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搜索“拉里·金”14500000个条目,美国人不可以不相信总统说的,但不能不相信拉里·金说的,拉里·金年薪最高达1400万美元,拉里·金从事传媒业48年,获得奖项无数,拉里·金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拉里·金主持“拉里·金沟通现场”20余年,成功采访名人40000多次。我们每天都得说话,可是话要说得好并不容易,尤其是对陌生人时则更是困难。擅长说话的拉里·金,把他与戈尔巴乔夫以及迈克尔·乔丹等诸多名人谈话的秘诀倾囊相授,使我们能自信地开口说话。不论是参加鸡尾酒会或是面试、发表演说,拉里·金献身的说法,传授给你一套简单明了的技巧,让你不再视讲坛为畏途。
《拉里·金沟通现场》通篇谈的都是“沟通”,只有读过《拉里·金沟通现场》,才真正懂得什么是“沟通”。《拉里·金沟通现场》提供的沟通技巧不仅适用于美国总统,也适用于非洲部落的乡村黑人女教师,还适用于欧洲跨国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更适用于中国的寻常百姓。为什么人们需要沟通?拉里·金为何如此热衷于沟通,又因何使他乐此不疲?99%的答案都在《拉里·金沟通现场》中:因为沟通使人自信,沟通使人成功,沟通使人幸福。即使你对成为卓越非凡的人物并没有任何兴趣,你的生活也离不开沟通,因为沟通是我们每一个人生存发展的基本技能。不论是生活工作,还是休闲娱乐,沟通无所不在。那么,怎样的沟通才算是良好有效的沟通呢?沟通的技巧在哪里?又如何提高沟通技巧呢?《拉里·金沟通现场》为你一一解答、悉心传授。不管你从事哪一个行业,也无论你处在人生坐标的什么位置,《拉里·金沟通现场》都会成为你一生的良师益友。
真诚
第一次主持广播节目的那个早晨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让我懂得:不管台上台下,都必须真诚。只有这样才不会犯错,不管是在做广播节目还是其他场合讲话。亚瑟·戈弗雷在和我讨论如何才能做个优秀的播音员时,也曾谈及真诚的重要性,他说:“应该让你的听众或观众分享你的经历和感受。”
我第一次上电视做谈话节目主持人时也很紧张,那次也是在迈阿密。(除了首次上电台那天外,这是惟一的又一次令我紧张的经历。)
此前,我从未上过电视,倍感紧张。那天,制片人安排我坐在一把转椅上。那绝对是一大失误。我太过紧张了,不停地在椅子上前摇后晃。这一切,场外的观众都看得一清二楚。
事情的进展很有趣。不知为什么,鬼使神差地我开始告诉观众我很紧张。我说我已经在电台做了三年的播音员了,但从未上过电视。这是第一次,而且不知道什么人让我坐在这把直打转的椅子上。我把我的真实感受直接告诉了观众。
于是乎,每个人都知道了我的真实情况。我不再感到紧张,发挥得很好。我在电视上的第一次节目非常成功,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我的真诚。
最近,有人问我:“如果你正走在NBC(国家广播公司)新闻大厅里,有人突然拽住你,把你摁在一把椅子上,塞给你一叠新闻稿,对你说,‘布鲁克①病了,你上吧!’。这时,聚光灯一下子全亮起来,你会怎么办?”
我告诉他,实话实说呗。我会看着镜头,然后说:“我正走在NBc的大厅里,突然有人拽住我,把我摁在一把椅子上,硬塞给我一叠新闻稿,告诉我说布鲁克病了,你上吧!”
