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心理健康指导系列”丛书分为5册,分别冠名为《赢在起跑线——学前篇》、《求知的开始——小学篇》、《成长的烦恼——初中篇》、《逆反与情爱——高中篇》、《成功走向社会——大学篇》。每册书各包含40~50个篇章,从“孩子故事”、“家庭故事”、“原因分析”和“专家建议”四个方面叙述和分析各种活生生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案例。
本套丛书篇幅不大,通俗易懂,形式新颖。它能够为学前儿童和小学生的家长认识自己的孩子、为中学生和大学生认识自己而答疑解惑。
本书为其中一册,针对高中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进行阐述。
本书适合的读者群主要是中学生、学生父母、老师和关心孩子成长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
本书是“独生子女心理健康指导系列”之一。本书针对高中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进行阐述,抓住其最具特点的案例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尤其是站在家长和家庭的角度,说明高中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从老师和家长的层面深刻地认识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通过老师和家长对行为和心理的改善从而改善高中生的心理问题。全书内容包括高中生在家庭、朋友以及周围人际圈中所表现的不健康的行为案例,每个案例由孩子的故事和家庭的故事,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专家提出建议和预防的方法组成。
如何摆脱后悔的阴影?
孩子故事
丽娜今年是第二年复读,她是练体育的,文化课总能高出分数线二百来分,体育专项第一次差5分,这次体育专项差0.18分。平日里她学习很努力,技术练得也很不错,她是体育队里惟一所有科目模拟考试都能及格的学生,老师们都觉得她今年考上本科是没有问题的。结果因为今年专项考试前一周出的一个意外的事故:在热身跑的时间她偷了个懒没去,跟高二的同学在边上玩,结果帮忙捡铅球的时候手被砸伤了,当时皮肉就脱了,露出骨头,把她吓坏了。关键是就因为这样,本来她能投出二级的标枪项目,考试的时候却足足少了10米,这个单项成绩就少了4分,因为这样她与本科擦肩而过。
但是因为已经是复读两年,她也不想再折腾下去,好不容易进了个专科学校。当她父亲跟她一起去学校报到的时候,其他同学都很兴奋、激动,惟独她愁眉苦脸,一丝笑容都看不到。当时她就想跟父亲回家种田去,她觉得自己很倒霉,怎么所有背运的事情都让她撞上了?当时跑步有啥不好,非在操场上玩儿,但是要是手顺着球的方向出去就不会被砸,多少个“如果”让她更加不愿意接受现在这个学校。她那么辛苦地考了两年,这两年里顶着巨大的压力,多少个日日夜夜以泪洗面,就为了多争取几分考个本科。要是真的能力不够考不上也就认了,可偏偏是命运捉弄人,她很是懊恼,难以摆脱后悔的阴影。
家庭故事
丽娜的父亲曾经也是搞体育的,当时在县里还得过第一,他的头脑很聪明,但是不爱学习,就是有体育天分。平时爬树上墙,三下两下,完全不在话下,可要说考试,那可就比登天还难。本来他就没指望能考学,后来意外有一个机会可以让丽娜父亲上大学,但是当时村长女儿的对象想去,为了这个事情,村长找到了1951年就入党的丽娜奶奶商量能不能把这个名额让给他的准女婿。村长当时说:“你家孩子还小,等明年有指标就先让他上。”奶奶是村里的妇女主任,又是老党员,这个道理也说得过去,就答应了。谁知真是天意,第二年国家政策就变了,丽娜的父亲再也没有了上大学的机会。丽娜父亲不希望自己身上的遗憾发生在孩子身上,从小他就要求孩子一定要凭真本事考学,而且他威胁丽娜:“你只有两条路,一条就是自己考上大学,我供你读完,一条就是我给你买十头羊,你自己放羊去”;“要是能往上读就供,不能读,休想让我拿钱出来交高价,拉关系”。
在小学升初中的时候,从来不肯拉下面子的父亲陪着丽娜上重点初中的校长家送礼,当时花了四百来块钱。钱是小事,但是父亲为了孩子的将来,把自己的尊严和原则都先搁到一边儿去了,这让丽娜一辈子也忘不掉。
原因分析
丽娜对于目前状态不满意,一直懊恼后悔的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是复读两年的压力,让她对这次考试的结果期望很高。如果再考不上,就真的要面对就业压力,以及别人的各种负面评价。她认为只有考上大学才有出路,后退就是死路一条。
其次是父亲给丽娜的压力。父亲没有考上大学,是人生的一大遗憾,因此对孩子的期望很高,也愿意为孩子考学付出自己所有的努力,但是他给丽娜的出路选择太狭窄,让本来自我压力已经很大的丽娜,更感觉到:如果考不上大学连父亲的支持也没有了。
另外,丽娜的性格比较倔强,不善于调整心态也是一个原因。个性比较好强的丽娜总是会高标准要求自己,她相信只要是自己想得到的,没有做不到的。不服输的性子让她在存在竞争的活动中,表现出一股狠劲儿,不达目的决不罢休,遇到挫折却很难调整。这次没有上本科线的确跟考前的事故有关,但是她不能接受现实,没能及时调整心态,一直笼罩在后悔的阴影中。 P15-18
当孩子通过中考的考验进入高中学习,短暂的欣喜之余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一下心情,相反,高考的压力透过三年的时空,全方位地渗透到每一位高中学生的生活中。虽然,连续几年的大学扩招提高了高中学生进入大学学习的升学率,但是,高考的竞争压力并没有随之降低,因为高校还分为三六九等,高等教育资源仍是有限的,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进入重点大学学习。所以,高中学习生活就像一场持续三年的长跑,不但是对智力、体力的挑战,也是对情绪、意志的考验。在这种特殊的生活、学习情景下,如果不能建立良好的心理支持系统,不能学会合理的应对策略,不能调节好自己的情绪状态,就很容易导致各种心理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学专家曾对北京、河南、重庆、浙江、新疆五个地区的16472名学生进行过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显示:高中生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占14.8%,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占2.5%。高中三年似乎成了多事之秋,无论家长还是老师都非常关注高中学生的心理状态,因为这严重影响高考成绩。每年高考前后都会出现考试焦虑和落榜自杀的新闻,近几年来,关于高中生网络成瘾的报道也越来越多。多项研究结果和临床咨询经验表明,高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人际关系问题,情绪问题,学习压力问题,身心问题,还有网络成瘾现象也成为高中生常见的行为问题。
