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年来,中国文物珍品屡遭浩劫,中国内外发中国文物财的都大有人在,盗窃和保护文物都有不少惊心动魄的故事,本书收入了记述上自先秦甲骨、下至明清档案等文物珍品蒙难的纪实文章,勾勒了中国珍贵文物劫难历程的大致轮廓,其中恢弘与绚丽并陈,壮烈与卑鄙同在,可歌可泣,令人拍案惊奇。……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尘埃历尽(中国珍贵文物蒙难纪实)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流泉//王世建//黄沙 |
出版社 | 山东画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多少年来,中国文物珍品屡遭浩劫,中国内外发中国文物财的都大有人在,盗窃和保护文物都有不少惊心动魄的故事,本书收入了记述上自先秦甲骨、下至明清档案等文物珍品蒙难的纪实文章,勾勒了中国珍贵文物劫难历程的大致轮廓,其中恢弘与绚丽并陈,壮烈与卑鄙同在,可歌可泣,令人拍案惊奇。…… 内容推荐 本书收入了记述上至先秦古宝,下至清代奇珍的几十篇中国珍贵文物蒙难纪实文章,勾勒了中国珍贵文物劫难历程的大致轮廓。 目录 秦石鼓传奇 片片甲骨何处寻 毛公鼎辛酸史 虢季子白盘坎坷史 “皇帝佛国”历难记 古鼎避难 秦泰山刻石千年迁移 居延汉简流徙记 画像石脱险 北朝石造像失头记 《兰亭序》千古遗恨 敦煌藏宝落难录 《平复帖》奇事 “三希”墨宝流落记 “二宋拓本”流传始末 木棉袈裟的故事 《五牛图》的二次生命 神秘的《金山胜迹图》 《清明上河图》 《赵城金藏》大迁徙 真真假假护经怨 《富春山居图》三难 明代诰敕之祸 明清档案蒙难 八宝《丹珠尔》 《庐山罗汉图》 徐悲鸿与《八十七神仙卷》 沧桑《功臣像》 百年名裘今昔 《聊斋志异》手稿奇传 宝云阁悬案 圆明园珍宝揭秘 伪满帝宫古书画劫 故宫文物万里流徙 后记 试读章节 洪家财只顾发财,昧良心盗了村里的“神石”,想下山去卖给马神父。可他做梦也想不到,他刚迈出庙门,迎面却走来一个人。 洪家财大清早从家里往外跑时,声音惊动了邻家早起拾粪的一个老农。老农见平日好吃懒做的洪家财起这么大早,觉得奇怪,于是一路随他上山,想看个究竟。 老农一见洪家财背着“神石”从庙里出来,顿时明白了:洪家财这是想盗卖神物。 洪家财见了老农,也吓了一跳。但为了钱财他横下心来,抬腿朝已年迈花甲的老农踢去。老农不提防,被踢倒在地上。洪家财趁机夺路向山下跑去。 倒在地上的老农见状,忙大声喊道: “有贼偷‘神石’啦,快来抓贼啊!” 老农洪亮的声音一下子传遍了寂静的洪山村,村人们马上爬起来,一齐朝山上跑。背着“神石”的洪家财见无路可走,忙扔下“神石”往后山逃去。 抢回“神石”的村人们在纷纷议论中明白了事情的原委。他们对马神父既恨又怕。民国初期,教会的势力虽不像在大清朝一样无法无天,但也还是有一定影响的。村人们知道,马神父既然一心要得到“神石”,那么,不到手他是不会善罢甘休的。于是,他们偷偷地将“神石”埋在山神庙中,对外却放风说,“神石”在一天夜里被人盗走了。 光阴飞逝,转眼到了公元1954年,“神石”在山神庙中被深埋了近半个世纪后,忽然有一天,洪山村来了一批穿中山装、说普通话的省里干部。 村长早就得到了通知,知道省里的干部是下来搞文物普查的。在热情招待的同时,村长心里却存着一个疑团:洪山村能有什么文物呢,值得省里的干部跑来? 省里的这些文物工作人员在邻县搞文物普查时,已经听说了洪山村从前有过“神石”,后来又莫名其妙地消失的事。他们从老百姓对“神石”的描绘中,敏感地猜测到“神石”可能是一块极有研究价值的古文物,因此才来到这儿。 听了文物工作人员的文物知识讲座后,村长和村人们才渐渐有些明白:原来“神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从古墓中出土的。