当我这样做时,观众会一下子全都明白我以前从未播过新闻,不知道要做些什么,也不熟悉正在播报的新闻内容,更不知道应该看哪个镜头。这样一来,观众就会站到我这边来,和我同舟共济。他们知道我没有试图欺骗或愚弄他们,我正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节目播好。
真诚的态度让观众们清楚我要做什么,而且也让他们看到我进退两难的尴尬处境。就这样,我为自己争取到了一个相对有利的位置,远远胜过说假话或愚弄观众来得强。反之,如果我一切都很顺利,我也会敞开心扉真诚地邀请大家来一起分享我的感受。P6-7
2006年元旦刚过,我就收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商业与文化事业部的邀请,希望我为他们在2006年4月即将推出的新书《拉里·金沟通现场》撰写中文版序:“在网络上了解了您的经历,作为国内著名的主持人和专家,您对拉里·金的了解无人能出其右,因此我们非常希望您能够在百忙之中为本书撰写中文版序言,诠释您对本书的看法和在中国的实际应用。”我在诚惶诚恐之余,不禁浮想联翩。
《拉里·金沟通现场》通篇谈的都是“沟通”,而我一贯自忖最擅长沟通。从中餐馆的外卖生到哈佛大学的管理学硕士,从建筑工地的施工员跃升为国家建设部宣传部的副部长,从德国奥迪汽车集团的高级主管摇身一变成为凤凰卫视的主持人,甚至把许多国家的政治领袖或世界名人请到我的访谈节目中来,我将这一切归功于自己的善于沟通。然而,读了《拉里·金沟通现场》,我才真正懂得什么是“沟通”。
不久前,一个国家级电视台的某个栏目用了三天时间对我进行跟踪拍摄,在节目制作即将收尾时,该节目的编导善意地把脚本寄给我看。而我对脚本不甚满意,于是立即请求制片人不要播出这期节目,这是一个沟通短路的教训。当我保护自己的尊严和形象时,却忽略了别人的时间、智慧和劳动成果。《拉里·金沟通现场》认为沟通的本质是彼此尊重,我不与这位编导进行沟通是由于我不尊重对方。拉里·金最喜欢引用的名句之一是:“每个人都很无知,只是看在哪方面而已。”换言之,三人行,必有我师。拉里·金之所以能够成为全世界最成功的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是因为他不耻下问、善于沟通和尊重每一位嘉宾。《拉里·金沟通现场》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使我反省自己,改善自己,与拉里·金进行一场受益匪浅的沟通。
第一次知道拉里·金,是18年前我初到美国纽约时,在一位名叫杰里·布莱克曼(Jerry Blackman)的大学教授家里。这位教授对很多社会问题都有自己独到精辟的见解,他每天只看一个电视节目。每当他打开电视机,就能看见一位主持人:身穿吊带礼服,坐姿前倾,神情专注地看着嘉宾。布莱克曼教授告诉我,如果我想了解美国的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和学习语言,并希望进入美国的主流社会,我就必须跟踪这档节目——“拉里·金沟通现场”,而这位主持人就是拉里·金。
从此以后,收看“拉里·金沟通现场”便成了我每天的必修课。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1993年秋季拉里·金主持的一场直播电视论坛,节目中美国副总统阿尔·戈尔和独立总统候选人罗斯·佩罗现场辩论。在两位争论的过程中,拉里·金时而犀利发问,时而转换话题,时而幽默讲笑,时而沟通观众。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真正控制话语权的不是拥有权力的政府,而是媒体;真正影响美国人民的不仅仅是美国总统,同时还有这位主持人拉里·金。这期节目创造了美国有线电视收视率第一的纪录。
2005年,正当包括《人民日报》、《纽约时报》在内的国内外重要媒体连篇累牍地报道,称我为“中国的拉里·金”时,不少亲朋好友以及我在各个大学演讲时的学生纷纷向我提问:我与拉里·金的异同点究竟何在?今天,在一口气读完《拉里·金沟通现场》之后,我终于如梦初醒,同时为获得这样的称呼而深感惭愧。我与拉里·金都是主持人,这是共同点;不同的是,在节目中我是主持人,而拉里·金是沟通者。主持人与沟通者之间的区别,不是风格不同,也不是形式不同,更不是内容不同,而是性质不同。主持,是居高临下地掌控和调动;沟通,是平等真诚地倾听和交流。两者之间有着天渊之别,也正是这种不同成为我的瓶颈,使我对拉里·金难以望其项背。在跟踪了“拉里·金沟通现场”十多年之后,令人愧疚和遗憾的是我一直没有掌握沟通的秘诀。而今万分庆幸《拉里·金沟通现场》的面世,它使我产生恍然大悟、相见恨晚、如获珍宝的狂喜心情。
