文中的对话并把它们背熟,后来竟能写下并记住整个一篇散文。记忆力还真不坏!进展顺利。我花费越来越多的时间把每个月背诵下来的东西重复一遍,一周可以记住一个月的东西。”这种靠记忆来保存潜在写作的形式是最为经典的形式,中国诗人胡风、绿原、曾卓等在狱中创作大量诗词也正是同样的方法保存下来的。

要了解我们的抽屉里究竟还有些什么,目前还难以列出详细的清单。潜在写作是一片尚待开发的研究领域,许多遮掩在传统文学史观忿与话语之下的作家作品正在逐步被重视,许多发表了的作品的意义正在被重新认识,研究潜在写作的过程也正是开掘这一项课题的过程,因此许多方面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探索。目前我们所整理出版的《潜在写作文丛》只是一个努力的开端,存在的问题肯定不少。希望通过我们的学术实践和探索,吸引更多的青年学者术加入这件有意义的工作,共同来开发和分享这一领域中被长期遮蔽的丰富与肥硕的果实。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2:3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