它虽然不能治病救人,祛灾祈福,但却可以研究历史,是一种重要的历史文物。 是国家的文物,当然要交给国家。村民们又一次大批来到山神庙,将这块消失了许多年的“神石”给重新挖了出来。当天,就用车将它运回了省城。 不久,中国历史博物馆开馆,画像石被调运北京公开陈列展览。到了这时候,这块有着传奇经历的“神石”才在全国人民面前露出了它的本来面目。 根据鉴定,画像石为东汉文物。石纵长57厘米,横宽94厘米,画像分上中下三层: 第一层画面上刻的是幻想中的神话世界。中间凭几而坐的高贵妇人为西王母,她身旁有三个仙人跪着进奉灵芝草。西王母右端,一只肥大的蟾蜍正在舞剑,三只玉兔忙着捣药。另外,还有鸡首人,带剑的三足乌和九尾狐。 第二层左格是造车场面:左起第一人背负小孩,手执轮辋;第二人正在操作;第三人显然是个工匠,他正执斧凿造轮辋。他的面前,是一个快要做成的车轮。工匠背后还有一戴冠人,佩剑而立,好像是监督工匠工作的监工。 第三层内容更为复杂:左边5人持剑、盾、钩镶等兵器,比武厮杀。右边一人凭几而坐,好像是个贵族,旁边有二人跪拜,另有一人执箭而立。 这块画像石第二层是具体描绘造车的场面,故以“造车”得名,被称为东汉“造车”画像石。 东汉“造车”画像石刀法娴熟纯炼,画面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幻想中的神话世界,又有人间真实生活的写照,为考察东汉时期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依据。因此,无论在哪一方面,这块画像石都是同类画像石中的佼佼者。 P75-77 后记 大约是岁末年初,我与战友加文友、汪稼明先生小聚,谈及社会上出现的文物珍品收藏热和该社青年编辑苏海坡先生策划的这一选题时,汪先生以为我能胜任,因为我现任以文稿为生计的“名典编辑部”负责人,于是两下里便有了一纸象征着契约的文字,接下来便是我与我的学生们的日夜拼搏。为了如期完稿,我的学生王世建春节没有回他的河南老家,家住晏城的黄沙女士也是大年初五就回编辑部爬起了格子,家在甘肃的李景平也编写完成了《‘二宋拓本’流传始末》,并与王世建合编了《故宫文物万里流徙》一稿。至今年四月下旬,总算完稿。这其中,得到了汪先生和苏海坡编辑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为此,我与我的学生们特深致谢意。 特别致谢的还有山东省博物馆、山东省图书馆、济南市图书馆、山东省民族文化学会、山东省大众文学学会、济南市艺术研究所。没有他们的帮助,书稿难以如期完成。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前贤著述和有关书刊:《张大千传》、《国宝沉浮录》、《敦煌遗书论文集》、《明清档案历史与研究》、《永乐大典史话》、《紫禁城盗宝案纪实》、《汪伪十汉奸》、《我的前半生》、《翁同■》、《甲骨研究》、《中国近代名人小传》、《乾隆传》、《庐山旅游手册》、《文物天地》1981—1996年各期、《伪满宫廷杂忆》、《陕西风物志》、《石鼓文研究》、《旧都文物略》、《中国美术史》、《善本碑帖录》、《收藏》1993-1995年各期、《收藏家》1994-1995年各期、《文物》1981-1995年各期、《东西南北》91年7期、《故宫大盗》、《港台信息报》、《楚风》、《南方周末》、《光明日报》、《安徽青年报》、《现代旅游导报》、《辽沈晚报》、《羊城晚报》、《书刊文摘导报》、《河南日报》、《中国广播报》等,在此一并致谢。鉴于篇幅所限,以上书刊出版单位、出版日期与作者姓名难以全述,敬请鉴谅。 流 泉 1997年5月23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