如果任何人以为《拉里·金沟通现场》是一本“主持人圣经”,那将是一个极大的误会。一个试图通过自己的节目影响社会、影响时代、影响世界、影响人心的沟通者,他希望沟通的对象是这个星球上的所有人。《拉里·金沟通现场》提供的沟通技巧不仅适用于美国总统,也适用于非洲部落的乡村黑人女教师,还适用于欧洲跨国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更适用于中国的寻常百姓。为什么人们需要沟通?拉里·金为何如此热衷于沟通,又因何使他乐此不疲?99%的答案都在《拉里·金沟通现场》中,我愿意与你分享自认为已经获得的1%:因为沟通使人自信,沟通使人成功,沟通使人幸福。
在拉里·金看来,从授勋将军到普通士兵,从企业高管到文秘助理,从国际名流到跟班随从,从社会精英到在校学生,他们之间惟一的共性:都是沟通者。如果你渴望成功,《拉里·金沟通现场》会使你发现,世界上绝大多数成功人士的共同特点就是善于沟通。即使你对成为卓越非凡的人物并没有任何兴趣,你的生活也离不开沟通,因为沟通是我们每一个人生存发展的基本技能。不论是生活工作,还是休闲娱乐,沟通无所不在。那么,怎样的沟通才算是良好有效的沟通呢?沟通的技巧在哪里?又如何提高沟通技巧呢?《拉里·金沟通现场》为你一一解答、悉心传授。
不管你从事哪一个行业,也无论你处在人生坐标的什么位置,《拉里·金沟通现场》都会成为你一生的良师益友。这本书并不是针对美国人、英国人或是德国人的,只有当你用心通读之后,才会发现那些沟通技巧竟是如此神奇地适用于咱们中国人。拉里·金是沟通领域的一面旗帜、无冕之王,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向你解读如何通过沟通创造财富、通过沟通由失败转向成功、通过沟通由成功走向更大的成功;当你已经获得财富和成功时,又怎样通过沟通创造心灵的幸福;在你充满幸福之时,怎样通过沟通去永葆幸福。《拉里·金沟通现场》与你分享的并不是高深莫测的宏篇大论,也不是晦涩难懂的情景描述,而是实用便利的沟通技巧和轻松易学的交际礼节。拉里·金教你如何开口说话,如何自信自如,如何妙语连珠,如何适可而止,如何公开演讲,如何谈判面试,如何赴约交际,如何结交异性……,一切尽在《拉里·金沟通现场》。
不善言辞的人有一个心结:沉默总比说出傻话让人笑话强。然而拉里·金却用事实和经验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某个领域的专家,不管是谁,都至少会有一个自己擅长谈论的话题。”那么你最善谈的话题是什么呢?当你认真读完《拉里·金沟通现场》之后,就会欣喜若狂地发现:你也可以成为与人沟通的行家里手。
潘杰客
2006年2月8日 于美国首都华盛顿
www.jackpan.com
“正如你将在这本有趣的书中读到的那样,没人比拉里·金更善于沟通。他所提出的几个沟通基本要点——充分的准备、认真的倾听以及幽默感——是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的。”
——亨利·基辛格(Hemy Kissinger)美国前国务卿
这本《拉里·金沟通现场》非常棒!它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精确的、有用的信息。——汤米·拉索达(Tommy Lasorda)美国洛杉矶道奇棒球队总教练
“拉里·金这本新书非常过瘾。我不是拿了他的钱才替他说好话的。你看,就连我上他的节目他都不给我钱。但我还是喜欢这本书。”
——乔治·伯恩斯(George Bums)美国著名喜剧演员
“《拉里·金沟通现场》一书给出了许多极其睿智、实用的建议。沟通是每个人的必备技能,而拉里·金是一位沟通大师,现在他在与我们分享他的知识。如果他早一些写下这本书,我的职业生涯中肯定也会多一些乐趣。”——丹·拉瑟(Dan Rather)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主播