这些心理问题的形成,与高中阶段个体的生理、心理发展状态有关,也与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大环境存在的诸多问题有关。当孩子进入高中后,身体上处于快速成熟阶段,特别是性器官的发育、第二性征的出现会给孩子带来很多苦恼。在心理上,孩子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追求独立自主,反对父母管制,孩子的认知能力也迅速提高,喜欢抽象思维,逻辑推理,讨厌父母口罗罗唆唆,但是,孩子的情绪控制力、意志力还不够强,难以应对激烈的情绪变化。
如果父母能够根据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采取顺应孩子变化的教养方式,则既能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创造性,又能成为孩子求助的朋友,这样便能较好地使家庭成为孩子应对各种压力的缓冲器,维护孩子的身心健康。另外,随着孩子认知能力的不断提高,帮助孩子纠正极端信念和歪曲认知,帮助其学会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也可以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虽然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存在的很多问题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但是,这并不是家长能够改变的,而是需要多方面努力才能改善。所以,作为学生家长,如何从自身做起,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增进亲子沟通,改善亲子关系,对于促进孩子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这本书就是在这样的思路下构建起来的,我们选择的咨询案例主要反映了高中阶段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每个案例包括“孩子故事”、“家庭故事”、“原因分析”、“专家建议”四部分,“专家建议”部分又包括“给孩子的建议”“给父母的建议”。为了维护孩子的权益,书中所涉及到的名字都是虚构的,每个故事情节也做了保密处理。本书适合的读者群主要是高中学生、学生父母和心理辅导老师。
本书的作者均来自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咨询社,都是心理研究所高年级硕士、博士研究生,经验不足,定有瑕疵,成书仓促,必有疏漏,请读者不吝赐教。
祝卓宏
当我整理完丛书最后一书的定稿时,我想,是否应该写点什么作后记?于是便坐下来,泡上一杯碧螺春,任从思绪像杯中的茶叶一般缓缓舒展,上下沉浮。此时,春风携带着明媚的阳光悄悄飘过窗棂拂动我给女儿挂的那串由绿叶状玻璃串起的风铃,弄出清脆的叮当声;茶杯里的碧螺春也吐出袅袅清香。
2005年,对我来讲是很不平凡的一年。元月初,接受心理所业务处长韩布新老师和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主任高文斌博士的推荐,我以心理咨询社社长的身份与科学出版社签订了写作协议。双方计划出版一套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丛书。随后,便开始了组织创作队伍,讨论丛书结构框架、创新要点、写作特点,确定创作计划,审定创作纲要,明确完稿日程,投入创作稿件的过程中。其间,全体主创人员经历了学业和事业的环境、任务的多变和繁忙,我更是感受了得女的喜悦和失母的悲痛,丛书成稿被一拖再拖。直至2006年3月的来临,又是春意渐浓时,本套丛书结束了一年的曲折征途,终于到了定稿、付印出版之时,就要走近读者,接受大家的评判了。“万物之初,其形必丑”,丛书难免有疏漏和不当之处,诚惶诚恐,敬请读客不吝赐教。
品味着清香的碧螺春,内心激起一股股暖流,这些都是没有表达的感恩之情在胸中涌动。我想,尽管语言文字无法准确表达感恩,还是应该在这里用语言表达一二,否则,内心何以平静?
首先,我要感谢韩布新老师、高文斌博士和科学出版社,感谢他们给我这个机会组织这套丛书并支持我的工作。没有他们,也就没有编写这套丛书的前提。同时,我要感谢所有参写者,感谢他们支持我一起完成了本套丛书的编写,没有他们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谁都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中写出这么多生动的个案,写出这么多漂亮的文字。
其次,要感谢的是我的导师张建新研究员,在他的课题组,我们学到的不仅仅是丰富的心理学知识,更珍贵的是他的治学精神。他不主张学生钻进故纸堆、象牙塔搞脱离实际、自我陶醉式的研究,而是始终倡导‘‘学以致用,服务大众”。先生支持我们到社区、学校参加调研和心理咨询服务,组织我们翻译临床心理方面的著作,鼓励我们开展心理学科普宣传工作;在本套丛书创作完成、付梓之时,他在百忙之中欣然接受为本套丛书作序。没有张建新先生的支持,我是难以完成这项任务的。
感谢导师之余,我还要感谢岳父伍太平先生、岳母黄爱秀女士和爱妻伍妍女士,为他们在本丛书编撰过程中给予我的理解、爱护、忍让和对家庭事务的付出,我把内心最坦诚、最鲜活的那份感谢呈给他们。
最后,我想对最爱我的母亲和我最爱的女儿说谢谢,她们是我过去一年里最强大的动力来源。同时,我要把感谢送给那些给我们提供个案的孩子和父母们,没有他们,这套丛书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风铃依然在春风中叮当,我心已在碧茶的清香中舒展。丛书付梓之际,留下一点记忆,不为别的,只为回眸时看清自己这一段足迹。衷心祝愿天下所有父母都能为孩子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所有孩子都能幸福、健康地成长!
祝卓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